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疼痛科总住院医师1920例会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疼痛科总住院医师会诊病例的构成和工作情况.方法:统计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总住院医师2003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会诊病例,分析病例构成和处置情况.结果:共会诊患者1920例,其中常规会诊1786例(93.0%),急症会诊134例(7.0%).会诊病例最多的是癌痛,670例,占全部会诊病例的34.9%;其次为慢性腰腿痛,244例,占12.7%.内科系统会诊最多的为癌痛,536例,占内科会诊的36.7%;外科系统会诊最多的是三叉神经痛,102例,占外科会诊的31.4%.急症会诊以癌痛最多,86例,占急症会诊的64.2%.会诊处置以神经阻滞基础上的综合治疗为主,共1534例,占79.9%.结论:疼痛科总住院医师应了解疼痛科会诊病例的构成特点及基本处置方法,在会诊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总结216例心电图异常或合并高血压病史的眼科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检查、必要时请心血管内科会诊;手术中邀请麻醉科医生麻醉、心电监护;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认为眼科门诊异常心电图或合并高血压病史的手术患者,经术前详细检查及病因治疗,术中密切监护及对症处理和术后严密观察,能安全顺利地接受手术。  相似文献   

3.
例1,女,4岁。因肠梗阻剖腹探查,切除坏死段肠管端端吻合。术后11日患儿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会诊为破伤风。例2,女,24岁。因先天性无阴道行阴道成形术,术中食指插入直肠以引导手术。术后第七天,患者牙关紧、四肢抽搐,经会诊为重型破伤风。此两病例术前均无外伤史,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会诊需求概况,评价教学督导会诊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于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43名及其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申请教学督导会诊的病例,随访申请教学督导会诊的病例,总结会诊原因和部位,参照病理或临床诊断,对会诊医师作出教学评价(技术操作、定位、定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资、不同学历住院医师申请会诊原因和部位的差异,并采用t检验比较应用教学督导会诊前、后3年以下住院医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阶段考核平均成绩的差异。 结果43名住院医师共随访1727份会诊病例。第一、二、三年住院医师申请会诊次数占比分别为53.0%(915/1727)、42.9%(741/1727)、4.1%(71/1727)。住院医师申请会诊原因:定性70.9%(1224/1727)、技术操作22.7%(392/1727)、定位6.4%(111/1727)。第一、二、三年住院医师因技术操作原因申请会诊比例分别为26.9%(246/915)、18.6%(138/741)、11.3%(8/71);因定位原因申请会诊比例分别为7.8%(71/915)、4.5%(33/741)、9.8%(7/71);因定性原因申请会诊比例分别为65.3%(598/915)、76.9%(570/741)、78.9%(56/71),不同年资住院医师申请会诊的原因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93,P<0.001)。申请会诊的检查部位前三位为妇科27.9%(482/1727)、浅表器官23.3%(402/1727)和腹部20.1%(347/1727),共占71.3%,不同年资住院医师申请会诊的部位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583,P<0.001)。第一、二年住院医师申请会诊主要为腹盆腔脏器技术操作和定性,第三年住院医师申请会诊集中在浅表器官病变的定性。不同学历住院医师申请会诊部位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942,P<0.001),申请会诊原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31,P=0.087),平均申请会诊次数相近。97.7%(383/392)的技术操作问题通过教学督导会诊得到解决;教学督导会诊定位正确率73.0%(81/111);定性正确率92.7%(1135/1224)。应用教学督导会诊后的住院医师OSCE成绩高于应用前[(85.7±6.6)分vs(75.7±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6,P=0.036)。 结论随着住院医师年资增加,申请会诊次数减少。不同年资住院医师申请会诊的部位和原因不同。住院医师因技术操作原因申请会诊次数逐年下降,定性需求逐年增加。教学督导会诊能有效帮助住院医师解决技术操作难点、定位和定性,提升住院医师临床胜任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IFLE标准在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病例中肾科会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并约请肾科会诊的患者179例。根据RIFLE标准进行分组,其中危险组12例(6.7%)、损伤组35例(19.6%)、衰竭组132例(73.7%),比较3组院内病死率、住院时间等预后指标。结果总院内病死率为32.4%,随访60天后,总病死率为38.5%。衰竭组病死率为37.9%,较危险组(16.7%)及损伤组病死率(17.1%)均明显升高。3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科医生早期参与诊疗并提出恰当准确的会诊意见的病例通常获得较好的预后,RIFLE标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术后特发性严重低血钾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特发性严重低血钾3例江苏省扬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225001)于寿勋术后发生特发性严重低血钾的患者,其术前血钾正常,饮食正常,肾功能正常,无常规理由能解释术后的严重低血钾现象。这种患者治疗时虽大量补钾,但很难将低血钾纠正过来。现将遇到的3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多数有眼科手术人员在局麻下独立完成。但部分患者因合并其他老年病或精神紧张等而清麻醉科会诊,在术中给予监护或必要的镇静,以使于术能安全顺利完成。我科2001-01~2005-12共完成此类于术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原因探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期间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17例(10.1%),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5例次,腹腔内出血5例次;术后死亡的5例中4例并发术后出血;出血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比例(3/6)明显大于单纯出血病例(1/11),与出血并存的并发症中以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最为常见.术后出血患者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者的比例及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大于未出血病例.结论:术前重度黄疸、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是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预防胰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总结12例患者全麻术后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术前有针对性制定护理计划,做好全麻后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评估,观察术后眼变化,及时请眼科医生会诊,并做好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0.
徐碧姬 《护理学报》2014,(14):52-54
总结5例上尿路腔内碎石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包括术前尿路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术中高压灌注,术后引流不畅,导致感染加重。护理重点是正确留取尿标本,术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做好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观察,配合医生实施扩容、纠正酸中毒、抗感染、支持治疗,保持引流通畅,及时联系相关科室会诊等。本组患者经积极干预,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中,外科医师经常请麻醉科医师会诊来帮助他们决定能否手术;低年资麻醉医师术前访视病人后,也经常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满足外科医师及低年资麻醉医师的需要,笔者总结了临床上常见的术前评估方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胆汁引流利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术前胆汁引流 (PBD)减轻梗阻性黄疸对于手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 1991年以来收治的胰头及总胆管下段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病例 89例 ,其中 3 5例患者PD术前进行胆汁引流减黄手术 ,5 4例患者未行PD术前减黄手术 ,从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中胆汁培养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D术前减黄组由于PBD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2例 ,胆道感染 1例。术前减黄组PD术中胆汁培养阳性 16例 ,明显高于未减黄组3例 (P <0 .0 5 )。减黄组P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 ( 7/ 3 5 )明显低于未减黄组 ( 2 8/ 5 4) (P <0 .0 5 )。结论 :PD术前减黄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 ,但减黄确能降低P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美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23-5723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41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 41例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内出血2例。术后平均15.3 d出院,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在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正确护理,可使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资料患者51岁男性,因"高钙危象、急性肾损伤3期"入院。患者入院血肌酐304.2μmol/L,血钙3.6mmol/L,离子钙1.9mmol/L,尿量正常。入院后证实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肌钙蛋白T 728ng/L,考虑存在心肌损伤,经麻醉科、心血管内科会诊建议暂推迟手术。予以床边血液透析(剂量4L/h,每次8h,血流量180ml/min,透析液钙1.25mmol/L)治疗高钙血症5次,血清总钙下降不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2例患者均长期有便后出血症状,结合既往直肠指诊及肠镜检查,诊断为Ⅲ期内痔。经过多学科会诊后,为患者实施直肠上动脉(superior rectal artery,SRA)栓塞术。术前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患者仰卧,消毒铺巾后,右侧股动脉置入4F导管鞘,进4FSimmons导管(Radiofocus Terumo),于主动脉弓成型后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显示直肠上动脉走行。Progreat微导管(2.7F,Radiofocus  相似文献   

16.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麻醉科轮转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之一。既往研究显示,不同专业和不同年资住院医师对麻醉科轮转学习需求差异较大,故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探索性地制定了个体化分层分科培养细则及考核方案,涵盖外科、重症医学科、内科、耳鼻喉科和急诊科。自2021年8月试行该培养方案以来,共77名非麻醉专业轮转医生完成了培训,考核结果均达到出科标准,且80分以上学员占比56.2%,整体满意度达92%。该方案为完善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的麻醉科规范化培训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伤口专科护理会诊在术后慢性伤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4月22例术后慢性伤口患者进行专科会诊,总结专科护理会诊的成效。结果:伤口专科护理会诊后,3例患者伤口1周内愈合,10例伤口基底颜色由100%黄色转变为75%红色,25%黄色,9例伤口面积缩小率10%~42.5%。结论:伤口专科会诊制度,解决了患者疑难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伤口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病例介绍患者男,50岁。因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于1985年6月14日上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晨常规插胃管。术后三天拔除胃管后出现声嘶,请本科会诊。经追问病史,得知以前无声嘶史,术前插胃管时有疼痛、呛咳。间接喉镜检查:会厌正常,左侧声带、杓状软骨均固定,声门闭合不全,喉部未见肿物,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1例肾癌合并肝后高位下腔静脉癌栓的老年女性患者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微创取栓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术前组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详尽的围术期治疗与护理方案,实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护肝、护胃、抗感染、抗血栓等对症治疗的效果监测及护理,严防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脑、肺等器官继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7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沿用既往方式由麻醉科医生负责进行术前访视,干预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访视护士完成乳腺癌手术前访视。利用治疗依从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于术前、术后15 d康复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5 d干预组患者在保持积极情绪、履行康复计划及坚持运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在服从手术计划、主动应对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AS得分在术后15 d均较术前降低,但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访视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