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数字化管理用于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对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数字化管理开展前后我院门诊西药房的药品管理情况,选取我院门诊西药房施行数字化管理前六个月时间内发放的药品为对照组,已经开始施行数字化管理后六个月时间内发放的药品为实验组。统计两组药品的调剂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为1.45%,对照组的调剂差错发生率为4.70%,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管理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实施,可大幅度提高药房的服务质量,较少调剂差错发生率,是推动药房和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的管理模式,值得全面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议。方法:归纳我院2012~2013年门诊西药房发生的46例调剂差错的原因。结果: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有药名相似、外观相似、位置相近、同一药品不同剂型差错、同一药品不同规格差错、药品数量错误等。差错原因有:药师方面原因 42例,占86.9%;医师方面原因员4例,占8.69%;其他方面的原因有2例,占4.34%。结论:系统管理,提高专业素质,注重工作细节,减少差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茂名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2—2014年我院西药房所调剂的处方共2 205张,对其中存在差错处方的数量、类型及原因等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院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药品品种差错、药品数量差错、错发患者、用法与用量差错及用药禁忌差错。调剂差错原因类型主要有同种药品不同规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名称相似、药师或医师对于用药禁忌不熟知及患者和环境因素等。从总体看来,我院西药房近3年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针对我院近年来在西药房调剂处方方面出现的问题,应加强门诊药房管理,增强医师、药师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责任心,完善处方审核制度,提高处方调剂的质量,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医院药房担负着为患者调配药物的职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门诊西药房的工作程序也变得日益复杂,稍有错误便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加之患者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提高处方调剂水平成为各大医院门诊西药房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从本院门诊西药房的实际出发,对近3年来处方调剂中出现的差错以及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解决和防范的措施,以期更好的指导今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工作。  相似文献   

5.
杨美 《天津药学》2012,(4):38-40
目的:为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降低门诊调剂差错。方法:对医院门诊西药房中登记的调剂差错事件进行归类总结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采取干预措施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门诊调剂差错由105例降低至60例,差错下降率为42.86%。小结:通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了药品调剂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金义 《海峡药学》2016,(11):284-285
目的 研究并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的作用.方法 于2014年1月~12月,对该阶段内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中出现的内部差错事件共320起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于2015年1月~12月,在该阶段内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2014年1月~12月和2015年1月~12月这两个阶段内我院西药房管理中的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及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1月~12月,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易混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分别占比为37.50%、25.00%、21.88%、15.63%.2015年1月~12月我院西药房共发生170起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较2014年1月~12月明显更低(P<0.05),同比下降46.875个百分点.2015年1月~12月的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评分为(89.36±9.26)分,较2014年1月~12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西药房药品调剂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可有效减少药品调剂内差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用药安全性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武汉市武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中的效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的处方调剂差错数据,于2016年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等环节,制定整改目标和计划,对我院门诊西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进行专项整治.结果 通过一年的PDCA循环管理,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由0.0126%降至0.0035%,药房工作效率和药师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门诊西药房的管理,能有效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文珠 《齐鲁药事》2013,32(4):241-242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发生率及类型,提高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我院门诊药房2010年4月~12月三个季度内发生的1 191例内部处方调剂差错。结果内部调剂差错分为5类,内容包括药品标签粘贴不规范、药品用法错误、药品错配、药品数量多配及药品数量少配,其中药品数量差错发生率占总内部调剂差错发生率的64.23%,第四季度的内部调剂差错发生率最低(P<0.01),各类型内部调剂差错发生率均较前两个季度有大幅下降(P<0.01)。结论药品数量错配是构成门诊处方内部调剂差错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联合PDCA循环法在医院西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实施常规药品管理阶段8名西药房管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实施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及PDCA循环法后的8名西药房管理人员设置为实验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事件数(每周药品种类错误、数量错误、药筐取错等事件的发生次数),对比患者对两组研究对象服务满意度及研究对象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对比2组研究对象风险值(RPN)。结果①试验组西药房管理人员各类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事件数均低于对照组管理人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西药房管理人员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测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管理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西药房管理者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理人员(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联合PDCA循环能够显著降低西药房管理人员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药房管理人员药品管理知识的掌握度,同时能够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值。  相似文献   

10.
门诊西药房为医院重要部门,为药品调剂终端,在保障用药安全方面责任重大,然而,门诊西药房工作量较大,处方数量、种类多,处方调剂过程中难免因各种原因发生差错,处方调配差错可影响患者疾病治疗,严重者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模式的品管圈活动为近年来临床常用有效管理模式,在提高工作效果及工作人员积极性方面具有良好效果[2]。本研究于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对我院门诊西药房医开展PDCA循环模式的品管圈活动,旨在探究其对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药学人员工作能力及状态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丽娟  朱月梅  梁茂本 《安徽医药》2017,21(9):1720-1722
目的 探讨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对门诊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分析门诊药房2014年6-8月传统手工调剂模式与2015年同期自动化调剂模式的调配内差、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以及患者或家属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在传统手工调剂模式及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下,门诊药房的调配内差率分别为0.54‰、0.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分别为(1.29±0.19)、(1.05±0.07)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满意率分别为81.82%、90.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 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能够明显减少药品调配内差率,缩短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门诊药房的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出现差错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门诊药房出现调配差错的处方98份,总结出错原因,然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果98份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为:医生开具的处方差错、发药数量差错、用法用量差错、剂量剂型差错、药物名称差错等。结论医院门诊药房必须加强针对性管理,规范处方调配流程,并且不断提高药学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有效预防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徐新  王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6-337
目的适应医院的信息系统,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进行管理,目标将药品调剂差错率控制在1%。以下。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每月检查药学人员执行PDCA管理措施的情况,计算药品调剂差错率,并进行分析和评定,检查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计划和措施。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药品调剂差错率降至0.89%。(223/251238),达到本轮PDCA循环的目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国内大型医院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快速出药、智能存储、批量上药及智能发药等设备对我院门诊药房进行自动化改造,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改造后药品管理、调剂质量、药师工作效率等方面发生的改变。结果:门诊药房自动化优化了药品管理,有利于药品养护,加强了库存管理,解决了效期管理难题,实现了药品批号追踪;调剂差错由改造前的32.6件/周减少至改造后的11.3件/周,降低了65.3%;自动化药房设备参与了约90%的门诊处方调配,实现了药品调剂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结论:自动化有利于提高国内大型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门诊药房信息化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效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从药品调剂前、中、后3个维度分别展开,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并建立“医师-药师-患者”三位一体的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并对该体系运行前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门诊药房信息化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建立运行后,药品调剂工作的各环节差错均显著减少,调剂前医师开方错误率从0.724 4%下降为0.340 3%;调剂中药师总调配差错率从0.078 8%下降为0.042 4%,其中各调配差错类别的占比也均有所下降;调剂后出门差错率从0.000 68%下降为0.000 26%。结论:门诊药房信息化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的建立,为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使药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信息化药学服务,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是未来医院药房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分析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探讨防范措施,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2年5月至6月的调剂内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总量为81533张,存在调剂内差162张(占0.20%),内差包括品种差错、数量差错、规格差错及品种遗漏,其中品种差错79例,占48.77%。上午10:00~12:00是差错多发时段。结论加强药房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药学人员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以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沈丽花 《今日药学》2020,(4):282-284,288
目的探讨医院药师在药品调配过程中的执业风险,研究其相关对策,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出现药品差错率和差错量。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门诊、急诊以及住院药房调配处方,将调配差错进行分类归纳,并对比控制前后的差错率和差错量,对调配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对策后,门诊和急诊2018年6~12月4580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70例,差错率为1.53%以及2019年1~6月8257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48例,差错率为0.38%;住院药房调配处方2018年6~12月5579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65例,差错率为1.16%以及2019年1~6月8311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32例,差错率为0.23%。结果显示在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以及住院药房中,医院药师在药品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和差错量均明显降低,其中用法用量、剂型规格、药品以及数量为主要差错。结论通过将调配差错进行分类归纳,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找到方法控制,明确调配工作环节的规范,对药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药师执业过程中的风险意识,降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安民  周欢梅 《中国药房》2009,(25):1958-1960
目的:改进药房调剂制度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将65例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以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分类方法,从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5个方面分别进行因果分析。结果:在影响质量的5个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占83%。围绕主要因素展开质量控制可达到降低差错率的目的,门诊药房的调剂差错由之前的年均约16例下降到2008年前10个月仅发生1例。结论:应用此方法可有效降低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提高服务质量。方法运用“品管圈”(QCC)的手法,进行“现况分析”、“解析”、“对策拟定”、“实施检讨”等步骤,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结果调剂差错数从改善前的每周28件下降为改善后的每周9件,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药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的质量管理手法,能够帮助药师解决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够持续改善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谢艳萍  徐萍 《中国药房》2013,(17):1578-1580
目的: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降低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本院门诊药房的实际情况,从药学人员综合素质、药品调剂差错及药品管理等几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结果与结论:通过精细化的各项管理措施如定期培训、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分类进行药品养护、制作医师联系卡等使药剂人员操作规范、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药品调剂差错减少,药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从而逐步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