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STAT3与绒癌细胞侵袭转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丽  刘惠宁  胡惠  李燕  方立  全细云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304-1307
目的初步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与绒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AR(低侵袭),JEG-3(高侵袭)及收集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运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并比较JAR和JEG-3细胞的侵袭转移潜能;采用Western—blot检测JAR、JEG-3细胞以及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star3及其活性形式p-star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检测JAR和JEG-3细胞star3及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人绒毛膜癌细胞中检测到star3,P-stat3的高表达;JEG-3细胞侵袭至基质胶膜背面的数量较JAR细胞明显增多(P〈0.05);stat3及p-stat3蛋白在绒癌细胞的表达强于正常绒毛组织(P〈0.01),并且JEG-3细胞较JAR细胞显著增强(P〈0.05)。结论stat3及p-stat3在绒癌细胞中较正常绒毛组织高表达,且在JEG-3细胞的表达高于JAR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绒癌细胞JEG-3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RES药物作用于JEG-3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RES对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ES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抑制JEG-3细胞的增殖(P<0.01),同时诱导JEG-3细胞发生凋亡和G0/G1期阻滞(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在RES作用之后,Caspase-3蛋白、Bax表达明显上调,Bcl-2表达明显下调.结论:RES可抑制人绒癌JEG-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阻滞细胞G0/G1期、伴随Caspase-3活性上调,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蛋白Bax、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有关.  相似文献   

3.
锌对HL-60细胞凋亡及p53等基因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锌在体外对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HL-60细胞常规培养24h,分为对照组、四吡啶甲基乙二胺N,N,N',N'-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TPEN)处理组、TPEN+ZnSO4组。以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分析为凋亡观察指标,并用mRNA狭缝杂交和Western-blot测定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结果细胞内Zn^2+减少可诱导人髓性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凋亡,引起bcl-2、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降低,补充ZnSO4(终浓度为20μmol/L)可改善上述现象。结论细胞内Zn^2+减少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与细胞内下调bcl-2、c-mvc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BeWo)体外培养模型,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方法应用高病毒载量的HBV阳性血清感染BeWo细胞并传代,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感染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内以及上清液中HBV DNA量;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感染后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量;应用SABC免疫组化检测感染细胞内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结果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0 h HBV DNA量最高;传代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传代次数增加逐渐降低,5代后检测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在1~3代为阳性,但量逐渐降低,4代后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eAg量均为阴性;1~3代细胞HBsAg、HBcAg染色可见阳性细胞。结论HBV可以感染BeWo细胞,且能在传代细胞中表达;BeWo细胞可用于HBV宫内感染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中TβRⅠ、TβRⅡ、Smad4 mRNA表达对绒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绒毛膜癌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并为其早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靶标。方法:本研究选取JEG-3绒癌细胞株体外培养为实验模型,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利用RT-PCR法检测TβRⅠ、TβRⅡ、Smad4 mRNA的表达,利用Transwell法检测绒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1在不同浓度外源性TGF-β1的刺激下JEG-3绒癌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增高。并且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在不同浓度外源性TGF-β1的刺激下JEG-3绒癌细胞中TβRⅠ、TβRⅡ、Smad4mRNA表达逐渐下降,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效应。3在不同浓度外源性TGF-β1的刺激下JEG-3绒癌细胞侵袭能力逐渐增加,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效应。结论:1外源性TGF-β1能够促进JEG-3绒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2绒癌细胞系JEG-3中存在TβRⅠ、TβRⅡ、Smad4的表达,在外源性TGF-β1的刺激下,JEG-3绒癌细胞中TβRⅠ、TβRⅡ、Smad4的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少。3外源性TGF-β1的刺激能够增加JEG-3绒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工业有机溶剂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对体外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的凋亡诱导作用及抗氧化物质维生素E(vitamine E,Vit E)对其保护作用。方法TCE组以不同浓度TCE(0.125、0.50、2.0m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KC;Vit E保护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TCE和150μmoL/L Vit E共同作用于KC。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并测定细胞DNA含量,计算凋亡发生率及增殖指数(PI)。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TCE组KC出现凋亡改变,而Vit E保护组细胞凋亡改变不明显;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可见TCE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高,而增殖指数降低;VitE保护组细胞凋亡率比TCE作用组低,而增殖指数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E对体外培养人KC具有凋亡诱导作用,VitE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枢纽分子β-连接蛋白(β-catenin)在绒毛膜癌亲本细胞株(JEG-3)及耐药细胞株(JEG-3/VP16)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β-catenin在绒毛膜癌耐药性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EG-3和JEG-3/VP16细胞株中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试出两种细胞株中β-catenin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JEG-3细胞及JEG-3/VP16细胞中均可检测到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但JEG-3/VP16细胞中β-catenin mRNA(1.43±0.24)和蛋白的表达(1.49 ±0.17)水平均明显高于JEG-3细胞(0.65±0.14,0.66±0.16,P<0.01),而β-catenin在JEG-3/VP16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40.13±5.17)%]明显高于在JEG-3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13.15±1.48)%,P <0.01].结论 β-catenin在耐药性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VP16中高表达,提示β-catenin可能参与了绒毛膜癌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体外感染人绒毛膜滋养细胞株JEG-3的模型,探讨HBV宫内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对人绒毛膜滋养细胞株JEG-3进行传代培养,将不同复制水平的HBV阳性血清与传代培养的JEG-3细胞在无人为干扰因素下共同孵育48~72小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  相似文献   

9.
陈晖  王磊  翁小东  刘修恒 《职业与健康》2013,(21):2743-2746
目的探讨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建立一种可以用于缺血后处理研究的体外模型,并找到最佳的后处理方案。方法将NRK-52E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IRI)组,换液缺血后处理(HP)组,加液缺血后处理(HP+)组。通过体外糖氧剥夺3h后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行循环10win再灌注/10win缺血,建立肾缺血后处理的体外模型。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蛋白水平。结果NRK-52E经过细胞缺血再灌注24h后有明显凋亡(P〈0.05)。部分后处理组凋亡明显减轻(P〈0.05),其中以HP+组保护效果最佳。NRK-52经过细胞缺血再灌注24h后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都明显升高(P〈0.05),缺血后处理组细胞相应的蛋白表达显著减轻,其中以HP+最为显著。结论成功建立NRK-52E缺血后处理的体外模型,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断卵巢癌SKOV3细胞中AKT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人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组与RNA干扰组三组,采用MTT法与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法检测并评价AKT基因干扰后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MTF结果显示RNA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与空白载体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载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法检测结果显示,RNA干扰组细胞凋亡率高达到(79.52±2.31)%,较对照组与空白载体组明显升高,约是空白载体组与对照组的3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AK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可有效地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是卵巢癌的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防护铅处理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MC分为对照组(C组)、Pb10μmol/L组和HGF+Pb10μmol/L组,在6、12、24、48h分别通过噻唑蓝(MTY)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一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MTr检测结果显示。Pb10pμmol/L组HMC在6、12、24、48h细胞生长存活率均显著低于HGF+Pb10μmol/L组(P〈0.01);流式凋亡检测结果显示,HMC在10μmol/L醋酸铅染毒6、12、24和48h后,HGF+Pb10μmol/L组在各个时间点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b10μmol/L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HMC铅染毒48h后,HGF+Pb10μmol/L组Caspase-3的表达量显著低于Pb10μmol/L组(P〈0.01)。结论铅促进HMC细胞的凋亡,而HGF通过降低Caspase.3的表达抑制HMC的凋亡,从而发挥对铅致HMC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膜大蛋白(HBV-LP)含量与HBV-DNA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70例HBV感染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的HBV-LP、HBeA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70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在152份HBeAg阳性血清中,HBV 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95.142%和93.18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在118份HBeAg阴性血清中,HBV 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46.102%和56.12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HBV–LP含量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其灵敏度高于HBeAg,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机理,本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测定了20份外周血HBsAg/HBeAg双阳孕妇胎盘组织和24份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HBV DNA,结果发现,胎盘组织HBV DNA均阳性;HBV DNA主要分布于胎盘蜕膜,而绒毛滋养层细胞未见阳性,提示HBV已侵袭胎盘蜕膜,且可能在蜕膜细胞中有复制,但未累及绒毛,PBM HBV DNA测定结果表明,HBV DNA阳性率为58.3%(14/24),阳性的孕妇中,有2例其婴儿发生了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9年衡阳市在押吸毒人群中艾滋病(HI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TP)的感染状况以及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预防、控制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衡阳市某劳教所在押吸毒人群血样,检测HIV抗体、HBsAg、HCV抗体、TP,并对HIV感染者做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全年共检测在押吸毒人群1002人,其中HIV抗体阳性101人(10.1%),HBsAg阳性167人(16.7%),HCV抗体阳性805人(80.3%),TP阳性19人(1.9%)。在101人HIV感染者中,HIV&HBV、HIV&HCV、HIV&TP双重感染分别为13人(12.9%)、96人(95.0%)和1人(1.0%);HIV&HBV&HCV和HIV&HCV&TP三重感染分别为11人(10.9%)和1人(1.0%);CD4+T淋巴细胞〈200/mm3者32人(31.7%),200~499/mm3者54人(53.5%),≥500/mm3者15人(14.9%)。结论在押吸毒人群HIV、HBV、HCV感染率均较高,且多重感染者较多见,应加大对吸毒人群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HIV等疾病在高危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王峰  李俊杰  李洪亮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76-2777
目的通过对周口市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为社会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周口市无偿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周口市35707人次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6.55%,其中男性为7.71%,女性为5.00%,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以〈4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HBsAg阳性合并抗-HBe、抗-HBc和HBsAg阳性合并HBeAg和抗-HBc阳性是感染的主要模式,分别占26.35%和22.50%。结论周口市社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较高,感染者大多不知情,提示人们应有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健康检查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本区域HBV感染血清模式的分布及病情活动状况特征。方法:调查我室2001年以来血清"两对半"检测标本,选取含盖了全部HBV感染模式血清426份,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速率法检测血清ALT及AST活性。以50份HBV阴性血清为对照。结果:HBV感染血清模式12种,其中常见阳性模式有6种:均伴有显著较高的HBV-DNA含量及复制水平(P〈0.05),且血清ALT和AST活性异常增高(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区域内HBV感染血清模式丰富,以6种模式较常见;既往感染而非"乙肝"标志的血清模式也可能伴随出现血清中HBV的复制和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实质现象,此应引起相关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男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男同性恋(MSM)人群艾滋病和性病的感染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4~5月调查的450例MSM进行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结果]MSM的总感染率为31.3%(141/450),其中HIV阳性39例(8.7%),HBsAg阳性38例(8.4%),HCV阳性11例(2.4%),TP阳性53例(11.8%)。[结论]本地MSM人群中HIV和性病感染状况不容乐观,应尽早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亚平  张国平  王芳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65-2766
目的了解江阴市区吸毒人员HBV、HCV和HIV感染状况,以期为该地区重点人群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初次来美沙酮门诊登记的吸毒人员210例样本血清中HCV-IgG,HBaAg,HIV抗体。结果该地区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的HCV—IgG阳性率为70.48%,HBsAg阳性率为7.14%,HIV抗体的阳性率为1.43%。其中有9人为HBV和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率为4.29%;有2人为HIV,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率0.95%;有1人为HIV、HBV、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率为0.48%.结论要重视吸毒人员的HCV和HIV的感染现状,进行重点的监管和监测,防止HCV和HIV感染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