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总结持续质量改进在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体会。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分析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存在问题,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包括对护士腔镜器械清洗的培训、硬镜清洗工作站的增配、腔镜器械清洗流程的实施,使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得到提高,达到预期质量改进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腔镜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优化腔镜器械处理流程,对流程优化前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流程优化后清洗不彻底、清洗流程错误、器械处理不及时和精密仪器损耗降低,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P〈0.05),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优化腔镜器械处理流程,能有效降低腔镜处理流程的风险,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于2013年1月成立品管圈,应用管理工具,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进行追溯,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腔镜器械清洗缺陷下降了,提高了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延长了器械使用期限,并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提高了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保证了灭菌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腔镜器械交接、拆卸、清洗、检查与保养、配置、包装环节中,减少腔镜器械损坏率,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54套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处理流程进行腔镜器械交接、拆卸、清洗、检查与保养、配置、包装;试验组采用对照图谱进行腔镜器械交接、拆卸、清洗、检查与保养、包装处理。比较两组腔镜。结果:试验组腔镜器械拆卸组装错误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镜器械图谱的使用降低了腔镜器械在拆卸、清洗、配置、包装环节中的损坏率、错误率,提高了腔镜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模式在降低腔镜器械返洗率中的应用,以提高清洗合格率,保障后续灭菌合格。方法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以"降低返洗率"为活动主题,分析清洗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计划,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开展前后返洗率。结果成立品管圈后腔镜器械清洗返洗率从5.6%降到1.4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腔镜的清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增强了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医用真空超声清洗机在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8月手术室使用的1030件经过处理的腔镜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医用真空超声清洗机来进行腔镜器械的清洗,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方法和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通过目测、带光源放大镜检测、ATP荧光检测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清洗质量。结果实验组腔镜器械目测清洗合格率为99.4%,对照组腔镜器械目测清洗合格率为91.8%;实验组腔镜器械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清洗合格率为97.6%,对照组腔镜器械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清洗合格率为87.7%;实验组腔镜器械ATP荧光检测清洗合格率为96.6%,对照组腔镜器械ATP荧光检测清洗合格率为83.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真空超声清洗机能提高手术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保证了感控环节最重要的清洗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腔镜的使用周转率。从节省人力资源、节约时间、方便操作及清洗质量上,与传统的手工清洗方法和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方法相比,具有快速、节能、耗材廉价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前后的效果。[方法]将流程改进前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流程改进后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清洗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感染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科学、合理,可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腔镜器械管理要点,建立洁净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包括腔镜器械清洗、灭菌、储存等操作地点的设置,以及预清洗室护士和腔镜专科组长协作,优化腔镜器械术前准备、器械发放、术后回收等管理流程.运用此流程后,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良好的洁净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流程,使手术过程更顺利,手术配合工作更规范、科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中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问题,分析对手术腔镜器械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我院自2008年9月至今实行对手术腔镜器械的质量控制,将胸腔镜、腹腔镜、宫腔镜以及脑室镜等500例手术腔镜器械灭菌后的发放以及手术的使用、手术后的接收等各项流程环节均行质量控制,对器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腔镜手术器械的安全管理意识,不断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与2008年9月之前未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的500例手术腔镜器械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质量控制之前500例器械有15例未清洗干净引发感染,其感染率为3.00%,而实施质量控制管理以后500例器械仅有1例未清洗干净引发感染,其感染率为0.20%,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毒供应室对手术腔镜器械进行质量控制后,有效避免了器械管理过程中的疏漏,临床使用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完善腔镜清洗的流程指引,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分析影响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高危因素,找出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制订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法,通过目测和蛋白残留监测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腔镜器械清洗的阳性率下降(P<0.05).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组负责制管理在腔镜器械集中供应中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对腔镜器械小组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实施前后1年的腔镜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情况,以及相关科室对我科腔镜器械消毒供应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小组负责制管理后清洗、包装质量合格率及医护人员对腔镜器械消毒供应的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腔镜器械集中供应管理中实施小组负责的管理,能够提高清洗、包装质量及相关科室对腔镜器械消毒供应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理顺腔镜器械准备班工作程序,消除不同年资护士在腔镜器械准备班工作中的工作缺陷,减少器械备物遗漏,杜绝无菌器械包不同品牌器械配套错误,提高腔镜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对腔镜器械准备班工作实施程序化管理,优化腔镜器械发放、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等工作程序,对腔镜器械班的工作重新设计、整合、排序、绘制成表,对应用工作程序表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工作程序表实施程序化管理后,提高了腔镜器械准备准确率,提高了腔镜器械包装完好率,降低了不同工作年资护士在腔镜器械准备班中的工作缺陷.结论 应用工作程序表能有效提高腔镜器械准备班工作质量,缩短工作时间,使腔镜器械准备有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centraI steriIe supply department,CSSD)信息追溯系统中同步数码器械图片在硬式腔镜及精密器械清洗包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硬式腔镜器械31套及专科精密器械35套拍成数码照片,同步上传至信息追溯系统,比较实施前后硬式腔镜及专科精密器械在拆卸到最小化清洗、器械包内器械数量、规格型号错误、器械有无损坏、包内化学指示物错误出现频次。结果实施后,硬式腔镜及精密器械未拆至最小化清洗质量不合格率由17.68‰降至2.50‰,包装质量不合格率由14.05‰降至1.20‰,尤其是在器械包内器械数量、种类上错误频次降为0,实施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系统中同步数码器械图片应用于清洗、分类、包装等环节,能提高硬式腔镜及精密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理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再生医疗器械的分类与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进行流程再造,制订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分类标准、各类器械清洗流程和清洗质量标准,并就新流程进行全员培训。结果流程再造后器械清洗质量、工作人员所掌握器械清洗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明确分类标准,优化清洗流程,制订器械清洗质量标准,加强人员培训,是提高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手术室术后器械处理流程再造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术后器械处理流程再造的效果.方法 成立流程再造小组,2010年1月~6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处理为传统流程组.2010年7月~12月手术器械由供应室护士处理为流程再造组.比较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后清洗质量、手术室器械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流程再造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流程再造后能确保术后器械的清洁质量,促进器械清洗质量专业化,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室器械造成的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讨论开展品管圈管理在提高腔镜清洗质量过程中的优势。方法 制订品管圈具体工作制度,及时发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对改进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由开展品管圈管理之前的85.4%提高到管理后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高达110.0%,进步率为11.24%。结论 开展品管圈管理可有效提高腔镜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可促进腔镜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有效降低腔镜手术感染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式腔镜器械使用、清洗、包装和灭菌过程中专科专人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腔镜管理小组,实施专科专人管理;规范和建立腔镜器械的术中使用流程、清洗流程、包装流程及灭菌方法。结果设立腔镜专科化管理后,腔镜器械缺陷发生率为0.03%,清洗合格率为99.9%,器械损坏率为0.02%,灭菌合格率为100%,未接获医生有关腔镜术后感染发生的反馈报告,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2.3分。结论科学规范的专科专人管理有利于腔镜器械使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以及降低湿包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6年7月起实施品管圈管理,将此时间点前后6个月的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以及湿包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达标率高达91.00%,明显超过实施前的64.00%;品管圈管理实施后的腔镜器械湿包率仅为0.46%,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管理,有助于推动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持续改进,有效降低腔镜器械湿包率,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镜器械使用、清洗、包装和灭菌过程中专科专人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手术室腔镜管理小组,设立腔镜组长,实施专人发放腔镜器械,规范和建立腔镜器械的术前请领流程、术中使用流程、术后清洗流程、包装流程及灭菌流程。结果设立腔镜专科化管理后,腔镜器械、设备由专人负责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管理,能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了仪器、器械在工作中的正常运转,延长了精密贵重器械的完好性及使用效能,延长了设备、器械的使用寿命。结论科学规范的专科专人管理,有利于腔镜器械使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确保手术的完成,对于保障腹腔镜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更好地配合医生开展新技术,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观察超声波清洗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我院的腔镜器械100件开展本次研究,将100件腔镜器按不同的清洗方案分为两组,即50件采用人工清洗法为对照组,50件采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器械生物膜细菌数。结果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清洗前,器械生物膜细菌数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清洗后,器械生物膜细菌数两组均下降,且观察组器械生物膜细菌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了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采取超声波清洗机,不仅可以提升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与清洗质量,还可以减少器械生物膜细菌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