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四肢动脉伤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体四肢动脉伤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评价临床修复效果及近、远期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多谱勒超声仪对21 例患者的27 条端端吻合术后血管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应用受约束弹性管模型,在体测量流量波形,分析吻合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果 术后早期27 条血管全部通畅,21 例患者中15 例获半年以上随访,血管均通畅。与健侧对照,术后每搏血流量(SV)下降,吻合口处血流平均速度(Vm)升高,壁面剪应力(τ) 下降,但各血管吻合口处与近、远端血管及健侧血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无论随访时间≤24 周或>24 周的患者,其上、下肢血管吻合口处的Vm 均较健侧升高,SV 降低,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两时间组的血流搏动指数(PI) 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随访时间≤24 周者,Vm 高于术后时间> 24 周者,SV 及τ均降低,但两时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壁面剪应力是辅助评价血管损伤吻合修复效果的良好参数指标,定期、连续观测有助于预测吻合修复血管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端端吻合术(ETEa)和端侧吻合术(ETSa)在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需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80例,均行前臂远端或腕部动静脉造瘘术,其中端端吻合90例,端侧吻合90例;术后均随访12个月,分别观察早期血栓形成(2周内)、迟发性血栓形成、吻合口狭窄、盗血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通畅率. 结果 术后12个月,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端侧吻合(P<0.05),早期血栓的发生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侧吻合术后无1例出现盗血综合征,术后1年通畅率显著高于端端吻合术(P<0.05). 结论 端侧吻合在术后并发症和初期通畅率方面均优于端端吻合,在肢体远端行自体动静脉造瘘端侧吻合术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先天性小肠闭锁主要的手术方式为肠切除肠吻合术,探讨端端180°旋转肠吻合术在新生儿肠闭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新生儿肠闭锁进行用端端180°旋转肠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进行的25例传统的端端吻合术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进行6~12月随访,端端180°旋转吻合术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传统端端吻合患儿(P<0.05)。结论:端端180°旋转吻合术操作简单,吻合端两侧血管重建均等,吻合口成角较小,与传统端端吻合术相比其术后胃肠功能术后恢复快,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颈总动脉端侧吻合的椎动脉(VA)重建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杂种犬19只,经颈阻断双侧VA第1段(V1)和一侧颈总动脉(CA),制成VI-VA闭塞模型,随即行VA-CA端侧吻合术。分别以氢清除法测定局部小脑组织血流量(RTBFOC),多普勒超声测定VA远端血流速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核磁共振(MR)观察血流通畅性及脑组织结构;结果:重建术后即刻RTBFOC较VA阻断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大鼠颈总动脉端端吻合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小动脉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选用SD大鼠10只,切断左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6,12,24,48,72和120小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经皮连续测定实验侧颈总动脉吻合口近端、吻合口、吻合口远端,以及对照侧颈总动脉的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计算吻合口横切面的狭窄面积百分比。结果显示,术后各个时间段,吻合口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吻合口近端、吻合口和对照侧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P<0.05);吻合口远端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均低于吻合口近端和对照侧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P<0.05),血流速度分别降低33.18%和33.33%。术后6小时~120小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平均减少42.48%。认为,小动脉端端吻合术后6小时~120小时,吻合口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吻合口近端和吻合口远端的血流速度;吻合口远端的流速均明显低于吻合口近端的流速;吻合口及其近、远端的血流速度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冷冻切片在后尿道端端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临床确诊为后尿道闭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后尿道端端吻合术。A组46例,将瘢痕组织切除,依据术者经验判断为尿道黏膜组织后行后尿道端端吻合术;B组56例,吻合前用快速冷冻切片证实为尿道黏膜后行后尿道端端吻合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74%(34/46),B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3%(52/56)。结论:快速冷冻切片可避免因术者经验所致的手术缺陷,科学准确的指导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改良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内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吻合内瘘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Allen试验证明手掌动脉弓血管通畅,然后在腕关节近端压迫阻断桡动脉血流,检查在阻断处的远端仍可触及桡动脉明显博动者,再于术中开放桡动脉远心端确定有喷射状出血,血流充足的病例,选择将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作对端吻合,临床应用30例.结果 术后6周内瘘穿刺透析血流量均在200 ml/min以上,随防6个月~4年,平均2年6个月,无肢端缺血并发症.结论 桡动脉远心端头静脉近心端对端吻合术,可作为腕部功能性内瘘的一种术式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8.
端端吻合小血管比端侧吻合的应用既早又广泛。血流通过端侧吻合口引起的涡流易导致血栓形成。有人报道对直径小于5mm的血管作传统的端侧吻合,术后通畅率仅57%。操作上,端侧吻合亦比端端吻合费事,因而多数人自然地选择较方便的端端吻合。然而在某  相似文献   

9.
端端吻合术在小婴儿主动脉缩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小婴儿主动脉缩窄(COA)端端吻合术后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小婴儿COA 21例,手术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13例,胸骨正中切口进胸8例,前者体温控制在34-35℃,而后者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同时进行心内其他畸形的纠治。本组12例行端端吻合术,6例行左锁骨下动脉翻转术,3例行Gortex补片扩大术。术毕测下肢与上肢血压差为0-21mmHg(1mmHg=0.133kPa)。结果:12例行端端吻合术的小婴儿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8.3%,近期和远期随访例均无残余压差,6例行左锁骨下动脉翻转术死亡1例,近期和远期随访分别有1例和2例存在残余压差34-39mmHg。结论:切除狭窄段后行端端吻合或者行改良的斜行端端吻合术是小婴儿COA较适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侧侧吻合术在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进行缝合时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12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侧侧吻合技术缝合序贯桥终末端的吻合口。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 (68.0±3.6) 岁。术中监测桥血管流量、搏动指数,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指标,以评估其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终末端吻合口流量 (21.1±8.6) ml/min,搏动指数为2.1±1.0。其中4例患者终末端吻合口的缝合方式临时由端侧吻合改为侧侧吻合,终末端吻合口流量分别由2 ml/min、7 ml/min、3 ml/min、5 ml/min增加至10 ml/min、32 ml/min、13 ml/min、23 ml/min,搏动指数分别由18.2、7.1、12.6、13.4改善至2.2、0.9、1.8、2.8。终末端的靶冠状动脉均为后降支,旁路移植血管(4.0±0.7) 支。术后7~10 d出院,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在将序贯桥终末端与细小靶冠状动脉进行缝合时,采用侧侧吻合技术进行缝合具有较高的通畅性,但在广泛推广应用之前,应对其远期疗效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新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1例胃癌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的方法进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术。手术时间(25±37)min,其中吻合时间为(51±1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9±48)ml。术后住院天数(8±3)d。术后近期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方法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吻合时间短.并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各种尿道修复术式在不同程度后尿道狭窄中的运用及治疗效果。方法:从1997年1月~2006年12月共有296例外伤性骨盆骨折导致的后尿道狭窄患者接受后尿道端端吻合术,其中单纯端端吻合70例(Ⅰ组);阴茎海绵体中隔切开结合端端吻合70例(Ⅱ组);海绵体中隔+耻骨下缘切除结合端端吻合154例(Ⅲ组);耻骨下缘切除+尿道从一侧阴茎海绵体旁绕结合端端吻合2例(Ⅳ组)。结果:296例后尿道端端吻合术中,254例成功,42例失败。Ⅰ组成功率78.6%,Ⅱ组成功率90.0%,Ⅲ组成功率88.3%,Ⅳ组成功率为0。结论:经会阴途径的不同辅助手术方法可有效地治疗后尿道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端侧吻合动脉的方式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患者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端侧吻合动脉的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患者52例,其中下肢36例,上肢16例;筋膜(肌)皮瓣47例,骨瓣4例,串联皮瓣加腓骨头骨瓣1例.受区血管选择胫前-足背血管束行端侧吻合6例,胫后动脉端侧吻合32例,股动脉端侧吻合1例,腘动脉端侧吻合3例,肱动脉端侧吻合2例,桡动脉端侧吻合8例.其中,因血管长度缺损移植大隐静脉6例.总结端侧吻合血管进行组织瓣游离移植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完全成活51例,组织瓣坏死1例,因主干血管发生破裂所致,术中探查端侧吻合动脉通畅.发生血管危象2例,均为端端吻合静脉发生血栓,血管探查修复后皮瓣成活2例.术后49例获得随访6个月到1.2年,肢体远端无血供障碍及缺血症状,皮瓣经1~2次削薄手术后外观满意,皮瓣质地好. 结论 端侧吻合动脉进行组织瓣的游离移植安全可靠,是解决受区血管选择难题的理想方法,也可以作为组织瓣游离移植的常用血管修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应用弯曲端端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吻合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荫华  王文治 《普外临床》1996,11(3):179-181
利用弯曲端端吻合器(PCEEA)行胃肠道吻合术在很多国家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对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以及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避免腹部肠造口提供了帮助,作者1994年3月起,对20例直肠癌患者利用PCEEA行直肠癌前列除吻合术。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表明此法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复习有文献对临床使用体会和并发症预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Bricker术(回肠膀胱术)中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术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全膀胱切除、Bricker术中行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3例。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并活检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病变均位于膀胱颈及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260min,平均230min。输尿管-回肠吻合时间8~10min。术后2周拔除单J管,无漏尿发生。随访1~5年,B超或造影显示无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中采用输尿管-回肠端端吻合术,操作简单、省时,术后并发症少,方法较为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连续32例病人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术后对各吻合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32例、右冠状动脉26例、回旋支28例、对角支8例。结果:本组死亡例。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右心功能。回旋支及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导致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明显升高,每搏指数(SVI)及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有明显下降;心排指数(CI)有一定的下降趋势。行主动脉近心端吻合时尽管已无心脏搬动,但MPAP、SVRI及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仍较诱导后有明显升高,CI有明显下降。术毕及术的2、6、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CI有明显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回旋支及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术毕及术后2、6、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硝苯地平对大鼠颈总动脉端端吻合术后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nefedipine))对小动脉端端吻合后血流速度的影响。为血管吻合后临床应用硝苯地平的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取SD大鼠48只,切断左侧颈总动脉后作端端吻合。按术后所给药物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后用硝苯地平灌胃(1.0mg/kg);对照组用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按给药时间又分成术后24、48和72h3个给药时间组。每组均在给药后1、3、5和7h,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左侧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2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下对输卵管结扎术后的27例行输卵管吻合术。切除结扎段输卵管后,以亚甲蓝溶液判断输卵管近端和远端的通畅性,先6-0可吸收线间断对应缝合输卵管系膜2~3针,使输卵管两断端靠拢、对合。若峡-峡部吻合,以6-0无创伤缝合线于12点处全层对应缝合断端1针,然后分别于8点和4点处各缝合浆肌层1针;若壶-壶部吻合,同法于12点处全层对应缝合1针,再分别于9、7、3、5点处各全层缝合1针;若峡-壶部吻合,方法同壶-壶部,但峡部端针距小于壶腹部端针距。术后第1天和下次月经干净3~5d行输卵管通液。术后每6个月随访1次并统计妊娠结局。结果27例54条输卵管术中通畅率为88.9%(48/54)。峡-峡部和壶-壶部吻合的术中通畅率分别为86.5%(32/37)和100%(15/15)。峡-壶部吻合2条输卵管,1条通畅,另1条仅见亚甲蓝溶液从吻合口处溢出。术后第1天输卵管通液,通畅25例(92.6%,25/27);通而不畅2例(7.4%,2/27)。对术后满6个月以上的26例随访结果显示,24个月的累积宫内妊娠率73.1%(19/26),其中89.5%(17/19)的宫内妊娠发生于术后12个月内;宫外孕1例(3.8%,1/26)。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宫内妊娠率,是输卵管结扎术后要求复通患者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取石术后、ESWL术后所致肾盂狭窄闭锁的原因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9例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取石术后、1例肾盂结石行ESWL术后、1例肾结核并肾盂、肾下盏结石取石术后致肾盂狭窄闭锁患者原手术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可能发生的原因;其中6例行肾下盏和输尿管侧侧吻合术,3例行肾下盏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带血管蒂腹膜加盖肾盂成形术。同时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引流。结果 11例术后随访9—30个月,其中10例肾积水无加重,吻合口无狭窄,上尿路通畅;1例术后8个月再出现吻合口狭窄闭锁。结论 肾下盏与输尿管侧侧吻合术是治疗肾盂狭窄闭锁较好方法,带血管蒂腹膜加盖肾盂成形术短期疗效尚理想,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背驮式肝移植静脉回流道重建的改进和血流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合理的背驮式肝移植(PBLT)静脉回流道重建方式。方法 将74例PBLT按不同的静脉回流道重建方式分为5组:肝上下腔静脉-肝静脉端端吻合(A组)、肝上下腔静脉-肝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B组)、肝后下腔静脉-肝后下腔静脉侧侧吻合(C组)、肝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端侧吻合(D组)、肝后下腔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全口吻合(E组)。比较各组受者的中心静脉压(CVP)、肝后下腔静脉压(RHIVC)及供者肝上下腔静脉靠近吻合口部压力(GIVC),并观察术中布加氏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C组无论是CVP、RHIVC、GIVC,还是压力差均较A组与B组为小,D组与E组血流动力学测定与C组相似。说明该种术式的供肝静脉回流通畅度令人满意,其术中布加氏综合征发生率也较低。结论 供肝静脉回流道重建方式改进后,供肝静脉回流更通畅,布加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机率减小。故推荐使用供肝肝后下腔静脉与受者肝后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