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深圳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深圳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状况,并评价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分别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和荧光PCR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及检出鉴定。结果从178份样品中检出3份(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1.68%。结论深圳市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污染的危险,需加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监测。用传统方法结合荧光PCR方法能提高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揭阳市熟肉中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污染途径,为制订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抽取的熟肉及熟肉生产加工和销售用具的棉拭子为样品采用GB4789.30-2003,并参照《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1]进行李斯特菌检测。结果在406份样品中共检出李斯特菌16株,阳性率为3.94%。结论揭阳市部分熟肉制品受到李斯特菌的污染,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熟肉制品的卫生质量,减少食物中毒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林媛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72-173
目的了解阳江市区6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方法抽检生肉类、熟肉制品类、奶类、水产品类、冷饮类、蔬菜类共6类食品370份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并参照广东省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方案对抽取的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离、鉴定。结果370份样品中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4株,总阳性检出率为3.78%,其中生羊肉中检出2株,生鸡肉中检出5株,熟肉中检出7株,检出率分剐为8.00%(2/25)、10.00%(5/50)和15.56%(7/45),其它类中均未检出。结论阳江市区6类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应加强相关的食品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鉴定的经验,提高食源性致病菌的检验能力,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标准程序检测。结果:我市食品风险监测样品中,经对46份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离鉴定,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株,检出率为6.5﹪。结论:凉拌菜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的危险,需加强食凉拌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带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解李期特菌在我省各类食品中的污染状况。方法 调查检验了7类食品共487份样品。按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4789.30-94规定的检验程序,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特征及动物实验等综合判定。结果 487份样品中检出38株李斯特菌(其中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3株英诺克李斯特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污染率1.03%。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生肉3.53%,其次是肉制品1%和水产品0.5%。结论 应加强对李斯特菌科学有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呼和浩特市市售食品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并分析,为食品卫生监督人员提供该菌对本市食品污染的科学数据。方法根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及GB/T 4789-2010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监测8类744份食品样本,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株,阳性率为1.34%,生肉制品和散装食品阳性率分别为4.71%和1.63%,农贸市场检出率为2.56%。结论呼市市售食品一定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尤以生肉制品较为突出,散装食品污染严重,农贸市场检出率最高。建议加强对这几类食品的监督以及对农贸市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市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状况,比较不同增菌方法对李斯特氏菌的检出效果。方法随机采集本市市售生肉、熟肉制品、蔬菜、水产品、生乳及乳制品、冰淇淋等6类484份食品,采用国标LB法、EB法以及改良LB2法进行增菌,分离MMA平板,经TSI和SIM进行筛选,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溶血试验、小鼠致病力试验进行鉴定。结果484份食品中有13份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率2.69%,6份检出英诺克李斯特菌,阳性率1.24%,未检出其它种李斯特菌;各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率以生肉最高(5.74%),其次为熟肉制品(5.0%)。三种增菌方法对食品中李斯特菌检测,改良啦法与国标LB法的检出效果一致,LB法的检出效果明显优于EB法。结论本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李斯特菌污染;改良LB2法可快速筛检食品中李斯特菌阴性检品,省时、省成本,适用于基层开展食品中李斯特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沧州市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9年食品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为沧州市食源性致病菌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2009年度工作手册,对3类食品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等5种致病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 46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4株,总检出率为35%。其中沙门氏菌3株,检出率为7.5%;副溶血弧菌11株,检出率为27.5%;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结论 2009年沧州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水产品污染较重。希望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上述产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受到污染的食品类别,为消除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卫生监督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国家食品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及《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T 4789. 30-2008,GB4789. 30-2010,GB 4789. 30-2016规定的检验方法,对宝鸡市13类食品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宝鸡市13类2 357份市售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00株,检出率为8. 49%;宝鸡市市售食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调理肉制品44. 44%、冷冻肉糜制品36. 36%、凉拌菜20. 36%、生畜肉19. 04%、生禽肉17. 24%、水产品冷冻挂浆制品14. 29%、动物性水产品10. 37%,以生肉制品、水产品和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较高。结论宝鸡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即食食品(凉拌菜),对其生产和销售环节要加强监管,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绵阳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污染途径,初步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2012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提供的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对2012年3—12月采集的8大类食品共计360个样品进行沙门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0157:H7、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0104:H4、大肠埃希氏菌计数,除大肠埃希氏菌计数外共计8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360个样品中除大肠埃希氏菌以外,共检出致病菌30株,检出率为8.3%(30/360)。其中沙门菌检出3株,检出率0.9%(3/320);单增李斯特菌检出5株,检出率1.9%(5/26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3株,检出率0.9%(3/330);蜡样芽孢杆菌检出18株,检出率15.7%(18/115);阪崎肠杆菌检出1株,检出率2.5%(1/40)。未检出肠杆菌0157:H7、大肠杆菌0104:H4和志贺氏菌。其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15.7%)。结论绵阳市2012年某些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凉拌菜、熟肉制品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源性疾病的潜在高危致病菌。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ole of foods in sporadic listeriosis. DESIGN--Microbiologic survey of foods collected from refrigerators of patients with listeriosis identified through active 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 Patient and foo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solates were subtyped to identify foods contaminated with the same strain of L monocytogenes that caused illness in the patient; samples of these foo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etail source. SETTING--Multistate population-based study conducted between 1988 and 1990. RESULTS--Listeria monocytogenes grew from at least one food specimen in the refrigerators of 79 (64%) of 123 listeriosis patients; 11% of more than 2000 food specimens collected in the study contained L monocytogenes. Twenty-six (33%) of 79 refrigerators with foods that grew L monocytogenes contained at least one food isolate of the same strain as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patient, a frequency much higher than would be expected by chance (P less than .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of the food specimens that grew L monocytogenes, foods that were ready-to-eat, foods that grew L monocytogenes by a direct-plating method (a measure of th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and foods that contained serotype 4b isolate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containing the patient-matching strain. CONCLUSION--We identified specific food and L monocytogenes isolate characteristics--ready-to-eat foods, foods containing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L monocytogenes, and foods containing serotype 4b--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causing strains.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guidance to industry and regulatory agencies in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prevent listerio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汕头市主要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食品污染来源及其与食源性疾疾病发生的关系,以便能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于2004~2006年每年夏秋季在集贸市场、超市采集样品进行致病菌监测,按国标方法对食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H7以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采集5类样品共251份检出致病菌56份,总检出率为22.31%(56/251),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1.99%(5/25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19.92%(50/251)、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0.40%(1/251),海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达41.93%(13/31)。结论 汕头市5类主要食品均受到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应加强对各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便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2004-2011年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对采集的食品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EHEC O157∶H7菌分离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对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12类1 237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98株,总检出阳性率为7.9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23株,检出率为4.14%(23/556);其次沙门菌检出34株,检出率为2.75%(34/1 237);Lm检出30株,检出率为2.43%(30/1 23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1株,检出率为2.14%(11/513);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以非定型包装熟肉、生禽肉、水产品和凉拌菜污染较为严重。结论应加强非定型包装熟肉、生禽肉、水产品和凉拌菜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important foodbome pathogens in shellstock Pacific oysters in the food markets in South China. Methods From July 2007 to June 2008, retail oysters were collected in different seasons from South China and analyzed for the prevalence and level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Vibrio vulnificus and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Results None of L. monocytogenes could be detected in any of the 202 oyster samples tested, while E vulnificus and E parahaemolyticus could be detected in 67 (54.9%) and 109 (89.3%) of the 122 oyster samples analyzed, respectively, with an MPN (most probable number) valu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3. V. wdnificus and Eparahaemolyticus with a more than 102 MPN/g were found in 36 (29.5%) and 59 (48.4%) of the 122 oyster samples, respectively. The tdh and trh genes were detected in 4 (0.3%) and 8 (0.6%) of the 1 349 V. parahaemolyticus isolates, respectively. Of the 122 samples, 4 (3.3%) was positive for either tdh or trh. The levels of E vulnificus and total V. parahaemolyticus in oysters in South China varied in different seasons. Conclusion V. vulnificus and pathogenic V. parahaemolyticus are frequently found in oysters in south China, which may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Data presented here will be useful for the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 oyster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掌握和分析2011-2015年铜川市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水平,发现影响食品安全的高危食品,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2015年连续在铜川市餐饮服务环节中采集12大类795份食品样品,依据《陕西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指定的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12大类795份样品中共检出各类致病菌62株,总检出率为7.80%,2011-2015年的检出率分别为7.66%、8.21%、9.01%、7.55%和6.67%.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生肉类31.15%、凉拌菜25.93%、地方特色食品16.22%、流动早餐6.67%、熟肉制品5.92%、速冻米面制品2.50%、餐饮食品-米面制品2.20%、婴幼儿食品0.91%、糕点及饼干、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冷冻饮品、酱及酱制品未检出致病菌.不同种类食品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沙门菌2.0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89%、金黄色葡萄球菌3.02%、阪崎肠杆菌0.13%、蜡样芽胞杆菌0.75%、志贺菌未检出.在不同种类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高于其它食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生肉类中的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4.75%;凉拌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1.11%;地方特色食品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5.41%.结论 铜川市2011-2015年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一定污染,其中沙门菌污染的生肉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凉拌菜及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地方特色食品是高危食品,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及掌握海南省流动摊贩、小餐饮店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导出海南省2013、2015、2016年流动摊贩、小餐饮店食品微生物监测的数据,进行整理。针对采集食品样品不同的时间、地点、种类来分析污染状况。结果 海南省2013、2015、2016年流动摊贩、小餐饮店食品共检测481份,不合格95份,不合格率达19.75%,不同年份样品检测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样品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地区样品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食品种类的检测结果显示,盒饭的不合格率最高,但是各种食品中菌落总数检出的不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省2013、2015、2016年流动摊贩、小餐饮店食品受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尤其是快餐食品中盒饭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宁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定点随机采样的原则采集市售的10类193份食品样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检验方法和《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检测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从193份各类食品中检出致病菌25株,总检出率为12.95%(25/193)。其中腊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63.64%(14/2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75%(10/17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65%(1/155)。结论南宁市市售食品有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泰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技术要求,2009~2012年间采集泰州辖区内的7大类食品样品647份,对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7类致病菌污染食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647份样品总体检出率为11.75%,肉制品、水产品、米面制品、果蔬类及其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乳制品、冷饮样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2.56%、18.83%、7.84%、6.93%、6.38%、0、40.0%。在所监测的相关产品中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18.8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7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84%和沙门氏菌1.55%。结论肉制品是主要污染食品种类,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污染菌种,应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治理致病菌引起的食品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