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97例肝穿活检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民娇 《广西医学》2001,23(5):1070-1071
目的:应用肝组织活检评价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方法:采用快速肝穿活检,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总符合率53.6%,急肝、慢性轻度、中度、重度的符合率分别为56.25%、44.44%、55.56%和75%。结论: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低与当地HBV感染后无症状携带率高,病情隐匿有关。为明确诊断,对肝穿无禁忌症者应进行肝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232例病毒必肝炎患肝活检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符合率为44.3%,慢性肝炎轻度符合率为48.3%,结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有相当差距,为明确早期诊断及早期针对性治疗,应及早行肝活检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型肝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和化指标等多种因素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双盲法,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中自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分期诊断,在同一临床病理诊断的基础上以其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仍断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6.6%,肝炎患者临床体征与肝组织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理改变程度。结论: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将仍断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有助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慢性肝炎病理分级与分期采用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血清ALB采用一点法检测,血清PAB采用终点法检测。按照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计算不同分界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根据ROC曲线确定最佳分界点。结果:血清ALB对轻度(G1-G2)与重度(G3-G4)肝脏炎症无鉴别价值;以血清PAB<200ml/L为分界点鉴别轻度与重度肝脏炎症,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43%、66.67%和67.31%,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0%和93.75%。血清PAB对轻度(S1—S2)与重度(S3—S4)肝纤维化无鉴别价值;以血清ALB<41g/L为分界点鉴别轻度与重度肝纤维化,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5.00%、62.50%和65.38%,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50%和89.29%。结论:血清PAB对排除重度肝脏炎症有一定价值,血清ALB对排除重度肝纤维化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结果发现,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46.6%,其中,急性肝炎的诊断符合率最低(23.8%),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为44.8%;HBsAg阳性首次发病的患者中,急性乙型肝炎仅为11.2%(2/18);临床诊断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仅为病理检出的25.7%(9/35);肝炎患者中脾肿大,凝血酶元时间延长、A/G值<1.2、抗HBcIgM阳性可作为慢活肝与慢迁肝鉴别的重要指标。这些对提高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复杂 ,临床上对肝组织病变活动程度的判定较困难。本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对 16 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及病理分级、分期 ,并与患者的临床分度进行对比分析 ,以探讨慢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肝组织活检在诊疗上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 0例 ,男 12 9例 ,女 31例 ,年龄 15~ 6 3岁 ,平均 32 1岁 ,临床诊断按《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6 0例中 14 8例有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 ,12例为血清丙肝标志物阳性。1 2 方法 均使用一次性快速肝穿针 ,肝组织长1cm…  相似文献   

7.
256例病毒性肝炎临床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结果:临床诊断与病诊断不符合率为30.1%,其中以亚急性重型肝炎,重度慢性肝炎符合率较低,结论:影响临床诊断的原因与肝脏的代偿功能和再生能力,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使用降酶药物有关,影响病理诊断的原因与肝穿刺取材,死亡后穿刺,处于不同病期,慢性肝病各型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有时难以明确分界有关。  相似文献   

8.
胡梅  阎荣 《医学争鸣》1989,10(1):50-53
肝穿活检确诊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130例,其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61.5%,其中急性肝炎为84.8%,慢迁肝为67.6%,慢活肝为35.5%,重症肝炎为45.4%,肝硬化为62.5%。将病理诊断作为依据,结合症状、体征、肝功、免疫学检查改变,归纳出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可作为临床分型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患者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采用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对肝穿组织进行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 病毒性肝病临床与病理诊断分级的总体符合率约66.7%;其中以慢性肝炎重度符合率最高,达80.0%;而以慢性肝炎中度的符合率最低,达50%.结论 病毒性肝病临床与病理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提高慢性肝病的临床确诊率,应尽可能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诊断方法的价值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及8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PSA及PSAD水平有无差别,对36例前列腺癌患者所用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并分析PSA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无差别,两组的PSA值和PSAD值有差别,把PSA阈值定为4ng/ml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89.29%,特异度为59.26%,阳性预测值为43.10%。把PSAD阈值定为0.15时,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80.85%,阳性预测值为66.67%。A、B期和c、D期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无差别,Gleason评分2~6分和7~10分患者的PSA值无差别。结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发病年龄基本相同,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均有一定的价值,PSAD的诊断价值可能更大,用PSA值判断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作用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该院6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CT 影像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均经CT检出,CT诊断临床术前分期T1~T2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1.43%,T3期的诊断正确率为74.36%, T4期的诊断正确率为80%,整体准确率为75.76%。结论:CT影像技术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对临床术前分期的判断与病理分期结果的相符率较高,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4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比较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组织病理及临床资料特点。方法 选择248例进行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现行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作出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轻度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好,为90.7%。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度的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6%,有部分慢性肝炎中度的患者已发展至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8%,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患者,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为5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78.6%。结论 临床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炎的诊断有指导意义.但仍不能完全客观反映肝脏的实际状况,必要时应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患者临终前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有关临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以51例死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基础,对临床诊断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临终前各项生化指标中以凝血酶原活动度诊断价值较大,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其次,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例、γ-球蛋白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以凝血酶原活动底低于40%作为诊断重型肝炎的必备条件,对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符合率,对慢性重型肝炎有25%(5/20)的漏诊率,并使33.3%(7/21)非重型肝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结论:尖对病毒性肝炎重型化指标作进一步的研究调整。  相似文献   

14.
魏民  宋金凤 《中原医刊》2005,32(14):57-57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与临庆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行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比对临床诊断结果,探讨病理分级、分期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86例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05%,常常是临床诊断轻,病理诊断重。结论肝活体组织检查在肝炎临床中占有重要位置,对选择和应用抗病毒药物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发现早期、不甚活动的肝硬化,对患者的预后作出判断,肝穿刺活检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冬青 《中外医疗》2009,28(22):65-65
目的对小儿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与病理分级,分期以及外周血乙肝病毒抗原,肝组织病毒抗原表迄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46例肝活捡组织进行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资料,将病理分组,分期与临床分度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症状、查体及生化指标对小儿进行的临床分度与病理分级.分期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小儿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与病理分级、分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6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A水平,其中66例慢性肝病患者做肝穿刺活检,活检同时测定血清HA。比较各组肝炎之间HA差异、各组治疗前后HA变化及HA与肝组织分级、分期相对照。结果:血清HA水平随着肝纤维化发展而升高,在肝硬化组最高,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HA与肝内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和062(P<005)。以血清HA大于正常组HAx+2s(HA>130ng/L)为判断肝纤维化标准,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则HA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为450%,特异性为846%。结论:HA对肝纤维化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由于HA与肝内炎症、坏死亦有关,故对于静止期肝炎来说,HA明显升高对肝纤维化的存在有提示意义,诊断价值也更高。  相似文献   

17.
戴海鹏  王凤亮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112-112,120,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膀胱镜结合存膀胱癌早期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膀胱镜检查诊断膀胱煽76例.分别对其检洲结果和临床分期进行比较..结果76例膀胱癌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超声检出73例,超声检出卒96.1%(73/76),误珍2例,占2.6%(2/76).漏诊1例,占1.3%(1/76);膀胱镜检出75例,检出率98.7%(75/76),误诊1例,占1.3%(1/76),术前超声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相符66例,符合率90.4%(66/73),其中T1期符合率93.8%(15/16).T2期符合牟72.7%(16/22),T3和T4期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膀胱镜结合可提高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清HA、LN、CⅣ与肝纤维化病理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对肝脏炎性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病理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测定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CⅣ水平,对比分析肝脏病理诊断。结果与现行病理诊断标准慢性肝炎分级、分期进行统计学比较,血清HA、LN、CⅣ由G0~G4、S0~S4依次升高,且与肝病分级及分期均呈正相关。结论HA对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价值较大.HA和CⅣ有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价值,LN可协助诊断中晚期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宫颈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全切术的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患者共203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将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理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7.7%,组织学分级诊断准确率为96.4%,临床分期准确率分别为:0期86.5%,ⅠA期78.8%。结论 活检取材不准确是导致该期诊断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术前行诊断性锥切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正>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临床诊断,大都依据病程而定。然而,“首次”发病即为慢肝者临床上不少,病理诊断虽较可靠,但多位肝穿取材,其病理态化有时不尽一致。相应的生化检查,对慢肝的诊断亦非完全吻合。这就要求对慢肝的诊断必须从临床、病理,生化检查各方面综合判断,动态观察,才能正确诊断。以便提出合理治疗、估计预后。一、慢乙肝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