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临床确诊为SLE(系统性红斑狼疮)108例患者血清补体C3、C4、ANA(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之间关系,说明了ANA的阳性检出及细胞核图型与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有密切关系,而抗ds-DNA抗体阳性与低补体血症是SLE患者病情轻重和肾脏受累的重要指标。所以早期提供SLE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将为临床医师有效地诊断、治疗、预后及疗效评价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10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免疫学变化。结果显示:SLE不仅存在多项免疫学异常,且治疗前后IgG、补体C3和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动态观察这些血清免疫学指标变化,对SL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链DNA阳性与ENA抗体谱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链DNA阳性与ENA抗体谱关系的探讨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30021)王桂兰刘军吉林省干部疗养院检验科安伟奇【关键词】SLE抗ds-DNAENA抗体谱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联合检测ANA、ENA及抗ds-DNA抗体对监控SLE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及金标渗滤法分别检测23例活动期和34例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ENA多肽抗体谱及抗ds-DNA抗体。结果显示: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ANA、EN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ANA抗体滴度、抗ds-DNA阳性率和滴度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核抗体、ENA及抗ds-DNA抗体的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抗双链DNA(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一种标志抗体,有效地检测抗dsDNA抗体,对于SLE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免疫科用短膜虫免疫荧光法(CL、IF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斑点免疫结合法(DI...  相似文献   

6.
应用一种快速改良ELISA法检测244例人血清抗dsDNA抗体(包括IgG、IgA及IgM类)。结果示,本法特异性及阳性率优于目前常规ELISA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86.2%(112/130),活动期SLE患者阳性率为94.7%(54/57)。抗上DNA抗体主要见于SLE(占95.0%),也见于DLE、SCLE、RD及MCTD患者血清中。89例非CTD的其它患者或健康人中有3例假阳性。本法优,久之一是避免了抗ssDNA或RNA抗体影响,结果更为准确,阳性率大为提高,有利于SLE诊断及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7.
促丝裂原活化淋巴细胞诱导抗双链DNA抗体生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抗双链DNA(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征性和致病性抗体,但该自身抗体的诱生机理至今不明。我们用刀豆蛋白(Con A)和脂多糖(LPS)活化的小鼠淋巴细胞为自身抗原,分别免疫同系小鼠,均能诱导出IgG类抗ds-DNA抗体,并且小鼠肾脏有IgG类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结果提示活化淋巴细胞的核内成分是诱生抗ds-DNA抗体的自身抗原。  相似文献   

8.
检测6例活动期、6例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BMC)自发及经天然DNA(nDNA)、重组白介素2(rIL-2)和重组γ干扰素(rIFN-γ)锈导后分泌IgG类抗双链DNA(dsDNA)特异性抗体水平,观察到活动期患者血清中含量和自发分泌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后者又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体外细胞分泌水平与血清中含量密切相关(r=0.9882)。nDNA能特异地激发SLB患者的PBMXC分泌抗dsDNA抗体,但对正常人无作用。rIL-2和rIFN-γ皆能增强SLE患者PBMC产生抗deDNA抗体。nDNA和rIL-2联合应用时对活动期患者PBMC分泌抗dsDNA抗体有协同作用。作者未发现重组白介素6(rIL-6)对抗dsDNA抗体分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而又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它突出的特点是机体免疫异常,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与疾病关系密切。而抗ds-DNA抗体的测定,较ANA敏感[2]。一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性分析50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1982)的SLE病人的临床情况,并对补体,血沉(ESR),抗dsDNA抗体(DNA抗体结合率)等指标与SLE活动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C3下降较C4下降对判断SLE活动更有价值,而dsDNA抗体升高(尤其是R〉30%)对SLE活动的判断很有价值,故C3下降(尤其是〈0.5g/L)及抗dsDNA抗体升高,都应警惕病情活动,当补体二项均低及dsDNA抗  相似文献   

11.
6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清免疫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英  张道友 《四川医学》1999,20(1):36-37
作者观察了6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免疫学变化。结果显示:SLE不仅存在多项免疫学异常,且治疗前后补体C3、C4、CH50、血沉(ESR)及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动态观察这些血清免疫学指标变化,对SL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670例SLE患者的血清免疫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这些血清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在SLE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心磷脂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2例RSA患者血清中的ACA,同时测定了抗核抗体(ANA)、抗单链DNA(抗ss-DNA)、抗双链DNA(抗ds-DNA)、RF、抗平滑肌抗体(抗Sm抗体)。结果:SRS组ACA的阳性率为31.25%,明显高于其他自身抗体及对照组(P〈0.01)。三种类别Ig中,以IgG、IgM型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新方法。方法将生物素化的质粒ds-DNA结合于包被了亲和素的硝酸纤维素(NC)膜上,以胶体金标记的葡萄球菌蛋白A(SPA)作为显示剂,建立了一种检测抗ds-DNA抗体的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结果DIGFA对未经选择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活动性SLE的阳性率分别为67.2%和95.9%;对非SLE的自身免疫病患者的阳性率仅为2.9%;正常人未见假阳性。与短膜虫免疫荧光法(CL.IFA)、放射免疫法(Fa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斑点免疫结合法(DIBA)四种方法比较,DIGFA的敏感性优于CL.IFA、ELISA和DIBA,特异性优于Far和ELISA。结论DIGFA快速、简便,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分钟,不需特殊设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检测抗ds-DNA抗体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病 ,这种病人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以前本实验室只单一地测定抗核抗体 (ANA)作为临床的辅助诊断。据有关资料介绍和本实验的临床观察认为 :ANA虽然敏感性高 ,但并非是SLE之特异性抗体 ,对SLE的诊断无特异性。Konice设计了用马疫锥虫 (TrypanosomaE quiperdum ,TE)作抗原测定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方法。我们开展了这一新技术 ,并且采用一份标本同时测定ANA和dsDN…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特异性IgG和IgG的相关性,用常规方法检测多份血清总IgG,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盐水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抗体、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特异性抗体及抗链球菌溶血素“0”抗体(ASO)和抗“H”。结果显示:两种自身抗体(ANA,抗ENA抗体)及CMV抗体各阳性组总IgG水平明显高于各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Sm和(或)ds  相似文献   

16.
检测6例活动期、6例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0例正例人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BMC)自发及经天然DNA(nDNA)、重组白介素2(rIL-2)和重组γ干扰素(rIFN-γ)诱导后分泌IgG类抗双链DNA(dsDNA)特异性抗体水平,观察到活动期患者血清中含量和自发分泌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后者又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体外细胞分泌水平与血清中含量密切相关(r=0.9882)。nDNA能特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DNA抗原诱导SLE患者的PBMC分泌抗dsDNA抗体的模型,研究了中药雷公藤治疗SLE的作用机理,发现雷公藤单体能强烈地抑制患者细胞分泌特异性(anti-dsDNA)和非特异性抗体(IgG),且大于甲基强的松龙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诱导自身抗核抗体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血清中出现的大量致病性抗核抗体(ANA)的免疫原至今不明,本实验试图阐明活化的淋巴细胞(T细胞)是诱导ANA生成的免疫原。方法:用ConA活化的F1代鼠淋巴细胞免疫F1小鼠,用ELISA法测定lgG类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用免疫荧光检测ANA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结果:用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能诱导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多种ANA,免疫小鼠的肾脏有显的免疫复合物沉着,揭示活化的淋巴细胞可能是诱导抗ds-DNA抗体和其他ANA生成的免疫原。  相似文献   

19.
狼疮性肝损害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附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对符合SLE诊断的520例病人的肝损害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20例病人中狼疮性肝损害者有32例(6.1%),其中75%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转氨酶升高,4例出现黄疸;狼疮性肝损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ib-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肝损者,而AN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法(DIGF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ds-DNA抗体。方法 采集内科仍和住院患者血标本2100份,其中同期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18例155份标本、类风湿关节炎(RA)44例44份标本。同时检测ANA(IIF法)、抗ds-DNA抗体(IIF法和DIGFA法)。结果 2100份标本、住院SLE和RA患者DIGFA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检出率均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