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楂(山里红)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择山里红叶中某一特定化学成分(牡荆素2″-O-鼠李糖苷),比较该成分与总黄酮的含量关系,计算其比值,以该比值为换算因子,通过测定该成分的含量推算出山里红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16个山里红叶样品中牡荆素2″-O-鼠李糖苷与总黄酮的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0.950,P<0.01),且总黄酮与牡荆素2″-O-鼠李糖苷的含量比值(换算因子)为1.9493±0.2002。结论:可以将牡荆素2″-O-鼠李糖苷的含量乘以换算因子求算出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山里红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山楂叶提取物中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金丝桃苷、牡荆素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方法:以牡荆素葡萄糖苷为内标物,计算牡荆素鼠李糖苷、金丝桃苷、牡荆素3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将该方法的测量结果与传统外标曲线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牡荆素葡萄糖苷与牡荆素鼠李糖苷、金丝桃苷、牡荆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63、1.116、1.034;一测多评法与传统方法测定结果比较,牡荆素鼠李糖苷、金丝桃苷、牡荆素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研究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山楂叶提取物中4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健骨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健骨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作为综合评定指标,研究冷却剂及其温度、基质、基质与药物的配比、滴制温度等因素对滴丸成型性的影响。结果:以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3∶1)作冷却剂,PEG4000-PEG6000(2∶3)为基质,药物-基质1∶2配比,滴制温度为80℃,冷却液温度15℃时,健骨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当归六黄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以滴丸的外观(圆整度、色泽、粘连等)、丸重变异系数和溶散时限为衡量指标,对药粉与基质配比、PEG6000与PEG4000的配比及滴距等进行了优化。结果:当归六黄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粉与基质的配比为0.5:1,PEG6000e)PEG4000的配比为0.6:1,滴距为6.5cm。结论:优化的成型工艺合理可行,所制滴丸具有良好的外观,且丸重差异和溶散时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首明山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混合、沉降、成形、RSD值等为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基质、冷凝剂、药液温度、滴速、滴距和冷凝液温度对滴丸成型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最佳成型工艺。结果:聚乙二醇-6000,药液温度80℃,滴速30~35滴/min,滴距6cm,冷却温度12℃时,首明山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该工艺适用于滴丸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健骨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作为综合评定指标,研究冷却剂及其温度、基质、基质与药物的配比、滴制温度等因素对滴丸成型性的影响。结果:以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3∶1)作冷却剂,PEG4000-PEG6000(2∶3)为基质,药物-基质1∶2配比,滴制温度为80℃,冷却液温度15℃时,健骨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人参强心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熔融法,将药材提取物分散于熔融的基质中混合均匀,滴于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均匀度、粘连、丸重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浸膏∶基质=1∶2,基质PEG 4000与PEG 6000配比为1∶1,药料温度为80℃,冷凝液为液体石蜡,冷凝柱长度为120 cm。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成型率高,所制滴丸符合规定,适合于实验室制备和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黄芩苷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 黄芩苷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2∶1)为基质,药物-基质1∶6配比,料温90 ℃,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 ℃为最佳条件.结论 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黄芩苷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承德产山楂叶中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金丝桃苷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5%甲酸水-乙腈-甲醇-四氢呋喃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70nm;柱温30℃。结果: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38-300μg/ml、15.9-510μg/ml、4.51-144μg/ml、0.28-9.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1.8%)、99.6%(RSD=1.5%)、99.4%(RSD=2.0%)、100.8%(RSD=1.5%)。结论: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山楂叶中四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较大(RSD为9.98-31.3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砂仁油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滴丸制备过程中基质配比、滴管内径、挥发油与基质的比例、冷却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测定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对滴丸进行外观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油滴丸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综合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择PEG6000/PEG4000(1∶1)为基质,滴管内径为2.0 mm,挥发油与基质配比为(1∶2),冷却温度为0~5 ℃(冰水浴中)。结论 此工艺制备的砂仁油滴丸,每丸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高、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外观评价各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葛根素总黄酮滴丸剂,并确定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从基质、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配比等方面进行考察筛选滴丸剂制备工艺,并用TLC法测定滴丸中葛根素含量。结果以PEG4000为基质,贮液罐温度90℃,滴速50滴/min,冷凝剂液体石蜡温度为15℃,滴头内外径为1.9 mm/2.5 mm,葛根素总黄酮与基质比例为1∶8时进行滴制,滴丸成型率较高,载药量最大。结论本品制备工艺可行,质控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2.
正交实验法优选左羟丙哌嗪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左羟丙哌嗪(LP)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6000和PEG4000为主要基质,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光洁度、丸重差异为主要验证指标,优选LP滴丸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以PEG6000∶PEG4000(2.5∶1)为混合滴丸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凝液,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最佳工艺为:药液温度95℃,冷凝液温度10℃,滴速50滴/m in,滴头内外径为1.2和1.4 mm。结论优选出的处方及工艺制备的LP滴丸质量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三苦滴丸成型工艺条件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苦滴丸成型工艺的条件,为近一步开发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丸重差异及外观(圆整度、硬度、色泽均匀性)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三苦滴丸的冷却剂种类、滴距进行选择,采用正交实验法对2种基质的比例、药物与基质的比例及滴制时药液温度进行优选.结果:三苦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头风宁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丸中天麻素的含量,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检出白芷药材,天麻素在0.233-2.33 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8%,RSD为2.26%(n=6)。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作为头风宁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陶昌勇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2015-2017
目的: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 4000为主要基质,研究非诺贝特滴丸的最佳制血工艺条件。方法:以滴丸的成型率(%)为筛选指标,以滴丸滴制过程的滴速、冷却液面至滴头距离及滴头口径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对非诺贝特滴丸的制血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非诺贝特滴丸的处方工艺,PEG 4000和泊洛沙姆(1:1),在滴制过程中的滴速为45d/min,滴头至冷却液面距离为5cm,滴头内径为5mm,按此优化条件制血的非诺贝特滴丸成型率最高。结论:初步确定了非诺贝特滴丸的处方组成及制血工艺,为提高非诺贝特滴丸制剂的进一步稳定性考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HPLC-ELSD测定复方制剂归芪洋参丸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0 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量2.1 L/min。结果:人参皂苷Rb1在1.832μg~18.3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1.90%(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归芪洋参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冀文斌  刘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804-1805
目的:考察紫草素滴丸的制备工艺,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滴制工艺为:滴制温度85℃,冷却液5~25℃梯度冷却,滴距5cm,滴速40滴/min。结果:该工艺制得的滴丸圆整度好,丸重差异小,崩解时限为21 min,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该工艺适合紫草素滴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经前方中挥发油提取工艺与滴丸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以提高挥发油得率,为后期制作滴丸以及临床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对经前方中的主要药味当归、川芎、玫瑰花、小茴香、赤芍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对制剂中的基质配比、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辅料种类、滴速、滴距等因素进行研究,以重量差异、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验证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实验确定的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是:当归、川芎、玫瑰花、小茴香以其10倍量的水,浸泡5 h后加热至微沸提取9 h。最后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药物-基质比(1:4),药液温度为80℃,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冷却剂为液体石蜡,冷却剂温度为4℃,滴距为4 cm,滴速为40滴/min。结论:以其10倍量的水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得率有明显提高,依据实验条件所制得的经前方滴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的滴丸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