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用简单的脑室穿刺外引流方法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技巧及疗效。对30例高血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根据头颅CT影像资料,采用软质硅胶引流管穿刺侧脑室前角和(或)三脑室,术中抽吸部分血肿,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脑室内血肿。侧脑室穿刺成功率为97.67%,三脑室穿刺成功率76.47%;血肿完全消失、脑室系统恢复通畅的时间为1~4 d。对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应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特别是结合三脑室穿刺,可快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室间孔、三脑室、四脑室内血肿,可较快促使脑脊液循环复通,减轻血肿对丘脑、下丘脑的机械性及化学性破坏,改善预后,是简单、有效、并发症少的抢救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全脑室内出血较为少见,但大量出血者病死率极高,单侧侧脑室穿刺引流为常规方法之一,对大量出血者,单侧引流往往会出现堵管、引流缓慢等现象,且不能有效冲洗,是引流失败主要原因。双侧穿刺引流,引流速度加快,可反复、持续灌洗。本研究36例患者行双侧侧脑室穿刺灌洗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症脑室出血是指原发性全脑室出血 (PIVH)或继发性全脑室出血 (SIVH)。其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 ,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等措施 ,疗效差[1] 。我科从 1997年 5月至 2 0 0 3年 4月共收治本病患者 2 4例 ,采用侧脑室穿刺注入尿激酶引流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取得较  相似文献   

4.
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室内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室内血肿32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金坤  康健  李胜龙  韦有佩 《江苏医药》2006,32(11):1074-1075
自1994年7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尿激酶灌注、血肿引流,并同时在L2-2~L4-5椎间作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逆行冲洗方法,治疗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患者共17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4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护理措施有术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术后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引流液观察等方面。结论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脑疝的形成。术后护理应做好引流管的护理,认真观察引流液的变化,使治疗顺利进行,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11年9收治脑室出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同时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2.1,对照组为12.2,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2,对照组为5.1;而治疗后治疗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2.9,对照组为14.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6,对照组为1.3。结论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吴素芳  吴纫  林慧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61-1362
目的探讨附件良性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0例附件良性囊肿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囊肿穿刺、抽液并注入无水乙醇。结果27例穿刺抽液注药成功。穿刺3个月后复查,有5例囊肿完全消失,22例缩小50%以上;有4例患者术后1年行第2次穿刺;有5例患者在穿刺囊肿缩小或消失后怀孕。3例患者穿刺失败。结论该方法对部分附件良性囊肿的患者效果良好,简单易行,创伤小,可重复。  相似文献   

9.
卢宁  丁杰 《贵州医药》2007,31(8):723-723
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应用紧急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患者19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9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52~73岁,平均63.7岁。50~69岁16例,70岁以上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8例,发病后血压均有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抢救治疗脑室出血,观察评价疗效。方法:选择84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方法42例,对照组行单纯侧脑室引流42例,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从血肿吸收,脑脊液开通,疗程及其愈后存活率,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时间(96±12)h,脑脊液开通正常循环(96±12)h,存活率为92%,日常生活能力(ADL)强。对照组血肿吸收时间(168±12)h,脑脊液开通正常循环(192±12)h,存活率为86%,日常生活能力中等。两组在血肿清除时间、脑脊液开通时间、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治疗脑室出血安全有效,血肿吸收、脑脊液的正常通畅时间缩短,存活率增高,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手术中实时B超向导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的有效性。方法将113例需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的颅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56例)由经验丰富的颅脑外科主刀医师依照术前头颅CT使用盲穿法行侧脑室置管引流;B组患者(57例)则在术中行实时B超检查,并根据实时影像引导手术,指导侧脑室置管引流手术决策。计算两组患者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术后复查头颅CT了解引流管位置以评价实时B超向导的有效性。结果113例患者均在术中成功行侧脑室置管引流,A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18.7±4.8)分钟,B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14.1±3.8)分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超引导下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盲法穿刺,术后CT证实B超引导下置管位置不佳发生率显著低于盲法穿刺(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中应用实时B超导向指导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定位准确、实时性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创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田跃 《贵州医药》2002,26(10):922-922
随着CT和磁共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的鉴别及治疗已不困难 ,但部分需手术减压的时机、方式及效果仍是我们县医院的一大难题。我院自 1 990年以来 ,因脑挫裂伤行开颅手术共 47例 ,其中采用了颞肌下减压加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重型脑挫裂伤 1 7例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7例中 ,年龄最大 67岁 ,最小 7岁 ,2 5~ 45岁最多。受伤机制 :加速伤 9例 (重物击伤 6例 ,刀刺伤 2例 ,铁钎刺伤 1例 ) ,减速伤 6例 (高处坠落 4例 ,平地跌伤 2例 ) ,旋转伤 2例 (一例翻…  相似文献   

13.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抢救和治疗中的一项基本操作,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抢救和治疗。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复针率,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不断探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铸型是一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其病死率及伤残率高,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我科于2004--2007年采用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予以治疗21例,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清除血肿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42~68岁,平均54岁。原发脑室出血3例,继发脑室出血6例,其中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5例,丘脑出血1例。1.2临床表现:9例均有呕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脑干出血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38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0.0%)显著高于对照组(44.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在治疗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定位脑内血肿多靶点置管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重症脑溢血的优点。方法 观察 33例CT定位脑内血肿多靶点置管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重症脑溢血病人 ,与本院前期病人作比较。结果 自 2 0 0 2年 1月起我院应用立体定向仪在CT定位脑内多靶点血肿碎吸置管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 33例 ,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 (ADL) (1 2 3)共 2 9例 ,占 89 9% ,死亡 3例 ,占 9 1% ,而2 0 0 1年ADL(1 2 3)占 5 5 6 % ,死亡病例占 2 2 2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CT定位脑内血肿多靶点置管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重症脑溢血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是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对新生儿严重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的处理仍没有统一的方案.用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治疗新生儿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就其疗效和安全性作一初步分析.方法 对2016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0例新生儿脑室内出血Ⅲ度以上合并脑积水的患儿,进行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治疗.引流后根据临床和头颅CT检查结果,决定脑脊液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并观察脑脊液中细胞数、葡萄糖,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若脑室穿刺引流后脑积水无改善或加重,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后临床随访.结果 10例患儿经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术后10-30天后复查头颅CT,7例显示脑室较术前相比明显缩小,2例脑室较术前相比无扩张,1例脑室扩(病程中出现发热,CSF提示感染,给予抗生素静脉应用后恢复正常).7例12~18个月时脑室恢复正常大小,2例12-18个月时脑室稍扩张,1例于术后3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结论 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儿严重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的方法,特别对于预防脑积水的形成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住院病人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操作,小儿头皮针穿刺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肥胖患儿,头皮血管看不清,导致头皮静脉穿刺多次失败,加重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了治疗进程。为了解决肥胖患儿头皮静脉穿刺难的问题,笔者根据小儿头皮静脉解剖特点,运用手指压迫、触摸方式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大大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使每天的治疗提前完成,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静脉穿刺,不论在诊断和治疗中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注射、穿刺,对机体都是一种机械刺激与损伤。静脉穿刺还常常使患儿产生心理恐惧感,从而加深了下次静脉穿刺的难度。根据临床中的经验,可将影响患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