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阮诗玮教授临证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六看"贯穿临证始终。立足于乙未年暑月,介绍阮诗玮教授运用李氏清暑益气汤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朱进忠教授具有丰富的中医临证经验,且于临证中每能圆机活法,巧施变化。朱先生大作《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中珠玉遍是,满目琳琅。本文寥集书中朱先生应用东垣清暑益气汤经验以使读者窥豹一斑。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方剂学多以附方形式列于王氏清署益气汤之后,难免瑜亮之嫌,后学之人亦多有泥于其治暑之名者。朱先生却能不落窠臼,巧学活用。书中运用东垣清暑益气汤获效者,涉病良多,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特点;书中论及东垣清暑益气汤所治病证之病机,于临证应用该方颇有启迪,且有仅以脉象论病机者,恰恰体现了朱先生临证重脉诊的特点;朱先生书中也对该方立法方义进行了解析,验于书中二十余案,自能有助于愈疾。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总结导师阮诗玮教授根据"因时治宜"理论,在暑月运用"王氏清暑益气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并举相关病案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清暑益气汤古有两方。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是暑月湿热伤气,或脾气本虚,又感湿热病邪之常用方。清代王孟英在《温热经纬·湿热篇》中,却谓此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所以自订一方,此方更引起了后世医家的重视。从现代临床应用而言,王氏清暑益气汤应用的机会更多。李氏清暑益气汤,方由黄芪、人参、白术、苍术、神曲、青皮、陈皮、麦冬、五味子、当归、泽泻、黄柏、葛根、升麻、生姜、大枣、炙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清代医学大家王孟英论暑的学术特点进行了探讨。王氏对暑有独到发挥,指出暑性纯阳无阴,反对阴暑阳暑之分;明确暑多兼湿,而非暑必兼湿;对李氏清暑益气汤提出异议,创制王氏清暑益气汤,主治暑热伤津耗气之证。  相似文献   

6.
阮诗玮教授临证注重把握基本病机和主导病机,主张天、地、时、人、病、症“六看”诊疗模式,强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因机遣方。文中以医话形式总结了阮诗玮教授运用实脾饮、李氏清暑益气汤、清心莲子饮辨治肾脏疾病的临证经验,并分别附医案一则佐证其效。  相似文献   

7.
清暑益气汤,是中医界至今仍然广泛应用的名方之一,或是应用于天热的南方地区,或是应用于炎热的酷暑季节。其方有二,一为李氏清暑益气汤,一为王氏清暑益气汤。两方均为酷暑季节所常用,只不过李氏者不拘于四时,而王氏者更常用于暑气隆盛的酷暑季节。  相似文献   

8.
钟嘉熙  刘亚敏 《新中医》1994,26(9):13-15
刘仕昌教授善用清暑益气法钟嘉熙,刘亚敏主题词@清暑益气,中医治法,暑病/中医药疗法,@刘仕昌清暑益气法是暑温、暑湿、暑病中常用的治法。刘仕昌教授悬壶60年,夏暑临证善用清暑益气法。作者跟师多年,受益颇深,现将刘老运用清暑益气法经验介绍如下。1暑易挟湿...  相似文献   

9.
并论李氏王氏清暑益气汤何炎《素问·热论篇》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故暑为阴邪,其热性较温邪为甚,已无疑义。然而,长夏又是湿令盛行季节,天暑下迫,地湿上腾,人所感受之邪,暑湿每多兼夹,故叶天上《幼科要略》有“暑必兼...  相似文献   

10.
清暑益气汤渊于东垣《脾胃论》。功能清解暑湿,以清燥之剂达到湿热去则脾运健、津液复的目的。用于暑邪干卫,症见四肢困倦,身热烦渴,胸闷便溏,喘促少气,自汗身重等颇效。李氏认为本汤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胃元气先虚,乘天暑而作。颜老以暑必伤气,暑必耗阴,暑又挟湿之暑夏疾病的特点,巧用此方,医治难治病多有效者,今撷数则于下。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12-2413
李氏清暑益气汤融合了补中益气汤、参麦饮、二妙散等处方,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清热除湿的功效。文章以案例形式分析李氏清暑益气汤临床运用,指出临床上出现气阴两虚、伴湿热的诸多慢性病证,均可用该方加减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2.
东垣清暑益气汤来源于《脾胃论》,具有养阴生津,健脾益气,清利湿热之功,主治平素脾气虚弱,气阴亏耗,复感湿热之证。辨证要点是疲劳乏力、自汗、心烦、口苦口黏、胃纳不佳等。前人用之甚少,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博采众方,擅长在临证中运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杂病,效果显著。关键在于识别和抓住疾病的病机,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王李"清暑益气汤"的理论异同及意义。方法分别从王李生平及其学术思想、对暑邪的看法、方药配伍、清何暑、益何气等方面探析王李"清暑益气汤"的深刻含义。结果王李二人生平相似,王氏认为所清之暑为纯阳无阴,所益之气当为全身之气阴,李氏认为所清之暑多夹杂它邪,所益之气当为脾胃之元气。结论无论李东垣还是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于临证都值得借鉴与推广,不因有偏废,失其光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列举薛汉荣教授灵活运用李氏清暑益气汤治愈因气虚夹湿长期发热的案例,以阐述李氏清暑益气汤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清热的功效,以其治疗因气虚夹湿,郁而化热所致的发热,疗效显著。临床上符合此证皆可应用,不必一定要在夏月暑天或感受暑邪。  相似文献   

15.
李氏清暑益气汤为金元著名医家李东垣的代表方之一,为清暑益气、除湿健脾之要方,该方立方严谨、疗效可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清暑益气汤已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眩晕、发热等的预防和治疗,其临证范围广泛,市场开发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6.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是由人参、黄芪、当归、苍术、白术、甘草、升麻、葛根、泽泻、麦冬、五味子、青皮、陈皮、黄柏、神曲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利湿之功能。李氏认为,本汤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胃元气先虚、乘天暑而作,故以清燥之剂达到湿热去则脾运健、津液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玲 《光明中医》2009,24(8):1446-1446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已故名老中医朱进忠教授,从医50余载,博采众长,自成特色.笔者从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朱老运用清暑益气汤[1]治验3则介绍如下. 李东垣清暑益气出自<脾胃论·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热伤气故也"而设,朱老在临床运用中,在原方的基础上去掉生姜、大枣,该方药物组成为黄芪15g,苍术、人参、泽泻、神曲、白术、陈皮、麦门冬、五味子、青皮、黄柏、升麻各10g,葛根15g,当归、甘草各6g.朱老认为,不论何种疾病,只要紧扣气阴两虚,痰浊内阻,升清降浊失常病机用之,则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8.
清暑益气汤,是中医界至今仍然广泛应用的名方之一,或是应用于炎热的南方地区,或是应用于炎热的酷暑季节。其方有二,一为李氏清暑益气汤,一为王氏清暑益气汤。两方均为酷暑季节所常用,只不过李氏者不拘于四时,而王氏者更常用于暑气隆盛的酷暑季节。李氏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金,李东垣著),李氏是中医七大门派中补土派的掌门人,被誉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中医界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很多名方如:补中益气汤等,沿用至今,效果非常。方中药物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炒曲补气健脾;麦冬、当归、五味子滋补阴血;葛根、升麻升举气血;苍术、黄柏、泽泻、青皮,陈皮共奏理气、清热、利湿之效;总看全方,具有清暑益气养阴,健脾利湿除烦的功效。而本方最大的好处就是清补之法,即补而不火,清而不寒。每于夏季酷暑季节服用本方,可治疲乏无力,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困倦嗜睡,口干汗多等症时;另,体虚之人服用本方,可对身体有相当的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导师阮诗玮教授发挥李氏阴火理论论治肾性血尿的经验,并举数例病案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论暑邪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了"暑必兼湿"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历代医家对"阴暑"与"阳暑"的认识。王孟英论暑的角度独特,他从六气性质、汉字构成结合中医理论、类比推导以及灵活应用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4个角度阐述暑多兼湿而非暑必兼湿的观点,反对妄立阴暑、阳暑之名,指出阴暑实质乃夏月之伤于寒湿者,确立暑性纯阳的特点,诠释、区别、发展了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王氏清暑益气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