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ulx disease,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1]。R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2]。目前,抑酸剂和促胃动  相似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reflex esophagitis,R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予抑酸、保护消化道黏膜及促动力等,虽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或可暂时治愈,但许多患者停药后易于复发,且长期服用抑酸剂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笔者自2013年9月-2014年2月采用单兆伟教授护膜法治疗RE,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根据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对症处理,包括促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抑酸等,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毒副作  相似文献   

4.
汪武生  吴国清 《中医杂志》2011,52(8):697-698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产生的症状或并发症,包括了食管黏膜破损或无破损等情况。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属于中医学"吞酸"范畴,病机为肝郁  相似文献   

5.
<正>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所致,其中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消化内镜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其临床表现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甚至可能癌变[1]。  相似文献   

6.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形成,其临床症状主要是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药物治疗以抑酸及促胃动力为主。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引起食管黏膜的急、慢性炎症性改变,导致黏膜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泛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或烧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1].胃酸与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成分,胆汁反流,其中的非结合胆盐和胰酶是主要的攻击因子,参与损害食管黏膜[2],发病率及复发率高.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澍田 《北京中医药》2008,27(3):165-16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与防御因素(抗反流屏障、食管酸清除和黏膜抵抗力)和侵袭因素(胃酸pH值、酸分泌量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不平衡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振民  杨威涛  李洁  袁素民 《河北中医》2012,34(9):1316-1317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改变,是消化系统常见性、多发性、难治性疾病。目前西医主要是给予抑酸药、促胃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药治疗。2010-03—2011-10,我们应用三行汤治疗RE 79例,并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6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和(或)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疾病。其中引起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如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炎性改变者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agitis,RE)。其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不适。现代医学认为RE发病主  相似文献   

12.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泛酸、烧心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症状主要有烧心、泛酸、反食和嗳气等,伴发的食管外症状可多见胸骨疼痛、咳嗽、哮喘等。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过度以致胃酸、胆汁反流入食管,主要采用抑酸、促胃肠  相似文献   

13.
上消合剂为主治疗食管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因食管、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导致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食管炎症,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即酸性反流物引起的消化性食管炎和碱性反流物所致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1] 。反流性食管炎病机的关键是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酸水上泛而发病,其病位主要在脾胃[2 ] 。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仍局限于抑酸药加食管动力药。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制剂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性反应、增进食管和胃的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10%~30%的发病率,每周烧心和(或)酸反流的发生率高达20%。内镜下见充血糜烂的称之为反流性食管炎,然而多数病人往往内镜无明显异常,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西医主要以抑酸、黏膜保护剂及促胃动力等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症状或可暂时治愈,但相当多的患者停药后易复发,常需要西药的维持治疗,无疑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长期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产生的症状及并发症 ,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 ,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前者有较明显的反酸、烧心、胸痛等表现 ;后者仅有食物咽下困难、呃逆、嗳气等非特异性的表现。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抑酸剂联合胃肠动力药物 ,但只一时取效 ,易于反复。中医药治疗有很大优势。考中医文献无胃食管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将其归…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从气辨证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 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下食道括约肌,反流入食道引 起症状或组织损害,严重的可以发展成Barrett’s食管,甚至食管 癌。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或频 发松弛、食管体部的酸清除能力降低、食管黏膜防御能力降低 和胃排空延迟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和咽下困难。  相似文献   

17.
加味金铃子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豫洁 《河北中医》2010,32(10):1492-1493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临床表现为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反胃、胃胀、多涎、出血及贫血等[1]。2006-06—2009-  相似文献   

18.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食管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伤,包括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NERD),反流性食管炎(DR)以及并发症与食管狭窄,出血、穿孔和barrett食管(BE)。本病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若出现BE则发生食管腺癌的几率高出一般人群20-50倍。目前西医  相似文献   

19.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胆汁反流反复刺激胃和食管黏膜,导致损伤并出现肠化、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甚至引起食管腺癌及胃癌等疾病~([1])。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药以及胃黏膜保护剂为主。研究显示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自身优势,能够明显缓解胆汁反流状况,修复胃黏膜的损  相似文献   

20.
范爱香 《中医研究》2009,22(12):19-2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上消化道功能紊乱、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该病病因主要为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抗反流的屏障功能减弱,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能力障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