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方药物炮制法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列举了《伤寒杂病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炮制方法,以示经方药物炮制的成就.药物各有偏性,必须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性,使其升降有序、补泻调畅、解毒纠偏,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综合作用.经方药物炮制之法可作为现代药物炮制法之典范,因此探讨经方药物炮制法具有深刻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药炮制的目的,阐明中药炮制对药物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从而通过中药炮制来进一步增加药物疗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求及药物自身性质及调配之际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研究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的影响,为重要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对药物药性、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择地黄、马钱子与大黄这三味中药进行炮制,使用不同方法炮制药物,对比药物炮制前后的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结果生大黄经炮制后变成熟大黄,其中的总多糖、梓醇、地黄苷A与地黄苷B均有所下降,药物性能与功效发生明显的改变;马钱子经炮制后士的宁含量明显降低;经炮制后大黄中的致泻价从炮制前的100%降低至45.24%。结论中药经过炮制后,其药物性能功效、理化性质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然而药效与安全性却会提高,这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药的炮制、贮存和合理应用,直接影响到中医临床的效果。如药物炮制得法,贮存良好,使用合理,不仅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而且可以节约药物;反之,则有药不中的之虞,造成药物浪费。笔者从事中药工作20余年,现将自己对中药材炮制、贮存和应用的粗浅体会介绍于下。加工炮制要依法中药材取自植物、动物、矿物,其中的绝大多数经过加工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改良和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更好地满足  相似文献   

5.
中药炮制是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通过炮制技术,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可以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药性、便于调剂制剂等。中药的炮制解毒技术是对有毒中药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的一大创举,它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并扩展药物临床应用的范围。通过对有毒中药在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记载和炮制技术整理,并对它们现代国内外前沿研究文献的归纳和分析,在毒性中药的毒性分级、毒性作用部位及毒性成分、炮制解毒技术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提出采用相同炮制技术进行解毒的有毒中药具有共性的炮制解毒规律的理论,以期为有毒中药的炮制解毒技术及炮制解毒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丛才书  王喜斌 《当代医学》2008,14(11):153-153
中药炮制技术之所以能沿用至今,且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补充新内容,是因为它由广泛的经验积累升华为理论,形成了一门独立科学。今天,研究它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研究炮制的目的和炮制的作用,而且研究炮制前后的药物成分的改变和药理作用的变化,让药物发挥临床最佳的疗效。这为今后控制药物剂量、药物质量、发挥药物疗效,发展中医药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就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及作用的影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特有的制药技术,依照中药种类的差异以及相应的中医论证,将中药进行加工制作成药片或者药汤等。中草药在进行炮制后,其药物洁净度会有改善,并且减少了药物的相关毒性,通过对药物药性予以相应的调整后再应用于临床。目前,诸多中药学者对中药炮制的过程进行了归纳性的总结,表示药物的炮制是使药物的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中药炮制过程中若是存在错误,那么就会使得药效受到限制,炮制的措施若是不当也会使药物失去原本的药效。中药的炮制有诸多方法,炒制或者切制是较为常见的,并不多见的便是醋制或者酒制等。中药炮制对质量要求较为严格,而只有确保质量的同时才能保证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中药炮制是适应中医临床辨证用药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药物经过炮制,其目的就是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科研人员采用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对中药的炮制进行不断探索研究,证明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由于药物所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抽取的800例临方炮制案例,观察并分析抽取的研究对象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以及原因分析。包括治疗传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感冒发烧、内脏综合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等类型,并按照临方炮制的标准分析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结果针对抽取的800例临方炮制案例的药物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药物性能、药物形体、药物性质和药物味道等方面。结论针对中药调配临方炮制需要高度重视,并要加强对重要临方炮制的性质、特点等进行明确,从而掌握中药溶出的规律,提高重要临方炮制效果和药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药"炮制",也叫"炮炙",它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加工制药方法.绝大多数中药在投入使用时都需要加工炮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不但能使药物洁净,便于加工、制剂与保存,且能防腐、防蛀,矫味矫臭,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更重要的是,通过炮制,能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消除或减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用药安全,增强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黄柏炭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为黄柏炭炮制原理的阐明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炮制黄柏炭,采用RPLC/Q-TOF-MS技术对生黄柏及黄柏炭的提取样品进行检测,找出炮制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质。结果 共找出21种化学成分在炮制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炮制后新生成的物质有5种,质量分数增加的物质有8种,减少的物质有8种。结论 采用RPLC/Q-TOF-MS法进行中药炮制研究具有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该法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之一。中药炮制研究是连接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桥梁,也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节点。目前大部分中药的炮制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地黄炮制前后药性发生显著变化,临床应用也各不相同,其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地黄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借鉴,也为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示范。  相似文献   

13.
黄楠  郭啸  王栋  王益群  王伯涛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1):2154-2157
目的 通过研究金礞石炮制前后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及交换性阳离子量的变化,揭示其与金礞石结构变化的关系,为探究金礞石的炮制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金礞石及其煅品进行阳离子交换试验,测定其CEC,并以ICP-AES测定交换后溶液中各主要元素的量,比较炮制前后CEC及各元素交换量的变化。结果 金礞石炮制后CEC显著下降,蛭石层间各可交换性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四面体及八面体阳离子交换量增加,金礞石炮制后交换性阳离子的组成显得更为均衡,且不同产地及来源的样品间差异显著减小。结论 金礞石炮制后层间自由水及部分结合水的脱失使得层间可交换性阳离子与结构层作用力增强,可交换性降低;部分结构羟基的脱失破坏了相应的八面体结构,其中的八面体阳离子因而具有可交换性;金礞石炮制后结构边缘及缺陷位置增多,在交换液的作用下易破键水解释放出大量的四面体及八面体阳离子。炮制对于缓和金礞石药性,提高金礞石药材整体质量,缩小产地差异对其药效的影响,增加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干姜-五味子药对11种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明确炮制-配伍对药对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将不同产地的干姜采用砂烫法炮制为炮姜,干姜、炮姜分别与五味子配伍成药对。采用UPLC法测定样品中11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分析其指纹图谱的相似性;通过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药对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炮制前后干姜-五味子药对与炮姜-五味子药对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通过炮制以后药对中共有5种成分的含量表现为升高,5种成分含量为降低,并且在干姜-五味子药对中未检出8-姜烯酚;U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26个共有峰,共有峰的相似度较好,均大于0.94;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干姜-五味子和炮姜-五味子药对可被明显区分。[结论]炮制-配伍对干姜-五味子药对的指标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麦芽在临床应用依据不同炮制及剂量有所争议,从气机升降角度探讨不同炮制麦芽的药性,认为生麦芽宜升,炒麦芽宜降,焦麦芽可升可降,并依据不同麦芽升降特性,就麦芽在催乳与回乳方面发挥的机理和在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中的作用予以探讨,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巴戟天及其不同炮制品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清除苯代苦味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以Trolox、Vc等为阳性对照,对巴戟天生品、炮制品、不同的极性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巴戟天生品及炮制品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巴戟天及其不同炮制品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和清除DPPH能力最强;总多糖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较强,巴戟天生品总多糖的IC50值为0.197mg/ml;剩余水部位的还原铁离子能力最强。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巴戟天抗氧化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川木香煨制前后代谢物轮廓(metabolic profiling)差异,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 经HPLC-UV分析获得川木香生品、煨品的色谱图数据集;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川木香生品、煨品的代谢物轮廓差异及筛选导致差异的特征性化学成分。结果 川木香生品和煨品代谢物轮廓明显不同,导致差异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有7个(包含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结论 从代谢物轮廓角度,川木香煨制前后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光果甘草地上部分(茎、叶)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及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光果甘草地上部分醇提样品水沉,分为水溶性、脂溶性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法检测样品,使用Xcalibur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将得到的成分分子质量、多级图谱碎片信息结合文献、数据库及标准品进行指认。[结果]从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共检测出100个黄酮类成分,有97种在光果甘草地上部分被首次发现;其中水溶性样品检测出61种,脂溶性样品检测出69种。[结论]通过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法,对光果甘草地上部分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定性方法,同时证实黄酮类成分含量丰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In this study, micro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technology, and the knowledge of morphology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Cryptococcus neoformans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Cryptococcus neoformans. Four groups of mice were lethally infected with standard strain, Wuhan strain, American B-2643 strain and Var. Shanghainesis of theCryptococcus neoformans. The samples collected included mice brain, lung, kidney, liver, small intestine tissue and were observed 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More than 600 images of the fungus were input into a microcomputer. A system of computer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theCryptococcus neoformans was developed. The technique involved image preprocessing, image segmenting, coding of line-length on the edge, curve fitting, extracting of image feature, building of image library and feature data bank etc. And then, 768 images of the clinical samples and other fungus samples whos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end to be confused withCryptococcus neoformans were input into microcomputer and subjected to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heCryptococcus neoformans was accurately identified within 15 min, and the consistence rate with results of routine culture was 98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和中国弯颈霉(Tol ypocladium sinenis)2种虫生真菌菌丝的蛋白质氨基酸进行含量分析及质量评价,为2种真菌的其他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盐酸水解法水解菌丝粉,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C18反相柱梯度进行分离,上柱前加入邻苯二甲醛-氯甲酸芴甲酯(OPA-FMOC)自动衍生化.参照标准品氨基酸,计算待测样品的氨基酸含量.结果 测定了17种蛋白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其中蝙蝠蛾拟青霉中有4种氨基酸(天冬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高于中国弯颈霉,中国弯颈霉中有11种氨基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的含量高于蝙蝠蛾拟青霉.中国弯颈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蝙蝠蛾拟青霉,蝙蝠蛾拟青霉支链氨基酸含量高于中国弯颈霉.两者必需氨基酸的模式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提出的必需氨基酸模式谱和参考标准.结论 蝙蝠蛾拟青霉与中国弯颈霉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两者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并不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