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医疗保障作为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现行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高了城乡居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但城乡分治的医疗保险制度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法律保障欠缺、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制度衔接困难、统筹层次低等。因而,必须加强城乡医保制度尤其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制度衔接,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和防贫就医能力,降低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贫困脆弱性.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数据,选取个人特征、健康水平、医疗条件及医疗保障、疾病预防4个维度的23个变量,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健康风险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贫困脆弱性.结果 就患者的个人特征而言,女性...  相似文献   

3.
莫建仪 《卫生软科学》2014,(11):701-703
通过分析我国医保基金统筹现况,以广东省为案例,深入分析其医保城乡一体化市级统筹层次、医保基金的异地结算和转移支付等政策对城镇基本医保基金运行效率的影响,总结出我国医保改革过程中应从促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整合医保基金资源,提高医保统筹层次等方面提高医保基金的绩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中老年贫困人口各部分医疗费用导致的因病支出型贫困状况进行分析,模拟医疗保障政策对门诊和住院的减贫效果,为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因病支出型贫困风险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FGT指数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补偿前后的因病因病支出型贫困进行测算,模拟医疗保障在不同补偿比例下的减贫效果;采用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状况相结合的方式筛选东中西部地区代表性省份,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各地区趋同化贫困人口倾斜性医保政策水平与地区差异性贫困特征不匹配;各地区自我治疗费用导致的支出型贫困不容忽视;各地区门诊支出型贫困更为严峻,但医保减贫效果较好;医保缓贫效果大于减贫效果。结论:医疗保障政策对改善贫困状况产生了积极作用,且存在地区差异,应结合地区经济情况与贫困状况,完善医保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疗保险制度对老年群体死亡风险的影响,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4年的追踪数据,以添加脆弱因子的Weibull模型与Gompertz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并且分年龄组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相对于无医保的老人,有医保老人的死亡风险随医保制度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而言,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别降低了约20%、25%以及31%的死亡风险。通过分年龄组进一步分析发现,医疗保险对高龄组老人死亡风险有显著影响,而对低龄组老人的死亡风险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医疗保险制度有助于降低老年群体的死亡风险,但影响程度各异,表现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次之,新农合最低。基于此,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在于继续扩大医保覆盖面,并弥合不同医保之间的待遇差异,在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最终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前后政策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为城乡医保统筹并轨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医保整合后筹资标准、报销比例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合并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三级医院个人筹资标准和起付线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参保人员就医选择;城乡经济差距影响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工作。结论:制度设计中应考虑参保人员的个人缴费水平与待遇水平相一致,加大政府支持,缴费标准和待遇标准需借鉴或创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天津市、重庆市和宁夏自治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度设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构建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制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试点城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和制度政策保障水平较高,但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和医保制度可持续性仍是制度运行的短板;(2)由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三个地区制度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试点城市应在吸收其他省市经验基础上,从坚持政府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筹资和费用报销机制、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等几方面进一步对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研究法,查找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相关的文件,明确现状,找寻其存在的问题;运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政策建议提供参考。分析发现,阻碍我国整合城乡居民医保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体系跟进不足、整合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差异显著。建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强化整合服务软、硬件建设,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合理筹资标准,加强组织推动、形成整合城乡医保的良好支持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人人享有医保"的政策前提下,探讨西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的方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采用描述与对比法,分析西藏城乡医疗制度运行的状况。结果:提出并轨面临户籍制度的限制、西藏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并轨后管理方式等问题。结论:从横向统筹、由多部门协同管理、建立统一的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分级诊疗机制、完善藏药报销药品目录、"一制多档"、纵向统筹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逐步实现西藏城乡医保制度的并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全民医保制度实施的优先策略及路径。方法:以专家访谈和文献分析为基础,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全民医保优先策略问卷调查,并用因子分析法对全民医保实施路径开展研究。结果:实现全民医保战略目标的优先策略排名前三的是优先完善各个医保制度内部的制度公平性;优先解决三医联动问题,为深化改革提供外部保障;优先扩大医保覆盖的高度,抵御疾病经济风险能力。对9项策略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三个公因子,分别是医保制度设计优化,医保制度管理优化以及卫生体制系统优化。结论:要实现全民医保的战略目标不能单纯的优化设计医保制度,要从宏观的角度和整个市场环境客观出发,卫生系统相互配合制约共同实现全民医保。据当前的形式和迫切的发展需求,逐步的有层次的推进和解决目前我国医疗保障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健康扶贫的关键问题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健康状况低下又加剧了贫困的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各类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依然较低、医疗救助制度尚不完善、县域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低、县域外转诊率高、贫困地区公共卫生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健康扶贫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多元健康扶贫主体,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多路径健康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灾难性卫生支出是衡量健康公平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采用Logit、Tobit模型分别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发生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28.20%,平均强度为0.076,因病致贫率为32.40%.家庭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巨的任务。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测算灾难性医疗支出(CHE)家庭的发生率、贫困发生率、占贫困家庭的比重、CHE致贫率等多个指标,定量分析CHE对我国农村贫困的影响。基于测算结果,建议把CHE家庭作为医疗卫生部门在农村实施精准减贫的重点对象;为了实现扶贫绩效的最大化,CHE标准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扶贫精准度和覆盖面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一直在丰富着初级卫生保健(PHC)的内涵和实践,用较小的投入取得了较好的健康绩效。本文将我国70年来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历程分四个阶段,总结了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医保覆盖、基层卫生人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健康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炼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分析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医改环境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共同构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市场覆盖、保费收入、赔付支出、风险控制、行业监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医疗保障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专业化水平不高、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等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发展策略:一是拓展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二是构建组织和经营体系,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多措并举,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四是以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契机,转变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陕西省城乡居民发生因病致贫的影响因素,为健康扶贫工作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陕西省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计算因病致贫发生率,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家庭中有老年人、家庭为低贫户、家庭遭受了灾难性卫生支出等增加了发生因病致贫的风险;处于关中地区、家庭人口数大于1人、家庭有儿童降低了风险。结论政府应继续重视因病致贫问题,在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行多种补助政策的同时,关注低贫户、老年人口、独居人口和慢性病患病人群。  相似文献   

17.
通过界定贵州、河南、四川的部分地区健康扶贫对象,分析健康扶贫"组合拳"的方案及其效果等,提出了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健康扶贫的一些思考:一是健康扶贫不仅要关注当前,还要结合实际关注因病致贫风险人群;二是城乡居民医保是"组合拳"的核心,相对倾斜支持,合理控费更关键;三是加强医疗保障制度间的全过程衔接,切实做好健康扶贫;四是合理确定保障水平,规避道德风险;五是推进健康扶贫关口前移,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Health outcomes among rural minority populations are seldom examined. Our research studied mortality among urban and rural white, black, and Hispanic adults ages 45-64, comparing outcomes for each group. We found the mortality risk to be higher among both rural white and rural minority populations compared to urban whites; rural blacks were at higher risk of death than urban blacks. Whe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se populations-such as level of education, presence of health insurance, and income above or below the poverty line-were held statistically equal, disparities were reduced or eliminated.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policies directed toward reducing differences related to education, poverty, and health insurance would go a long way toward eliminating the disparities in health statu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