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形、气、神的角度分析了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从精神方面、恢复肝脏功能及修复肝纤维化三方面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凤霞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郁证患者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主张运用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基础方为合欢花、合欢皮、柴胡、当归、白芍、郁金、丹参、茯神。临床兼见肝郁脾虚证,以解郁合欢汤合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热证,以解郁合欢汤加牡丹皮、栀子等清泄肝胃郁热药物治疗;肝郁血瘀证,以解郁合欢汤加桃仁、川芎等活血通络药物治疗;肝郁阴虚证,以解郁合欢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肝郁阳虚证,以解郁合欢汤合黄芪桂枝汤加减治疗;肝郁挟湿者,以解郁合欢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SARS患者的体内冠状病毒定量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做一初步研究,以期能建立起客观的SARS重症救治早期预警指标.方法对2003年4月~5月在我院临床诊断治疗的30例SARS成年患者,其中,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31±10岁;30例SARS密切接触者进行血和含漱液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SARS病毒定量,将其结果与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SARS密切接触者其血及含漱液中病毒检测均为阴性,30例SARS病人病程第5~11天的血中SARS病毒检测阴性,18例SARS患者含漱液内病毒检测为阳性,且7例病毒定量>1.0×102copies/ml者中的5人出现ARDS,2人死亡,与病毒定量阴性或病毒定量<1.0×102copies/ml者比较仅一例发展至ARDS,无一人死亡为差,差异显著.结论含漱液用于检测SARS病毒核酸对于早期诊断和未发病者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含漱液内SARS病毒定量高者有可能成为"超级传播者".SARS患者的含漱液内冠状病毒定量愈高提示疾病可能是重型,应加强监护,及早治疗,以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客观的SARS重症救治早期预警指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肝炎病因学及预后的相关特点。方法将本院10年来诊治的202例老年重型肝炎患者与同期2138例中青年重型肝炎患者作对照,比较两个年龄组急性重型肝炎(ALF)、亚急性重型肝炎(SLF)、慢性重型肝炎(CLF)的患病率、病因学及转归情况。结果两个年龄组重型肝炎均以CLF为主(老年组63.3%,中青年组83.7%),而老年组中SLF所占的比率(30.6%)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2.6%)。导致老年重型肝炎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56.4%)、戊型肝炎(19.8%)、未分型肝炎(10.9%);两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无效病例老年组为63.9%,中青年组为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型肝炎老年组中SLF和CLF治疗无效病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导致重型肝炎老年组预后不佳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65.1%)、戊型肝炎(13.2%)、未分型肝炎(7.0%);因戊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至重型肝炎的老年患者治疗无效病例分别为44.7%和73.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24.5%和54.8%(P〈0.05)。结论老年重型肝炎以CLF为主,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老年重型肝炎多预后不良,且导致治疗无效的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老年患者在戊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应警惕重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预防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观察其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病理学影响。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各18只,各组根据不同处理时间再分为24 h、48 h、72 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一次性给予2%ANIT按100 mg/(kg·d)灌胃造模,正常组仅给予同等容积色拉油灌胃。造模2 h后中药组大鼠给予茵陈蒿汤中药煎剂1 ml/100 g灌胃,每日1次;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造模成功后分别于24 h、48 h、72 h取相应时相动脉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等,并取肝右叶同一部位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模型组各时相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TBA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肝细胞、胆管细胞肿胀坏死和炎细胞浸润较正常组严重;中药组各时相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TBA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肝细胞、胆管细胞肿胀坏死、炎细胞浸润等情况明显减轻。结论茵陈蒿汤可明显降低ANIT灌胃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改善肝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发现,根据HBV DNA—S区的碱基不同,HBV的基因型可分为A~H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各异,感染后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有区别,为深化研究乙型肝炎的流行、预防和治疗特点,对我院收治的北方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合被检测者的临床情况作简要分析,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79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学与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e抗原表达与病死率的相关性,为重型肝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0-2004年各型重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应用微粒子方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死率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1)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83.50%,慢性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96.77%;(2)5年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拷贝/ml组,总病死率为53.25%,小于1×105拷贝/ml组,病死率为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抗原表达对病死率无影响;(3)2004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5拷贝/ml病例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死率由2000年的54.64%下降至2004年的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肝炎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为主,病毒载量高是高病死率关键因素之一,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肝病时胆囊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病原的关系,目前尚缺乏系统临床资料报告,为此我们采用随机序贯登记方法,对212例各型肝炎(含肝硬化)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治疗前后对照发现肝病时胆囊壁增厚十分普遍;胆囊结石和息肉在乙型肝炎中高发;胆囊的细菌感染对重症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现将临  相似文献   
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在病程中血清酶谱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引起临床关注 ,为此我们随机对病程中做过相关检测和记录的一组患者血清酶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全部病例为我院于 2 0 0 3年 4月 10日至 2 0 0 3年 5月30日收治的临床确诊SARS患者 ,共 132例 ,其中男 4 6例 ,女 86例。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6 9岁 ,平均年龄 (37.0 4± 12 .0 1)岁。其中普通型 75例 ,重型 5 7例 (含死亡 8例 )。合并脂肪肝 1例 ,高血压 4例 ,糖尿病 5例 ,风湿性心脏病1例。全部患…  相似文献   
10.
清毒汤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毒汤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合并腹水、腹腔感染,内毒素检测阳性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清毒汤,对照组加用乳果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鲎试验,症状等变化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清毒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症,可减少内毒素血症时间,快速缓解肠源性内毒素相关的发热、腹胀等症状,对抗内毒素所致肝损害,提高重型肝病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氨方面也有较好作用.结论:中医药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