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激光在医学、工业、军事以及实验室中的广泛应用,发生激光对眼睛的意外伤害增多,高能量的激光可能瞬间使人致盲。我们对今年5月发生的1例意外的Nd:YAG激光误伤黄斑的患者进行FFA和OCT等检查,并详细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男,35岁。激光器操作工人。2004年5月9日在车间操作工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多部位阻塞的泪道病的疗效。方法:常规鼻腔泪囊吻合,做好泪囊及鼻腔黏膜瓣,从下泪小点插入硬外腰麻管,硬外腰麻管两端固定。结果:全部病例为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多部位阻塞的泪道病,患者术后定期随访12~36个月。120只眼治愈好转106只眼,占88%;无效14只眼,占12%。结论: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多部位阻塞的泪道病效果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课堂互动与实用型医学人才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高等医学教育更是肩负着培养能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任,医学教育方向不断创新,贯彻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势在必行,形势对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已提出了新的要求。1课堂互动的依据和观念随着成人继续教育的不断深化、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VISXStarS3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散光的有效性、可预测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25例36只眼首次接受VISXStarS3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患者散光均在2.0D以上且无角膜瓣并发症,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眼镜矫正视力、残余散光度、散光的向量改变以及术后眩光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柱镜度平均(-2.65±0.70)D(-2.0~-4.25D),平均球镜度(-6.28±3.05)D,范围+0.5~-13.25D;术后83.3%视力在1.0以上,97.2%视力在0.5以上;16.7%最好矫正视力下降1行,没有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超过1行的情况.术后平均残余散光度(0.46±0.44)D(0~1.25D),58.3%残余散光在±0.5D以内,94.4%残余散光在±1.0D以内,平均矫正指数为(0.98±0.18),平均失误角(3.30±3.8)度.25例中,6例患者术后至少有1只眼出现持续的夜间视力障碍或眩光.结论 VISXStarS3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散光有良好的有效性、可预测性及安全性,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发生夜间眩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 2 0例 2 0只老年黄斑变性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眼经光动力治疗的疗效。随访 3个月。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为观察指标。结果 按最后一次随访记录分析 ,视力提高 3行者 2例 ;视力提高 2行者 3例 ;提高 1行 5例 ;视力保持不变 1 0例。 1周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 :8例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停止 ;1 2例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均较治疗前减少。随访结束时眼底荧光造影显示 :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4例荧光渗漏停止 ,4例荧光渗漏 ;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现 3例渗漏加重 ;9例荧光渗漏减少或不变。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该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疗法短期内能封闭或抑制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目前尚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眼底病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陈进  周少博 《广东医学》2004,25(5):485-486
由于眼球具有透明的间质等特殊结构,使激光成为一个良好的治疗眼底病的工具。1 96 0年,世界第1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1 96 3年,Campbell和Zweng等就首先将红宝石激光应用于眼科临床,治疗视网膜病变,开创激光治疗眼底病的先河。氩离子激光诞生于1 96 4年,1 96 8年L’Esperance等首  相似文献   
7.
VISX STAR S3准分子激光治疗散光的向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散光的向量分析法对VISXSTARS3准分子激光治疗中高度散光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接受VISXSTARS3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散光患者25例36眼,术前散光度2.0~4.25D,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前后主觉验光结果 ,运用Alpins散光向量分析法分析目标诱导散光向量(TIA)、手术诱导散光向量(SIA)、错位角(AE)、矫正指数、成功指数(IOS)、变平指数(FI)等向量参数改变。结果平均TIA为(2.68±0.73)D,平均SIA为(2.67±0.8)D;平均矫正指数为0.98±0.18,95%可信区间为(0.93~1.04),无显著性系统性欠矫或过矫;平均绝对AE为3.30°±3.8°;平均AE为-0.92°±4.98°,95%可信区间为(-2.55°~0.71°),无显著性系统性轴向错位;平均IOS为0.18±0.17,成功率(ROS)为0.80±0.17,平均FI为0.97±0.18。矫正指数与散光度及球镜度均无显著相关性(r=-0.16,r=0.23,P〉0.05),成功指数与散光度及球镜度亦无显著相关性(P〉0.05),TIA与SIA呈正相关(r=0.80,P〈0.05)。结论 VISXSTARS3激光矫治中高度散光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均较高,向量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和易于理解的散光改变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吲哚菁绿(ICG)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等量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按加入ICG的剂量不同分成0、50、100、150、200和250μmol/L组,共6组,每组8孔,其中4孔用波长为810 nm能量密度为24.0 J/cm2的半导体激光照射,另4孔不照射作对照。24 h后用MTT法测量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对细胞染色镜检。结果:在810 nm的激光照射下,含有ICG的各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较未照射组显著下降(均P<0),且随着ICG浓度的升高,光照组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0)。当ICG的剂量超过150μmol/L时,细胞的形态变化从凋亡为主转变为坏死为主。结论:适当剂量的ICG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周少博  李辉  谭娟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5-236,260
目的探索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理念下的临床医学课程改革的效果。方法以眼科学课程改革为试点,通过整体部署和目标设置,改革教学大纲和评价方法,将现有本科3年级230位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新的全科医学理念的教学模式(32人)和传统教学模式(198人)进行教学,学期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两种教学模式没有差异;新的全科医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均强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全科医学教育理念下的临床医学课程改革对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更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眼在不同调节状态下OCT(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的眼前段结构的变化。方法:招募60例近视患者,年龄:18~39岁,按近视程度分为轻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用眼前段OCT对测试眼分别在调节放松(0D)、诱发3.00D和5.00D调节三种调节状态下进行眼前段扫描分析,分别测量不同调节状态下角膜后表面曲率(posterior corneal curvature,PCC)、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和暗瞳直径的大小,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调节状态下上述参数的差异以及不同程度近视在相同调节状态下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在调节放松情况下,轻中度近视组眼前段OCT测得的平均PCC,ACD,LT和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分别为:6.92±0.91mm,2.67±0.19mm,4.17±0.21mm和6.21±0.56mm;高度近视组的平均PCC,ACD,LT和PD分别为:6.83±0.81mm,2.92±0.23mm,4.22±0.24mm和5.95±0.42mm。轻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在PCC和LT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t=0.401,-0.742;P=0.690,0.461),而ACD方面,高度近视组显著大于轻中度近视组(t=-4.637,P=0.000),高度近视组的PD则小于轻中度近视组(t=2.011,P=0.049)。两不同程度近视组中,在0.0D,3.00D和5.00D三种不同的调节状态下测得的PCC的差异均无显著性(F=0.084,0.047;P=0.920,0.954);ACD随调节的逐渐增大而均变浅(F=19.44,8.455;P=0.000,0.001);LT随调节的逐渐增大而均增厚(F=31.149,15.245;P=0.000,0.000);PD随调节的逐渐增大而均减小(F=83.634,53.429;P=0.000,0.000)。结论:眼前段OCT可以定量观察近视眼调节时眼前段各部分的变化,高度近视眼前房较轻中度近视深,而瞳孔较小;发生不同程度调节时,角膜的形状相对稳定,LT,ACD及PD随调节量的增加其变化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