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基于PCIC模式分析青岛市居民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情况和使用移动医疗APP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青岛市居民进行调查,利用构成比描述分析居民基本信息、移动医疗APP的认知情况及使用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移动医疗APP认知的因素,利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移动医疗APP使用意愿的因素。结果18.5%的居民了解移动医疗APP,10.8%的居民安装并一直使用移动医疗APP,36.9%的居民愿意使用移动医疗APP,智能手机使用熟练程度影响移动医疗APP使用的意愿。结论居民对移动医疗APP未来使用意愿较高。应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移动医疗APP的综合服务能力,搭建区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对移动医疗APP的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优化移动医疗APP、改善居民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1—4月对山东省三市的1 08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移动医疗APP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居民移动医疗APP使用率为3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居民移动医疗APP使用率的因素包括是否拥有子女(OR=2.873,95%CI=1.785~4.625)、是否患有慢性病(OR=1.820,95%CI=1.099~3.015)、平均每年就诊次数(OR=0.559,95%CI=0.418~0.748)、对移动医疗APP的了解程度(OR=2.607,95%CI=2.111~3.219)、对移动医疗APP的总体评价(OR=1.660, 95%CI=1.216~2.266)、对移动医疗APP的信任程度(OR=1.456, 95%CI=1.098~1.930)、最近6个月是否搜索过医疗健康信息(OR=2.874,95%CI=1.637~5.045)。结论山东省居民对移动医疗APP的使用率偏低,应通过宣传提高居民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加强监管及信息筛查以保证移动医疗APP服务质量,针对慢性病患者及各类弱势人群开发专业化移动医疗APP,以居民需求为向导开发配套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最终为提高居民移动医疗APP的使用率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双因素理论,从医患交互的视角探索影响患者在线问诊满意度的因素,为改善患者在线医疗体验提供参考。方法:挖掘国内某知名医疗平台的客观医患交互数据,构建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采用SPSS 24.0软件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医生信息支持、医生态度友好和医生及时回复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保健因素;医生的情感支持、医患交流次数和医生回复框平均字数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激励因素。结论:医生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患者积极反馈,医疗APP开发商优化功能设计,是提升患者在线医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姜爱军  李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81-1682
目的探讨建立医患信息交互平台对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等例数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新型信息交流平台进行医患沟通,对照组按传统方式进行医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采用新型医患信息交流平台的实验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按传统方式进行医患沟通的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表明新型医患信息交流平台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建立新型医患信息交互平台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患者用户信任、绩效期望等影响因素对移动医疗服务行为意愿的影响,为移动医疗服务的更广泛使用和普及提供解决办法和定量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 214名医院患者和移动医疗服务用户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和Bootstrapping计算验证。结果 (1)影响移动医疗服务行为意愿总效应最大的变量是患者或用户信任,其次是绩效期望,但是绩效期望的直接影响大于信任,信任还通过努力期望和绩效期望2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愿;(2)努力期望、促进条件以及社会影响也都显著影响移动医疗服务行为意愿。结论一是移动医疗服务提供方应重点关注用户需求,做到诚信经营,不仅要让用户产生信任,而且还要让用户信任水平逐步提升;二是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用户对健康绩效的期望;三是加强移动医疗服务系统的易用性和相关配套设施的支持。最终达到提升用户移动医疗服务行为意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整合医院内部系统,实现患者一站式服务。方法 在微信小程序上开发了患者就医服务模块和在线客服系统,提供自助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智慧服务方案。结果 平台整合了多个平台的不同服务功能,技术架构包括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交互,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服务平台。平台采用前后端服务分离模式,保障医疗数据安全,减少了患者使用不同平台的困扰,提高了患者就医满意度。结论 智慧服务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患者就医无障碍,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移动医疗行业发展和应用现状的研究,分别从移动医疗服务的提供方、使用方和监管方进行分析,发现移动医疗存在以下质量与安全问题:移动医疗服务缺乏盈利来源,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不完善,移动医疗行业标准未建立,部分移动服务使用方健康素养不高,移动医疗的监管缺位,移动医疗隐私保护的法律规范不完善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科学整合医疗服务平台,合理构建服务盈利模式;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提高使用方健康素养;完善监管体系,确立法律依据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龋病患儿家属对移动医疗APP认知及需求。方法选取282例龋病患儿家属,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探讨家属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及需求情况。结果龋病患儿家属对移动医疗APP概念、特点及提供服务认知的正确率分别为33.69%、22.70%、17.02%,父母组的正确率明显高于祖父母组(P0.05);获取移动医疗APP主要来源是口腔医生、亲戚朋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分别占48.94%、17.02%、17.38%、16.67%;在移动医疗APP上使用服务类别分别为专业信息查询、求医问药、挂号预约、清洁口腔用品购买,分别占13.12%、12.41%、12.06%、11.35%。结论龋病患儿家属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及需求均较低,应不仅仅局限于医生的简单推广,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移动医疗APP的关注度与基本知识的掌握,从而促进移动医疗APP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向符合标准的门诊患者发送满意度调查问卷,测算总体满意度水平和各维度得分,分析患者社会学信息与各环节医疗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24003例门诊患者满意度综合均分为(86.574±14.032),各维度得分最高的是“医护患沟通”,最低的是“咨询与投诉”。年龄、文化程度与是否患有慢性病是患者满意的影响因素。医护患沟通、医技药服务、后勤服务、隐私保护、咨询与投诉、整体评价等各维度对满意度综合均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应提供贴心高效的窗口服务,完善投诉监督机制,加强服务过程质量管理;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社会学特征差异化管理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疗服务满意度、患者医疗质量感知和患者信任对上海市门诊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为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实证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疗服务满意度、患者医疗质量感知及患者信任对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级别公立医院有所差别。结论改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和信任度能够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对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护士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满意度为切入点,建立模型并进行评价,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改进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2名护士进行PDA满意度调查。基于问卷建立满意度模型,通过综合模糊评价法和专家评判法对医院使用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护士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平均满意度得分为64.66,对PDA的熟悉程度对满意度具有影响。结论在系统改进中,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更改网络类型,升级系统,以手机APP代替传统PDA,以提高护士对移动信息系统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患者对医疗非技术质量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依据JCI标准设计调查问卷,对某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的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医技人员、后勤人员服务态度较差;护士满意度明显低于医生满意度;送餐膳食服务、环境安全与卫生满意度较低,亟需改进。结论医院应注重医疗非技术质量服务的改进,可从改善后勤及医技人员服务态度、督促医护人员尊重病人权利、及时提供医疗费用清单服务、建立健全后勤服务评价制度及标准等入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山东省3所三甲医院为例,分析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医疗服务满意度现状,为完善医院管理与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门诊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医疗环境与设施、服务态度、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医疗费用和等待时间,住院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态度、服务过程、医疗环境与设施、服务结果、等待时间和医疗费用。结论:在整体水平上,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门诊患者最不满意的项目是等待时间长,住院患者最不满意的项目是医疗费用高。提示医院应有针对性地提高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知价值不同维度对远程医疗患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患者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显著影响其忠诚度,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显著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情感价值和效率价值对患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方应优化服务流程以及在诊疗阶段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提升患者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选取湖北省武汉、黄冈、荆州地区共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测量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满意状况。结果: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得分为71.62分,总满意率为73.44%。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指标满意度最高的为就诊方便性(83.03%)和隐私保护(80.25%),满意度最低的指标为医疗技术(61.61%)和设备设施(64.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舒适性、安全性对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较大,性别及年医疗支出对居民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平均满意度高于农村,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进一步强化质量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数字技术手段,在节约门诊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的同时,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门诊诊疗效率与品质的目的。方法:优化流程管理,完善门诊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化建设,同时建立新信息系统和完善旧信息系统的改造。结果:通过系列数字改造后门诊业务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缩短了患者在门诊各类流程的排队等待时间,进而提升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医院门诊数字化建设和改造,对加快门诊数字化建设和尽早实现全院性数字化医院可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和分析基于"互联网+"的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患者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提高共享中药房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医共体内196名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信息,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名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为79.93%,其中116名患者接受过共享中药房服务,其就诊总体满意度为81.90%,共享中药房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8.79%,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代煎服务中药口感和配送及时性对共享中药房服务总体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影响(P <0.05)。结论: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服务患者满意度总体状况较好,共享中药房在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服务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质量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