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及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奕  宫海滨  魏鹏 《当代医学》2010,16(23):469-471
目的观察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及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00例入选的早发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3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多支(21例)、单支(49例)、双支(30例)病变组。均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其进行血浆BNP及sOX40L水平检测并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34例)作比较。结果⑴AMI组平均OX40L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sOX40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sOX40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sOX40L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⑵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的患者血浆sOX40L和BNP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为危险分层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 CysC、IL-18、Hcy 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全部患者血清 CysC、IL-18、Hcy 水平予以检测,同时与同期30例正常健康受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SAP 组、UAP 组、AMI 组患者血清 CysC、IL-18、Hcy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并且 AMI 组患者血清 IL-18、Hcy 水平明显高于 SAP 组、UAP 组(P 〈0.05)。结论血清 CysC、IL-8、Hcy 水平对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7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15例作为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血清胰岛素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依据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衡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结果:冠心病患者IRI和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中,AMI组和UAP组IRI和hs-CRP高于SAP组;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IRI、hs-CRP,IRI与hs-CRP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21,0.669,0.619,P均〈0.01)。结论:IR和hs-CRP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状态有关,2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4例,32例冠脉造影阴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STE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TEMI组和对照组(P〈0.01),NSTEMI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各种类型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及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血清IL-10、TNF-α水平高于UAP组(P〈0.05);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8、IL-10、TNF-α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对于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uSA)测定5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14例)和2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NF-α和IL石水平。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P〈0.01)。TNF—α水平与IL-6成正相关(r=0.271,P:0.042)。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IL-6水平重度组和中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并且两组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高水平的TNF-α和IL-6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与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与血管假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水平(CRP)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或微小病变〈50%除外冠心病者25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IL-17、vWF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析IL-17与vWF、CRP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AMI组白细胞计数[(7.93±2.86)×109/L]高于SAP组[(6.33±1.53)×109/L]、UAP组[(7.50±2.39)×109/L]及对照组[(6.50±1.3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27);SAP组、UAP组、AMI组Gensini评分[25.80(3.00,68.00)、25.25(4.00,116.00)、36.00(4.00,100.00)分]高于对照组[1.84(0.00,11.00)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②AMI组、UAP组、SAP组患者血清IL-17、vWF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UAP组、SAP组间血清IL-17、vWF水平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P〈0.01);SAP组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UAP组CRP水平[(15.13±8.59)、(8.36±3.08)mg/L]均高于对照组[(3.67±0.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IL-17分别与vWF(r=0.610,P〈0.01)、CRP(r=0.568,P〈0.01)成正相关,IL-17与Gensini评分亦成正相关(r=0.438,P〈0.01)。结论 IL-17、vWF、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可促进vWF、CRP产生,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49例CHD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组HCY、hs-CRP水平,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应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Hcy含量。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特点分为AMI组、UAP组、SAP组。结果:①CHD组患者传统的CHD危险因素指标中TC、LDL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HDL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②冠心病组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AP、UAP、AMI组HCY水平依次升高(P〈0.05)。③冠心病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AP、UAP、AMI组hs-CRP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Hcy、hs-CRP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为冠心病的危险分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患者7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3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1例及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PAPP-A,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IL-6,采用ABC-HRP方法测定IL-10,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结果:①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浓度较稳定性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②PAPP-A与血清总胆固醇(TC)、ApoA1/ApoB的浓度有明显相关性(r=0.348、-0.420,P<0.05)。③IL-6、IL-10浓度冠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明显偏高(P<0.05);且在AMI、UAP、SAP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APP-A与IL-6、 IL-10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0.523,P<0.05)。结论:PAPP-A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冠心病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