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对于肾的概念比较广泛,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肾,除了包含了泌尿生殖系统,又有藏精、主管命门之火,主持生殖、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是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和元阳,与骨、髓、脑、耳、齿、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通过大量的基础实验,以及补肾方药的疗效验证,发现存在"肾髓系统""肾脑系统""肾骨系统""肾生殖系统"等围绕中医"肾"为主的一系列理论基础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肾藏精主骨生髓"的理论最早源于《内经》。从肾的病理生理角度剖析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以理论指导临床,深刻理解肾在骨学理论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同时揭示"肾""精""髓""骨"之间联系。生理上,骨与骨髓的生长、发育依赖于肾中精气化生与滋养,病理上肾虚精亏累及于骨髓,把骨组织的变化与整个机体的变化联系起来,进而更好地将该理论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发挥中医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药促排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学谓"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主骨生髓主生长","肾气盛则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肾—天癸—冲任系统掌握人体生殖生理功能。中医书上没有排卵一词,但对哺乳动物的求偶期有"真机"之称,即"肾中阴阳的转化时期",意谓肾元阴精发展到一定程度而转化为阳的"重阴必阳"阶段,此"真机"实符合排卵。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肾"为五脏之一,主藏精、生长、发育和水液代谢.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其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病久及肾".可见,中医"肾"在人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西医作为泌尿器官的"肾"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将中西医对肾脏在解剖、生理、病理三个方面的认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肾主汗"的原理主要体现在"肾主水""汗以元气为枢机""肾主外""卫气出于肾"4方面,且"肾主汗"的应用不只局限于盗汗,各种汗证在治疗时均应考虑到肾。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50-1852
从"水为万化之原,肾为人之始生""肾为元气之根,天癸之源""肾为五脏之根,化源五脏之精"3方面探讨了肾之"相使贵贱"的内涵。"水为万化之原,肾为人之始生",从肾五行属水,水为万化之源角度论肾"贵";"肾为元气之根,天癸之源",从肾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重要性论肾"贵";"肾为五脏之根,化源五脏之精",从肾和五脏的相使关系论肾"贵"。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1)
为探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帕金森病病变主要在"肝""肾"二脏,"阴虚"是根本,主要证候为"气血亏虚"和"肝肾阴虚",常见证素为"肝""肾"和"阴虚"。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位主要在"肾",常见证候为"痰浊阻窍""脾肾两虚"和"髓海不足",主要证素为"肾""精亏""血瘀"和"痰浊","精亏髓减"为本,"痰瘀阻窍"为标。  相似文献   

8.
关晓棠 《家庭中医药》2019,26(10):59-60
正肾脏形似两个蚕豆,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与心肝脾肺并称为五脏。肾脏对人体的意义十分重大,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主纳气。肾的功能都建立在其藏精的基础上。肾藏精,决定了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的精气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  相似文献   

9.
有关"肾主骨"的论点,出自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认识到肾与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并提出"肾藏精""骨者髓之府""肾生骨髓,髓生血"等论述。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日暂亏虚,肾气不足,从而影响体内骨骼的正常发育,而导致骨质疏松、增生、退化等相关的肾性骨病。因此说明肾对人体的生长、发育,骨骼的健康有其重要的营养、促进、合成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典籍言"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纵观<内经>谈及心肾开窍时,未见此说,只有"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之说.<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主耳……在窍为耳."'耳者,肾之官也.""心主舌,开窍于耳."唐·王冰注:"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素问·缪刺篇>:"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  相似文献   

11.
《傅青主男科》为傅青主先生的杂病著作,该书论证视角独特,观点新颖,书中"呕吐篇"分十证,其中有六证从肾立论,在治疗用药方面主要有以下特色:善用古方,灵活加减;用药平和,慎用峻品;主次分明,重补轻疏;治肾用"大方","治下焦如权"。  相似文献   

12.
正本院孙桂芝教授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导师,潜心研习并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学术底蕴丰厚,经验宏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略有所得,现将其运用"肾为五脏之主"理论防治恶性肿瘤的学术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1理论溯源1.1肾为五脏之主,性命之所系《内经》认为心为五脏之主,"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而肾是"作强之官","技巧出焉"(《素  相似文献   

13.
斑秃是常见的皮肤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鬼舐头""油风"相类似。中医认为"肾之华在发","发为血之余"。毛发的生长与肝肾虚亏,阴血不足有密切关系。肾虚则毛发无生化之源,血虚则发失所养,致使毛发生长受累而脱落。西医对斑秃的病因还不明,可能与精神神经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肾主生殖"是《黄帝内经》对人体生殖生理的高度概括。本文从"肾与生殖功能""肾与免疫功能""肾虚湿瘀互结与免疫性不孕"三个方面阐述肾与免疫性不孕症的关系,并对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治疗免疫性不孕症应重视"肾主生殖"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五脏相关性"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遵循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强调"谨守病机,恪守辨证",认为UC的发病与"心藏神""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宣降"及"肾主二便"等功能失调都有密切关系,旨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医“肾”与耳关系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学早就提出"肾"与耳的密切关系,称谓:"肾开窍于耳","肾主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气不平,则耳为受病也"等。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肾与耳这两个相距较远的器官,在解剖组织结构和酶的含量与分布方面;在水和电解质平衡生理机制以及两个器官对某些药物的药理  相似文献   

17.
<正> 肾与膀胱肾为五脏之一,位居下焦。肾属于生殖、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与现代解剖学的肾脏在其生理概念上不完全相同。肾在藏象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脏腑之本,生命之源,故有“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之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骨、生髓;主水液代谢。肾与膀胱通过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而构成脏腑表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任占敏 《新中医》1990,22(6):12-13
蛰象主生长繁衍。肾气和辑元阴元阳而主蛰藏,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主蛰”突出肾在五脏兵有藏中之异的功能特性,并对探求肾气主生长、发育、生殖及生理、病理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的经验。干老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寄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开窍于耳,心火上炎、肾阴不足、心肾不交都与耳鸣密切相关,提出"泻心火""补肾阴""交通心肾"的治疗原则,临床上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肾主水"是中医肾藏象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对其阐述自<内经>开始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认为,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输布排泄功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藏,主津液".<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指出,"静而不走"之阴水,是肾所藏之"精","乃肾之体";"动而不居"之阳水,是肾下输膀胱之"溺","乃肾之用".肾主水的功能具体表现在肾脏的温煦化水、司开合和肾在液为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