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新晃侗族自治县某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的流行特征,查找学校群体性感染性腹泻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4年8月31日-9月5日新晃县某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腹泻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7.0对罹患率进行检验,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此次疫情累计报告病例63人,罹患率9.14%;住校生与非住校生(χ2=8.765,P=0.003)、男生与女生(χ2= 5.344,P=0.021)、饮用学校自备水与未饮用者(χ2=101.861,P<0.001)之间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共采集病例粪便标本12份, 4份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阳性, 其中2份为诺如病毒GⅠ型,2份为诺如病毒GⅡ型。 结论 本次事件是学校水源水受污染引起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发生的一起腹泻疫情进行调查。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测,对腹泻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判断。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生腹泻病例25例,罹患率为1.82%。对5份病例粪便标本和1份呕吐物标本进行检测,3份粪便标本和1份呕吐物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疫情符合经水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这是一起饮用水源被诺如病毒污染而引起的群体性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类似事件调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诺如病毒调查问卷,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荧光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此次疫情共有诺如病毒感染病例47例,采集现症患者粪便标本3份,经检测3份为诺如病毒GII阳性;罹患率为27.65%。平均年龄51岁,临床表现为腹泻(100.00%)、腹痛(80.85%)、恶心(89.36%)、呕吐(8.51%)等等胃肠道症状。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II型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供水管网泄漏为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内腹泻相关暴发疫情的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治疗和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例、食品相关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现疑似病例110例,罹患率为5.74%。发病以住宿学生为主,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病例集中于高二年级,其居住的宿舍无明显聚集性分布。现场采集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小学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并采集发病学生的粪便、呕吐物以及学校外环境物表涂抹物等样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累计报告190例病例,涉及6个年级24个班级,罹患率10.71%。临床表现以呕吐(71.05%)、腹痛(28.95%)、腹泻(24.74%)为主,住院2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南教楼的罹患率高于北教楼(χ2=6.048,P<0.05),四年级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χ2=51.918,P<0.05)。26份粪便、呕吐物和外环境物表拭子样品中,7份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基因型均为GⅡ型。流行曲线显示呈人传人模式,发病日期为2021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11月2日达到发病高峰,采取停课、环境消毒等措施后发病数迅速下降。结论 该起事件是诺如病毒GⅡ型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应加强学生健康监测、及时进行消毒隔离、积极开展防控知识宣传等,控制学校诺...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一起胃肠炎暴发疫情,以查找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扑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桶装水及环境有关标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检测。选择部分确诊病例开展诺如病毒GⅡ型排毒期调查。结果在学校共发现269例病例,学生264例(罹患率17.38%),教师5例(罹患率4.39%);学生家长中共发现7例病例;病例班级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1号教学楼西面楼梯两侧班级罹患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χ2=195.00,P<0.01)。24名学生、3名家长、1名生活老师和1名清洁工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物体表面涂抹标本、桶装水均阴性。诺如病毒GⅡ型排毒期最短为发病后3d,最长14d,中位时间为7d。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为首例病例呕吐物污染环境后造成一次局部范围的共同暴露,通过接触传播使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以下称F小学)一起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控制学校内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F小学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和餐饮人员样本和环境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结果 2018年10月19 - 22日,F小学共报告急性胃肠炎病例145例,罹患率为21.77%。采集呕吐物及粪便标本29份,采集环境涂抹标本10份, 经检测9份粪便标本和2份涂抹标本为GⅠ型诺如病毒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此次疫情为一起由G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小学生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餐饮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本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金坛市某小学一起以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的暴发疫情,以找出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从而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方法确定病例定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饮用水样、食堂剩余食品及环境涂抹样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全校共有65名学生发病(罹患率3.63%),教职工及学生家庭成员未发病。一(3)班罹患率明显高于其他有病例的班级(χ2=210.85,P<0.01)。27例病例呕吐物、咽拭子或肛拭子中,有19例病例诺如病毒Ⅱ型阳性,阳性率为70.37%。结论本起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疫情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同类胃肠道暴发疫情提供依据和参考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采集病例和对照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9年12月12~19日,累计搜索到185例病例,罹患率为3.84%(185/4 822);病例分布在七、八、九年级,罹患率分别为5.38%(31/576)、18.71%(104/556)、9.06%(50/552),年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7,P0.05)。教学楼1~5层学生罹患率分别为2.17%(5/230)、7.51%(26/346)、15.77%(53/336)、17.11%(65/380)、6.38%(25/392),不同楼层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6,P0.05)。采集12份病例、10份学生对照及10份食堂工作人员对照的肛拭子样本,检测结果为9份病例样本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份食堂工作人员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其余样本均为阴性。结论此次暴发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学生间密切接触为主要的传播方式,食堂工作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此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济南市槐荫区某学校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因及其流行因素,为制订并实施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对调查的数据和暴发疫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集可疑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疫情首发病例发病于2017年3月15日,末例病例发病于3月31日,持续17d,共搜索病例93例,罹患率为3.94%(93/2 355)。学生罹患率为4.03%(90/2235),教职工罹患率为2.50%(3/120)(P0.05)。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接触病例发病的危险性增加(OR=5.13,95%CI:1.76~14.90)。检测36份样本,其中病例粪便标本检出9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0.90%(9/22),基因型均为GⅡ型;食物、环境和水中未检测到诺如病毒,感染来源尚不清楚。结论本次事件为1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探讨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方法采取人员访谈的形式收集暴发疫情基本情况,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此次疫情流行历时4 d,共发现患儿24例,涉及5个班级,主要集中在一年级,罹患率为13.95%。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均数为6.63岁。患者以呕吐症状为主,未出现腹泻病例。8件患儿便标本中检出GⅡ组诺如病毒核酸6件,阳性率为75.00%。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由GⅡ组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发生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典型病例、部分密切接触者等人群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结果 2016-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诺如病毒暴发疫情20起,其中中小学校13起,占65.00%,报告临床诊断病例1 272例,单起疫情病例数中位数29例。冬春季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高发季节,占75%(15/20);不同发生场所疫情罹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13.17,P0.001)。男女性病例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38)。人传人传播和食源性伴人传人传播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81.267,P0.001)。对20起暴发疫情病毒分型,均为GⅡ型诺如病毒,其中GⅡ.2[P16]型19起,占95.00%(19/20)。结论 GⅡ型诺如病毒是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春季和秋末冬初是疫情高发季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场所,疫情以人传人传播为主,但食源性伴人传人传播一般引起病例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杭州市某大学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波及范围,并确定疾病暴发的病原学病因以及流行病学病因。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样本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rwalk viruses,NV)核酸。结果显示,2014年11月26日~12月5日西湖区某校共发生诺如病毒胃肠炎病例82例,罹患率为1.11%;病例主要集中在12月1~3日,占总病例数的80.72%;病例以学三楼和学二楼为主,占59.04%;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61例,74.39%)和腹泻(44例,53.66%)为主。生活用水使用井水的罹患率(1.64%)是使用市政自来水的罹患率(0.23%)的7.13倍。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同宿舍或同伴中有同学出现呕吐症状是独立危险因素(OR=5.01,95%CI=1.44~17.45,P=0.011)。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9份患者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的主要原因可能为食用受污染的井水,同时,接触传播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某幼儿园发生的一起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开展调查,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食物和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传染途径和传染源。结果该事件共报告病例20例,罹患率9.52%(20/210),流行曲线提示为人传人模式。采集的27份标本经检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9份,阳性标本经序列测序分析为诺如病毒GⅡ.7型。疫情发展与未及时发现并隔离首例病例有关,接触病例、病例呕吐物及其污染物是导致此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7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社会福利中心胃肠炎暴发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本次胃肠炎暴发共27例病例,老人罹患率为7.95%(21/264),医护人员罹患率为5%(6/120)。患病老人肛拭子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8.18%(2/11),5份患病护工肛拭子中3份阳性,无症状护工肛拭子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8.37%(9/49)。无症状携带者从检出病毒至无法检出的时间,最长为8 d,平均5 d。3份样本经基因序列测定,显示100%同源,为目前全球流行的Sydney2012变异株。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护理人员在传播可能起到桥梁作用。首次对暴发疫情中无症状病毒携带人员病毒携带时间和发病老人、发病护理人员的病毒携带时间进行监测,为今后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控制中隔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一起中学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查明病原及可能传播途径,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索病例并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法,了解病例发病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并检测桶装水、食物和肛拭子等有关标本。结果该校发现病例28例,均为学生,病例分散在14个班级,发病学生数最多的班级为910班,有5名学生发病,班级罹患率为10.00%。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占85.71%。分别采集10份发病学生和38份食堂工作人员(无临床症状)大便(肛拭子),分别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7例和12例。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是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的食堂工作人员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一起胃肠炎疫情暴发原因,为预防控制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搜索病例、采集病人呕吐物、粪便标本及饮用水样进行病原检测,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发现病例98例,罹患率8.70%。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使用涧水刷牙和使用涧水清洗水果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使用涧水清洗水果风险最高(OR=3.81,95%CI:1.29~11.54)。5份病人呕吐、排泻物标本和6份外环境标本检测结果显示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该疫情为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可能的感染途径为化粪池水外溢污染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德阳市某学校发生的1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此类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05-19接德阳市报告某学校集中发生胃肠道症状事件,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生物和环境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搜索到106例病例,均为该校学生,总罹患率为3.70%(106/2 868);南校区罹患率为0.31%(3/953),北校区罹患率为5.38%(103/1 915),南北校区学生罹患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5.84,P0.05);流行曲线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17日早餐为危险因素;采集大便、呕吐物、留样食品、外环境样本78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实验室检测,检出12份诺如病毒GII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诺如病毒GII型感染的暴发疫情,17日早餐为可疑暴发因素,食堂从业人员诺如病毒隐性感染可能是导致此次疫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起中学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病例定义方法,查找病原和传播因素,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并开展病例对照调查了解发病状况和可疑的传播途径,采取病例肛拭子、饮水等进行PCR检测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4-10-21/23该校出现急性胃肠炎学生病例42例,罹患率为2.1%,疫情历时3 d,分布在7个班级,男女比例1∶1.1,3例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GⅡ型阳性,20日晚餐为危险因素。结论该学校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型感染的暴发疫情,20日晚餐为可疑暴发因素;诺如病毒感染疫情不适用感染性腹泻进行定义;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暴发诺如病毒胃肠炎,采取病人隔离、规范饮食饮水、消毒等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