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齿酸蚀症     
牙齿酸蚀症是制造或应用无机酸工人们的一种职业病,他们在工作时长期吸入空气中含有的酸性气体或酸雾,直接地或部分溶解于唾液,逐渐对牙齿和口腔引起危害。牙齿酸蚀症发生在制造无机酸、硝化纤维、蓄电池(充电)、造纸、化学、橡胶、制造火药、机械制造、耐锈金属制品加工等工业部门。例如在钢铁工业系统,有制造薄板工厂的镀锌车间。其生产过程,是先将薄钎板通过稀酸(硫酸或盐酸)进行酸洗处理,然后才能进行镀锌。此时工人不断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自酸蚀和磷酸酸蚀两种粘接系统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在我院门诊口腔科就诊的患者共146颗患牙,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可乐丽菲露SE BOND和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充填患牙;对照组使用登士柏磷酸酸蚀粘接剂和登士柏复合树脂充填。充填后3,6,12,18个月进行复查和临床评价,根据Ryge G的改良USPH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8个月后,可乐丽菲露树脂及登士柏树脂充填体脱落率分别为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树脂均无继发龋,边缘着色、解剖形态、表面光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颜色匹配、牙齿敏感方面可乐丽菲露优于登士柏。结论充填牙颈部楔状缺损自酸蚀粘接系统的树脂略优于磷酸酸蚀粘接系统的树脂。  相似文献   

3.
4.
牙的酸蚀症     
<正> 酸对牙齿硬组织有脱钙作用,并且表明摩擦已经脱钙的牙釉质和牙本质能加速钙质的丧失。作者指出,牙的侵蚀是由于酸性溶液的直接作用所致,而且在临床上和显微镜下所见也与龋齿不同。龋齿是由于牙齿的菌斑引起,这种菌斑粘附在牙齿的表面,而且有大量细菌繁殖。糖分解形成酸,这种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种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及1种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学特点。方法选择无龋人离体磨牙,片切冠部牙釉质,暴露牙本质,按说明书要求分别使用5种牙本质自酸蚀剂(FL-Bond、Adper Prompt、Cleaxfil SEBond、Xena、One-UP Bond F)和1种牙本质全酸蚀剂(Frime&Bond NT),表面充填树脂,厚2 mm。光固化后平行牙长轴方向将其片切,制备扫描电镜试样,观察各种粘接剂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自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的混合层较薄,但均匀一致,树脂突与管周牙本质结合紧密,无裂隙出现;全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的混合层较厚,其下方有裂隙及断裂的树脂突出现。结论自酸蚀组牙本质小管口封闭良好;全酸蚀Prime&Bond NT组,可见树脂突的断裂,牙本质小管暴露,封闭不严密。自酸蚀粘接系统在引起术后敏感方面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自酸蚀和全酸蚀粘结系统对牙釉质的剪切粘结强度,为临床选择粘结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取近期拔除人上中切牙10颗,轴向纵切,一分为二,分别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一组用Single BondTM 2粘结FiltekTM Z250树脂;另一组用SE Bond粘结FiltekTM Z250树脂。所有试件按自切端向颈部施压法测定剪切粘结强度。结果:Single BondTM 2对牙釉质的剪切粘结强度大于SE Bond,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酸蚀粘结系统对牙釉质的粘结剪切强度大于自酸蚀系统,临床上对牙釉质的粘结应选择全酸蚀技术,采用自切端向颈部的方向施压的原则测定试件的剪切粘结强度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自酸蚀粘接修复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 抽取246颗惠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6颗,采用自酸蚀底料的可乐丽菲露SE BOND及AP-X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对照组120颗,应用全酸蚀DU-RAFILL釉质粘接剂及CHAKISMA复合树脂.治疗后随访观察1、3、6个月,所得结果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修复体成功率迭96.83%.而对照组则为90.8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表明自酸蚀粘接系统的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与全酸蚀粘接系统相比,具有固位性好、边缘封闭性强、对牙髓刺激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讨全酸蚀粘结技术与自酸蚀粘结技术的临床效果,并对比讨论结果。方法:为方便回访调查,选择2011年就读哈密中心小学。一年级某班的小学生50例,将其纳入到此研究中,随机选取一侧下颌第一磨牙为窝沟封闭剂组,应用Estiseal.F窝沟封闭剂常规进行窝沟封闭;另一侧为实验组,应用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进行Estiseal.F窝沟封闭。结果:50名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后3、6、12个月复查,回访率100%,第12个月比较统计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加用自酸蚀粘结剂组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高。结论:牙釉质及牙本质同时自酸蚀(此方法被多数临床医生采用,主要原因是简单方便)牙釉质全酸蚀后牙本质自酸蚀(目前,这一处理方法被多数人认同和提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流动树脂对第一恒磨牙行窝沟封闭,比较2年内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病预防情况。方法:选择140例6~8岁儿童已完全萌出第一恒磨牙560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名儿童随机选择一侧为A组,采用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另一侧为B组,采用自酸蚀粘结剂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随访2年,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6、12、24个月复查,封闭剂保留率A组均高于B组,12、24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龋齿,12、24个月龋病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可以简化操作步骤,降低儿童依从性的要求,但对于材料远期保留率、预防窝沟龋的发生率,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疗效优于自酸蚀粘结剂结合流动树脂。  相似文献   

11.
酸蚀粘结术是近10多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是采用酸蚀处理牙体表面,使釉质表面轻度脱钙,形成多孔的蜂窝状结构,然后用高分子材料进行粘结,使粘结材料渗入釉质表面微孔内,树脂结固后,在微孔内形成树脂垂下物,彼此相互交嵌在一起,产生物理性机械粘结。作者从1984年开始在临床试用,深感该技术操作方法简便、美观、快速、舒适、不磨牙或少磨牙,是一种较好的暂时性,半永久性修复体,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选择性釉质酸蚀结合自酸蚀粘接、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3种不同粘结系统对釉质粘接树脂的剪切强度影响.方法 在30颗无龋坏离体人磨牙分别制备60个牙釉质粘接界面试件,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第1组用35%磷酸预处理牙釉质结合可乐丽菲露SEbond粘接;第2组用35%磷酸和3M Singlebond2粘接;第3组用可乐丽菲露SEbond粘接.各试件在37℃生理盐水进行浸泡24 h,分别进行牙釉质抗剪切强度的测试.结果 3组剪切强度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第1组粘接强度明显好于第3组(P<0.05),提示磷酸预酸蚀釉质处理后再联合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可大大提高粘接强度.结论 选择性釉质酸蚀结合自酸蚀可以显著提高树脂与牙釉质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3.
自酸蚀与全酸蚀黏结剂牙体缺损修复效果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志军 《齐鲁医学杂志》2009,24(5):437-438,441
目的 比较自酸蚀黏结剂与全酸蚀黏结剂的临床修复疗效,评价自酸蚀黏结剂的黏结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的167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n=85)和对照组(n=82),实验组用自酸蚀黏结剂,对照组用全酸蚀黏结剂,复合树脂充填后光照固化.12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成功82颗牙,成功率96.47%;对照组成功78颗牙,成功率95.12%.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 4,P>0.05).结论 自酸蚀黏结剂在牙体缺损的修复中的黏结效果和全酸蚀黏结剂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敬懿 《中外医疗》2010,29(15):80-80
目的比较研究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 S3 Bond和全酸蚀粘结剂Prime&BondNT在楔形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患者,患牙142颗,采用随机自身同名牙配对方法分成2组,A组使用S3 BOND,B组使用自酸蚀粘结剂Prime&BondNT,均应用3M Z250修复。分别根据改良的USPHS/Ryge临床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盲法评价诊后的修复效果。结果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粘结剂在修复效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S3BOND和Prime&BondNT粘结剂在楔形缺损修复中都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不同粘结(自酸蚀粘结剂或全酸蚀粘结剂)条件下流动树脂充填年轻恒牙早期窝沟龋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12~14岁正畸科儿童,双侧均有完全萌出的被诊断为早期窝沟龋的第一(或第二)恒磨牙136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位儿童随机选择一侧磨牙选用自酸蚀粘结剂+流动树脂充填,另一侧选用全酸蚀粘结剂+流动树脂充填。在充填后的3、6、12月采用改良USPHS方法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充填体完整性在12个月时,全酸蚀组明显高于自酸蚀组,P〈0.01。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充填后反应、继发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酸蚀粘结技术流动树脂充填年轻恒牙早期窝沟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魏清跃 《华夏医学》2005,18(4):537-538
目的:比较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1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颗,采用自酸蚀底料的可乐丽菲露SE BOND及AP-X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对照组100颗,应用Dyract复合体(非酸蚀型)充填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1,3,6个月,所得结果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治疗组修复体成功率达98%,而对照组则为9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可以获得较好的固位性能和边缘封闭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牙本质与全酸蚀和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方法:选择临床常见3种牙本质:正常牙本质(ND)、龋病影响牙本质(CAD)、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CSD);两种全酸蚀系统:All-Bond2、Single Bond和两种自酸蚀系统:Fluoro Bond、XenoⅢ,用微拉伸法测试粘接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界面。结果:牙本质类型和粘接系统对粘接强度都有显著影响。不同牙本质上的微拉伸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SD上全酸蚀和自酸蚀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差异无显著性,XenoⅢ在CAD上的粘接强度较低,CSD中All-Bond2粘接强度较高;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多发生在粘接树脂-牙本质界面。结论:不同类型牙本质与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强度不同,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牙本质类型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粘接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酸蚀粘结剂与自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修复乳牙龋齿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乳牙龋齿患儿(100颗牙)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50颗牙)。对照组采用全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治疗,观察组采用自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治疗,比较两组牙齿固位等级率、牙髓敏感等级率和边缘密合性等级率。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牙齿固位Ⅲ级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髓敏感Ⅲ级率和Ⅳ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边缘密合性Ⅰ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治疗乳牙龋齿患儿可提高固位性和边缘密合性,以及降低牙髓敏感性,优于全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中金属托槽脱落后的重粘接时间以及重粘接前釉质表面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正在接受正畸治疗、托槽脱落的患者200例(共291个脱落托槽).托槽脱落后分别于即刻、24 h内、4 d重粘接,粘接前分别进行酸蚀与未酸蚀处理,统计18个月内托槽再次脱落情况.结果:即刻重粘接酸蚀组、未酸蚀组托槽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0.127,P>0.05),而24 h内重粘接、4 d重粘接托槽脱落率未酸蚀组明显高于酸蚀组(λ2=4.959,7.402,P均<0.05).结论:临床上即刻重粘接不必酸蚀,24 h内、4 d重粘接需要酸蚀.为减少酸蚀对釉质的损害,托槽脱落后应尽早粘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