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0例胆道出血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20例均经保守治疗,4例治愈,7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术与栓塞术,6例止血成功,1例失败,后经手术治疗痊愈。共有1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肝动脉血管造影与栓塞是术后胆道出血诊断治疗的首选,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栓塞疗法失败,则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胆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1月621例因胆道梗阻行PTCD,共发生术后胆道大出血8例(1.29%),7例患者首选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及引流管造影,证实责任血管后行介入治疗。1例先行手术探查,术后再发大出血,予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假性动脉瘤后行介入治疗。 结果6例患者经造影证实为医源性血管损伤,其中2例为动脉胆管瘘,3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门静脉胆管瘘。2例动脉胆管瘘及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予栓塞责任血管近端、远端后治愈,门静脉胆管瘘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死亡。剩余2例为胆管癌栓松动后自发出血,经肝动脉栓塞后止血。 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为胆道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检查及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患者行急诊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并对可疑部位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用明胶海绵条或颗粒、弹簧圈及聚乙烯醇(PVA)颗粒对出血动脉行栓塞治疗。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定期追踪随访。结果25例患者中,22例出血部位明确并栓塞止血成功,3例未找到出血动脉,技术成功率达88.oo%(22/25)。术后随访3~20个月,中位时间6.5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再次出血。结论急诊介入治疗是急性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镜难治性胃肠道出血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1例内镜难治性胃肠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出血阳性率为80.65%(25/31),28例行栓塞止血治疗,1次栓塞止血成功率75.00%(21/28),2次栓塞总成功率82.14%(23/28)。7例介入术后行外科手术,包括2例空肠间质瘤及5例胃恶性肿瘤。4例胃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术后30日内再发间断出血,其中2例因基础疾病致心肺衰竭死亡。除1例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患者栓塞止血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经支持治疗后恢复出院,余患者未出现严重胃肠缺血坏死。结论介入诊疗对胃肠道出血的诊断及止血治疗高效、安全,尤其对胃恶性肿瘤出血亦能取得良好效果,可作为内镜难治性胃肠道出血的一种较好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出血的介入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假性动脉瘤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分析SAP合并假性动脉瘤出血进行介入治疗的病例10例。结果:10例患者均行有血管造影,7例CT检查。CT诊断假性动脉瘤出血5例,血管造影均正确诊断。受累血管主要为胰周血管。8例“一点法”(出血血管近端)栓塞后获得止血,2例“两点法”(动脉瘤出血血管的近端和远端)血管栓塞成功。“一点法”栓塞止血患者中有4例4-7天后再出血,2例急诊手术止血,2例改用行“两点法”成功栓塞。3例患者死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补充英文全称,MODS),总体死亡率30%。结论:血管造影是SAP并发假性动脉瘤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首选血管栓塞治疗,“两点法”血管栓塞止血和急诊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出血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出血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1999年3月至2005年9月间收治的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出血患者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者8例,以腹腔出血为主者21例,以假性囊肿内出血为主者3例。2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证实为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23例行超选择性栓塞以控制出血,8例行多次栓塞治疗,3例栓塞失败后给予垂体后叶素灌注控制出血。另有3例患者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胰源性门脉高压导致的静脉破裂出血,其中1例通过介入断流和放置支架控制出血。3例患者未找到出血血管,行手术治疗。32例患者中治愈2l例,死亡11例,无1例发生血栓形成及脏器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出血时应尽早行血管造影,同时结合增强CT、磁共振血管造影及消化道内镜迅速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介入治疗可作为控制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术后24 h后)重度出血(PPH)的救治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PD手术212例,其中发生术后晚期重度PPH 12例(5.7%),分析出血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与预后,并总结晚期PP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3%(1/12)接受内镜检查钛夹夹闭出血动脉,止血成功;50.0%(6/12)行DSA造影后,其中5例接受单纯介入治疗(3例成功,2例无效转开腹手术),1例未发现出血责任血管,行开腹探查手术;41.70%(5/12)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未做放射介入治疗,接受开腹手术探查。12例晚期重度PPH中,91.7%(11/12)成功止血,8.3%(1/12)介入治疗后5天发生吻合口瘘出血再次介入失败死亡。单纯介入治疗止血率60.0%(3/5),外科手术(包括介入治疗后转外科手术及直接手术探查)止血率100.0%(8/8)。11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均未发生再次出血。因肿瘤复发或腹腔多发转移死亡2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4例(良性2例),中途失访2例。中位生存期为18.4个月(11.6~42...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处理效果。
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将导管放置于肝动脉后造影,显示肝脏出血部位,然后将微导管置于出血的分支血管,注入栓塞剂进行止血。
结果:全组23例胆道大出血(13例为肝外伤术后、6例为肝胆管结石病术后、4例为原发性肝癌),造影显示肝右动脉分支出血12例,肝左动脉分支出血5例,肝左右动脉分支均有出血6例。肝动脉分支中断、动脉瘤及造影剂外溢与胆道显影是其典型表现。23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多个出血点分支血管栓塞11例。止血成功率100%。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止血病例,无出血死亡病例。全组随访0.5~3.0年,无胆道再出血及栓塞所致并发症。
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是胆道大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自80年代以来,迄今共采用介入法诊治动脉性胆道出血21例。21例既往均有剖腹胆系手术史。患者分别于手术后数天至数月内发生胆道出血。出血常为周期性,少数患者可延续多年。本组病例在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并选择性注入栓塞剂(明胶海绵微粒)后,再次造影均显示出血停止。有3例于栓塞治疗后1~3周再次出血。此3例经剖腹手术(1例)或再次介入治疗后均获治愈。作者认为本法安全、可靠、为一理想的诊治外伤性胆道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外科术后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腹部肿瘤外科术后出血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情况,评价栓塞治疗效果、休克指数1.0、1.0~1.5、1.5时血管造影和栓塞止血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69例共进行88例次血管造影,血管造影阳性率75.00%(66/88),行介入栓塞治疗67例次,止血成功49例次(49/67,73.13%);休克指数1.0~1.5时,血管造影阳性率达89.19%(33/37),栓塞止血成功率77.42%(24/31)。8例患者介入止血术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介入栓塞止血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腹部肿瘤术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止血时应关注休克指数,尽早选择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在血管造影为阴性结果时,经验性栓塞治疗并不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相似文献   

12.
胆道动脉性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泳松  陈清圣 《普外临床》1997,12(3):136-138
作者自80年代以来,迄今共采用介入法诊治动脉性胆道出血21例。21例既往均有剖腹胆系手术史,患者分别于手术后数天至数月内发生胆道出血。出血常为周期性,少数患者可延续多年。本组病例在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并选择性注入栓塞剂(明胶海绵微粒)后,再次造影均显示出血停止。有3例于栓塞治疗后1 ̄3周再次出血,此3例经剖腹手术(1例)或再次介入治疗后均获治愈,作者认为本法安全,可靠,为一理想的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道出血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胆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术前出血患者21例,其中胆道结石伴感染15例,肝肿瘤2例、肝门部胆管癌2例,胆囊癌1例,肝脓肿1例;术中出血患者4例,均为胆道取石术中出血,3例为胆管壁损伤出血,1例为结石卡压致左肝内胆管左门静脉瘘出血;术后出血患者7例,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4例,胆肠吻合术后1例,经皮肝穿术后2例。10例保守治疗,9例痊愈,1例死亡。5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与介入栓塞治疗,4例止血成功,1例失败后手术治愈。13例行手术治疗,均痊愈。4例术中出血,3例采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法治疗,1例行左半肝切除治愈。结论胆道结石伴感染是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医源性操作及创伤性胆道出血逐年增多,及时分析胆道出血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提高胆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经前后鼻腔填塞和(或)鼻内镜下止血后无效的鼻出血患者,经血管造影明确责任动脉后行血管内栓塞,所有病例随访30天。结果21例鼻出血患者中,20例成功实施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5.24%(20121),1例假性动脉瘤造影时动脉瘤破裂患者死亡;16例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4例仍有少量出血,结合内科治疗后出血渐止,栓塞有效率100%(20/20)。所有病例随访30天内均无再发出血;16例栓塞后无并发症出现,3例术后出现头痛、发热、颌面部胀痛等,1例出现右眼视野缺损。结论对于顽固性鼻出血,经导管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处理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把导管放至脾动脉后造影,显示脾脏出血部位,然后把微导管放至出血(叶、段)血管,注入PVA、明胶海绵颗粒等栓塞剂进行止血。结果44例脾动脉造影显示脾外伤(夏氏分级)Ⅱ级23例,Ⅲ级19例,Ⅳ级2例。44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脾叶动脉血管栓塞13例,脾段动脉血管栓塞31例;1次栓塞成功35例,再次栓塞成功9例。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手术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恢复正常。44例随访0.5~1年,无再出血、严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脾动脉出血血管栓塞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15年6月对11例PTCD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止血行超选择动脉插管造影,精确显示出血部位及出血速度。根据靶血管直径选取不同型号弹簧圈进行栓塞,然后再用明胶海绵栓塞。栓塞后行动脉造影,确认栓塞效果。结果 10例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使用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出血的肝动脉分支后,出血停止;1例细小分支肝动脉血管出血经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后,动脉出血停止,行引流管造影时见胆道门静脉瘘,间断夹闭引流管后24 h造影见胆道门静脉瘘消失,出血停止。11例随访1~6个月,平均4.7月,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治疗PTCD术后胆道和腹腔内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栓塞治疗胆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栋  黄志程 《腹部外科》1993,6(2):55-56,F004
10例胆道出血(Hemobilia)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其中5例为肝动脉瘤,3例肝血管瘤,1例肝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和1例医源性(肝穿刺活检)肝动脉损伤致胆道出血。10例中除1例未作栓塞治疗,行肝动脉结扎术,术后仍出血死亡外,其余9例均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证明TAE是治疗胆道出血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对胆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栓塞剂的选择和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胆道大出血的放射介入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在胆道大出血中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结果 1988年以来,6例胆道大出血患者接受放射介入治疗。6例均为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有1-2次胆系手术史。此次发作出血2-8次。所有的病人均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于出血部位的近远侧动脉内释放明胶海绵颗粒及不锈钢圈进行栓塞。结果 6例患者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中均显示有假性动脉瘤,经栓塞后均成功止血,经3个月-2年随访未再复发。结论 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满意的止血效果,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的特点,可作为胆道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诊疗的因素。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选择性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动脉后采用栓塞治疗或注射加压素治疗。结果 45例中37例发现出血征象,阳性率为82.22%(37/45)。对其中31例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治疗有效率为87.10%(27/31);6例注射加压素治疗,其中2例止血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不仅可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还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止血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4月行482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21例并发严重出血,16例采用夹管等保守治疗有效,5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术中严重出血13例,9例经过相应处理后,继续碎石取石;3例中止手术,行二期碎石取石;1例保守治疗无效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发生严重出血8例,4例经保守治疗有效,3例行肾动脉造影并选择性肾血管栓塞止血一次性治愈,1例3d后再次行栓塞治疗后治愈。2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正常,血压无明显改变。结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并发出血应以预防为主,准确穿刺定位及提高通道扩张技巧,可减少出血;出血不止或反复出血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