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与C型行为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女患者各45名纳入研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和患者自行进行C型行为量表测定.并根据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和治疗前的SAPS、SANS评分将患者分为缺陷型(30例)和非缺陷型(60例)2组.结果 无论治疗前后,缺陷组的焦虑、抑郁、理智、控制分较非缺陷组低,社会支持分较非缺陷组高;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缺陷组与非缺陷组的焦虑分[(26.25±3.69)分和(41.03±7.67)分]、抑郁分[(24.83±3.93)分和(40.61±6.07)分]均降低,控制分[(16.50±2.54)分和(19.91±4.21)分]、社会支持分[(19.50±2.78)分和(17.33±2.39)分]均升高.治疗后缺陷组精神症状缓解不全(BPRS>35),阴性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缺陷组与非缺陷组有不同的C型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有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把患者及其父母二系三代亲属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Ⅰ型、Ⅱ型,比较患者及其亲属的类型一致性,结果显示: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亲属中阳性症状组、阴性症状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Ⅳ·C)在2型糖尿病(DM)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正常对照组36例,DM组99例,按1997年ADA标准诊断为2型DM。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将患者分为三组。尿白蛋白、α1-MG、β2-MG、Ⅳ·C均采用放免法。结果:正常对照组UAE、α1-MG、β2-MG、血Ⅳ·C、尿Ⅳ·C分别为(5.16±2.37)mg/24h、(4.32±1.79)mg/24h、(0.11±0.03)mg/24h、(91.41±10.97)ng/ml、(96.62±13.44)μg/24h;DMⅠ组分别为(17.25±7.32)mg/24h、(19.24±9.42)mg/24h、(0.40±0.06)mg/24h、(96.85±18.24)ng/ml、(113.09±24.91)μg/24h;DMⅡ组分别为(124.7±38.3)mg/24h、(42.45±22.17)mg/24h、(0.92±0.20)mg/24h、(107.13±18.41)ng/ml、(140.80±30.62)μg/24h;DMⅢ组(395.3±62.1)mg/24h、(73.77±38.26)mg/24h、(3.57±1.63)mg/24h、(122.08±16.91)ng/ml、(225.33±52.93)μg/24h。与对照组及DMⅠ组、Ⅱ组、Ⅲ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检测UAE、α1-MG、β2-MG、血Ⅳ·C、尿Ⅳ·C对2型DM病情分析和监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肺虚型与肾虚型喘证的心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肺虚型喘证,肾虚型喘证的每搏输出量等7项心功能指标进行同步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医认为下“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的理论符合心功能测定结果,本证由肺到肾的发展,是由实到虚的发展过程,是心功能受损由浅入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活动问题的研究,最早始于30年代西方心理学领域,后来,逐步在哲学、社会学以及教育领域被人们所关注。在道德教育中的“活动”范畴,简而言之,就是具有道德教育意义或功能的个人外部活动,或影响个人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外部活动。具体讲,就是指由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兴趣和道德需要为基础,以促进个体道德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现实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交往活动。提出学校德育应由知识传授型向活动型转变这样一个命题,是基于对传统德育的反思,更是为了寻求新的面向21世纪的现代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试析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临床与实验研究为依据,探讨2型糖尿病证型的分布。认为:2型糖尿病证型,可区分为按病程进展程度呈纵向分布的证型,以及固体质、疾病亚型、脏腑属性等的不同而呈横向分布的证型;纵向分布证型的特异性指标可用代表不同病程的机体状态来表示,横向分布证型则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来确定它们诊断标准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8.
<正>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急腹症之一。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处理,提高对破裂型和流产型的认识,现将我院1990~1994年收治的异位妊娠1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流产型52例,破裂型92例。 1.临床资料 1.年龄 流产型患者年龄20~45岁,平  相似文献   

9.
用限制性内切酶对我国长春等5个地区引起婴幼儿肺炎的3型病毒(Ad_3)140株进行基因组型分析、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与临床致病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5个地区14年间Ad_3有3个基因组型。我们命名为Ad_3Ⅰ、Ad_3Ⅱ和Ad_3Ⅲ。Ad_3Ⅰ是流行的优势基因组型。并证实一种优势基因组型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原。Ad_3流行高峰和年代出现变异株其毒力增强,通过与Ad_7优势基因型比较,揭示了3.7型腺病毒临床差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枕寰枢复合关节微调手法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推拿结合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牵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7.1%,对照组有效率85.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PSQI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枕寰枢复合关节微调手法治疗颈性失眠疗效确切,且具有远期疗效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用手法治疗与杜氏手法配合关节腔臭氧(O3)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分为手法治疗组和手法加O3关节腔注射治疗组(关节腔注射治疗组)。手法治疗组予以杜氏手法,每次20min,每周2次;关节腔注射治疗组在手法治疗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关节腔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O31次/周,20 ml/次,疗程均为20周。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关节软骨缺损评分(Noyes)来评价疗效。结果研究中发现每组治疗前后VAS评分、HSS评分、Noyes评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VAS评分手法治疗组(3.18±0.76)分,关节腔注射治疗组(2.62±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yes评分手法治疗组治疗后(3.32±0.98)分,关节腔注射治疗组治疗后(2.7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中单纯手法治疗和手法配合关节腔O3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良好效果,手法配合关节腔O3注射在疼痛控制和促进关节软骨修复方面较单纯手法治疗效果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比较小针刀与颈托保护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刀组)和对照组(颈托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影像学水平位移之和(HD)值及角位移(AD)值变化。结果 1.两组治疗后疼痛指数积分均显著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颈痛指数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3.3%,对照组为7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HD差值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AD差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能明显降低患者颈痛指数,并显著改善HD值及AD值,是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采用微创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019年11月14日—2020年1月27日期间天津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42)。分别采用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IS-TKA)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及ADL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关节屈曲、伸展及总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P>0.05);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增大(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及ADL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屈曲度、伸展度及总活动度均分别显著增大(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增大幅度均分别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MIS-T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魏氏伤科手法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汕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并采用手法治疗的17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配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魏氏伤科手法...  相似文献   

16.
李家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16-1419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在膝关节骨折术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方法: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2个月出现明显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患者均先进行理疗(蜡疗或热敷治疗)、关节松动术等治疗以及屈伸膝的等张收缩训练,6次/w,治疗组另于等张收缩训练后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终末端等长收缩训练,但两组患者每天总主动肌力训练时间相等。两组患者均于训练60d后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主、被动屈伸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组内自身康复前、后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主动屈曲角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之间康复后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龄前期小儿肱骨棵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学龄前期肱骨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11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55)接受康复常规治疗,观察组(n=55)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ROM值和HSS2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肘关节旋后、旋前、旋前、屈曲ROM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肘关节旋后、旋前、旋前、屈曲ROM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S2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学龄前期小儿肱骨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对其血气分析及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h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氧合指数(Pa O_2/Fi O_2)]、呼吸动力学指标[呼吸频率(RR)、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呼气末正压(PEE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1)两组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 h后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2)两组RR、Cr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R、Cr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RR、Crs水平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PEE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对照组PEE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PEEP水平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P<0.05)。(3)两组HR、CVP、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 h后HR、CVP、MA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合并ARDS患者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呼吸动力学水平,对其血流动力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频电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膝关节中频电联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膝关节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膝关节功能评分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能更好的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各种肝脏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疗效,评价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2005~2011年收治的因不同肝脏疾病行动脉内介入术(t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的患者378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保证恒定栓塞面积的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行脾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和Child分级,统计并计算出血率。结果①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Child分级明显较差,出血率明显增加,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明显下降,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升高,出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肝脏疾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