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腰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和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腰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分型提供客观性依据.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257例腰间盘突症患者进行常规腰椎扫描,所有病例中医辨证分为血瘀型60例、寒湿型58例、湿热型57例及肝肾亏虚型82例,观察患者椎间盘自身特征以及椎体关节及附件的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突出程度,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间盘突出数量和椎间盘变性程度以及椎体和附件退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而血瘀型最重.结论:3.0T磁共振提供影像学数据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和肝肾亏虚证,进行腰椎CT扫描,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瘀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以后侧型为主,寒湿型和湿热型以中央型和后侧型为主,肝肾亏虚型以后侧型为主;椎间盘突出数量、椎间盘变性程度和腰椎椎体、附件变化以肝肾亏虚型患者最重,寒湿型、湿热型次之,血瘀型患者最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借助CT检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突症中医各证型的CT表现特点.为中医分型提供影像学指标。方法:对234倒腰突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进行分型.回顾性分析各证型在CT横断面扫描上的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瘀型以单个椎间盘的外侧或后侧型突出、程度多大于0.4cm、小关节及椎间盘退变程度轻为特点:寒湿型和湿热型以椎间盘中央型或后侧型突出、程度在0.2~0.4cm、小关节及椎间盘轻或中度退变为特点:肝肾亏虚型以椎间盘中央型或后侧型突出、程度多在0.2cm以内、伴有明显膨出、小关节及椎间盘重度退变为特点,结论:影像学指标作为腰突症中医分型的依据有其病理学基础.有助于提高中医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为中医分型提供影像学指标。方法:对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进行分型并进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各证型的CT表现特点。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特点: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旁中央型突出;风寒湿滞型表现为中央型突出;湿热痰滞型常表现为外侧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常表现为椎间盘膨出。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丁国勇 《新中医》2015,47(11):111-11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方法: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及肝肾亏虚型,患者同时接受腰椎间盘CT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对中医分型的价值。结果: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有342个椎间盘突出,按照中医分型例数由多到少排列分别为肝肾亏虚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气滞血瘀型CT表现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风寒湿滞型CT表现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CT表现以外侧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CT表现三种突出均可见;肝肾亏虚型严重小关节退变、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Schmorl结节例数均多于其他三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CT检查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够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1994年6月~1997年五月采用纯中药制剂麻桂乌仲散恒温熏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传统牵引疗法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至临床资料病例五12例均来源于我院骨科住院病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0例。年龄以对~50岁为多;发病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20年。治疗组62例中,男45例,女17例;部位:h-。椎间盘突出4例,\-。椎间盘突出"例,ba椎间盘突出25例;分型:血瘀型12例,寒湿型27型,肝肾亏虚型16例,湿热型7例。对照组50例中,男37例,女13例;部位:L3-'椎间盘突出2例,v-s椎间盘突出30例,ba椎间盘突出18例;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关系。方法:通过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按中医证候分型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四种证型各30例,均采用盘龙七片口服治疗,治疗后根据其疗效评定分析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其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属血瘀证与寒湿证两种中医证型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而湿热痹阻、肝肾亏虚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盘龙七片治疗血瘀证、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有临床疗效,临床医生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择使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扫描并记录影像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的狭窄,而且常出现曲度变直现象;湿热痰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骨质增生样变和生理曲度的变化;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管狭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较为复杂,腰椎的曲度变化、腰椎管的狭窄及骨质增生都多见。结论:从影像学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影像表现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分析各证型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全部行CT扫描并记录CT征象,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CT扫描可见椎间盘向左侧或右侧突出,硬膜囊的神经根受压移位;风寒湿滞型CT扫描显示椎间盘呈中央型突出,硬膜及神经根受压移位不明显;湿热痰滞型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别;肝肾亏虚型CT扫描多为椎间盘膨出,常伴有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各证型在CT检查结果中具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的对应关系,提高LIDP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对190例LID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MRI检查,简单对应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1)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最靠近MRI诊断为无椎间盘退变的点集合,风寒湿滞证和湿热痰滞证的点集合与轻度退变的点集合最近,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与重度退变的点集合最近,χ2=88.053,P=0.000。(2)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最靠近外侧型突出的点集合,风寒湿滞的点集合最靠近偏旁型突出的点集合,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最靠近中央型突出的点集合,湿热痰滞证的点集合未显示出与突出部位类型的明显对应关系,χ2=17.056,P=0.009。(3)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投影最接近脱出型的点集合;风寒湿滞证、湿热痰证点集合与突出型点集合的投影位置接近,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最靠近膨凸型的点集合,χ2=15.954,P=0.014。结论:LIDP中医证候分型与MRI影像学参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MRI显示的椎间盘无退变、外侧型脱出多倾向于气滞血瘀证,椎间盘轻度退变、偏旁型突出多见风寒湿滞证或湿热痰滞证,椎间盘重度退变、中央型膨凸者偏重肝肾亏虚证,MRI显示的影像参数可作为LIDP中医辨证施治的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磁共振(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9年1月—2022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分析该病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受压神经根以L4、L5、S1为主,其中L4占比最高,为46.25%;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为主,分别占42.5%、22.5%、20%、15%。结论: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创新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5,(2):254-256
祖国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属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辨证分型为:血瘀证型、寒湿证型、湿热证型以及肝肾亏虚型。中医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康复、推拿、针灸与牵引等。笔者收集近六年来以针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性资料,总结以针刺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证型特点,并反推其病机特点。方法:对12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的证型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基本证型和复合证型各有15种;30种证型中占比例较高的前5种依次是: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并寒湿阻络证,寒湿阻络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证。所统计的4种证类按占比例高低排列依次是:肝肾亏虚证类,气滞血瘀证类,风寒湿热证类,气血亏虚证类。结论:气滞血瘀证(或证类)与肝肾亏虚证(或证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最常见的证型(或证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以及风寒湿热阻络,其核心是经气不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的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60例,共240例。再将每一证型组依临床随机方案,根据SAS软件随机程序分出治疗1周组、治疗2周组、治疗4周组,每组20例,疗程结束后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判不同证型患者施以不同时长手法治疗时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四组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手法治疗时间组疗效显示:血瘀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80%,治疗2周组85%,治疗4周组90%;湿热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65%,治疗2周组75%,治疗4周组80%;寒湿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70%,治疗2周组80%,治疗4周组85%;肝肾亏虚型优良率:治疗1周组50%,治疗2周组60%,治疗4周组75%.结论:手法治疗对于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疗效,不同证型的患者随着手法治疗时间的延长其优良率均逐步提高,手法对于血瘀型患者见效最快,相同治疗时间下疗效提高最快,治疗疗程最短;寒湿、湿热型患者中治疗2周组疗效提高最为明显,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手法治疗疗程最长,见效最缓慢,相同治疗时间下疗效提高最缓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kherniation,LDH)患者CT和MRI影像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CT诊断患者161例,MRI诊断患者170例在以椎间盘突出物的突出方向分型的基础上,以突出物的形态密度进行分类,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血瘀型:以后...  相似文献   

16.
窦花园 《西部中医药》2012,25(5):101-10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中医护理手段。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6例。2组患者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骶管滴注、电干扰、针灸、牵引、中药热疗、推拿、按摩,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按气滞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肝肾亏虚型给予辨证护理。结果: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89.29%,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跌打损伤散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2):147-14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证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较多 ,但经多年临床实践观察 ,我科自行研制的中药跌打损伤散腰部外敷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32 0例 ,其中男 2 80例 ,女 4 0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 4岁 ,其中以 30~ 4 5岁青壮年男性居多 ;病程从急性发病数天 ,至数年不等 ,患者职业多样复杂 ,约 80 %的患者发病前有腰部扭伤史 ,从中医辨证分型上看 ,血瘀型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寒湿型、再次为肝肾亏虚型 ,湿热型临床较少见。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大黄、栀子、赤小豆、…  相似文献   

18.
介绍分析鲁光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药。鲁光钱认为肝肾亏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 机,多且兼有寒湿及瘀血,故临证在化裁历代名方的基础上,创拟腰背痛方、腰痛方、腰突方三首要方,腰背 痛方用于治风湿在表之病证;腰痛方用于补益肝肾且兼有痰湿之病证;腰突方侧重于肝肾、气血亏虚所致痹证 者,均宜辨证加减运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腿痛”“痹证”范畴[1]。本病在临床上以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四种证型较为常见。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辨证施护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统计患者的中医证型情况和CT影像学特征。结果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患者的腰椎间盘以后侧型突出为主。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肝肾亏虚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亏虚型患者的腰椎间盘变性比例、小关节退变比例、侧隐窝狭窄比例、椎管狭窄比例、黄韧带肥厚比例高于其他中医证型,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临床上可通过CT检查来辅助判断其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