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翰  邹蟠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528-52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47例有泌尿系结石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延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结果 47例64排多层面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立体显示尿路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术中根据重建泌尿系图像取石,手术成功率提高,损伤小。结论 64排螺旋CT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更为明确,对手术方式有指导性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平扫(MSCT)在儿童急诊食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经食管镜或手术证实的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平扫多排螺旋CT(MSCT)图像特点。结果 75例术前平扫MSCT图像均诊断正确,诊断正确率100%。75例患儿的食管异物中,74例经食管镜顺利取出,1例经外科手术取出。异物种类繁多,其中禽畜骨26例、鱼骨21例,金属异物币12例,塑料制品6例,其他10例。异物形状:长条形54例,刺状、片状、团块状,圆形、不规则形等21例。异物的大小:7 mm~27 mm。异物嵌入方式:斜横两端嵌入食管57例,横行、斜行、纵行等18例。发生并发症26例(34.7%),其中9例发生食管穿孔,其他较轻微的并发症如食管黏膜糜烂、水肿、充血、溃疡、小出血等17例。X线平片检查11例,术前诊断正确8例(72.7%),3例漏诊。结论 平扫MSCT图像对儿童食管异物的检出率高,可清楚地显示异物的形态、大小、位置、食管损伤程度,有无并发症,以及异物与食管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等,在临床诊断及指导后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全部行64排CT检查,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后图像处理,通过不同旋转轴观察气管支气管腔内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清晰的影像学资料,与患儿在全麻高频通气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的结果相一致35例,占97.22%。结论64排螺旋CT成像技术可明确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颅底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做螺旋CT三维成像(3DCT),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直接显示颅底骨折56例,诊断率为87.5%,同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准确率较高,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了解颅底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治疗颅底骨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刚  付宇  付云根  李敏  江光荣 《江西医药》2010,45(11):1138-1140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骨与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骨与关节损伤病人行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二维及三维重建,分析损伤情况。结果 70例病人中4例X线未发现骨折,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有骨折,5例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修正骨折分型。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成像能更细致、全面、形象地显示病变部位,尤其是局部解剖结构复杂,部位比较深的病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梗阻性黄疸患者94例,对其分别采取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疾病诊断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采取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疾病诊断准确率93.62%明显高于采取MRI联合MRCP检查的疾病诊断准确率8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梗阻性黄疸患者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清晰显示患者胆道占位性病变及立体结构关系的同时,提供强大后处理功能,有较高的疾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食道钡棉检查在食道异物中的价值和比较及其检查顺序。方法回顾分析67例误吞异物,62例食道钡棉检查,10例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5例先做食道钡棉检查,再做多层螺旋CT检查;24例经电子胃镜或食道镜证实。结果食道钡棉检查阳性率30.6%(19/62);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率100%(10/10);5例同时做食道钡棉及多层螺旋CT检查中,CT检查均为阳性,食道钡棉检查1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对照组中食道钡棉检查误诊率为80%(4/5);食道钡棉检查后患者自感症状明显好转的占11%(7/62);CT提示食道穿孔的2例,其中1例做食道碘水造影未能发现。结论多层螺旋CT对食道异物的检查更为准确,食道钡棉捡查有一定治疗作用,首选食道钡棉或多层螺旋CT检查应视临床和异物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64-CTA在脑动脉瘤中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1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现患者行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MIP、MPR等技术重组成像,部分病例同DS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31例CTA中共检出33个动脉瘤,单发29例,多发2例,有1个病灶较小CT报告阴性。CTA表现与经过DSA检查或经过手术的患者对照,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迅速、准确、无创的诊断颅内动脉瘤。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疑诊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三维重建在气道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呼吸道异物患儿行64排128层CT扫描,并采用MPR、CPR、CTVE、Min IP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1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位于气管5例,右主支气管7例,右下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4例,左下支气管1例,双侧主支气管1例;内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 64排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CTVE)、最小密度投影(Min IP)等成像技术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CT在下咽及食管异物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内镜、手术证实的下咽及食管异物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CT平扫,分析异物的大小、形态、位置,并观察下咽及食管损伤情况及有无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多层CT检出异物25例,其中12例可见局部食管壁增厚,3例见异物穿出管壁外,3例有脓肿形成,2例异物游离出食管。1例患者未检出。结论多层CT能直观显示多数异物的大小、形态、位置及有无穿孔等并发症,其在下咽及食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经外科手术或经DSA证实且CT影像资料完整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CT影像诊断均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快速准确的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病变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结果 32例主动脉CTA三维重建后,动脉粥样硬化的14例合并穿透性溃疡3例,动脉瘤7例,壁间血肿3例、典型夹层动脉瘤8例。所有病变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均显示清楚。部分病例在其指导下成功的进行了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64排CTA检查速度快,一次完成胸腹主动脉扫描,图像质量完全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分析。方法 18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观察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病例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其中DebakeyI型68例,DebakeyⅡ型22例,DebakeyIlI型99例,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主动脉夹层与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进行比较符合率100%。结论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能够明确诊断;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避免了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并且降低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风险度;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段食道异物穿孔的CT、X线表现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24例老年人颈段食道异物穿孔的CT及X线表现。结果食管周围炎16例,食管周围脓肿4例,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纵隔瘘3例。CT表现:食管管壁增厚且不连续21例,异物突出食管腔外3例,突入气管内1例,食管周围片状及泡状气体密度影16例,斑片状潴留造影剂影12例。结论老年人食道颈段异物多为较大的骨块或枣核等硬性食物,容易损伤合并穿孔,并穿破食管壁形成食管气管或纵隔瘘,CT检查有利于观察食道管壁的完整性及连续性,还可以观察邻近软组织、气管及纵隔情况,又可发现平片未能显示的征象,是普通X线检查的补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住院并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碘油沉积检查、肝脏DSA造影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44例患者进行DSA造影检查,检出的病灶数明显少于CT扫描检查的结果(P〈0.05)。12例患者由于腹腔干狭窄而无法进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采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经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44例患者中,32例患者由于肝癌的供血血管比较细小而造成DSA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佳,12例患者由于大病灶对小病灶的遮盖而造成DSA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佳。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检查中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肿瘤大小以及周围血管的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岳甜甜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4):154-155,15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在小儿(0~3岁)气道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01~2020-10收治的106例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并通过最小密度投影法、曲面重建与多层面重组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多层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可以直接、准确的显示患儿气道异物的位置与大小,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符合率达到100.00%;多数患儿具备一项或多项间接征象,其中以肺气肿最为常见,发生率为72.64%(77/106).结论:多层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对小儿气道异物有极高的检出率,能够准确反映异位位置与大小,可以作为小儿气道异物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8例怀疑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CTA),其中4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 CTA清晰显示28例患者的双下肢动脉血管及主要分支,其中26例患者可见大小、数目各异及分布不规则的斑块形成。共观察476段血管,其中0级302段,Ⅰ级54段,Ⅱ级50段,Ⅲ级42段,Ⅳ级28段。结论 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硬化的位置、斑块的性质和准确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是下肢动脉硬化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肖萍  王艳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810-28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复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复杂骨盆患者进行常规DR摄影及多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病变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与X线图像对比.结果:多排螺旋CT扫描发现7处X线平片漏诊的复杂骨折,同时MPR及VR可准确显示骨折位置、骨折线走行、骨碎片及关节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充分显示复杂骨盆骨折的细节及隐匿性骨折的检查,对临床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误诊原因。方法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共显示710支冠状动脉血管,有43支(15.69%)血管与心电图、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存在差异,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误诊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完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准备,有利于重组优质冠状动脉图像,有效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肋骨骨折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检查,给予研究组患者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检查,并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常规检查,32例患者疑似肋骨骨折26例(43处)、可疑骨折6处,未见明确骨折6例;经16排螺旋CT三维图像检查,32例患者中9处X线片显示可疑骨折实为11处,6例X线片未见明确骨折患者,16排螺旋CT三维图像显示11处骨折。结论给予肋骨骨折患者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的效果较为显著,其能够提供直观、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提高确诊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后期康复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