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特点。方法:9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双侧3例。主诉症状不典型,最终经B超、KUB+IVP、膀胱镜逆行插管造影、CT、MRU等检查确诊。采用输尿管中、下段裁剪、坑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1例先行肾盂穿刺造瘘术,3个月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因肾重度积水,功能严重受损而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1例行输尿管末端切开术。1例行保守治疗,定期更换双J管。结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6例(包括先行肾盂穿刺造瘘术,3个月后再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者),均于6-12周后拔除支架管或双J管(幼儿患者约6周拔除支架管导尿管,成人患者约2-3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经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度和肾积水均明显减轻。1例行输尿管末端内切开术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拔除并更换双J管1次,复查B超亦提示恢复良好。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到目前为止,病情尚无恶化征象。结论:B超和KUB+IVP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检查方法,但MRU近年体现出更多的诊断优势。治疗本症的原则是解除梗阻,尽量保留肾功能。手术方式以输尿管剪裁或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为主,但腹腔镜和内镜手术也逐渐受到重视。肾功能尚好者也可行扩张或放置内支架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双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分析(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巨输尿管症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双侧巨输尿管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症状为腰痛、血尿、尿路感染等,均经B超、KUB加IVU、逆行造影、膀胱镜、尿动力学检查等予以诊断.3例肾功能尚正常者行I期双侧输尿管裁减修整、膀胱再植术;2例先行双肾造瘘术,其中1例肾功能明显改善后行双侧输尿管裁减修整、膀胱再植术,另1例肾功能及一般情况仍较差,继续保守治疗;2例一侧行肾造瘘术,另一侧行输尿管裁减修整、膀胱再植术,1年后,1例行输尿管裁减修整、膀胱再植术,另1例行一侧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行一侧I期输尿管裁减修整、膀胱再植术,另一侧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肾功能正常、肾脏轻度积水,给予保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年,7例手术者和2例保守治疗者肾功能、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双侧巨输尿管症病因复杂,不易诊断,需综合判断.治疗时应根据病因、肾功能、年龄、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程度等综合决定.输尿管裁减修整、膀胱再植术是最佳治疗方法,宜早期选用.肾脏造瘘对保护肾功能有积极作用,适用于肾功能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巨输尿管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巨输尿管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左侧12例,右侧6例,双侧4例。结果 12例行输尿管整形后膀胱再植术,6例行输尿管支架管植入术,4例行患侧无功能肾切除术。随访1~6年,12例再植术后肾功能均正常,10例肾积水明显减轻,吻合口无狭窄及膀胱输尿管无返流,2例术后输尿管及肾脏积水无改善,长期观察肾积水无加重且无临床症状,未进一步治疗;6例行支架管置入术后积水可减轻,拔出支架管后5例肾积水程度无变化,1例渐加重,伴发热,给予行肾脏穿刺引流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肾积水明显减轻;4例肾切除术后对侧肾脏功能正常。结论 IVU检查诊断梗阻型巨输尿管症显影率低,MRU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巨输尿管症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保持输尿管通畅并防止返流及狭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是进行输尿管整形(裁剪或折叠)后膀胱再植术,保守治疗也可作为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腔镜下巨输尿管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下输尿管铲状乳头膀胱再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膀胱外途径行腹腔镜下输尿管铲状乳头膀胱再植术治疗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患儿11例.年龄11个月~13岁,平均(5.3±3.9)岁.左侧4例,右侧7例.其中输尿管出口闭锁1例、单纯性输尿管出口狭窄9例、开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Cohen手术)输尿管出口狭窄1例.B超和IVU示重度肾积水7例、中度肾积水4例. 结果 1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190 min,平均(103.O±35.3)min.术中出血10~40 ml,平均(18.0±9.5)ml.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8.0±1.4)d.无尿漏发生.术后6周拔除双J管,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见膀胱输尿管吻合口已黏膜化,乳头收缩抗反流效果满意;11例平均随访6(3~24)个月,B超复查患侧肾积水减轻;IVU示成形输尿管排尿好,无梗阻,症状基本消失;膀胱造影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 结论 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后,应用经膀胱外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铲状乳头膀胱再植术治疗小儿梗阻性巨输尿管症创伤小、抗反流效果好,是治疗小儿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微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共20侧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9例,右侧5例,双侧3例.手术治疗14例17侧,其中输尿管裁剪输尿管膀胱吻合术10例13侧,肾输尿管切除2例2侧,输尿管折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2例2侧,3例3侧行内镜扩张术.结果 随访1-5年(平均3年),经内镜扩张3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输尿管扩张有减轻,2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无明显减轻;14例手术患者中10例获随访,输尿管裁剪、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患者中7例示手术侧输尿管扩张明显减轻,1例肾积水无明显减轻.但症状明显改善,2例肾输尿管切除者行B超检查,显示对侧肾脏代偿性增大;全部患者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输尿管功能性梗阻段经病理检查提示环肌肥厚、纵肌减少9侧,其中3侧伴管壁全层炎症改变,管壁胶原组织增生7侧,纵肌增生1侧.结论 MRU检查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输尿管裁剪整形加抗逆流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膀胱镜留置输尿管双J管在小儿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5月45例膀胱镜输尿管双J管置入治疗上尿路梗阻的资料,其中先天性肾积水20例,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23例,肾盂离断成形术后积水复发2例。均经膀胱镜逆行置入F3、F4或F4.7双J管。结果2例先天性肾积水和3例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未能置入输尿管双J管,其余40例留置双J管位置良好。先天性肾积水18例均于术后6个月取出双J管,8例随访3~4年积水未加重,10例因积水加重行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20例于1~2周拔除输尿管双J管,二期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成功;肾盂离断成形术后积水复发2例均于术后6个月拔除输尿管双J管,1例随访1年5个月肾积水无再次加重,1例因肾积水再次加重于拔管后20天行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结论输尿管双J管置入可有效缓解小儿上尿路梗阻,达到缓解肾脏压力的目的,可作为婴幼儿和儿童上尿路梗阻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乳头植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狭窄及先天性巨输尿管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4年3月对12例输尿管下段狭窄及先天性巨输尿管患者实施腹腔镜下乳头植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9例为单侧输尿管末端狭窄(左侧5例,右侧4例);3例(4条)为先天性巨输尿管。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乳头植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手术时间平均136min(58~250min),术中出血量50ml,住院时间5~7d,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患者腰痛症状即消失,随访3~48个月,B超及IVU提示肾积水消退,排空良好,未再发生狭窄;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反流。结论:腹腔镜下乳头植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及先天性巨输尿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3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妇产科手术损伤15例,泌尿外科16例,普外科7例。术中发现25例,术后发现13例。确诊后均积极进行手术治疗。12例行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术,8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角吻合术,3例行膀胱壁瓣输尿管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松解术,2例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3个月后改行回肠代输尿管术,1例行患肾切除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6~36)个月,定期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12例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术后输尿管狭窄合并中度肾积水5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好转;8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后输尿管狭窄合并中度肾积水2例,行输尿管镜球囊扩张后好转。其余患者患侧输尿管通畅无狭窄,患侧肾无积水。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处理应根据输尿管损伤情况、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所掌握的技术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复杂性医源性输尿管损伤行输尿管镜留置双J管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术后远期输尿管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要密切随访,必要时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放置双J管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治疗的36例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置入双J管后36例患者肾绞痛、肾积水及上尿路感染均缓解,患者均足月顺利分娩.分娩后复查22例患者结石自行排出,另14例患者行体外碎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随访7~60个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保守疗法无效的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发生肾绞痛、肾积水及上尿路感染者,膀胱镜下放置双J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内引流治疗36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顺利经输尿管镜置入双J管引流,术后1~3周停止漏尿,其中13例术后1~3个月拔除双J管,20例盆腔肿瘤放疗者术后5~11个月拔除或更换进口巴德( BADE)内支架管,术后随访3个月~6年,泌尿系CT成像( CTU)检查证实患侧输尿管通畅,6例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较前明显减轻,其余正常。1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发现右侧输尿管损伤,术后40天拔出双J管后输尿管阴道瘘,因局部瘢痕及漏口较大,再次置管失败,改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因前列腺癌或宫颈癌放疗后严重输尿管狭窄,行永久性双肾造瘘术。结论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输尿管损伤的疗效可靠,微创,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