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分段式灌注开塞露治疗孕妇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56例发生便秘的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分段式灌入开塞露50 mL,对照组采用普通方法从肛门挤入开塞露50 mL,观察两组患者灌注开塞露30 min后能否成功排便,开塞露外漏情况,便感强弱。结果观察组65例孕妇灌注开塞露30 min后排便,对照组仅有42例;观察组27例发生开塞露外漏,对照组有68例;观察组24例孕妇出现强烈便意感,对照组有5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吸痰管分段式灌注开塞露治疗孕妇便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用开塞露清洁肠道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将40例需要使用开塞露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一组用传统方法将开塞露插入肛门挤入药物,另一组先用50m1注射器抽吸等剂量的开塞露,再将注射器乳头衔接于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管插入肛门7~10cm,再轻轻按摩腹部,同时注人开塞露。结果两组患儿排便效果及接受程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吸痰管注入开塞露清洁肠道效果更好,患儿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在开塞露治疗脑出血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开塞露塞肛治疗便秘,试验组应用一次性吸痰管将开塞露经肛门注入直肠治疗便秘,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便秘的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便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吸痰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能将开塞露注入患者肛门深处,从而润滑大便,促进大便排出,达到有效治疗便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插管注入开塞露缓解老年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插管注入开塞露对缓解老年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以传统的开塞露注入肛门通便,试验组用50ml注射器连接16号吸痰管轻插入肛门10~15cm,注入同剂量开塞露通便。结果排便有效率,试验组为90%,对照组为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胀及腹部体征缓解率,试验组80%,对照组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插管注入开塞露灌肠治疗老年便秘安全可靠,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开塞露肛注法在骨科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骨科住院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接注射器肛注开塞露,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肛注开塞露.观察两组患者通便效果.结果 观察组34例,通便有效31例;对照组34例,通便有效18例.观察组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多,通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的开塞露肛注法通便效果优于传统的开塞露肛注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开塞露不同肛注方法对功能性便秘患者通便的效果。方法将7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开塞露直接肛注,观察组采用改良开塞露法,即在开塞露颈部前端接1根一次性吸痰管后进行肛注,比较两组通便效果。结果两组通便效果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开塞露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直接肛注法,而且体现了舒适护理在解决患者便秘中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马国蓉 《全科护理》2011,9(31):2839-2839
在我科,由于病人都不便于下床活动,容易便秘,医生一般会要求进行开塞露60mL~100mL灌肠,通常习惯将3支~5支开塞露直接挤进肛门。我科采用一种简便的灌肠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将1根一次性吸痰管,前端抹上液状石蜡;剪掉接头,直接接上50mL注射器(不带针头),拔出注射器活塞;将吸痰管前端折叠,向注射器内倒入开塞露,然后将吸痰管插入病人肛门5cm~10cm,抬高注射器位置,液体会自动注入,如果觉得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种治疗长期卧床骨折患者便秘方法的效果,探讨治疗骨折患者便秘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03例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口服麻仁软胶囊组35例,开塞露肛门注入组35例,开塞露肛门注入及扩肛组33例。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扩肛加开塞露方法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其他两组提前;排便感觉优于其他两组(均P<0.01)。结论采用扩肛加开塞露肛门注入法治疗长期卧床骨折患者的便秘,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和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便秘的方法,以降低SAH再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将9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先予开塞露40mL直接纳肛协助通便,效果不佳者再采用0.1%~0.2%肥皂水500mL低压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法,即用50mL注射器抽吸20%盐水30mL+开塞露液20mL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经肛门插入至18cm处给药,比较两组的排便疗效和SAH再出血发生率。结果:开塞露液直接纳肛法、肥皂水低压灌肠法和改良灌肠法的排便有效率分别为41%、68%和93%;观察组诱发SAH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可降低SAH并发再出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开塞露纳肛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腹部术后72h未能肛门排气或排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塞露插入肛门3—4cm的方法;实验组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后插入肛门15cm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塞露直接插入肛门方法相比,采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插入肛门的方法能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和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我科收治病人大部分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肌肉的运动功能逐渐降低,肠黏液分泌腺亦渐萎缩,黏液分泌越来越少,肠道结缔组织弹性降低,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变化,导致功能性便秘在老人中较为普遍.长期便秘导致肠道毒素的吸收和消化不良给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均带来极大的危害.经给予口服缓泻剂,润滑剂肛注,灌肠等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们用吸痰管将润滑剂注入病人肠道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方法把一次性14号吸痰管,用剪刀在吸痰管顶端插入肛门部位剪5个小孔,把剪有小孔的部位插入肛门内,再用50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40mL,与吸痰管连接,把开…  相似文献   

12.
骨科病人长期卧床者多,易影响胃肠功能,使肠蠕动减少,病人常常因为排便困难需要使用开塞露通便,由于开塞露剪去封口后前端坚硬毛糙,往往会引起肛门出血,且开塞露前端管较短,影响通便效果,特别是大小便失禁病人不易注入。为了便于操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大大加强了通便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准备取1根无菌吸痰管备用,剪刀、石蜡油棉球、开塞露、一次性薄膜手套。2操作方法将开塞露剪去封口,吸痰管前端约15cm左右剪下(应用于大小便失禁病人不用剪去前端),把开塞露接头与之相连,用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嘱病人侧卧位,不易翻身病人平卧位即可,将吸痰管送入肛门6~8cm(大小便失禁者送入肛门15~20cm),然后将药液注入,拔出吸痰管,嘱其不要及时排便,将药液保留15~20min,大小便失禁者,拔出吸痰管后用卫生纸堵住肛门15~20min。3优点使用吸痰管灌肠,可以减少由开塞露前端毛糙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并避免由此而引起的肛门出血,方便了不易翻身的病人,同时吸痰管插入深度较深,有利于大小便失禁者的药物保留,通便效果好,并且可一次注入几只开塞露,减少插入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确保治疗效果。巧用一次性吸痰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现察两种通便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因长期卧床致便秘而排便困难病人200例,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成人开塞露常规直接塞肛通便法,改良组用14号或15号一次性吸痰管(或导尿管)连接开塞露轻轻插入肛门15 cm~25cm深度后挤压软化剂法.[结果]改良组排便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通便法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塞露直接塞肛通便法.  相似文献   

14.
钱援芳 《护理学报》2010,17(14):61-6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肠胀气患者采用开塞露改良纳肛法的效果。方法将96例剖宫产手术后肠胀气的产妇,按手术日期单双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将2支20 ml的开塞露顶端剪开后依次轻轻插入肛门3~4 cm,挤入药液;观察组将2支20 ml开塞露抽入一次性50 ml注射器,在注射器乳头上接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然后插入肛门20 cm后注入药液,两组均保留20 min。观察肠胀气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产妇肠胀气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型开塞露纳肛可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胀气的恢复,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肛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中风老年卧床便秘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扩肛法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2周,便秘症状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肛法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有效解除中风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症状,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方法将132例脑卒中伴有便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腹部穴位按摩)67例和对照组(开塞露纳肛)65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8.51%,有效率100.0%,对照组分别为47.67%、81.54%,差异明显(P<0.01).结论:腹部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明显优于开塞露纳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指法扩肛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心血管病便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指法扩肛加用开塞露1个(20m1)纳肛,对照组采用开塞露1个(20m1)纳肛,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有效率为88.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456,P〈0.01)。结论指法扩肛治疗为高危心血管病便秘患者提供了有效、经济的治疗便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开塞露属于接触性泻药 ,为甘油或山梨醇的制剂 ,利用其高渗透压刺激直肠引起排便的作用治疗便秘。但有些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开塞露后 ,仍不能排便。为此 ,我们将常规使用开塞露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现介绍如下。方 法 将一次性吸痰管或细肛管与开塞露细端连接后 ,按常规灌肠法插入 10~ 15cm注入开塞露 2 0~4 0ml,30min后 ,患者即可排便、排气 ,能有效解除腹胀、便秘。讨论与分析 直肠长约 10~14cm ,肛管长约 3~ 4cm ,排便反射由直肠壶腹部的神经完成 ,而最大直肠壶腹部距肛门约 7cm ,开塞露的细端长仅 3cm ,常规法挤入肛门内的开塞露仅…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由于切口疼痛、子宫收缩痛、卧床、进食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而长期便秘易导致痔疮、脱肛,甚至因为便时久蹲盆底肌松弛,致子宫脱垂;或因为腹部张力过大而致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临床中常采用开塞露缓解产妇的便秘,但开塞露外柄较短,不能深入肠腔,疗效较差。故我科2007年开始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一次性吸痰管1根,50 m l空针1支,开塞露2支,液体石腊,橡胶布,一次性便盆,一次性手套,棉签,屏风。1.2方法(1)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产妇的合作,必要时屏风遮挡。(2)协助产妇取右侧卧位,臀下垫橡胶布,将50 m l空针去掉针头抽吸开塞露40 m l,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排气后用液体石腊润滑其前端,用石腊油棉签润滑肛周,后轻轻将吸痰管置入肛门15~17 cm缓慢注入,拔管后嘱产妇卧床休息,保留药液至少5~10 m in。2优点(1)剖宫产术后产妇常因便秘腹胀、腹痛影响切口的愈合,而一次性吸痰管可将开塞露药液直接注入结肠,且保留时间相对较长,可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2)吸痰管管腔细,前端润滑后对产妇刺激性小,减轻了产妇的痛苦。(3)取材方便,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0.
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蒋俊梅 《护理学报》2004,11(11):7-8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及肛注开塞露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病人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术后除按常规措施进行处理外,于术后6h开始腹部按摩,术后第2天肛注开塞露40ml,为按摩和开塞露组;对照组按常规措施进行处理,为常规护理组。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部按摩及肛注开塞露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