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某机械制造企业焊合车间改造前后噪声的强度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并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焊合车间整改前噪声的合格率为41.0%,改造后噪声的合格率为100.0%。改造前后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P0.05)。结论此次整改降噪措施达到预期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化工厂全封闭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防护措施效果综合分析。结果该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丙酮、噪声。丙酮检测点STEL、TWA合格率分别为77.8%、90.0%,卷曲机单元丙酮STEL最高为1146.2mg/m^3。卷曲机单元噪声强度合格率为66.7%,其余单元均合格。结论在该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中,空调通风系统需改善,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粮油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为职业病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正己烷、石蜡烟、噪声、谷物粉尘和高温。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各车间岗位接触化学物浓度和高温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豆粕包装车间工人接触谷物粉尘浓度、预处理车间巡检岗位和车间控制室噪声强度均超过国家标准,且近3年预处理车间巡检岗有3例检出纯音听阈测试高频段双耳平均听阈>40 dB。 结论 粮油加工企业噪声和粉尘危害不容忽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和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五金不锈钢餐具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防护对策与措施。 方法 对某五金不锈钢餐具生产企业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符合率:噪声13.9%,振动83.3%,粉尘100%,丙酮100%;职业禁忌证检出率4.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2.2%,主要分布在噪声、振动和粉尘作业岗位。 结论 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重点是噪声、振动与粉尘,企业需进一步更新生产工艺,加强防毒降噪减震措施及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北京市朝阳区某家具厂涂装车间流水线项目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对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法等分析法对某家具厂涂装车间流水线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甲苯、乙苯、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共检测8个点,合格率100%;粉尘共检测2个点,合格率100%;噪声强度测定2个点,整改后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有效,在落实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补充措施及建议后,职业病危害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山东省某除草剂生产企业异丙甲草胺、氟乐灵和莠去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除草剂生产企业防控职业病危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9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异丙甲草胺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甲苯、氯化氢、甲醇、硫酸、氢氧化钠和噪声等。氟乐灵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甲苯、氢氧化钠和噪声等。车间工作场所空气中甲苯、氯化氢、甲醇、硫酸、氢氧化钠和噪声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最高允许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莠去津车间工作场所空气中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166.5 mg/m~3、119.6 mg/m~3)高于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压滤和离心机(甲苯)确定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论山东省某除草剂生产企业的车间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运行有效,但仍需加强对现有防护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对离心的工艺或防护措施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巴彦淖尔市某屠宰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法对委托企业进行相关检测和评价。结果制冷车间油分离器旁、屠宰车间及高压清洗水枪3个工作岗位接触的噪声强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其他有害因素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未达到100%;总体布局、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等方面基本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屠宰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企业,按提出的建议完成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该屠宰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可以达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锂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健康危害和防控效果情况,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方法 对某锂电池制造企业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和检测检验方法,调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现状,分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高温、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石墨粉尘合格率为66.7%,噪声合格率为94.3%,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锂电池制造企业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总体防控效果较好,但仍需加强防护设施的维护、个体防护和健康监护,以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某烤瓷牙制作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和控制效果.方法 对该烤瓷牙制作项目生产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合相应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进行评价,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该项目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卫生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金属毒物,其中粉尘、毒物空气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合格率89.7%;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分析某卷烟纸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等,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为:噪声强度63.5~91.2 d B(A),超标率1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某卷烟纸生产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化学毒物、高温、煤尘,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作出合理防护措施,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甲醇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接触有害因素员工健康情况,为企业防治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甲醇项目2010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接触有害因素员工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合格率:检测18种毒物,其中氨的合格率为93.7%,其余毒物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粉尘53.3%、噪声58.3%;此次检查未检出于生产性粉尘及化学性有害因素相关的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高频听力下降者24人.结论 噪声是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加强噪声治理措施,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在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心血管等相关疾病和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沈月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75-1578
目的了解某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有较完整的应急救援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采取设备露天布置、自动化、密闭化,安装除尘器,减振、消音防护措施,配置了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毒物、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应根据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的特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某企业冰晶石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其危害程度,并对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査、职业卫生检测和综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其中粉尘CTWA<0.1~3.0 mg/m^3,氟化氢CMC<0.02~0.50 mg/m^3,氟化物CTWA0.025 mg/m^3,氢氧化钠CMC0.1-0.2 mg/m^3,氧化钙CTWA0.025 mg/m^3,噪声LEX.W81.1~81.8 dB(A)。结论冰晶石生产项目为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生产企业应重点关注氟化氢的防控问题,做好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14.
王丹  王静  刘创建 《职业与健康》2013,(19):2468-2471
目的识别、分析某石油专用管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评价其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企业控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改进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法、现场调查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苯、甲苯、二甲苯、铬、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和x射线。经检测,1个电焊岗位的电焊烟尘浓度超标,其他化学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40个岗位的噪声检测结果中有23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7.5%,其中超过90dB(A)的岗位达11个。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为严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仍需改进。因此,结合该企业现有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田月  谌莉莎  赖云  曹丽华 《职业与健康》2013,(21):2782-2784
目的了解宜春市某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为预防、控制和监督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该制鞋企业的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依据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其危害程度。结果该制鞋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粉尘合格率为100%,但除苯外,其他毒物浓度和检出率均有递增的趋势,噪声的合格率在90%左右。结论该制鞋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胶粘剂及溶剂中的易挥发性有机物、粉尘、噪声,企业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检查、维护,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保证其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6.
刘丽丽  志强  张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19-2720
目的了解某焦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接触有害因素员工的健康情况,为企业防治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焦油企业2010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接触有害因素员工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合格率:毒物为97.38%、噪声为100%;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纯音电测听异常为12.90%,血压异常(偏高)为4.27%,尿常规异常为8.02%,B超异常为10.58%,心电图异常为0.47%。结论噪声和苯并(a)芘是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加强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在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心血管等相关疾病和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黄健  邱英  杨想军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70-2472
目的通过对某热电厂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为建设单位进一步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全面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等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大部分噪声、高温、毒物检测值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有效,如果严格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该项目投产后能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毒物选择27个检测点、粉尘选择2个检测点。结果建筑模型制作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类化合物、三氯甲烷和噪声有害物。苯类化合物、三氯甲烷、粉尘作业场所检测浓度的合格率为100%,噪声强度合格率为75.00%。结论建筑模型制作业在粘结过程中使用具有挥发性高毒的苯类化合物和三氯甲烷,在制作建筑模型时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傅春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0-2501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有害因素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某汽车制造企业2007年7月和2008年2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接触有害因素的1300名职工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毒物99.24%,粉尘100%,噪声66.7%。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纯音听阈测试异常18.94%,高血压3.31%,心电图异常17.69%,腹部B超异常33.31%,肺功能异常0.30%,尿常规异常10.46%,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3.46%。结论噪声是该企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加强噪声的治理及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在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某外商独资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防护措施,为用人单位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05~201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了解各年度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计算其合格率,并对调查期间检测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为91.43%,其中粉尘和毒物的合格率分别为98.18%和95.21%,物理因素的合格率为83.80%。化学有害因素的合格率(95.88%)高于物理因素合格率(8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砂轮磨尘、臭氧、苯、甲苯、三氯乙烯、丙酮、紫外辐射、噪声超标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限值要求。结论用人单位重视工艺技术的改进和防护措施的完善,职业卫生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但涂装车间的清洗岗位应进一步完善防护措施,使工人接触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到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