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体脂百分比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5月对南钢地区儿童少年肱三头肌部及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进行测量并求出体脂百分比。经对测量数据进行简单与多元分析,笔者认为:体块指数与体脂含量的相关性最佳,并对现有体块指数的判断标准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同海拔高度战士部分体测量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测量是营养调查的一部分,易于在现场开展工作。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战士的体测量,了解不同海拔高度对战士身体组成的影响,探讨与营养的关系。实测了不同海拔高度的177名指点员右侧肱三头肌部,肩胛下部,髂部的皮褶厚度及上臂围,并计算出体脂量和上臂肌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体块指数法和体脂百分含量法三种方法对100名8~12岁健康、发育正常男孩进行肥胖判定。对判定结果进行一致性判定和分析,从其关系上说明上述方法的适用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7岁儿童体脂含量与运动素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体脂含量与运动素质的关系。 方法 随机抽取 7岁健康儿童男女各 10 0人 ,测量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部皮脂厚度 ,推算体脂比。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肺活量、5 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 (男 )、一分钟仰卧起坐 (女 )、立位体前屈、5 0m× 8往返跑等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参照《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结果 体脂比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 /身高指数、血压、肺活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男生体脂含量与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身体柔韧性素质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女生体脂含量与耐力和身体柔韧性素质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 ,体脂含量与男生体质标准分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体脂含量增加对身体素质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青春期女生血清DHEAS、LH、E_2含量与皮下脂肪厚度、体块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体块指数较大者的DHEAS水平高于体块指数较小者。超重和轻度肥胖儿童的DHEAS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骨龄、乳房发育和初潮年龄均有提前趋势。多因素统计表明在所测的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中,DHEAS对体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肥胖中学生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肥胖中学生的体脂分布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预防肥胖中学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中学13~14岁940名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选择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第95百分位数或以上者47名为肥胖组;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青少年,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第25-75百分位数以内者,共50名。检查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查体脂百分比及分布。结果肥胖组中学生血压、BMI、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体脂和躯干部体脂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躯干部体脂百分比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躯干部体脂量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学生肥胖状况,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唐山市2320名不同营养状况学龄前儿童的皮褶厚度、体脂含量、瘦体重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利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导出了直接估算瘦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认为体脂含量、瘦体重、体块指数和左臂部皮褶厚度是衡量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显著因子,并建立了以营养状况分级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方程,经考核表明,目前所采用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正常值范围较窄,轻度及明显肥胖标准偏低,建议正常范围扩大为身高标准体重的90~120%,轻度和明显肥胖标准分别定为>120%和>130%。  相似文献   

8.
戴维靖  倪淮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74-2476
目的:探讨中学生肥胖症的血脂、血压水平,以及体块指数、血脂与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淮安地区9 987例11~18岁中学生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体块指数,分析其与血压的关系,并将其中117例肥胖自愿者及4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肥胖自愿者分为两组,分别测量血脂水平,比较两组血压的差异。结果:肥胖中学生血脂、血压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中学生(P<0.01),男女肥胖症中学生血脂、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块指数、血脂与血压均有显著相关性,其收缩压相关性高于舒张压。结论:肥胖症中学生血脂、血压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中学生,且体块指数越高的中学生血脂、血压值越高,提示预防成人高血脂、高血压应从预防中学生肥胖症抓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童体脂含量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小学一年级学生300人,测量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部皮脂厚度,推算体脂比。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5、0 m×8往返跑等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结果体脂比与身高、体质量、血压、肺活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男生体脂含量与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身体柔韧性素质呈显著负相关(P<0.01),女生体脂含量与耐力和身体柔韧性素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体脂含量增加对身体素质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10.
张迎修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03-904,906
目的 分析不同体脂含量儿童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差异,为控制体成分、增强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测量4 346名7~12岁儿童肱三头肌部和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推算体脂比(BF%),依据各年龄体脂比的第25和75百分位数,将受检儿童分为低体脂比组(BF%<P25)、中体脂比组(P25≤BF%≤P75)、高体脂比组(BF%>P75).分析3组儿童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差异.结果 3组儿童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和握力表现为高体脂比组>中体脂比组>低体脂比组,呈现随体脂比增长而梯次上升的趋势;肺活量/体重指数、速度(50 m跑)、立定跳远、力量(男斜身引体、女1 min仰卧起坐)和耐力跑(50 m×8往返跑)表现为低体脂比组>中体脂比组>高体脂比组,呈现随体脂比增长而梯次下降的趋势.结论 体脂含量过高对儿童身体素质有负面影响.应控制儿童体脂含量,增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NIDDM家族史与儿童肥胖及血压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NIDDM家族史与儿童肥胖度,体脂分布及血压的关系,方法我们对1608名7-13岁儿童进行NIDDM家族史调查及儿童形态指标,血压的测量。结果儿童NIDDM家族史阳性率17.41%,有NIDDM家族史儿童与无NIDDM家族儿童相比,体块指数更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体重更,更为肥胖;两组儿童体脂分布类型及血压判别无显著性。结论 儿童肥胖与NIDDM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2.
王晓  刘泽军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1):1020-1022
抽取北京市14 所小学一~三年级7 ~9 岁男女儿童3765 名,依据劳雷尔指数划分为肥胖组和正常组。比较肥胖组与正常组儿童的体成分及相关的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并以体脂肪率为因变量对多项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儿童体脂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身体素质较差,与肥胖男生的体脂肪率相关因素主要有皮褶厚度、劳雷尔指数、运动前后心率差;与女生肥胖相关的因素有皮褶厚度、劳雷尔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武警部队入伍战士体格、体成分和体能及其相互关系,为评价新入伍战士的体质及体育运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常规法测量370名新兵体格、体成分和体能各指标;用踏梯运动实验法测量VO2max、PWC170。结果被调查对象中营养不良占4.0%,超重占10.5%,肥胖占3.5%。粗壮型肺活量指数低于匀称型和细长型(P<0.01,P<0.05),匀称型肺活量指数低于细长型(P<0.01);细长型VO2max明显高于粗壮型和匀称型(P<0.01);BMI与肺活量指数、VO2max呈正相关(r=0.490,r=0.490,P<0.01),维尔维克指数与肺活量指数呈正相关(r=0.439,P<0.01),其他各指标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在显著性水平0.10的条件下,分别以PWC170、VO2max和肺活量为应变量,以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体密度、去脂体质量、体质指数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所选入的有显著性的因素分别是:去脂体质量与PWC170、体密度与VO2max呈正相关,去脂体质量、胸围、体密度与肺活量呈正相关,但体质指数与肺活量呈负相关。结论武警新兵超重较严重,体脂含量是影响体能和运动水平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8—12岁儿童体成分与肺通气功能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儿童体成分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对147名8~12岁健康、发育正常的男女学生的体成分与肺通气功能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测量三头肌部和肩胛下角部皮脂厚度,并以两处皮脂厚度推算体成分:体脂百分比(%BF)、体脂肪(BF)和瘦体重(LBM)。测量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体成分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瘦体重与肺活量(VC)的正相关及体脂百分比与补呼气率(ERV/VC×100%)的负相关,说明体成分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瘦体重与体脂百分比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体脂肪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以上海划船运动员为对象(男41名、女31名)用排水法,皮褶厚度法和体围测量法测定体脂含量,求得回归方程并对三种测量方法比较。 1.体脂与人体测量指标的回归方程 男≥19岁 F(%)=-5.0550-1.4078X_7+0.5970X_8 ≤18岁 F(%)=-64.3668+0.8293X_8 女≥19岁 F(%)=-36.4334+0.7898X_9 ≤18岁 F(%)=-66.5345-1.8139X_2+1.4359X_9 X_7:肩胛骨下角皮褶厚度 X_7:前臂围 x_8:腹围 X_9:臀围 2.排水法、皮褶厚度测量和体围测量法测定体脂含量的比较。男运动员三种方法所得体脂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女运动员三者所得体脂含量有显著差别(P<0.05),其中排水法与体围测量所得体脂含量相似(P>0.05),而皮褶厚度法所测得体脂含量与另二种测定方法测得的体脂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所以,划船队运动员的体脂测量,可采用简便、易行,误差较小的体围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依据中国现行体质指数(BMI)切点,探讨中国成年人群体脂率的最佳截断值,并与WHO体脂率标准进行比较。方法 于2017年9—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收集国内四大区(东西南北)共40家医院中46618例体成分测量数据。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BMI和体脂率等指标,并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订的BMI切点为标准,绘制ROC曲线寻找适宜的体脂率截断值。通过计算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等,比较最佳截断值与WHO体脂率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效果。通过偏相关分析、曲线估计、模型回归以探讨体脂率和BMI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的男女性平均BMI分别为(24.07±3.16)和(23.76±3.38),体脂率男女性分别为(21.57%±9.16%)和(27.65%±9.94%)。通过体脂率判断肥胖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男性27.4%和女性34.3%。最佳截断值与WHO体脂率相比,检出率和灵敏度下降而特异度和诊断一致性相对提高。体脂率法与BMI法诊断肥胖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体脂率的偏相关系数r=0.637,二次曲线模型比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结论 与BMI法相比,体脂率法评价肥胖率的准确度和一致率较差。BMI法会漏诊较多低体重脂肪超标者,尤其是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0~6岁儿童体块指数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体块指数(BMI)在儿童期的变化特点,为儿童肥胖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计算各年龄组BI,进行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城郊男女体块指数随年龄变化一致,小年龄组男童大于女童,大年龄组市区大于郊区。结论:儿童肥胖可采用体块指数评价。  相似文献   

18.
余文三  刘林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1):43-44,83
对成都市一所老年大学的老年人和一所医科大学的青年人各200名的身高、坐高、体重及皮褶厚度进行测量,并对青、老年人的三个体格营养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女性青、老年人坐高指数有统计学差异;这提示老年人的身高变化主要是由于脊柱的缩短所致。但男性青、老年人之间的该指数无统计学差异;老年人F^、SFT及BMI明显高于青年人,这表明体脂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皮褶厚度以腹壁增加最明显,增加的幅度男性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肥胖男童骨矿物质含量及瘦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以体脂含量增加为特点的肥胖儿童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及瘦体重有何变化。方法 应用体块指数(BMI)诊断的肥胖组及对年龄、身高进行一一配对的正常组儿童各17例,年龄7-13岁,测定其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密度(BMD)及瘦体重(LM),观察二组间的差异,再用体脂含量百分比(F%)来重新诊断这34名儿童,观察肥胖组与对照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分析肥胖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应用 BMI为诊断标准时肥胖组与对照组间的BMC、BMD、LM有显著差异。改用F%为诊断标准后,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间的BMC、BMD差别消失,LM之间的差别也减小,多因素分析结果:体脂含量、肥胖与BMC无关。结论 若以体脂含量增加来定义肥胖儿童、其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与正常儿童相比无差别,瘦体重差别也不大,单纯体脂含量的增加并不能引起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177名北京城郊初中学生体脂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 测定中学生体脂含量 ,积累我国中学生体脂含量的数据。方法 : 用 BODPOD体成分测量仪测定 1 77名北京城郊中学生的体脂含量。结果 : 中学生体脂含量 (% BF)平均为 2 2 .7% :男生为 1 8.8% ,女生为 2 6.4% ,女生 % BF显著高于男生。男生 % BF随年龄增加而显著降低 ,女生 % BF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结论 : BOD POD测量的中国学生体脂含量与国外BOD POD测量结果及 DEXA测量结果类似 ,女生 % BF结果略低于 DEXA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