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病灶清除辅助单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的效果。方法对8例成熟期的病例行异位骨化病灶摘除和肘关节松解术,并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肘关节,术后早期行康复锻炼。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18°提高到术后最近复查的95°,75%的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应用病灶清除辅助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肘关节骨化性肌炎能改善肘关节的伸屈功能,降低异位骨化再次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康复锻炼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锻炼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活动度及De Boer YA肘关节功能评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60.0%(1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4).治疗后8周,治疗组肘关节屈曲[(126.98±10.46)°比(120.86±10.37)°,t=2.275]、过伸[(8.26±1.23)°比(6.79±1.29)°,t=4.517]、旋前[(80.46±8.60)°比(74.79±8.52)°,t=2.565]、旋后[(78.53±8.26)°比(73.42±8.20)°,t=2.404]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De Boer YA肘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27.13±2.56)分比(24.86±2.42)分,t=3.529]、日常活动[(32.26±4.24)分比(29.48±4.36)分,t=2.503]、运动[(31.46±4.66)分比(28.74±4.59)分,t=2.277]评分及总分[(90.42±8.76)分比(83.82±8.42)分,t=2.975]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康复锻炼可促进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OPLL是否会影响颈椎曲度的改变。方法:用C2和C7椎体后切线夹角测量法,对我院117例OPLL患者与120例非OPLL患者进行颈椎曲度的测量,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OPLL组患者颈椎曲度(-17°±1.4°)~(34°±2.4°),平均:(8.8±1.8)°;对照组患者颈椎曲度(-18±1.3)°~(44±1.8)°,平均:(10.8±1.5)°,P>0.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与颈椎曲度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肱骨外上髁截骨入路肘关节筋膜间置成形术联合铰链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肱骨外上髁截骨入路肘关节筋膜间置成形术联合铰链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1~39岁,中位数35岁。左侧7例,右侧6例。主力侧6例,非主力侧7例。原受伤类型,肱骨髁间骨折9例、经鹰嘴骨折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骨折1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原治疗方式,非手术治疗4例、复位内固定术9例。按Morrey肘部僵硬标准,极重度僵硬8例、重度僵硬5例。术前肘关节异位骨化按Hastings-Graham分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ⅡC型7例、Ⅲ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33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术后随访观察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10.07°±2.33°增加至104.77°±13.37°,肘关节旋前活动度由术前45.27°±4.78°增加至74.36°±3.78°,肘关节旋后活动度由术前40.65°±4.57°增加至65.79°±2.6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60.23±5.02)分增加至(87.23±4.00)分;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Ⅰ型异位骨化1例,ⅡA型异位骨化1例。均无切口感染、钉道感染、骨吸收、尺神经功能障碍及肘关节不稳定、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肱骨外上髁截骨入路肘关节筋膜间置成形术联合铰链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可以改善肘关节活动度,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肘关节外侧入路固定联合分时康复干预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固定联合分时康复干预治疗肘关节三联征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6~82岁,中位数2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侧14例、右侧5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13例、Ⅲ型3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16例、Ⅲ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中位数7 d。术后6个月测定患侧肘关节活动度,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中位数18个月。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4.74°±18.06°、旋转活动度为109.47°±21.28°;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5.26±6.34)分,优5例、良8例、可3例、差3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3~18个月,中位数16个月。2例因惧怕疼痛未进行功能锻炼而出现肘关节强直,其中1例自行放弃治疗、1例行肘关节松解后再次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后治愈;4例出现轻度骨化性肌炎,因不影响患肢活动而未进行治疗。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肘关节外侧入路固定联合分时康复干预治疗肘关节三联征,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42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48个月(6个月~6 a),HSS评分由术前(42±7.68)分提高为术后(91±8.48)分,其中优34膝,良6膝,可2膝,优良率为95%,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4.53°改善至术后平均95.37°,总外翻角平均5.8°(0~10°)。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矫正膝内翻畸形时应遵循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对称的原则,术后应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及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肘关节术后活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开民  侯志  部爱贤  杨琳 《中国针灸》2010,30(7):559-562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康复运动与单纯康复运动治疗肘关节术后活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电针康复组(30例)和康复组(23例)。电针康复组取患者肘部僵硬部位进行电针治疗,配穴取三间、手三里、合谷、阳陵泉、阴陵泉,给予针刺治疗,取针后被动活动肘关节;康复组行持续被动活动(CPM)练习。治疗1.5个月后观察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肘关节梅奥弯头性能(Mayo)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Mayo评分、ROM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与康复组治疗后比较,电针康复组患者的Mayo总评分、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能力及肘关节ROM改善更明显(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康复治疗相比较,电针配合康复运动训练对骨折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肘关节创伤性骨化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质针组,各20例。银质针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测量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恢复情况。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MEPS)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主动关节活动度改善均优于治疗前,且银质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银质针组患者MEPS评分为(84.75±6.781)分,对照组为(73.00±10.3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质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创伤性肘关节骨化肌炎疗效明显,治疗后早期配合正确物理治疗及康复锻炼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热敏灸预防性治疗肘部损伤术后骨化性肌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5例肘部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3例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另外52例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术后4周、3个月及1年门诊随访,所有患者均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检查血中碱性磷酸酶(ALP)。同时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中医药治疗组43例中2例失访,4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4±3.2)个月。X线示骨化性肌炎1例;对照组中3例失访,49例平均随访(15±2.7)个月。X线示骨化性肌炎6例;对照组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医药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药治疗组的ALP在术后4周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中医药治疗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较对照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改善更明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肘部损伤术后患者常规应用中医药干预安全有效,对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的预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医用几丁糖预防膝关节僵直粘连松解术后再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医用几丁糖预防膝关节粘连的效果。方法 :13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行关节粘连松解术 ,随机分为几丁糖组 7例 ,术中涂抹几丁糖 1次 ,术后每周关节腔注射 3 m L,共 6~ 8周 ;对照组 6例不用几丁糖。于术后 1,2 ,3个月观察膝关节活动度以评价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3~ 6个月 ,平均 4.8个月。几丁糖组各时间段膝关节活动度( 114 .3± 10 .5 ,110 .6± 13 .2 ,112 .7± 12 .8)均大于对照组 ( 94.7± 11.6,85 .3± 12 .0 ,89.6± 13 .5 ) ,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几丁糖可减轻或预防膝关节僵直松解术后再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指导肘关节骨化性肌炎松解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4例肘关节骨化性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分别在红外热成像技术指导下进行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和单纯常规康复锻炼(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后24 h开始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每天6~9次,每次30 min,共锻炼14 d;于术后3 d开始,观察组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患者锻炼后双侧肘关节的温度差,并根据其大小调整锻炼强度。分别于康复锻炼前和康复锻炼结束后24周,比较2组患者的肘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和骨化性肌炎复发率。结果:(1)肘关节疼痛VAS评分。康复锻炼前2组患者肘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104,P=0. 749);康复锻炼结束后24周,2组患者肘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康复锻炼前[(0. 75±0. 09)分,(2. 13±0. 19)分,t=-9. 840,P=0. 000;(1. 36±0. 14)分,(2. 06±0. 21)分,t=-3. 640,P=0. 001],观察组肘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4. 224,P=0. 000)。(2)肘关节活动度。康复锻炼前2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904,P=0. 352);康复锻炼结束后24周,2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康复锻炼前(99. 70°±2. 90°,11. 50°±3. 20°,t=-10. 691,P=0. 000; 70. 50°±3. 20°,12. 10°±3. 10°,t=-8. 738,P=0. 000),观察组肘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t=10. 036,P=0. 000)。(3)骨化性肌炎复发率。康复锻炼结束后24周,观察组骨化性肌炎复发1例,对照组骨化性肌炎复发15例;观察组骨化性肌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5. 132,P=0. 000)。结论: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指导肘关节骨化性肌炎松解术后的康复锻炼,可更好地缓解肘关节疼痛,改善肘关节活动度,降低骨化性肌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肘关节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及延迟康复组各29例,早期康复组于创伤后1~5 d开始行康复训练,延迟康复组于创伤3~6个月后开始行康复训练。所有患者于系统康复前后行Mayo肘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Mayo评分及ROM评测明显优于延迟康复组(P均<0.05)。结论肘关节骨折后早期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缩短疗程,有利于肘关节骨折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肘关节并位骨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行肘关节异位骨化术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手术后常规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西医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的26例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后平均活动范围为(103.2±9.8)°,比治疗前活动范围(11.3±4.6)°明显增大(P〈0.05)。结论: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法对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恢复具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梗塞(CI)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锻炼的疗效。方法:选取CI偏瘫老年患者92例,男48例,女44例,年龄55~76(65.78±4.98)岁。随机平均分为早期综合康复锻炼组(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康复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外,在病情稳定48h后给予综合康复锻炼,对照组仅给予中西药常规治疗和护理,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参数变化。结果:综合康复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65.72±9.87)分和(69.13±9.68),显著高于对照组[(59.51±8.93)分和(62.35±8.97)分,P<0.05];综合康复组治疗有效率为89.13%(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32/46),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锻炼是一种有效治疗CI偏瘫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以77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功能锻炼等常规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电针。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1 d、7 d、14 d的疼痛评分,术后2 d、2个月的肘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在术后1 d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7 d、术后14 d,治疗组疼痛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在术后2 d,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差异不大(P0.05);在术后2个月,治疗组肘关节活动度比对照组高(P0.05)。在术后6个月,治疗组肘关节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增加其肘关节活动度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模式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7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2组术后随访12周,观察2组肩关节功能、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主动屈曲活动度,并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康复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主动屈曲活动度、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可促进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相关指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属于高质量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踝关节骨折术后采用舒筋活血汤内服与中药外敷结合渐进式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联合外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并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2组均治疗2个月。采用Baird-Jackson量表评价踝关节功能,用量角器测量踝关节背伸角度、跖屈角度的主动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4,P=0.039)。治疗后,观察组背伸角度[(15.69±3.02)°比(13.50±2.36)°,t=6.314]和跖屈角度[(32.07±0.34)°比(27.95±5.40)°,t=10.20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可改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口服中药治疗;术后第5天开始适当行屈伸功能锻炼,2次/d;术后2周后在中药熏洗干预后行功能锻炼。结果:对12例术后患者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1例肘关节出现异位骨化。术后6月肘关节屈伸范围为(110±2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为(125±1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重建肘关节的解剖结构,恢复其稳定性。术后采用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使肘关节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防止肘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肱骨小头骨折的手术疗效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7例:男3例,女14例;年龄23~77岁,平均62.9岁。按Bryan-Morrey分型:Ⅰ型10例,Ⅲ型4例,Ⅳ型3例。术后根据Bor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记录术后肘关节的屈伸及旋转活动度、并发症,并进行术后影像学评估。结果:17例患者术后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6.4个月。未见肱骨小头不愈合,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异位骨化,1例畸形愈合。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117.80°±16.50°,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90.7分。优8例,良7例,一般2例,差0例。结论:手术方案可根据肱骨小头骨折的分型来制定;术中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35例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随机选择手术后3~6个月门诊康复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肘关节、前臂ROM。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1.4%,对照组为76.7%;两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个体化、系统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程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