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及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配伍情况。方法: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在5种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放置8 h内,配伍液中栀子苷含量的变化,并比较配伍前后pH值的变化。模拟临床条件观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与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情况。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5种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均有所增加,其中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和栀子苷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后均有可见物生成。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输液中应注意不溶性微粒情况。热毒宁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注射用炎琥宁在静脉输液时与常用输液及药物的配伍变化.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测定配伍后的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变化.结果:注射用炎琥宁用pH值较低的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或与pH值相对较低的药物如维生素B6输液、头孢硫脒静脉推注液等混合时产生浑浊、含量下降.结论:本品宜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与pH值较低的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各输液间要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上述注射液配伍放置8h内栀子苷及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溶液外观和pH值的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pH值以及栀子苷、绿原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而与10%葡萄糖溶液配伍4h后pH值及绿原酸含量显著改变(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配伍,与其余注射液配伍应注意不溶性微粒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GS)及头孢地嗪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版》中有关方法测定配伍液的pH值、不同时段不溶性微粒和光谱吸收的变化情况。结果:热毒宁注射液,用5%GS稀释后或与头孢地嗪钠配伍后,其配伍液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溶性微粒数逐渐增加;热毒宁注射液与头孢地嗪钠配伍后的配伍液,其光谱吸收曲线发生改变,有效成分(绿原酸)被分解。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宜用5%GS稀释后单独静脉滴注,若其与头孢地嗪钠联用时需分别用5%GS配伍后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9,(5):734-737
目的了解舒肝宁注射液在3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舒肝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含量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舒肝宁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其输液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的改变,但除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两种输液与舒肝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最好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6.
宋发祥 《抗感染药学》2021,18(4):472-474,482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溶液中绿原酸与栀子苷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将热毒宁注射液与3种常见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考察其配伍液10 h内溶液pH变化情况,以及主要成分栀子苷、绿原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即时(0 h),其配伍液pH值在2、4、6、8和10 h时无显著改变;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2 h时,pH值也无显著改变,但在4、6、8和10 h时,其配伍液的pH值显著升高;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2、4、6、8和10h时,其主要成分(栀子苷、绿原酸)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但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配伍液在4、6、8和10h时绿原酸相对含量低于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提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配伍液在10h时绿原酸含量低于95%,而与其他两种输液配伍后其含量均在95%以上.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其配伍液随时间推移pH逐渐升高,且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逐渐下降,临床应在配伍后4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7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吸光度、紫外吸收光谱及微粒的变化。结果 7种混合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微粒数随放置时间呈下降趋势,与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钠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微粒数明显增多;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下降;与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紫外扫描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均明显异常。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注射液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炎琥宁注射液与6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平  LIU Jing 《中国药房》2008,19(23):1801-1803
目的:了解炎琥宁注射液在6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炎琥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玻璃或塑料容器)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含量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炎琥宁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后4h内,其输液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显著性改变;但在4h内,除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5种输液与炎琥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最好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脉络宁注射液、复方麝香注射液分别溶于不同输液中,观察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模拟临床常用的加药浓度,制备脉络宁注射液与复方麝香注射液分别同两种输液配伍的溶液,并测定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分别与两种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同种中药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微粒增加数目不同。结论:与同种输液比较,溶人中药注射液后输液微粒较空白输液增多;与同种中药注射液比较,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微粒变化较5%葡萄糖注射液中显著。建议二者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香丹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的微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璐璐  任广军 《中国药师》2007,10(7):730-731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的变化,选择出最适宜与香丹注射液配伍的输液。方法:分别将香丹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0.9%NS)、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RS)稀释成临床常用浓度,测定微粒数,选择出最适宜与香丹注射液配伍的输液。结果:香丹注射液与五种输液配伍后,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所增加;与10%GS、RS配伍后≥10μm的微粒数均超标;与0.9%NS、5%GS、5%GN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规定。结论:香丹注射液配液时,应选择0.9%NS、5%GS、5%GNS为宜。  相似文献   

11.
杨志海  章梅华 《中国药师》2012,15(5):690-692
目的:考察奥硝唑注射液接瓶头孢唑肟钠注射液后溶液的稳定性,确保临床安全联用.方法:模拟临床两药联用、序贯输入的给药过程,配制不同质量比的配伍液,间隔一定时间对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及含量进行考察;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观察峰形、峰位的变化.结果: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质量比为0.004~0.100的各配伍液在10~55 min内由淡微黄色变为淡微粉色;各配伍液在2 h内pH及奥硝唑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紫外图谱显示2 h内峰形和峰位没有变化,但放置12 h后在波长502 nm处出现一小峰,且奥硝唑的吸收值下降.结论:为确保两药安全有效的联用,建议在头孢唑肟钠输注结束时用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将输液管中的药物冲净后,再换接奥硝唑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引起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至2012年收集的46例热毒宁注射液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例热毒宁注射液ADR中,男32例(69.6%),女14例(30.4%);多为一般ADR(91.3%),新的ADR4例(8.7%),无严重ADR.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过敏反应等皮肤及附件表现,及时处理均可恢复.结论:儿童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时,最初30 min应严格控制滴速,加强监测,避免高浓度一次性静脉给药,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室温25℃观察不同浓度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两种混合液90min内的外观、pH及吸收光谱图变化。结果: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热毒宁与加替沙星在较高浓度混合后立即出现浑浊,90min内浑浊度不变;两次较低浓度混合液外观未见异常,pH及热毒宁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大,而吸收光谱图与理论加和图谱比较,出现明显位移及波峰降低。结论:热毒宁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两种药物无论浓度高低均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4.
陈瑶  刘青青  肖雨婷 《中国药房》2012,(18):1679-168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与热毒宁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依据临床用药剂量进行配伍,观察配伍液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配伍液中头孢美唑钠的含量变化。结果:室温下8h内,2种配伍液外观、pH值无显著变化,头孢美唑钠含量无明显变化,但不溶性微粒数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且超过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与热毒宁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依诺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依诺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测定溶液在25℃下6h内不同时间的吸收度,计算依诺沙星与奥硝唑配伍前、后的含量。扫描紫外吸收图谱,观察溶液的外观并测定其pH值。结果在25℃下,0~6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图谱无明显变化,依诺沙星和奥硝唑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依诺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25℃下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热毒宁注射液与阿昔洛韦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观察两种药物混合液在60min内的外观、pH值、光谱图变化.结果 两种药物较高浓度混合液会立即出现浑浊和颜色改变,较低浓度混合液的外观清澈透明、微黄;低浓度混合液60min内的pH值稳定;各时间点的吸光度值显著下降,质量分数明显减少.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与阿昔洛韦无论浓度高低均存在配伍禁忌,建议避免混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方法,评价热毒宁注射液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决策者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纳入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系统评价/荟萃分析(Meta分析)(干预组为热毒宁注射液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对照组为安慰剂或其他阳性药物,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对证据进行综合梳理与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方面,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并明显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注射液的效果与喜炎平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等相当。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方面,与利巴韦林、喜炎平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相比,热毒宁注射液可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优势。有限的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方案相比,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未增加安全性风险。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可提高呼吸系统感染治疗的有效性,与利巴韦林和其他中药注射剂效果基本相当或具有一定的优势。受纳入的文献质量所限,上述结果仍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注射用ROX与5种溶媒配伍后,在室温(25±1)℃及高温(40±1)℃条件下,于0、1、2、4、6、8、12、24 h取样,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变化,测定p H值和不溶性微粒计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OX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外观均无色澄明,无气泡及沉淀产生,各配伍液p H值无明显变化,RSD<2%(n=8)。注射用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室温12 h、24h p H值分别为3.96、3.91,高温8 h、12 h、24 h后配伍液p H值分别为3.95、3.92、3.86,其他配伍液p H值在4.40~6.31之间。24 h内各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未明显增加,均符合规定。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24 h内药物含量变化均<5%,RSD<2%;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含量呈下降趋势,24 h药物含量变化>10%,RSD分别为4.52%(室温,n=8)、4.43%(高温,n=8)。结论: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24 h内使用,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在12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