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硬膜外持续背景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布托啡诺、氯诺昔康和吗啡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布托啡诺组(B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第一泵:3组均为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4ml/h;第二泵:B组以布托啡诺PCIA强化,L组以氯诺昔康PCIA强化,M组以吗啡PCIA强化.镇痛效应对术后1,2,4,8,12,16,20及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和患者对PCA综合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0~1 h,~2 h,~4 h,~8 h,~12 h,~16 h,~20h,~24h 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似,24h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使用剂量为192mg,3组患者未按压PCA泵的患者各为1例(5%),静脉用药量分别为(0.82±0.55)mg(B组),(11.40±2.80)mg(L组),(4.70±3.50)mg(M组),在相同时间段内3组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Bromage分级及D1/D2值均相似.结论 在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4 ml/h)的基础上,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布托啡诺与氯诺昔康和吗啡静脉PCA均能达到辅助镇痛的效果,静脉PCA布托啡诺与吗啡的镇痛效应比例约为1: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研究硬膜外持续背景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布托啡诺、氯诺昔康和吗啡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3组布托啡诺组(B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第一泵3组均为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4ml/h;第二泵B组以布托啡诺PCIA强化,L组以氯诺昔康PCIA强化,M组以吗啡PCIA强化.镇痛效应采用术后1、2、4、8、12、16、20、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和患者对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综合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0~1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8~12小时、12~16小时、16~20小时、20~24小时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似,24小时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使用剂量为192mg,3组患者未按压PCIA泵的患者各为1例(5%),静脉用药量分别为B组(0.82±0.55)mg、L组(11.40±2.80)mg、M组(4.70±3.50)mg,在相同时间段内3组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Bromage分级及D1/D2值均相似.结论 在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4ml/h)的基础上,新刑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布托啡诺与氯诺昔康和吗啡静脉PCA均能达到辅助镇痛的效果,静脉PCA布托啡诺与吗啡的比例约为1∶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和曲马多用于颅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ASAⅠ级~Ⅱ级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L组用氯诺昔康PCIA;Q组用曲马多PCIA。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静脉连接PCA泵。术后接泵即刻、术后4h、12h、24h、48h分别观察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恶心、呕吐、眩晕、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氯诺昔康组和曲马多组镇痛效果相近;氯诺昔康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术后患者PCIA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吗啡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选用0.004%布托啡诺 0.15%布比卡因,B组选用0.005%吗啡 0.15%布比卡因。均用PCA泵(100ml),以2ml/h的速度持续硬膜外泵入。结果(1)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2)B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较A组高。结论布托啡诺、吗啡PCEA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布托啡诺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郭明仁 《黑龙江医学》2009,33(9):667-668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30例。B组术毕静注布托啡诺0.75 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布托啡诺12 mg+氟哌利多5.0 mg+生理盐水100 mL;M组术毕静注吗啡3.0 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吗啡60 mg+氟哌利多5.0 mg+生理盐水100 mL。两组PCA泵背景剂量为2.0 mL/h,自控剂量为0.5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两组均达到满意,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B组(3.3%)低于M组(3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尿潴留发生率:B组(16.7%)低于M组(2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吗啡均具有可靠的镇痛效果,布托啡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术后病人PCIA。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行术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20例,ASA Ⅰ级或Ⅱ级,根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药物配置为:B1组:采用0.2%左旋布比卡因+0.04%布托啡诺;B2组:0.2%左旋布比卡因+0.06%布托啡诺;B3组:0.2%左旋布比卡因+0.08%布托啡诺;M组(对照组)0.2%左旋布比卡因+0.01%吗啡.取T11-12与L3-4椎间隙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2%利多卡因3~5 mL试验剂量后阻滞平面达T6,术毕留置T11-12行术后PCA.4组麻醉方法相同,即其PCA采用持续输注+PCA模式(LP)持续输注1 mL/h,Blous 1 mL/次,锁定时间为10 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分别记录术后4,8,12,16,24 h VAS评分,并同时记录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按压次数D1/D2比值以及恶心呕吐、瘙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4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0.05);术后4,8,12,16,24 h 4组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12,16 h B2组、B3组与M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B.组(P<0.01);而B2组、B1组与M组各时间段VAS记分相似.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是3.33%,6.67%,20%,26%;瘙痒发生率则为0%,3.33%,6.67%,10%;无低血压和呼吸抑制情况.结论 经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硬膜外PCA以LP模式给药时0.2%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06%布托啡诺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7.
氯诺昔康及吗啡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及吗啡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胸腔内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氯诺昔康(L组)和吗啡组(M组)。手术结束分给予负荷量后开启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手术后4h、8h、12h、24h、36h和48h随访观察镇痛效果(VAS法)、BCS舒适评分并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结果 L组和M组镇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组恶心呕吐的发生明显高于L组。结论:氯诺昔康用于胸腔内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吗啡接近.副作用少.适用PCIA。  相似文献   

8.
静脉氯诺昔康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静脉氯诺昔康联合硬膜外单次吗啡用于妇科开腹手术后的患者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方法:110例择期妇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组、F组、L组、M组和ML组(n=22),术后行镇痛治疗.术毕,C组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5mL,F组应用芬太尼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L组应用氯诺昔康静脉PCA,M组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2mg,ML组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1mg复合应用氯诺昔康静脉PCA.术后8,16,24,36和48h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各时间点,F组、L组和ML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ML组的VAS评分也低于F组(P<0.01).术后8,16,24和36h的VAS评分,ML组和M组分别低于L组和C组(P<0.05).L组氯诺昔康用量(27.6±4.4)mg,ML组氯诺昔康用量(19.2±3.6)mg.ML组的用药量明显低于L组(P<0.01).L组、M组和ML组的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低于F组(P<0.05),四组分别为13.6%(3例)、4.6%(1例)、9.1%(2例)和31.8%(7例).结论:氯诺昔康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妇科开腹手术后的镇痛治疗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和减少各自用药量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明仁  曹彦  钱卫东 《海南医学》2008,19(9):103-104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鼾症(OSAS)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L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OSAS患者加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随机分为两组行PCIA.氯诺昔康组(L组)用药为氯诺昔康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为氯诺昔康0.12mg/Kg;吗啡组(M组)为吗啡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为吗啡0.1mg/kg.PCIA泵设置:背景输注为2ml/h,PCA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4、8、12、24、48h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SS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组(P<0.01).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鼾症术后行PCIA,镇痛效果与吗啡相近,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43~76岁,体重42~78 kg。随机均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A组)、吗啡组(B组),A组术后持续泵注0.004%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B组术后持续泵注0.004%吗啡+0.125%罗哌卡因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人自控镇痛泵设置均为:容量100 ml,背景流量2 ml/h,单次负荷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 h、8 h、12 h、16 h、24 h、36 h病人的镇痛、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和病人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各时点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较A组高;A组病人对PCEA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吗啡PCE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布托啡诺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胸科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