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误诊的原因,探讨避免误诊的方法。方法 对15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临床误诊率为86.7%(13/15)。其中误诊为良性病变占66.7%(10/15),误诊为痔或痔伴有肛周脓肿7例、息肉2例及慢性炎症1例;3例误诊为肛管直肠癌。延误诊治时间3个月至1年。活检病理误诊率为53.3%(8/15),其中误诊为低分化腺癌6例,平滑肌  相似文献   

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2005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便血23例(88.5%),肛门疼痛或不适14例(53.8%),肛门肿物7例(26.9%)。肿瘤距肛缘5cm以内26例(100%)。首次就诊误诊率84.6%(22/26),术前病理确诊率44.0%(11/25)。免疫组化示HMB45、S100、Vimentin阳性率分别为85.7%(6/7)、100%(7/7)、83.3%(5/6)。累积生存1、3、5年分别为12、4、3例。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易误诊,预后差,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直肠指诊对该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有助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PAM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PAMM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术前肠镜提示距肛缘4cm处肿块,肠镜下活检病理提示恶性黑色素瘤,行腹部会阴切除术,术后病理再次证实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顺利出院。结论:PAMM是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病理诊断。预后差,手术切术是治疗原发性肛管直肠黑色素瘤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6岁,病程5.8个月;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其次为肛门肿物突出。94.7%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0cm范围内;肿瘤最大径(3.3±2.1)cm;其中54.5%可活动;有19.1%的肿瘤表面光滑;6.6%的肿瘤质地软;14.0%同期发现转移,肝转移最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次;的病例出现误诊,超过者被误诊为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以Miles术为主,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近21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7例有不同程度的便,肛周疼痛等肛门症状,术前误诊7例。全组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平均生存18个月,最长存活39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死亡率高,较早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宜 采用根治手术,辅以化疗及生物治疗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我科收治的9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78%)。本组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5例,局部广泛切除术2例,随访发现7例均在术后2年内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最长生存32个月,2例晚期患者存活不到3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无论Miles’术还是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均不理想,提高治疗水平的唯一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我科2003~2009年收治的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5例,1例生存至今48个月,4例分别于术后22、23、31、34个月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死亡;放弃手术1例,6个月后死亡。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均不理想,提高治疗水平的唯一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其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1 1例经病理证实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临床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加以总结。结果  1 1例病人中 ,7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Mile’s)。其中 ,2例加行两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3例仅行局部扩大切除 ;1例保留肛门经腹直肠切除吻合器吻合术 ,术后辅以化疗和生物治疗。 9例获得随访。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2 7个月 ,而局部扩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2 1个月。其中 1例因早期获得诊断 ,早期行根治性切除而存活近 4年。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早期行根治性切除 (Mile’s) ,术后辅以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是处理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附属第一医院33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22~77(54.5 ±7.6)岁.便血、肛门疼痛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首次就诊误诊率为67%(22/33).肿瘤平均直径(3.5 ± 1.7) cm,31例(94%,31/33)的肿瘤距肛缘不足5 cm.术后平均生存期(14.0 ± 6.5)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22%、10%.腹会阴联合切除组与局部切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3年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8,P=0.582).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扩大切除并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ARMM).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 patients of ARMM in our hospital and 18 patients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1990 to 2010 were reviewed.Twenty-five patients underwent curative surgical resection, 14 patients underwent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 of the rectum (APR), and 11 patients underwent local excision (LE).Surviv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Fisher's exact test and Log-rank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se two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Results ARMM had a female predominance, the mean age was 22 -77(54.5 ± 7.6) years.The major clinical signs included hematochezia, anus pain.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67% (22/33).The average tumor size was (3.5 ±1.7) cm.Thirty-one petients(94% ,31/33) had ARMM within 5 cm from anus margin.Mean survival time was (14.0 ± 6.5)months.The overall 1-,3-,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48% ,22% , and 10% , respectively.Local recurrence after curative LE was higher than APR (LE,64% vs APR, 21% , P = 0.049) , The overall 3-year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rates after curative L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PR (LE, 28% vs APR ,31%, x2 = 0.268, P = 0.582).Conclusions 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has a high rate of misdiagnosis.Radical resection could not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significantly in anorectal malignent melano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肛管直肠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第三好发部位,仅次于皮肤、眼睛,1857年Moore[1]首次报道.本文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RMM)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黑)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对12例肛管直肠恶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作HMB45、S-100、Vimetin、Melan-A、E-cad、CyclinD1、Ki-67、p16等染色。结果显示,12例肛管直肠恶黑临床初步诊断恶黑2例,误诊其它疾病10例。病理形态:上皮样细胞为主8例,梭形细胞为主3例,小细胞似淋巴细胞样细胞为主1例。免疫组化染色:12例HMB45、S-100均阳性,3例Melan—A阳性,9例Vimetin阳性,其中1例CK阳性,LCA阴性,3例E-cad部分阳性,3例CyclinD1部分弱阳性,9例Ki-67阳性(约10%),6例p16部分阳性。结果表明,肛管直肠恶黑临床表现以大便带鲜血,无明显黏液,肛门异物及息肉样肿物脱出肛门为特征,临床极易误诊。形态观察支持恶黑起源于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免疫标记提示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HMPA5、S-100、Vimetin,Melan-A联合应用能提高恶黑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类癌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回顾性分析23例直肠类癌活检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3例直肠类癌位于肛门3~10cm.其中8例内镜下诊断为息肉,8例光镜下诊断为类癌.15例加做神经内分泌标记物诊断为类癌。结果表明,直肠类癌常位于黏膜下,体积小,临床易误诊为息肉。类癌的确诊依赖于常规病理与免疫组化技术,早期结肠镜检查并及时送检有利于提高类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甲下黑色素瘤的误诊原因,探索其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总结8例甲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8例中误诊为其他指甲疾病并对应治疗(抗感染及抗真菌)6例(其中4例曾行拔甲,1例反复激光冷冻),误诊为血管瘤1例.7例于我院行跨关节截指术,病理均证实为甲下黑色素瘤.结论 临床表现多样、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的存在、局部活组织取材病理检查不充分以及病变初期的病理诊断困难,是导致甲下黑色素瘤误诊的常见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度和敏感度有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4.
甲下黑色素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分析甲下黑色素瘤的误诊原因,探索其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总结8例甲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8例中误诊为其他指甲疾病并对应治疗(抗感染及抗真菌)6例(其中4例曾行拔甲,1例反复激光冷冻),误诊为血管瘤1例.7例于我院行跨关节截指术,病理均证实为甲下黑色素瘤.结论 临床表现多样、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的存在、局部活组织取材病理检查不充分以及病变初期的病理诊断困难,是导致甲下黑色素瘤误诊的常见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度和敏感度有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甲下黑色素瘤的误诊原因,探索其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总结8例甲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8例中误诊为其他指甲疾病并对应治疗(抗感染及抗真菌)6例(其中4例曾行拔甲,1例反复激光冷冻),误诊为血管瘤1例.7例于我院行跨关节截指术,病理均证实为甲下黑色素瘤.结论 临床表现多样、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的存在、局部活组织取材病理检查不充分以及病变初期的病理诊断困难,是导致甲下黑色素瘤误诊的常见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度和敏感度有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住院治疗的8例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临床资料并复习献。结果 8例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中,原发灶位于直肠6例,小肠1例,食管1例,除1例直肠黑色素瘤术前得到确诊外,其余7例均被提诊,直肠黑色素瘤以便血,肛门疼痛和排便困难为主要症状;多表现为息肉样,均位于距齿状线以上5cm以内;少有色素沉着,小肠黑色素瘤以梗阻,腹痛,贫血为主要症状;造影和CT有助于发现病变,但确诊仍需病理学,食管黟 以素瘤多为黏膜下;胃镜可发现色素沉着;病理活检可协肋诊断。结论 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肿瘤类似,极易误诊,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肝脏良性实性占位病变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术前误诊问题,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肝胆胰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术前诊为肝癌接受肝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肝脏良性占位2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采用统一的诊断方法和步骤,即常规检查血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少数病例接受肝穿刺活检.结果术前误诊为恶性的24例良性占位中,肝血管瘤9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4例,肝腺瘤2例,肝硬化结节性增生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2例,肝寄生虫性肉芽肿3例,肝结核瘤1例,炎性假瘤1例.术前误诊的原因主要有病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及影像医生认识不足等.24例误诊患者术后发生轻微并发症2例,无需特殊处理;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经平均3年1个月的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术前易误诊为肝癌.合理地选择联合检查方法和遵循诊治流程,可提高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术前确诊率,减少误诊误治,对术前不能排除恶性的肝脏占位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睾丸结核误诊误治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睾丸结核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收治11例睾丸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睾丸结核患者病史3~18个月。11例睾丸结核中合并附睾结核10例,合并肺结核6例。5例曾被误诊为附睾睾丸炎。误诊主要原因是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影像学检查。11例中,7例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4例经睾丸穿刺活检确诊。误诊时间平均4个月。3例经6个月抗结核治疗后痊愈,8例经抗结核及手术治疗后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睾丸结核临床少见,漏误诊率较高。B超、CT、MRI和睾丸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睾丸结核诊断。对于局部于酪样坏死严重,病变较大且有脓肿形成或抗结核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1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9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类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腹块、黄疸、消瘦、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22.2%。术前误诊率为77.8%,多误诊为其他肖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易导致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