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庆斌 《吉林医学》2009,30(19):2224-2226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分肝内和肝外胆管癌。肝内胆管癌属肝癌的诊治范畴,肝外胆管以胆囊开口和十二指肠上缘为界,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胆管癌为高位胆管癌,也称之为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中段胆管癌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肝外胆管癌,下段胆管癌归属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治范畴,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40%~60%。由于肝门部解剖上空间狭窄,胆管、门静脉、肝动脉紧密相邻,  相似文献   

2.
范兵  刘善德  王霄英 《当代医学》2009,15(26):78-81
胆管癌是原发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按解剖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区胆管癌及肝外胆管癌。影像学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胆管癌的影像诊断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远端胆管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因多数研究将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及胆囊癌一起统计,因此其确切发病率难以确定,粗略统计发病率约为0.4%[1]。多数研究认为肝内胆管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肝外胆管癌,包括远端胆管癌的发病率却有下降趋势。但无论哪个部位的胆管癌,亚洲国家远端胆管癌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2]。目前远端胆管癌病死率仍较高,且因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晚期治疗效果欠佳,其诊断与治疗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王湛博  韦立新 《海南医学》2013,24(9):1322-1325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系统的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国胆管癌患者数量较多,因而胆管癌研究在我国具有特殊意义。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因此寻找胆管癌诊断性标志物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近年出现的几种对胆管癌早期诊断很有意义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当前仍是一个跨世纪性的治疗难题。手术切除是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方法,但仅仅追求行根治切除是不够的,多种因素决定胆管癌远期的生存率?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目前对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既往研究较多关注胆管癌遗传学层面的基因突变,随着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并不仅仅是由基因组DNA改变导致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的调控及基因印记等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受到了较多关注。文章就目前胆管癌的表观遗传学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揭示表观遗传学调控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胆管上皮肿瘤,其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胆管癌患者预后差。TNF-α作为一种主要的炎性因子,在很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慢性胆管炎症中能诱导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并在促进胆管癌侵袭转移中扮演一种总开关角色,本综述分析它与胆管癌的侵袭与转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示抑制TNF-α对胆管癌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胆管癌是胆管上皮细胞分化异常的肝胆管肿瘤,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 CCA)、肝门部胆管癌(PCCA)、远端胆管癌。因胆管癌的位置特别、患者早期临床特征不明显,所以早期确诊较为困难。胆管癌的确诊需要高度特异性指标与临床、内镜、影像学检查等相结合。i CCA通常采取外科治疗,而对部分PCCA可以选择新铺助放化疗后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9.
刘江 《黑龙江医学》2007,31(10):774-775
目的评价超声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进行超声分析。结果超声对胆管癌定性准确率达81%,敏感率为92%,定位诊断准确率:上段84.6%,中段100%,下段62.5%。结论超声对胆管癌定性、定位准确率均较高,是诊断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宋佳敏 《中外医疗》2009,28(6):152-152
目的评价超声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进行超声分析。结果超声对胆管癌定性准确率达81%,敏感率为92%,定位诊断准确率:上段84.6%,中段100%,下段62.5%。结论超声对胆管癌定性、定位准确率均较高,是诊断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取出后发生胆管癌及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的MR影像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胆管结石取出术后再发胆管癌37例,分为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组(7例)及胆管癌组(30例),分析其MR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组中黏膜下癌占85.7%,高于单纯胆管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增强扫描及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高(35/37),同时MRCP测量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的胆管直径小于单纯胆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史中腹痛及胆囊切除病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结石是胆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经胆管取石术后,MR增强扫描与MRCP诊断胆管癌的准确率高.可以对合并胆管结石的胆管癌患者做出早期诊断,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振平 《重庆医学》2002,31(11):1025-1028
1 概  述胆管癌由类似胆道上皮的癌细胞组成 ,根据部位可分为肝内与肝外胆管癌 ,据严格解剖学划分 ,主肝管及分叉位于肝外 ,所以肝内胆管癌应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 ,也称胆管细胞癌或外周型胆管癌。Okuda将其分为肝内及肝门型 ,后者也称Klaskin肿瘤 ,随着影像诊断的进步 ,早期胆管癌的诊断已相对较易 ,并可证明其始发地。在日本肝内胆管癌被确定为源于Ⅱ级以远的肝内胆管 ,肝门部癌则被划入肝外胆管癌 ,两者在症状上与肿瘤进行性生长方面有明显差别 ,但在组织病理上常很难区分 ,肝内胆管癌与胆管癌之肝内型是同义…  相似文献   

13.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胆管树的任何部位。含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和肝外胆管,但胆管癌通常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肝胰壶腹括约肌上缘的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发病隐匿、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对常规放疗化疗缺乏敏感性,这些都是造成胆管癌患者预后极差的原因所在。如何早期诊断胆管癌,提高胆管癌患者生存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胆管癌发病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已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胆管癌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死亡率高,长期生存率低,随着现代医学对胆管癌的不断认识和不断进步,为胆管癌的外科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现笔者就胆管癌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胆管癌及确定其梗阻部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72-173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管癌及梗阻部位的诊断价值,提高超声对胆管癌的诊断率,便于手术前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胆管癌,重点观察胆管癌的声像图特征,胆管扩张程度与发生部位的关系,明确胆管癌发生的部位。结果手术及病理证实胆管癌的发生及梗阻部位的诊断符合率达88.7%。结论超声检查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前定位方面有重要作用,也是临床医生较为依赖的辅助检查之一,提高对声像图及梗阻部位的认识是提高诊断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为肝外胆管癌的4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总结肝外胆管癌CT表现特征及64排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管癌以肿块型多见,其次为管壁浸润型,腔内乳头状少见。肝门胆管癌以肿块型居多,CT密度不均,边界模糊,管壁浸润者管壁不规则增厚,部分伴管腔狭窄。腔内乳头型CT可见不规则结节状影,突向管腔。中下段胆管癌腔内乳头状病变多见,管壁浸润型次之,影像学表现与肝门区胆管癌类似。结论 64排螺旋CT配合重建技术是肝外胆管癌诊断的理想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癌     
从解剖和功能两方面来说,胆管是输送肝脏制造的胆汁至十二指肠的连续管道。传统上把胆管划分为肝内和肝外两部分。这种划分有其价值,因为肝内胆管的疾病和肝外胆管的疾病,在许多方面是有区别的。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在临床和病理方面明显不同,其理由如下:1.肝内胆管癌包涵在肝脏内,它与肝细胞癌难于区分,有时甚至用活体针刺组织检查亦无法鉴别;2.肝内胆管癌很易被误为肠胃道或胰脏癌转移至肝脏的继发癌;3.肝外胆管癌,特别是发生在近十二指肠壶腹部的,很早出现阻塞症状,接受外科切除治愈的机会较高;相反,肝内胆管癌大都是诊断过晚,无法作有效治疗,因此预后极差;4.肝外和肝内胆管癌的地区分布明显不同,肝外胆管癌,尤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比较目前各诊查技术在胆管癌早期诊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超声在胆管癌早期诊断的图像特征和提高胆管癌早期诊断率的措施和方法。结果:超声结合CT、mRCP、ERCP、PTC可提高胆管癌早期诊断率。结论:超声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新技术不断发展,它可以作为胆管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 1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术前确诊率为 18.2 % (2 /11)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 2例 ;术后病理证实 7例。肝门胆管癌 72 .7% (8/11) ,中段胆管癌 9.1% (1/11) ,下段胆管癌 18.2 % (2 /11)。肿瘤根治切除率 36 .4 % (4/11) ,姑息性手术 6 3.6 % (7/11)。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详细的术中探查是及早发现胆管癌的重要途径。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明显优于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中大医院及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外科治疗的145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管癌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下段胆管癌预后较上段胆管癌好,上段胆管癌和中下段胆管癌均以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病理分期较早、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