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S)J 一种以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尽管现代医学对AS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时展,但迄今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治疗尚无特异性疗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S取得一定进展,效果较.好为了揭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特色之所在,就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辨证施治,单方验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AS)病因复杂,病程漫长,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残废,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西医学对该病尚无特异性疗法。近年来,中医药对AS的治疗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优势日益突出,但是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中医对AS的概念尚不统一,缺乏规范的诊断分型,中医特色的临床调研还很少等。学会独立地运用中医学理论思考,不断发现并弥补这些缺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医诊治AS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AS),病位主要为督脉、膀胱经、肾经循行所在部位。肾虚是 AS 发病的根本原因,风、寒、湿是发病的重要诱因,痰浊瘀血是发病的关键病因。中医药治疗本病以滋补肝肾、祛寒除湿、化痰逐瘀、活血解毒为主要方法,作用机制多与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相关,目前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医药能有效缓解 AS 的症状,调节相关生物学指标,因此,对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将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 AS 的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AS对其控制炎症及调节骨代谢进而缓解临床症状取得一定疗效,并且在其作用机制上尤其对成骨及破骨细胞影响有一定的探讨,但相关研究较少,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As相关文献报道283篇,对文献按临床应用范围进行2次筛选,选取其中中医药治疗AS并与骨代谢相关的文献报道9篇,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及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2000至2021年中医药诊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可行性建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表的中医药诊治AS的文献,应用VOSviewer与CiteSpace软件,采用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6.
综述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焦亡从而稳定AS的研究现状,探讨今后中医药干预AS易损斑块的研究思路.抑制炎性小体或caspase-1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已成为近年来防治AS易损斑块新的干预靶点.中医药干预细胞焦亡稳定AS及易损斑块的研究涉及中药单体如灯盏花乙素、二氢杨梅素、雷公藤红素、大黄素,单味中药如菝葜,以及中药复方化瘀祛痰方、清心解瘀方等;干预的靶细胞多为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涉及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有炎性小体NLRP3、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与IL-18、蛋白质caspase-1等;干预机制可能与抑制以上分子标志物有关.中医药调控细胞焦亡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尚停留在细胞水平和动物实验层面,相关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今后有关中医药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应发挥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调控而非单纯抑制炎症小体与炎症因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AS易损斑块的疗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首次诊断为AS的住院病例,制定AS患者队列研究调查表,并通过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检索符合选择标准的AS患者,并依次进行病案调查和随访。观察AS患者首次入院的实验室指标情况,记录中西药物治疗、出院后一般资料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出院患者实验室指标、中西医治疗、性别、年龄等指标与AS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99例AS患者,完成随访323例。其中应用西药主要以NSAIDS类、DMARDS类及生物制剂为主,应用口服中成药总频次为215次,中药汤剂总频次为556次。调取323例患者首次入院检查的实验室指标,参考正常值范围记录,其中指标异常率较高的有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乳酸脱氢酶(LDH)。323例患者中终点事件发生6例,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是再发入院66.67%(4例)、手术治疗16.67%(1例)、关节外病变16.67%(1例)。323例患者再发入院、手术治疗、关节外病变的相关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性别、ESR、IGM能够增加AS患者再发入院的发生率;性别增加AS患者手术的风险;年龄、性别、DMARDS类药物、PLT能够增加AS患者关节外病变的风险。结论中医药干预是AS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足强度的中医药治疗,能够减少AS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g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首先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多种因素相关。许多研究显示,细胞因子网络异常为AS病理机制的重要特征。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疗效确切,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疾病,AS时各个椎间关节出现滑膜炎性改变、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致软骨破坏和骨的侵蚀,引起机体的修复反应,导致关节的纤维性或者骨性强直,因此以疼痛和进展性强直为特征.发病年龄常在15 ~ 35岁.目前常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制剂治疗、中医药治疗及晚期的外科手术治疗等,现对国内外AS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江伟  杨健 《华夏医学》2009,22(6):1175-1177
血症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防治血脂异常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西医治疗本病疗效尚不十分理想,长期用药的副作用仍然是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一大难题.中医药适用各种血脂异常患者,通过改善血脂状况而达到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并减少西药副作用.笔者现就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