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应用视网膜振荡电位能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微循环功能和缺血状态的特点,对60例糖尿病2与34例正常人进行了检测,并同时测定其血液流变学。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当肯底未发现改变时,振荡电位(OPS)各子波及总波幅出现降低,且血粘度出现增高;随着视负网膜病变的发展,OPS波幅随之降低,组间差异逐渐加大,血粘度逐渐增高,OPS与血流变学各指标呈正相关。说明血粘度是引起视网病变微循环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和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分析暗适应OPs的波幅及潜时,并将OPs、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检眼镜检查三者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OP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组,暗适应OPs总波幅、OPs各子波波幅(OP1-OP4)降低及OP1、OP2潜时延长,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以OPs总波幅的相关性最好;OPs、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检眼镜检查三者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异常检出率依次为67.6%、52.9%和45.1%;OPs总波幅与血糖、病程、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负相关。结论:暗适应OPs总波幅是目前诊断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敏感的指标,它不仅能早期发现病变,还能反映视网膜的进行性损害;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对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73例130只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检查结果表明,高度近视眼OPs各子波峰时延迟,振幅降低,提示高度近视眼底退行变性改变与脉络膜、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73例130只高度近视眼的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检查结果表明,高度近视眼OPs各子波峰时延迟,振幅降低,提示高度近视眼底退行变性改变与脉络膜、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视觉电生理特征及其与眼底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法检测30例(60眼)正常人和33例(66眼)Ⅱ型糖尿病患者(DiabetesMelitus,DM)的视网膜振荡电位(Odillatrypotentials,ops)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nviualevoredpotential,PVEP)。结果 DM患者OPS,PVEP与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闪光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波幅和潜伏期与眼底病变和术后视力恢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75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总波振幅及其子波的波幅和潜伏期测定,术后行眼底检查、矫正视力测定,比较患者术前OPs各子波振幅、潜伏期、OPs总波振幅与术后眼底所见、视力恢复之间的关系,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术前OPs各子波、OPs总波振幅与眼底病变和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术前振荡电位中OPs总波,子波OPs1~4的波幅的降低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视力恢复程度,潜伏期的检测意义不如振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在不同阶段形态改变时视网膜振荡电位(OP)的动态变化,为DR的早期诊断及病程进展预测提供客观的检测依据。方法: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检眼镜检查进行筛选,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进行明确分期,对各期病人在3年内定期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6次)、行视网膜震荡电位检查(2次),最后1次检测配合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视网膜振荡电位(OP)总波幅降低幅度<10.64±4.94uv(约<7.29%),可作为预测视网膜病变未进展的参考值;OP总波幅下降幅度>31.62±9.73uv(约>22.23%),则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人发生DR或DR发生进展的依据。视网膜振荡电位(OP)总波幅降低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进展有密切相关性。结论:OP的监测可预测DR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心钠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只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病人比较差异显著;合并高血压的DR患者心钠素水平进一步增高,提示血浆心钠素变化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与视觉电生理的关系。方法:将39例78眼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各证型组的P100潜时延长,与正常人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Ps波的改变基本随单纯期→增殖期的发展而减弱,增殖期趋向于熄灭,其中以血瘀气滞证偏多。结论:DR中医证型对P-VEP的潜时、波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F-ERG的b波波幅有一定影响,面中医证型各组间的b波无明显差异,血瘀气滞证对OPS波波幅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用肝素凝血酶凝固时间法测定47例糖尿病病人血浆血小板4因子(PF4)高于31例正常人(P〈0.001),其中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F4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01),经治疗后有视网膜病变者血浆PF4下降(P〈0.05);用双缩脲法测定47例糖尿病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高于31例正常人(P〈0.001),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组较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者增高(P〈0.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糖尿病及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从而为其眼部微循环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图像对30例(60只眼)糖尿病人,18例(36只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及18例(36只眼)正常人的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测定。同时将糖尿病患者中出现网膜病变(DR)与未出现病变者(NDR)的血流参数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和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眼部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期血流速度(EDV)显著低于正常人(P值分别<0.05及<0.01)。血管阻力指数(RI)较正常人高。同时DR组与NDR组比较的结果为前者的PSV和EDV值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I)测定糖尿病和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参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PSV、EDV值也许是其最敏感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杨继东  张赵盾 《浙江医学》2000,22(5):277-277,304
目的 了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无严重视风膜病变时视网膜中央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糖尿病组(经散瞳眼底检查无糖尿生多膜改变23例)与对照组30例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值(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检测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V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严重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  相似文献   

13.
作者测定了25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12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血中SOD-T、SOD-Mn、SOD-Cu·Zn、VE、LPO的含量。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SOD-T、SOD-Mn、SOD-Cu·Zn含量明显减低(P<0.01),LPO明显增高(P<0.01),VE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血中SOD和LPO含量无明显差异。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中SOD、LPO的含量变化系糖尿病本身的变化特征,而不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人,45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用导升日明治疗前后血浆ET变化。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视网膜病变组用导升日明治疗后,ET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  相似文献   

15.
用彩色多谱勤超声血液检测仪,测定57例糖尿病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动力学事数。发现患者Vmax和Vmin均降低,RI增高;并发视网膜病者的Vmin和RI变化尤甚。无视网膜病变但血糖控制不良者其Vmax和Vmin比控制较好者平均低20%,Vmax与FBG呈负相关。6例患者经治疗血糖后Vmin和RI改善,Vmin与FBG呈负相关。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显著的视网膜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且随血糖控制状况而变化;控制血糖有益于改善视网膜缺血及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16.
杨焰 《广州医药》2000,31(3):59-60
目的:讨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对30例(60只眼)糖尿病患者及18例(36只眼)正常人的眼动脉(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进行彩色多普协液血流显像检查,比较各组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ED)和阻力指数(RI)。结果:糖尿病患者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和E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05及〈0.01)。结论:糖  相似文献   

17.
何利蓉  李雪梅 《铁道医学》1998,26(4):225-227
目的 了解糖尿病及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从而为其眼部微循环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图像对30例(60只眼)糖尿病人,18例(36只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及18例(36只眼)正常人的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测定。同时将糖尿病患者中出现网膜病变(CR)与未出现病变者(NDR)的血流参数进行对照。结果 糖尿病和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眼部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循环研究进展杨婴综述何守志审校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微循环障碍;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1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核心病变。近年来,细胞因子、白细胞、粘附分子等在DR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血糖、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对5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检测了血清LPO和红细胞SOD活性。结果表明:NIDDM患者血清L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呈正相关,有视网膜病变者血清LPO升高更明显,红细胞SOD活性则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HbAIC呈负相关,有视网膜病变者降低更明显。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NIDDM患者血清唾液酸(SA)浓度与其血压及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该文对52例NIDDM患者及26例正常人群的血清总唾液酸(TSA)、脂质唾液酸(LSA)和血糖、血脂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NIDDM患者血清TSA和LSA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其中.TSA与血压.ApoA1/ApoB100比值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NIDDM有视网膜病变组(无论单纯型或增生型)的TSA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结果表明:TSA可作为NIDDM性血管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的一项有意义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