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从糙皮侧耳真菌中分离出血凝活性组分(POA)和细胞毒作用组分(POCT)。POA的血凝活性可被半乳糖抑制。POCT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逆向电泳和化学分析表明POCT是一种对热极不稳定的碱性糖蛋白,凝胶过滤法测得分子量为22000。  相似文献   

2.
真菌是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肺部真菌感染占内脏真菌感染首位.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荆的广泛使用以及体内留置导管等,肺部真菌感染呈逐年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稻瘟霉模型快速筛选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并对活性菌株 T11 进行鉴定。方法 首次对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醋酸乙酯提取物引起稻瘟霉分生孢子或菌丝形态生长异常或生长抑制的情况,初步确定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进一步进行体外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筛选,对活性最好的 T11 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 粗疣合叶苔分离得到47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活性菌株40株,占总分离菌株的 85.1%。其中 T11 号菌株可明显抑制真菌生长和肿瘤细胞增殖。结论 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具有明显的抗真菌和细胞毒作用,是潜在的抗菌、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从真菌糙皮侧耳中提取出凝集素(POA)。实验表明,POA可凝集人A,B,O红细胞和小鼠、大鼠、兔红细胞。对S_(180),ECA,Hepa及人Raji,K562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且对不同癌细胞有选择性。电泳分为两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3000和33000。DEAE-纤维素柱色谱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高的峰有强血凝活性,糖含量高的峰有明显细胞毒作用,两峰有很好的重叠性,提示POA是一种糖蛋白凝集素。  相似文献   

5.
颗粒溶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颗粒溶素(GNLY)是细胞毒颗粒蛋白,与穿孔素和颗粒酶共同定位于人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溶细胞颗粒中,也释放至健康人和患者外周血中。GNLY是机体抵抗多种病原微生物和杀灭肿瘤细胞的重要物质。血清GNLY水平可反映生理、病理状态下CTL和NK的活性,可作为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和宿主细胞免疫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是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大系统的协调作用,在机体的肿瘤免疫、移植免疫,某些真菌,病毒,寄生虫疾患及某些自身免疫疾患的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ADCC对那些吞噬细胞无法吞噬的体积较大的实体瘤、寄  相似文献   

7.
特殊生境真菌来源的新结构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菌的物种与生态多样性导致了其次生代谢产物结构与活性的多样性,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常规真菌来源活性物质的研究多是针对普通资源的盲筛,尽管通过高通量筛选能提高效率.但发现新活性物质的几率较低,成为制约先导化合物发现的瓶颈.由于特殊生境真菌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培养的难度较大,制约了相关的研究,因而挖掘其代谢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述植物内生真菌来源的抗茵活性物质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了近10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的抗茵活性物质结构类型多样,主要有萜类及其皂苷、生物碱类、芳香类、甾体类、肽类等.结论 植物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是抗菌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宇  戴传超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9):1496-1499
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代谢转化能力。综述内生真菌在降解宿主体内有毒物质、模拟药物在哺乳动物体内代谢、选择性转化手性化合物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阐述了内生真菌通过自身代谢产生前体活性物质及作为生物诱导子调节植物次生代谢、富集活性产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内生真菌作为微生物转化体系的独特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虫草是传统草药和保健品,虫草属真菌能够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活性,在肿瘤、自身免疫、炎症、心血管疾病、神经衰退和衰老的治疗和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虫草属真菌的代谢产物的研究和开发一直受到关注。先后分离出7种麦角甾醇类化合物,5种萘醌衍生物和4种吡啶酮类化合物类。这些化合物在抗肿瘤、抗炎症、免疫调节、增强肾衰竭病人的肾功能、抗疟疾和细胞毒等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现对近年来发现的虫草属真菌特殊活性成分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虫草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自身免疫特点,加上治疗上多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使SLE患者的免疫力明显受抑,临床上极易合并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种感染,但由沙门菌引起的软组织感染并发漏道形成比较罕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MΦ)经多种因素活化后能非特异但有选择地杀伤瘤细胞。这种杀伤作用是通过细胞毒介质实现的,但对其本质尚有不同的认识,一股认为是肿瘤坏死因产(TNF),中性蛋白水解酶、补体C3a和过氧化氢。本文报道钙离子载体A23187活化的MΦ经微量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产生的1种巨噬细胞细胞毒因子(MΦ-CF),根据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证实其为TNF或TNF样物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耐药致病真菌的临床检出率不断攀升,其死亡机制的探讨也成为了热点.致病真菌的凋亡是由许多信号通路、调节因子和效应物质组成的复杂网络.致病真菌的凋亡与真菌的自体吞噬、线粒体凋亡通路、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变化等密切相关.凋亡通路作为抗真菌药物研究的新靶点,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本文对致病真菌凋亡通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植物内生真菌-潜在的天然药物新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关内生真菌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里,国内外由最初的发现、检测、分类和分离培养,到20世纪80年代后内生真菌对植物有益影响的研究,至现在对其影响机制和群体特征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1993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Stierle从短叶红豆杉的韧皮部分离到一株产新型抗癌物质紫杉醇的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这引起人们对内生真菌产生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极大注意,  相似文献   

15.
穿孔素和颗粒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富  吴利先 《医学综述》1998,4(3):133-134
<正>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是通过其释放的穿孔素和颗粒酶发挥作用,使靶细胞凋亡和坏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穿孔素和颗粒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就近来的发展综述如下.1 穿扎素和颗粒酶的产生穿孔素又称孔形成蛋白)(Pore-forming Protein,PFP).细胞溶素(Cytolysin)C_9(相关蛋白.它是一种蛋白酶,以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道,破坏靶细胞膜的完整性而得名.细胞毒淋巴细胞溶解靶细胞时首先与靶细胞连接之后受靶细胞膜上的抗原刺激和T_H细胞释放的IL-2、IL-5的作用启动淋巴细胞的细胞毒颗粒释放,这些颗粒中含有穿孔素和颗粒酶且是溶解性淋巴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16.
念珠菌是人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属人体常见共生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患全身性感染、慢性疾病、肿瘤或长期大量使用抗菌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细胞毒和免疫抑制剂以及放疗时,体内的念珠菌可转为致病性,引起内源性感染。“外源性”的因素如进行静脉导管、体外循环、器官移植、放置导尿管、气管插管等手术操作,也可为外源性真菌的入侵创造条件。我  相似文献   

17.
念珠菌的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致红 《右江医学》2006,34(2):203-206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应用日益增多,肿瘤、器官移植及行介入性操作患者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念珠菌的感染情况特别突出,在很多临床上真菌菌株的分离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能高达91.6%[1]。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在念珠菌病的治疗中,临床分离的菌株的耐药性已经越来越严重,这是我们医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在就现有资料作一整理,将国内外研究的主要进展介绍如下。一、念珠菌感染及常用抗真菌药物念珠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属,尤其是白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广谱病变。念珠菌是一种芽生的酵母状真菌,一种…  相似文献   

18.
酮康唑为合成的咪唑二恶烷衍生物,对皮真菌及双相真菌均具有抑菌和杀菌活性。主要抑制真菌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能改变细胞膜其他脂类化合物的组成,与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结合力结合,从而抑制麦角甾醇合成,使膜结合酶的功能发生改变和膜的通透性改变、以致影响细胞内一些物质如钾离子、磷酸、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的广泛使用,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的增加,使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增加,成为上述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真菌的耐药性也日益增加,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虽说近10年来各国报道的新的抗真菌抗生素有170余种,可临床使用的并不多,且耐药性的出现为临床的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酮康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宝含 《微创医学》2002,21(6):928-930
酮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等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和改变其通透性,致胞内重要物质漏失;也可抑制真菌的甘油三酯和磷脂的生物合成;可抑制氧化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过氧化物在胞内过度积聚,致真菌亚细胞结构变性和坏死.对白色念珠菌则可抑制其芽孢转变为具有侵袭性的菌丝[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