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Z"字延长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2月,采用腓骨远端"Z"字延长治疗5例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男4例,女1例;年龄23~58岁,平均38岁。骨折内固定术后3个月开始功能锻炼后,逐渐出现踝穴增宽的相关症状,至此次入院时间为5~36个月,平均13.2个月。侧压试验阳性2例,阴性3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50.2±17.3)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出现患肢轻中度肿胀,患侧足背前外侧皮肤麻木症状,均逐渐好转。X线片复查示腓骨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15周,平均13.5周。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6.8±11.2)分,末次随访时为(85.4±3.2)分,术后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短缩是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主要原因;腓骨远端"Z"字延长可有效缩小踝穴宽度,增加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带血管蒂腓骨重建治疗胫骨远端恶性及侵袭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8年1月,采用带血管蒂腓骨重建治疗11例胫骨远端恶性及侵袭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6~39岁,平均20岁。原发性骨肉瘤8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2例,血管内皮瘤1例。Enneking分期:良性3期2例,恶性ⅠA期1例、ⅡA期4例、ⅡB期4例。病程1~6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采用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评价患肢功能;影像学复查移植腓骨远、近端愈合情况,测量腓骨直径。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85个月,平均41个月。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发生。10例移植腓骨近、远端均达骨性愈合,其中近端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10.1个月;远端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9.3个月。1例移植腓骨远端术后13个月时愈合;近端19个月时仍未愈合,行近端植骨术后愈合。4例远端螺钉固定者中,2例移植腓骨愈合后发生内固定周围骨折,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及感染;7例远端钢板固定者均未出现移植腓骨内固定周围骨折,但1例发生胫前皮肤坏死。术后12个月时,腓骨直径较术前增加1~5 mm,平均2.4 mm。MSTS评分为17~27分,平均22.8分。结论对于胫骨远端恶性及侵袭性肿瘤,采用带血管蒂腓骨重建可获得较好踝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保肢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小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简单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8-03采用小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3例腓骨远端骨折。先手法牵引,尽量恢复腓骨长度,再于腓骨骨折断端垂直骨折线处切开2~3 cm显露骨折断端,骨折复位后选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32~51 min,平均44.6 min。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3例均获得1年完整随访。术后切口无感染,均一期愈合。骨折均获得功能复位,于术后平均7.4(6~12)个月愈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脱、断裂。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AOFAS评分: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小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简单腓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如果存在腓骨长度、轴线、旋转移位不能矫正的情况,建议放弃小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横向双“8”字张力带技术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LawrenceⅠ区骨折疗效。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10月,对15例第5跖骨基底部LawrenceⅠ区骨折采用横向双“8”字张力带技术治疗。男8例,女7例;年龄23~59岁,中位年龄40岁。致伤原因均为扭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1 d。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锚钉有无松动、脱出,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跟距关节外翻角度评价患足功能。结果 术后14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7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2~100分,中位数98分;其中优13例、良2例,优良率100%。VAS评分0~3分,中位数1分。12例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3例轻度受限;跟距关节外翻角度25°~32°,中位数30°。结论 应用横向双“8”字张力带技术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LawrenceⅠ区骨折,具有操作简便、避免二次手术、减少异物感等优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折叠腓骨瓣治疗多跖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10月,采用折叠腓骨瓣修复足部跖骨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6年。X线片复查示,骨愈合时间为3.5~6个月,平均4.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患者均行走正常。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评定患足功能,优5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折叠腓骨瓣修复多跖骨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15例下肢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9~21岁,平均12.3岁。骨肉瘤11例,尤文肉瘤4例。肿瘤部位:股骨中段8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中段3例。病程2~6个月,平均3.2个月。手术彻底切除肿瘤,遗留骨缺损长度为8~23 cm,平均17.7 cm。以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其中8例股骨缺损者联合瘤体骨灭活后回植。结果手术时间180~390 min,平均280 min;出血量200~480 mL,平均31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4.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除1例随访2个月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3个月,移植腓骨均有活跃代谢,患侧骨代谢值为111~257,平均184;健侧为127~259,平均193;健患侧无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下肢功能Enneking评分为20~30分,平均24.6分。随访期间无供区踝关节不稳、疼痛及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发生。结论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术后骨缺损,可显著降低骨不愈合率,恢复良好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7.
三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远期并发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采用三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90年~2001年,采用距下、距舟和跟骰三关节融合术治疗12例跟骨骨折并发症患者,均行Ollier足外侧切口,其中2例行腓骨肌腱松解术,1例行胫神经减压和移位术.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29~64岁.于骨折后5~22个月,平均18个月,出现疼痛、畸形等并发症.术前后足功能评分、腓骨远端至跟骨中心距离、Bhler角、患足与正常足距骨前倾角之差和跟骨高度分别为40.00±5.22分、0.41±0.03 cm、12.00±3.40°、17.00±3.32°和4.12±0.35 cm. 结果术后获随访3~13年,平均7年.术后后足功能评分、腓骨远端至跟骨中心距离、Bhler角、患足与正常足距骨前倾角之差和跟骨高度分别为75.00±6.46分、0.73±0.02 cm、31.00±5.61°、9.00±3.15°和6.75±0.62 cm,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跟骨骨折并发后足疼痛和畸形,进行病因评估及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极其重要的;恢复后跟高度和跟骨的解剖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双平面截骨术治疗合并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4例(94足)合并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双平面截骨术(跖骨远端Reverdin截骨术+跖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及软组织手术。男10例(15足),女54例(79足);年龄26~66岁,平均44.5岁。单侧34例,双侧30例。参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为(54.3±7.4)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0±2.0)分。比较手术前后AOFAS 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及VAS评分,以及[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first-second intermetatarsal angle,1-2IMA)、DMAA、第1跖骨长度(first metatarsal length,FML)。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2个月。4足发生并发症,其中[足母]僵硬、内侧切口边缘皮肤感觉麻木、转移性跖痛、第1跖骨头坏死各1足。术后1年AOFAS 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为(89.2±7.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27,P=0.000);其中优78足、良12足、中3足、差1足,优良率为95.7%。VAS评分为(1.5±2.0)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10.238,P=0.000)。X线片复查显示术后3个月截骨均达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及1年HVA、1-2IMA、DMA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F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6,P=0.863)。结论双平面截骨术可以显著改善合并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9—2015-04采用微创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23例,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并发症、距骨倾斜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正常行走时VAS评分。结果 1例失访,22例获得随访12~56个月,平均32.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足外侧皮肤麻木。2例主诉走不平的路时感觉不稳。距骨倾斜角:术前(14.02±3.66)°,术后(3.80±1.80)°;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术前(71.08±5.93)分,术后(95.12±4.91)分;正常行走时VAS评分术前(6.65±1.15)分,术后(1.76±172)分,术后距骨倾斜角(t=11.750,P0.001)、AOFAS评分(t=14.650,P0.001)、VAS评分(t=11.085,P0.001)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优20例,良2例。结论微创小切口应用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CLAI),创伤小、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 B型腓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8例Weber B型腓骨骨折采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37例获得随访7~26个月,平均13.3个月,无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89.3分。结论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Weber B型腓骨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保留肩袖残端修复经肌腱不规则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3—2021-03诊治的7例经肌腱不规则肩袖撕裂,MRI显示肱骨大结节附着大量残余的肌腱组织,撕裂位于冈上肌肌腱的体部,撕裂方式不规则,残余的肌腱组织大小不一,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肌腱残端的双排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9(12~16)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无疼痛、关节肿胀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不适主诉,术后复查肩关节MRI显示肩袖愈合良好,无肩袖再次撕裂发生。术后6周疼痛VAS评分为4~6分,平均5.7分;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8分;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1分;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为0~1分,平均0.3分。术后6周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18~26分,平均23.3分;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19~31分,平均25.0分;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22~29分,平均26.7分;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29~35分,平均32.1分。结论 对于肱骨大结节处残余较多肌腱的经肌腱不规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2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3.4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9.3 ml,术后随访12~15个月,术前Baird-Jackson评分为(62.9±4.2)分,末次随访为(95.1±2.7)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肌腱镜下腓骨外踝窝加深术治疗腓骨肌腱慢性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3—2014-01在肌腱镜下采用腓骨外踝窝加深术治疗腓骨肌腱慢性半脱位6例,应用30°直径2.9 mm广角关节镜,上止血带后建立经腓骨肌腱镜的标准入路。近端入路位于后踝,在腓骨尖近端2.0~2.5 cm,远端入路位于外踝尖远端1.5~2.0 cm。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55(45~68)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6例平均随访14(10~20)个月后,均未复发。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92(83~100)分。患者术后平均3.7(3~5)个月完全恢复体育运动。结论肌腱镜下腓骨外踝窝加深术是治疗腓骨肌腱慢性半脱位的有效方法,具有切口小、无需广泛切开腱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6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用弹力圈锻炼股四头肌。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术后3例出现腓骨长短肌、比目鱼肌、腓肠肌疼痛,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缓解。2例发生腓浅神经损伤症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4个月后恢复。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4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5.0%。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平均2(1~3)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0(75~85)分。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缓解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独内侧切口的后足双关节融合术治疗伴后足外翻的平足症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5月,采用单独内侧切口的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双关节融合术治疗伴后足外翻的平足症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1~78岁,平均53.3岁。左足5例,右足7例。其中11例胫后肌腱功能不全,Johnson-StromⅢ期6例,Ⅱ(c)期5例;1例跗骨联合。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48.75±3.4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08±1.14)分。结果手术时间65~125 min,平均85.6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内侧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19.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愈合时间7~18周,平均9.8周;无骨不连发生;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跟骰关节疼痛和内固定疼痛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疼痛消失。患者术后足部外形均获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72±0.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88,P=0.000);AOFAS踝-后足评分为(81.36±2.9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46,P=0.000)。结论单独内侧切口行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双关节融合术能有效矫正后足畸形,对于平足症是一种有效替代三关节融合术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Klammer Ⅲ型后侧Pilon骨折的改良入路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4月,采用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21例。后外侧切口位于腓骨远端后缘与跟腱之间中线,在腓骨肌与 长屈肌腱之间分离,显露后侧柱;将切口前外侧分离全层筋膜皮瓣向前外侧牵拉,可显露腓骨远端。改良后内侧切口沿胫骨远端内侧后缘,在胫后肌腱与胫骨之间分离,肌腱血管神经束全部向外侧牵拉,显露内侧柱。[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5.2±1.5)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浅表感染,通过换药后顺利愈合。末次随访VAS评分(1.9±0.2)分;AOFAS踝-后足评分(86.0±1.4)分。影像方面,18例骨折获得解剖复位,3例关节面移位1~2 mm。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俯卧位下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复位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17例31足,男3例5足,女14例26足;年龄49~77岁,平均53岁。患足均存在严重的足母外翻,同时伴第2~5跖趾关节脱位、半脱位及僵硬性锤状趾或爪形趾。比较患足术前、术后X线片上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改变情况结合马里兰足部评分(Maryland foot score,MF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个月。患足外形及步态均明显改善,行走时疼痛消失。术后第1跖趾关节骨不连1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切口感染、足趾缺血性坏死、足趾畸形复发、跖底胼胝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足MFS评分、VAS评分、HVA、IMA术前分别为(38.42±7.81)分、(8.13±1.15)分、(39.48±6.44)°和(14.74±2.46)°,末次随访时为(82.42±5.05)分、(1.61±0.92)分、(15.23±2.19)°和(9.68±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能有效矫正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RockwoodⅠ~Ⅲ型髌骨骨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6例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2例;年龄19~72岁,平均44.5岁。致伤原因:跌伤12例,交通事故伤4例。骨折Rockwood分型:Ⅰ型2例,Ⅱ型9例,Ⅲ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5 d,平均9 d。术中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形状解剖型锁定钢板修剪塑形后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以及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65~100 min,平均75.3 min;术中出血量10~35 mL,平均25.6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6个月,平均19.7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复位满意,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0~95分,平均93.0分;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为27~30分,平均28.8分,其中优12例、良4例;VA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ice结联合弹性钉固定治疗成人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1月,采用Nice结联合弹性钉固定治疗20例成人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 h~2 d,平均3.2 h。骨折分型:Robinson 2B1型16例,2B2型4例。记录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采用Constant评分及手臂、肩和手残疾(DASH)评分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记录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时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结果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为2~6 cm,平均4.7 cm;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77.2 min。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1~5分,平均3.2分。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8.6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1周。术后1年,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92~98分,平均96.3分;DASH评分为0~6.4分,平均3.1分。术后1例发生弹性钉弯曲、肥大性骨不连,1例局部皮肤激惹。患者术后12~26个月(平均14.6个月)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手术切口长度为1~2 cm,平均1.3 cm;手术时间5~15 min,平均9.0 min。结论 Nice结联合弹性钉固定治疗成人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骨折愈合快,二次取钉损伤小,同时避免了锁骨上皮神经损伤风险,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11例, 观察骨折愈合时间, 末次随访时测量患侧腕关节活动度, 测量握力和捏力, 并与健侧对比, 采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 腕关节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腕关节疼痛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随访10~28个月, 平均12.5个月, 术后3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 末次随访时患者伤侧腕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平均恢复至(56.9±8.7)°, 主动背伸平均恢复至(39.5±14.2)°, 主动桡偏平均为(16.2±5.8)°, 主动尺偏平均(39.4±11.4)°, 握力平均恢复至健侧的87.4%, 捏力平均达健侧的91.3%, 患者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3.2分(80~100分), 其中优9例、良2例。腕关节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1分(0~5分)。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 可确保关节面的复位质量, 有效支撑并维持桡骨远端的高度,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