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翠华  李莉  吴思娜 《吉林医学》2012,33(19):4127-4128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联合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4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大黄鼻饲、芒硝腹部外敷。治疗前及用药7 d、14d后对两组进行胃肠功能评分和比较。结果:用药7 d、14 d后治疗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大黄鼻饲联合芒硝腹部外敷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水足浴配合耳穴压籽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1—3d每天行温水足浴2次并耳穴压籽3~4个穴位,每日按压3~5次,每次每穴l~2min。观察两组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腹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水足浴配合耳穴压籽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药膳配合耳穴压籽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122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安眠药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根据证型给予中药药膳配合耳穴压籽;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D得分和临床疗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采用中药药膳配合耳穴压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灌肠结合芒硝外敷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以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芒硝外敷于腹部。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愎痛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芒硝外敷可提高大承气汤灌肠治疗肠梗阻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施护配合耳穴压籽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拟实施肛肠科手术患者,排除禁忌症的患者,连续观察7天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肛门术后疼痛评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辩证施护配合耳穴压籽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祛瘀生肌,解除括约肌痉挛的效果,使结肠的运动恢复.  相似文献   

6.
俞璐 《大家健康》2014,(9):115-116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芒硝外敷辅以大黄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通过将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措施,即芒硝外敷腹部,以及大黄液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情况,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芒硝外敷配合大黄灌肠的护理措施后,总有效率为96%,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配合耳穴治疗小儿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小儿近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5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配合耳穴(中药熏洗配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耳穴(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以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配合耳穴治疗小儿近视的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随着近视程度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耳压配合针刺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受抑制而出现的腹胀等不适。方法:采用耳穴贴压配合针刺足三里穴的方法治疗,并与对照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术后恢复正常肠蠕动的平均时间为48h,72h内恢复12例,占总数92.4%,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在术后恢复肠功能方面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百叶  王芳婷 《吉林医学》2014,(22):5059-5060
目的:探讨新型阵列式芒硝袋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将2012年在消化内科住院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应用新型阵列式芒硝袋装入芒硝后行腹部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枕头包装入芒硝行腹部外敷。比较两组患者在腹部外敷时,是否污染衣服及随体位变化时芒硝袋是否脱落、移位,芒硝是否滑向一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衣物、被服无污染,随体位变化时芒硝袋无脱落、移位,袋内芒硝无向袋的一端聚集的现象。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阵列式芒硝袋具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外敷舒适均匀,不污染被服。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缩短了住院天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籽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妇科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穴位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籽,对照组常规术后处理,两组其余围手术期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辅助排气例数。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需要辅助排气患者明显减少。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籽能尽早恢复肛门排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腹针疗法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针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后早期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腹针组和中药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相应的腹针治疗或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腹针组与中药组均能显著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腹针组效果显著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在腹腔镜术后的早期应用能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无痛、简便、有效的特点,弥补了以往各种中医疗法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领域应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承气汤灌肠联合大剂量皮硝腹部外敷在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将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肠梗阻的病人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减少胃肠道分泌、灌肠等传统治疗方法,常规剂量组30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灌肠改为常规剂量大承气汤,联合500 g皮硝每日腹部外敷;双倍剂量组30例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大承气汤用量加倍。[结果]双倍剂量组的腹胀腹痛症状减轻时间、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较短,与常规剂量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倍剂量组、常规剂量组的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倍剂量组的24 h、3 d的有效率较高,与常规剂量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倍剂量组、常规剂量组的5 d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大承气汤灌肠联合皮硝外敷在单纯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均有较好的效果,并且较高剂量的大承气汤临床效果更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处理基础上加用中药与针刺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后肠麻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采用在常规西医处理基础上加用中药与针刺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和计数两组自术后肠呜音的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均以小时计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5.52±3.81,63.47±10.22)及肛门排气(便)时间(34.85±6.94,86.54±11.6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处理基础上加用中药与针刺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促进腹部术后肠麻痹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132例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7),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早期活动联合腹部热按摩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压痛减轻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压痛减轻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采取早期运动联合腹部热按摩法,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实施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外科常规保守疗法,观察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大承气汤配合电针法治疗老年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老年患者术后胃瘫病例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胃、电针等治疗。结果:23例术后胃瘫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胃肠动力,通过对腹胀感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胃瘫恢复时间的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配合电针法治疗老年患者术后胃瘫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出血后并发肠梗阻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2例脑出血后并发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胃治疗3天。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经过3天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出血后并发肠梗阻疗效比常规西医治疗好,其机理可能与大承气汤能显著增加肠道的蠕动和推动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应用在结肠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在门诊择期接受结肠镜检查的45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2例)和观察组(261例)。结肠镜检查前清洁肠道,对照组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观察组予复方大承气汤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2组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排便时间、肠道清洁度、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观察组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有利于结肠镜检查、减少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对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术后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于术后第3天、第7天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氨、血常规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中术后发生腹胀、恶心呕吐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手术患者配合中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胃肠道功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