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48例(51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补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采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治愈44眼(86.3%),好转5眼(9.8%),无效2眼(3.9%)。结论 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病例46例,并随访1年。结果拔管后行泪道冲洗全部通畅,总有效率100%,1年后总有效率为95%。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总管阻塞,手术效果确切,手术成功率高,容易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 ,多发病。长期炎症刺激 ,反复泪道冲洗及探通 ,常造成下泪小管狭窄或阻塞。单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常不能解决这类病人的溢泪。为此 ,我科自 1996年~ 1999年对 15例慢性泪囊炎合并下泪小管狭窄或阻塞的患者进行了下泪小管插管泪囊鼻腔吻合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5例 15眼 ,男 ,3例 ,女 12例 ,年龄 18~ 5 5岁 ,均为慢性泪囊炎伴下泪小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阻塞。2 手术方法按泪囊鼻腔吻合术常规步骤进行手术 ,在泪囊行“”型切开后 ,7~ 9号钝性冲洗针头沿下泪小管探头 ,穿入泪总管开口 ,探通后拔出钝性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全程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对53例(63眼)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全程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6-12个月。结果在53例(63眼)患者中,治愈52眼(82.54%),好转8眼(12.70%),无效3眼(4.76%),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术后并发症少。结论该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泪管阻塞的创伤小,操作简便,有效率高,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适合泪囊黏液囊肿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 对15例18眼泪囊黏液囊肿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下泪小管留置硬膜外导管,围手术期进行相应的处置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18眼中,15眼经一次治疗治愈,3眼冲洗泪道不通畅而二次插管,其中2眼治愈,总的治愈率为94.44%.1眼二次拔管后冲洗泪道仍不通畅,泪小管阻塞,无效而放弃治疗.结论 泪囊黏液囊肿行下泪小管插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处置与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背景]比较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病例报告]收集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73例(73眼)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或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治疗,B组给予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3个月时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时的疗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与泪道内窥镜下置管术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泪道置管术联合口服中药方剂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5月-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236例(241眼),对照组用泪道置管术治疗;治疗组用泪道置管术加中药方剂口服,随访6个月,观察治愈率、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和阻塞发生率。结果两者治愈率及阻塞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但治疗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道置管术联合中药方剂口服,能够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减少拔管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8.
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导管再通治疗慢性泪囊炎11例袁梅,陶良平新县人民医院眼科新县465550关键词泪小管阻塞;泪囊鼻腔吻合;导管再通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常合并泪小管不通,1992年~1994年,采用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导管再通泪小管的方法,治疗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鼻泪管吻合联合硬脊膜导管置管术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方法 共计13例13眼的泪小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改良鼻泪管吻合联合硬脊膜导管置管术,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 随访半年的研究表明,13例患眼术后治愈率77%,有效率100%.没有出现术后再堵塞的现象.结论 改良鼻泪管吻合联合硬脊膜导管置管术,对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是一种疗效确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多部位阻塞的泪道病的疗效。方法:常规鼻腔泪囊吻合,做好泪囊及鼻腔黏膜瓣,从下泪小点插入硬外腰麻管,硬外腰麻管两端固定。结果:全部病例为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多部位阻塞的泪道病,患者术后定期随访12~36个月。120只眼治愈好转106只眼,占88%;无效14只眼,占12%。结论: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多部位阻塞的泪道病效果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泪小管炎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从而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将临床诊断15例(15只眼)泪小管炎患者,取其泪小管内分泌物、结膜囊分泌物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联合泪小管切开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15例(15只眼)泪小管内分泌物培养阳性12例,其中4例为真菌(曲霉菌属2例,镰刀菌属2例),8例为细菌培养(4例为放线菌,3例为葡萄球菌,1例为大肠杆菌);阴性3例。结膜囊分泌物培养阳性5例,其中2例为真菌(曲霉菌属),3例为细菌(2例为葡萄球菌,1例为放线菌),阴性10例。保守治疗7例,泪小管切开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8例,15例(15只眼)经12~25d均获得治愈。随访6~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及真菌可能是泪小管炎主要致病菌,泪小管冲洗结合敏感抗生素与抗真菌药物应用及泪小管切开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是治疗泪小管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别经上、下泪小管电烧灼治疗慢性泪囊炎所致鼻泪管阻塞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采用WZC—Ⅱ泪道治疗仪将68例(86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分成2组,每组43只眼进行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经下泪上管治愈34只眼(79.1%)。下泪小管睑缘面撕裂2只眼(4.7%);经上泪管治愈35只眼(81.4%)结论:两组之间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泪小管进路更易于操作,可避免泪小管撕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慢性泪囊炎、泪小管阻塞是造成溢脓流泪的常见原因。而炎症外伤等是造成慢性泪囊炎、泪小管阻塞的主要原因。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泪道再造手术中效果最佳的术式。但合并泪小管阻塞,只凭当时术中探通是不行的。通过实践我们采取了泪小管留置腰麻管。但因手术涉及骨壁及鼻黏膜、泪囊、泪小管、损伤较多、易于出血且术野较小,深部操作多、相邻结构复杂,使手术本身有一定难度。又有外路切口、留置小管,年轻患者不易接受,我院2000-2005年,15例17只眼慢性泪囊炎、泪小管阻塞患者施行该手术,取得良好效果。也有失误教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英杰  张克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13-214
目的观察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45例行鼻泪道逆植球头硅胶管术,在局麻下用7号腰穿针及引线导引将球头硅胶管自下鼻道植入泪囊,术后定期冲洗泪道并点抗生素眼液,2-6个月拔管;泪小管阻塞溢泪及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者38例行鼻泪道环形硅胶管植入术,在局麻下用7号腰穿针及引线导引将直径约0.8mm带引线的特制医用硅胶管环形植入鼻泪道,在鼻腔内结扎,术后滴抗生素眼液1个月以上,6~12个月拔管。结果术后即时起泪道冲洗通畅,溢泪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拔管后1例慢性泪囊炎复发溢泪,其他患者均无复发,泪道冲洗通畅。结论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效果好、组织创伤小、方法简单、无局部及全身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泪道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选取的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31例(31眼)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硅胶导管经泪道实施逆行泪道置管术,术后冲洗,通畅后放置3~6个月拔管,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冲洗泪道的情况,共观察6~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泪道逆行置管对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的治愈率为81.3%,有效率为93.8%.结论 泪道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疾病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泪小管吻合+泪囊鼻腔吻合+泪小管置管术对泪小管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泪小管吻合+泪囊鼻腔吻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结果:16例16眼患者,治愈15例15眼,治愈率93.8%,好转1例1眼,好转率6.2%。结论:泪小管吻合+泪囊鼻腔吻合+泪小管置管术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联合带泪小管的Y型硅胶管植入术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泪道阻塞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典的泪囊鼻腔吻合联合带泪小管的Y型硅胶管植入术对28例(36眼)复发性难治性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均留置带泪小管的Y型硅胶管6~10周,每周抗生素液冲洗泪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拔管后随访3个月~1年,治愈32眼,治愈率88.9%(32/36);有效3眼,有效率8.3%(3/36);无效1眼,无效率2.8%(1/36)。结论泪囊鼻腔吻合联合带泪小管的Y型硅胶管植入术对复发性难治性泪道阻塞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永杰  潘莉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39-140
目的回顾分析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植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7年曾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的慢性泪囊炎105眼,其中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植管45眼为观察组,单纯行泪囊鼻腔吻合60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43眼(95.56%),复发2眼(4.44%);对照组治愈48眼(80.00%),复发12眼(20.00%),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明显优于单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相似文献   

19.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眼病之一,同时伴有上或下泪小管阻塞者并不常见.以往慢性泪囊炎治疗以常规手术为主,泪小管阻塞可给予泪小管探通.慢性泪囊炎手术操作复杂,恢复期长,患者痛苦大,术后面部留有瘢痕,影响外观.而泪小管探通后往往短时间内可使泪小管再次阻塞治疗失败.笔者采用广州博视医疗研究所生产的球头硅胶管和引线硅胶泪小管一期行鼻泪管逆行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伴下泪小管阻塞4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一平  纪春霞  石芹 《黑龙江医学》2010,34(12):910-911
目的探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对43例(51眼)慢性泪囊炎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43例(51眼)中,42例(50眼)手术1次成功,1例手术2次成功。本组40例(47眼)获随访,溢脓、溢泪症状均消失,冲洗泪道通畅。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