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百蕊草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百蕊草的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百蕊草中的山奈酚进行鉴别;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百蕊草中山奈酚的含量。结果:山奈酚在3.84-384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A=90539C+365313,r=0.9995(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71%。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百蕊草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百蕊草药材内在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夫来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5):2042-2046
目的:研究百蕊草药材内在品质.方法:以总黄酮、山柰酚、甘露醇、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为评价指标,系统研究不同居群、不同生长期、不同储存时间百蕊草药材内在品质.结果:百蕊草药材总黄酮质量分数3.38%,山柰酚0.984 7 mg·g-1,甘露醇6.12%,多糖14.08%,水溶性浸出物30.28%.不同居群百蕊草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存在差异或显著差异;除多糖外,不同生长期百蕊草各化学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随储存时间的延长,百蕊草药材总黄酮、山柰酚、甘露醇、多糖及浸出物等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制定百蕊草质量标准时,应以总黄酮、山柰酚、甘露醇、多糖和浸出物等含量为主要成分指标.  相似文献   

3.
百蕊草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确定百蕊草提取工艺的条件。方法 以山奈酚提取转移率为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百蕊草提取的工艺条件 ,然后考察提取次数、加水量、提取时间以及溶液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以 10倍量的水分别提取 2次 ,提取时间分别为 2 h,可使百蕊草药材中总黄酮基本浸出 ,其提取转移率达 73%。结论 试验结果可为百蕊草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百蕊草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实验的回收率为98.4%,CV=1,5%.本方法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百蕊草 ,别名小草 ,百乳草 ,地石榴等 ,为檀香科( Santalaceae)植物百蕊草 ( 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全草。资源丰富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具有清热解毒 ,补肾涩精 ,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腺炎、咽炎、肺炎、肺脓疡、上呼吸道感染、肾虚腰痛、遗精涩精等[1] 。本省合肥中药总厂 ,滁州药厂等生产百蕊草片剂、颗粒剂、糖浆剂等多种剂型 ;在省内外畅销 ,且出口东南亚地区。百蕊草中含有黄酮、有机酸、生物碱、甾醇、酚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 ,经抗菌实验证明 ,百蕊草总黄酮、有机酸和生物碱部份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2 ,3 ] ,其中黄…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五灵脂中山柰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捷 《现代中医药》2010,30(3):86-87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灵脂中山柰酚含量的方法,用于控制五灵脂药材的质量,为制定五灵脂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五灵脂中山柰酚的含量。结果五灵脂中山柰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3%,RSD%为1.89%。在0.596~1.788μg范围内,山柰酚进样量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法可用于五灵脂中山柰酚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龄级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地上茎不同分枝数量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江苏句容、谷里、茅山等地野生2龄级百蕊草为材料,按照其根茎分枝数量划分为5个级别。其中1~3分枝为1级,4~6分枝为2级,7~9分枝为3级,10~20分枝为4级,20分枝以上为5级。采用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量,同时结合其生长指标、产量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不同分枝数量百蕊草之间的药材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级分枝百蕊草单株干质量最高,可达5.710 6g,而1级分枝最低,为0.224 5 g,单株产量相差高达25.4倍;百蕊草植株内总黄酮量总体随分枝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其中1级分枝质量分数最高,为4.02%,显著高于其他级别。山柰酚量也随着分枝数的增大而减少,其中1级分枝量最高为3.38mg/g,显著高于4级分枝和5级分枝;在不同分枝级别中,百蕊草总黄酮和山柰酚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山柰酚与百蕊草根直径之间为显著负相关。结论百蕊草分枝数量对其药材品质影响较大,从外在品质考虑,百蕊草分枝数量越多其产量越高,且种子数量也越多,但其有效成分的量却越低。  相似文献   

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百蕊草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报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百蕊草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实验的回收率为98.4%,CV=1.5%。本方法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藿香丸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乙腈-0.3%磷酸(44∶19∶3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94nm,检测柱温30℃。结果:和厚朴酚、厚朴酚的进样浓度分别在13.00~208.00g/L(r=0.99995)和26.23~419.68 g/L(r=0.99996)呈良好线性关系;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58%(RSD%=2.29)、101.29%(RSD%=1.75);5个批次复方藿香丸样品中和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3.41~12.26mg/袋、8.59~14.42mg/袋。结论:建立的HPLC法可用于复方藿香丸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保胎无忧片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BDSC18;流动相:甲醇-水(74∶26);检测波长:294nm。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分别在0.08~0.48μg、0.05~0.29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4%(RSD=1.3%)、99.37%(RSD=1.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HPLC测定伤科乳膏中大黄酚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伤科乳膏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制剂中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紫外光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酚在9.85~81.77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6.6%,RSD为1.42%.结论:本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伤科乳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滋阴温阳活血颗粒中两种指标性成分(腺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phenomex Kinetex C18色谱柱(4. 6mm×250mm,5μm),0. 1%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m,检测波长254nm;以腺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为指标性成分,共测定10批滋阴温阳活血颗粒。结果:10批颗粒中,腺苷的含量在2. 706~4. 132mg/g范围内,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在3. 692~4. 948mg/g范围内。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快速、准确、高效,能够对滋阴温阳活血颗粒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完整的中药徐长卿及其注射液中丹皮酚的体外和体内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中药徐长卿中丹皮酚、注射液中丹皮酚以及家兔血液中丹皮酚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Venusil XBP-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v/v);流速:1.000mL.min-1;检测波长:274.0nm;AUFS:0.6000;柱温:室温(30℃);进样量:20.00μL。结果:徐长卿药材中丹皮酚在0.032 25~12.9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检测浓度为0.025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7.80%,RSD为1.200%(n=3);丹皮酚注射液的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为1.300%(n=3);血浆中的丹皮酚在0.030 25~12.1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浓度为0.015μg.mL-1,日内、日间RSD均≤15.00%(n=6)。结论:此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稳定性良好,能准确地测定出丹皮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苏子降气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苏子降气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65:3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94nm.结果:厚朴酚、和厚朴酚与其相邻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0.0888~0.888μg范围内的和厚朴酚与0.1816~1.816μg范围内的厚朴酚,二者的进样量与各自的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用本法测定苏子降气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皮肤病血毒丸中大黄素及大黄酚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晶  田原  康廷国 《中药材》2008,31(8):1255-1257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皮肤病血毒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Hypersil C18柱(5 μ,4.6 mm×200 mm)为分析柱,甲醇-0.1%磷酸溶液(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μl.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大黄素在0.0046~0.041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1.55%,大黄酚在0.0207~0.186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1.60%(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百蕊草药材及其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峥  李绍顺 《中成药》2007,29(1):138-139
百蕊草,别名百乳草、小草、地石榴、细须草、一棵松等。为檀香科(Santalaceae)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或其变种长梗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Var longipedunculatum)的干燥全草,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百蕊草有清热解毒,补肾涩精之功效。多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咽炎,肺脓肿,淋巴结结核。乳蛾。乳痈,疔肿,淋证,黄疽以及肾虚腰痛,遗精等疾病,且无毒副作用。市场上现有的百蕊草制剂主要为百蕊草胶囊和百蕊草片。文献报道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因此现有的百蕊草质量标准以测定百蕊草总黄酮的含量来控制药材以及制剂的内在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1977年版药典曾把百蕊草收录到其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首次发现养心草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并测定其含量。方法:用Waters LC-MS/MS分析仪,XTerra-MS C18(5μm,2.1×150mm)色谱柱,乙腈-水-甲酸(40∶60∶1)为流动相,发现养心草中的山奈酚;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PACK VP C18(250mm×4.6mm,1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9∶41),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70nm,测定养心草中山奈酚的含量。结果:出现m/z287.1[M+H]+峰为质谱的特征峰,与标准品具有高相似度,证明样品中含有山奈酚;山奈酚在2.0-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0343X-11107(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2.53%,RSD为0.92%(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养心草药材中山奈酚的分析及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胃肠舒胶囊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HPLC法, Phenomenex luna C18(2)色谱柱,甲醇-水梯度洗脱分离制剂中葛根素、橙皮苷、丁香酚、和厚朴酚、厚朴酚等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流速 1 mL· min-1,检测波长 283 nm,柱温 25 ℃.结果葛根素、橙皮苷、丁香酚、和厚朴酚、厚朴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125~ 2.000 μ g、 0.031~ 1.020 μ g、 0.117~ 2.340 μ g、 0.142~ 2.280 μ g、 0.117~ 1.880 μ 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43 %、 99.44 %、 100.37 %、 100.01 %、 99.64 %.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胃肠舒胶囊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沙漠嘎子中总黄酮及圣草酚-7-甲醚、异樱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圣草酚-7-甲醚为指标性成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506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使用YMC-Pack ODS-A(5μm,4.6mm×250m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8nm,以外标法计算沙漠嘎子中圣草酚-7-甲醚和异樱花素的含量。结果:总黄酮量在0.1228-0.7368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n=6)为100.5%(RSD=1.41%);圣草酚-7-甲醚、异樱花素进样浓度分别在3.016-30.16μg/ml(r=0.9999),3.304-33.04μg/ml(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为98.9%(RSD=1.20%),96.8%(RSD=1.38%)。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均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沙漠嘎子中总黄酮及圣草酚-7-甲醚、异樱花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沙棘总黄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和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采用HPLC测定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计算沙棘总黄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参数.结果:沙棘总黄酮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最佳吸收部位分别为回肠、回肠、十二指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3.405×10-2,3.649×10-2,5.671×10-2,沙棘总黄酮质量浓度在50 ~200 mg·L-1时,Ka和表观吸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累积吸收量随药物质量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结论:沙棘提取物中3种黄酮类成分均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均为被动扩散,且在小肠有特定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