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科危重症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医疗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9月30日该院急诊科接诊并进行了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传统的转运,观察组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中并发症、护理投诉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发生率1.30%、护理纠纷发生率0.67%低于对照组的4.70%、3.30%;观察组病人家属的满意度92%高于对照组的8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就诊的106例病情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编号,选取奇数号为常规组,有53例使用常规转运与护理干预,偶数号为研究组,有53例,使用安全转运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家属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转运所耗时间与检查等候时间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的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4.33%、100%均明显高于常规组81.13%、86.79%,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纠纷发生率、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分别为0%、(11.15±3.24)min、(1.24±0.11)min均明显低于常规组13.21%、(18.56±4.25)min、(4.54±0.34)min,P0.0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转运护理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院内转运单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危重症患儿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儿在转运前应用院内转运单进行核查,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对两组患儿比较院内转运时长(CT室、ICU、普通病房),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院内转运时长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转运单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转运过程中的整体效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危急重症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干预下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实施综合合理干预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意外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转运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可有效减少意外发生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细节护理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2021年2月收治的110例急诊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人工气囊,观察组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院前生命体征、两组救治效率、两组转运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分诊时间、确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转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91%(P<0.05);两组院内救治成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临床护理中,便携式呼吸机联合细节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辅助患者恢复呼吸,改善生命体征,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16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呼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5.0%明显高于观察组未出现1例院内呼吸道感染,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呼吸护理可减少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健康知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通过对护理质量的量化监控和管理,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方法根据文献检索和专家小组讨论结果选定"急诊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急诊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并制定具体评定细则。对全科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考核,并应用于临床。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急诊科抢救后转运的5 9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2 850例,女性3 108例;年龄14~99岁,平均(51.97±10.15)岁。以2016年7至12月实施的2 650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护理质量监测指标);2017年1至6月实施的3 308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了上述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比两组在急诊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具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护理合格率差异;再分别以随机数字表法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抽样调查,对比其患者及相关科室满意度、措施执行规范性的差异,以评价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105/3 308),低于对照组15.5%(412/2 650),且仪器设备故障、氧气及药物维持不足、管路异常及患者生命体征急剧变化等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抽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90.13%(137/152)比75.17%(112/149)]、患者(家属)及[93.42%(142/152)比84.56%(126/149)]相关转运科室[90.79%(138/152)比71.17%(106/149)]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但转运护理措施的执行规范性中,仅在"物品准备不完备"[1.32%(2/152)比9.39%(14/149)]以及"终末处理不到位"[1.97%(3/152)比4.03%(6/149)]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其余4项(未通知目的科室、未做好医患沟通、管道护理不到位、护理交接不清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建立急诊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能体现急诊专科特色,可有效评价和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实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2020年收治的急诊重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时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方案,常规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完成患者的院内转运后,分别对患者的服务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运转时间、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两组的实际护理效果,从而得到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安全转运护理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结果观察组安全转运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1.30%,高于常规组的56.52%;观察组转运时间为(19.54±3.28)min,短于常规组的(34.36±4.54)min;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医疗投诉事件发生率为4.35%,低于常规组的3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5%,低于常规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转运护理而言,安全转运护理方案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缩短转运时间,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丽凤 《医疗装备》2021,(2):181-182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急诊收治的52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转运中采用的呼吸支持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在转运过程中使用简易呼吸器,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比较两组的转运效果。结果两组转运前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运前、中、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前、中、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中、后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和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转运科室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简易呼吸器,将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有利于稳定其生命体征,保障转运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程序信息化助推护理的专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临床护理程序的概念,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迫切需要临床护理程序信息系统。详细论述了本院护理信息系统全面帮助和支持护理人员完成护理程序的过程,通过在临床的应用说明了护理程序信息化在推动护理专业化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imed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the Nursing Process (NP) for faculty, through the Representational Theory of Significance. Ten professors from Guanajuato University participa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he analysis was d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ntioned theory. All faculty members know, teach and apply the NP. They also refer to the importance of its teaching and practice by professionals. In conclusion, regar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ursing process, faculty members tend to recognize it as a scientific method and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in professional nursing activities; as for the meaning of teaching the nursing process, it is considered as a well-founded, indispensable and modern instruction for the discipline, as long as it covers the five stages it consists of.  相似文献   

13.
黄金莲 《临床医学工程》2015,(12):1663-1664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感染性腹泻患儿护理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33±1.4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98±3.8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患儿进行细节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现阶段护理风险管理过程,对其中不完善部分提出建议,以提高护理安全、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网络医学服务平台下,建立离退休干部网络护理服务流程,提高离退休干部生活质量。方法围绕"四全一零",研究离退休干部护理服务流程,创新离退休干部护理服务模式。结果丰富离退休干部护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离退休干部能在网络家庭病房落实一般治疗,提升干休所护理人员服务能力。结论网络护理服务平台提高了离退休干部家庭护理的有效性,赢得离退休干部的广泛好评;缓解了医院干部病房床位紧张的矛盾;为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护理服务内涵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06-80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6例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0%;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46±3.5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3±4.7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20.
代高英 《现代保健》2012,(25):52-53
目的:通过对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健康教育落实,了解健康教育落实在家庭护理中的意义。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计划性健康教育,由专人负责制定、实施、评价健康教育计划,并在家庭护理中落实实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住院及出院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褥疮发生率,Ⅱ期以上褥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坠积性肺炎、痰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家庭护理中的落实,可以使患者及家属的焦虑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健康教育达标率高。所以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走出医院,进入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