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贲门癌的外科治疗路径,总结高龄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18例高龄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经腹部手术治疗组(观察组)61例和经胸部手术治疗组(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切缘癌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及术后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切缘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与术后生存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腹部手术治疗高龄贲门癌患者较经胸部手术具有创伤小,对呼吸、循环功能干扰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安宇 《当代医学》2014,(12):61-6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路径对胃底贲门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收治的6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按不同手术路径均分为对照组(经胸部手术)和试验组(经腹部手术)(n=30),对2组患者术中、术后以及随访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切缘癌阳性率、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术中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2年生存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经胸手术,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心肺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3.
郭峰山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34-3035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5年的生存率明显比对照组高,2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腹入路与经左胸入路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近期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施行经腹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经左胸入路手术治疗。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切除率、切缘癌组织阳性率并随访1 a,统计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除率、切缘癌组织阳性率、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腹入路与经左胸入路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均具有良好近期效果,应依据肿瘤浸润、转移情况以及患者机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入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死亡率发生,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对患者肠道进行功能重建,有效强化患者胃肠功能,促进术后患者饮食功能正常恢复,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经腹入路,对照组采用经左胸入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生存率、切缘癌组织阳性率、手术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50±27)mL比(230±30)mL、(180±10)min比(220±10)min、(10±3)d比(1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淋巴结清扫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1±3)个比(14±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3/44)比22.7%(10/44)],腹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9.1%(4/44)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和经左胸入路手术各有优劣,在临床应根据患者全身状态、肿瘤侵润及转移情况,选择合理个性化入路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1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Roux-en-Y吻合术,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时,观察组胃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明显增加,每日饮食次数明显减少,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时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具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胃底贲门癌应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近侧胃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排空时间较短、食量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疗效显著,术后饮食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经左胸腔和经腹贲门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贲门癌根治切除术治疗,在手术入路上,观察组患者行经腹手术入路,对照组患者行经左胸腔手术入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83%,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数、1年内的生存率和3年内的生存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左胸腔入路,贲门癌根治切除术选择经腹入路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胃底贲门癌应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近侧胃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排空时间较短、食量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疗效显著,术后饮食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宋延堂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74-347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贲门癌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诊治8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左胸入路)和观察组(右胸入路),每组40例。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程度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明显降低了淋巴结复发率,提高了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右胸手术入路能够提高术后生存率,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需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95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并不行胃底重建术,观察组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上消化道压力和反流性食管炎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食管体部静息压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与正常组胃静息压比较,P>0.05;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53.19%明显高于观察组16.67%,P<0.01.结论:在早期无周围外侵的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能够保持胃正常泌酸、运动和排空功能,在提高手术疗效和改善预后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8年间收治110例胃底贲门癌的资料,其中全胃切除(A组)61例,近侧胃大部分切除(B组)49例,并对其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A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60.5%,41.2%,B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58.1%,3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3.1%和4.91%,B组分别为12.2%和4.0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进展期胃底贲门癌,应行全胃切除术,以提高远期疗效,全胃切除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刘全新 《当代医学》2011,17(22):73-74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患者57例,其中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组(TG组)32例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PG组)25例,对2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TG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57.4%、35.5%,PG组为分别87.0%、46.8%、24.6%,2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6.9%、2.81%,PG组分别为15.7%、2.4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可明显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仇必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04-380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底贲门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始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体重变化无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底贲门癌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既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术后营养的改善,又安全、有效和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吻合器在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胃器械吻合法在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6例高龄食管癌(49例)和贲门癌(27例)患者施行食管癌及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手术中施行消化道器械吻合,术后观察吻合口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1.32%),吻合口出血2例(2.63%),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食管切缘癌残存3例(3.95%),行放射治疗和保守治疗。随访1~3 a,并发吻合口狭窄4例(5.26%),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9.21%(7/76)。1 a生存率80.2%(61/76),3 a生存率55.3%(42/76)。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器械吻合安全快捷,但应注意预防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切缘癌残留等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胃食管联合部肿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胃食管联合部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经胸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部入路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缘癌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围生期死亡率、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相比于经胸入路的淋巴结清扫数更多,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经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龙生  何悦概 《吉林医学》2010,31(19):3034-303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缘癌残留率、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手术入路治疗贲门癌的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孔杰  甘从存  邬显琨  程岭 《河北医学》2008,14(8):917-919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贲门癌经腹切口,经左胸切口,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阳性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结论:贲门癌术前需认真分析病情,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病情允许者经腹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左胸腔和经腹贲门癌手术临床效果和并发症,为临床手术治疗贲门癌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贲门癌患者62例,经胸组34例,为观察组,经腹组2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为(14.18±3.52),多于对照组(10.05±2.96),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98±3.52)d,多于对照组(9.74±2.86)d,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切缘癌残留率和手术切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为17.65%(6/34),高于对照组7.14%(2/28),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腹腔感染10.71%(3/28),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吻合口瘘和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贲门癌均可有效的治疗,各有优缺点,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手术评估,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