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4~61岁,体重54~79公斤。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简称稀释组)2组,每组14例。所有病例都经桡动脉,颈内静脉置管,监测心电图及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稀释组经桡动脉放血(8~12mL/kg),同时以相同速率经股静脉输入同量贺斯。在血液稀释前,血液稀释即刻,稀释后30min、60min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抽取股静脉血以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则在对应时间点抽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稀释组患者在血液稀释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无明显变化;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有所下降(P<0.05);血气指标在血液稀释前后无明显变化;术中异体输血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术前进行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后能稳定血流动力学;保障组织供氧和耗氧的平衡;减少异体血的输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老年患者,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n=30),A为观察组,B为对照组.A组在全麻诱导期间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B组则按正常速度输液.在麻醉诱导前、血液稀释后即刻测定Hb和Hct.分别监测动脉平均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时点为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俯卧位10 min(T2)、手术60 min(T3)、手术120 min(T4)、术毕前最高值(T5)、术毕后60 min(T6).结果 A组患者AHH后Hb浓度和Hct降低(P<0.01),各时点与T.时点比较MAP无显著差异(P>0.05),T1、T2时点HR降低.B组MAP、HR在T1、T2与T0时点相比显著降低(P<0.01),T1、T2时点MA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有逐渐增高趋势.但组同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由于麻醉药、体位改变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但经全麻诱导期间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但仍应加强监护和及时对症处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保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60例择期行普通外科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采用羟乙基淀粉作为扩容液进行AHH,对照组不采用血液稀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血乳酸(Lac)浓度及肌钙蛋白I(cTnI)等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输异体血的例数及输血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在输入扩容液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均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血液稀释后血液黏稠度明显下降,两组各时点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稀释后乳酸水平及cTnl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出现,并且试验组行异体输血例数(9例)及输血量(450±110)mL均少于对照组[18例,(670±190)mL]。结论:AHH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种急性血液稀释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率(SVV)及异体输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脊柱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N组、H组和C组,每组30例。N组和H组手术前分别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与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C组不进行急性血液稀释。比较N组与H组血液稀释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水平及碱剩余、血乳酸浓度;比较N组与H组麻醉前(T0)、血液稀释后15min(T_1)、血液稀释后30min(T_2)及术毕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CI、SVV等指标;记录N组、H组、C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及输血例数。结果:(1) N组与H组血液稀释后Hb、Hct、PLT较血液稀释前下降(P0.05),碱剩余、血乳酸血液稀释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与H组比较,N组T2、T3时MAP、CI升高(P0.05),SVV下降(P0.05);(3)3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H组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少于C组(P0.05),N组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少于H组(P0.05)。结论:与AHH比较,ANH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具有更为明显的节血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冠心病患者结肠代膀胱术中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冠心病患者结肠代膀胱术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41~63岁,体重47~75 kg,随机分成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经右颈内静脉置入7F Swan-Ganz漂浮导管,桡动脉、股静脉置管。监测心电图及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经桡动脉放血(8~12 mL/kg),同时以相同速率经股静脉输入同量贺斯。在血液稀释前、血液稀释即刻、稀释后30 min及60 min抽取桡动脉、股静脉和肺动脉血各3 mL以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血气分析。对照组则在对应时间点抽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患者在血液稀释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均无明显变化,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在血液稀释后上升明显,体循环指数和肺循环指数在稀释后下降,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在稀释后有所下降。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结肠代膀胱术前进行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增加组织血流灌注,对氧供无影响,减少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库血的使用,同时可能具有增加心脏灌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救治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HR、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均下降,p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HR、RR、Pa CO2明显下降,p H、Pa O2、Sa 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左心衰竭救治中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衰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蔡智荣  周珊珊 《山东医药》2009,49(45):53-54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人不典型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老年患者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胸腔液体量(TFC)。同时测定其血浆N端脑利钠肽(NT-BNP)浓度。结果以NT-BNP450ng/L为界值分为不典型心衰组和心衰组,两组比较,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CI、SV、SI值心衰组较不典型心衰组均明显降低,TF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对评价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相关的麻醉学处理.方法 取67例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n=21)和对照组(<60岁,n=46),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监测术中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无肝期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较术前明显下降,心率(HR)增快(P<0.01);在腔静脉开放时CVP较术前明显升高、PAWP升高、MAP下降.心输出量(CO)在腔静脉阻断及开放时较术前降低.而老年组患者血流动力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 老年组患者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中,血流动力学更加不稳定.给予术前及术中及时处理,加强监测,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血液稀释组(0.3ANH组和0.27ANH组),即目标血细胞比容(Hct)分别为30%和27%。监测分析各相关指标,并通过简易智能量表和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测定来评估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血液稀释组术后7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Hct为27%~30%的ANH应用于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安全可行,不增加患者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腹产患者异体输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剖腹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术前ANH,对照组术前无特殊处理。比较观察组产妇ANH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碱剩余(BE)、血乳酸(LAC)等血气指标;比较2组产妇术后2hHb、Hct、PLT及异体输血率;记录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Hb、Hct、BE、Lac及Apgar评分。结果:(1)与ANH前相比,观察组ANH后Hb、Hct及BE水平有所下降,Lac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2hHb、Hct、PL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体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Hb、Hct、BE、Lac均值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腹产产妇及胎儿血气指标无不良影响,可有效减少术中红细胞丢失和异体血输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RVS)主动固定电极对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分为RVS起搏组(实验组,植入主动固定电极,n=42)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对照组,植入被动固定电极,n=36),以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左室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E/AI:L值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心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RVS起博组与术前相比较,FS、SV、CO、EF、E/A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博组在术后6个月F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V、CO、EF、E/A均高于RVS起博组(P〈0.05)。两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起搏比例及平均心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S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12.
张环  李涛 《心脏杂志》2014,26(4):440-442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253例,其中舒张性心力衰竭118例,收缩性心力衰竭135例。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所有患者均检测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均以老年患者居多,前者以女性多见(56.8%),并发高血压病(81.4%)及心房颤动(26.3%)均高于于后者(前项P0.01,后项P0.05),并发冠心病(45.8%)少于后者(P0.01);两组NT-proBNP及hs-CRP均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舒张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低于收缩性心力衰竭组(P0.01),但hs-CR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比,舒张性心力衰竭于老年女性更多见,高血压病患病率及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NT-proBNP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2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65~87(75.1±9.8)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左西孟旦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左西孟旦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改善。SV及LVEF明显提高(P<0.05),NT-pro-BNP下降明显(P<0.05)。左西孟旦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 vs 69.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左西孟旦治疗组SV及LVEF显著提高(P<0.05),NT-pro-BNP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等长运动负荷试验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HHD)患者的影响。方法:31例HHD患者按相近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与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1:1配对,治疗前进行等长运动负荷试验,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静息条件下,HHD组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指标均明显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等长运动后,HHD组左室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峰)[(0.80±0.12)∶(1.21±0.23)]和左房射血前期[LAPEP,(81.95±11.28)ms∶(86.74±12.66)m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左房射血时间[LAET(138.43±27.92)ms∶(121.42±26.5)ms]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LVRT(96.47±14.51)ms∶(85.97±12.02)ms]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HHD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53.84±6.58)mm∶(45.16±5.29)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3.25±7.95)mm∶(54.12±6.25)mm]显著扩大、心脏指数[CI(2.66±0.57)L/min.m2∶(2.38±0.49)L/min.m2]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115.39±10.35)g/m2∶(87.04±8.36)g/m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周径纤维缩短速度[VCF(0.88±0.09)cir/s∶(1.02±0.13)cir/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45.72±6.04)%∶(57.80±6.99%)]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结论:等长运动运动负荷试验是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pelin浓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不同基础心脏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apelin浓度。方法: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50%)选择68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心衰组,选择心功能正常者21例做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elin水平,比较不同病因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所致心衰的血浆apelin浓度区别。结果:CHF组血浆ap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5.07±0.75)ng/ml:(3.73±0.3)ng/ml,P〈0.01];不同病因心衰血浆apelin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apelin浓度高于心功能正常者,可考虑将apelin浓度检测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筛查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DHF患者41例,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对照组硝酸甘油(NIT),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d生命体征,心功能分级,相关心功能指标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结果:1.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无明显变化(P>0·05)。2.患者心率(HR)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d,rhBNP组HR仍维持较低(P<0·05)。3.治疗后3d内,rhBNP组尿量较NIT组明显增多(P<0·05)。4.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提高(P<0·05),且rhBNP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3d,rhBNP组仍有改善(P<0·05)。5.患者NYHA分级均降低(P<0·05);治疗后3d,2组NYHA分级仍较低(P<0·05)。6.治疗后3d,患者血浆BNP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rhBNP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rhBNP可明显改善DHF患者的心功能,其近期效果优于常规NIT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114例行心脏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静脉麻醉,观察组总计57例在常规静脉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总计57例在常规静脉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与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4例行心脏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在注药后5min时MAP值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在注药后10min、15min和30min时MAP值与基础值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在注药后5min的HR值比基础值明显增快(P0.05);SPO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心脏手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平稳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目前已经成为行心脏手术静脉麻醉患者的主要药物,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患者的远期无事件生存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急诊PCI治疗患者117例,按是否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81),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塞率、靶血管重建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即刻TIMIⅢ级血流相似(94.44%:92.59%P〉0.05)。术后随访1月时,两组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两组LVEF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47.89%:41.75%P〈0.05);且治疗组LVEDVI(73.49ml/m^2)和LVESVI(42.86ml/m^2)均较对照组(82.77ml/m^2、53.52ml/m^2)明显下降(P均〈0.05)。随访1年,治疗组有3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对照组有6例,无事件生存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8.33%:7.41%P〉0.05)。两组心功能较术后1月有明显改善,但两组心功能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急诊PCI术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对远期无事件生存率无影响,但能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1月的心功能,而1年后这种获益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中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液动力血改变及缺血性心肌改善。方法择期中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5例,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ASAⅠ-Ⅲ级,监测HR、NIBP、ECG、SPO2,Flotrac传感器至Vigileo监测仪上得到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指标,心排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连接至OhmedaS/5型监护仪得到动脉压力波直接得到有创动脉(IBP)以及心电图ST段改变分析;并记录在麻醉前,胸段硬膜外阻滞后15min,全麻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拔管后等各时期的指标。结果麻醉前,全麻诱导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IBP,CVP,SVR显著下降(P〈0.01);在硬膜外阻滞后以及全麻诱导时ST段压低改善(P〈0.01);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时,CI降低(P〈0.01),在术毕和拔管时可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P〉0.05)。总结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指数在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然后加深时逐渐恢复,至拔管时可以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中上腹部手术对老年人缺血性心肌改善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顽固性CHF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多巴酚丁胺,试验组加用米力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脏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CO)。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LVEF、FS、SV、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T-proBNP低于对照组,LVEF、FS、SV、CO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NT-proBNP均降低,LVEF、CO均升高,试验组FS、SV均升高(P0.05)。结论米力农治疗顽固性CHF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