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KOA)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期间就诊,符合KOA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标准纳入50~75岁共150例。将150例KOA患者按照WOMAC评分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每组50例。对所纳入150例患者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探究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对KOA患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运用EXCEL软件将调査数据录入后进行整理,采用SPSS26.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KOA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在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分布较前的三种体质为阳虚质(28%)、痰湿质(18%)、平和质(16%),中度组分布较前的三种体质为痰湿质(34%)、血瘀质(24%)、阳虚质(24%),重度组分布较前的三种体质为痰湿质(48%)、血瘀质(36%)、阳虚质(10%)。在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中,KOA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在平和质、痰湿质、血瘀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A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中医体质类型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KOA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与痰湿质、血瘀质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和0.229;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均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19,-0.167和-0.181;其余各项指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A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痰湿质、血瘀质人群KOA临床症状更严重,而平和质人群其临床症状较偏颇体质更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61例KOA患者作为病例组,进行中医9种体质类型问卷调查,随机选取50例非血缘关系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2组血清TGF-β1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TGF-β1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气虚质KOA患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禀质与血瘀质患者均为0例,其他6种体质KOA患者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质KOA的发病与TGF-β1的表达水平下降相关,TGF-β1表达下降可能是气虚质易发KOA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阳虚质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与蛋白激酶C(PKC)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病例调查数据库中随机选取KOA病例共20例,其中非阳虚质KOA患者10例,阳虚质KOA患者10例;非KOA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PKC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结果:PKC在正常关节软骨及阳虚质KOA与非阳虚质KOA中均有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及细胞核内,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C基因在对照组与KOA病例组关节软骨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C基因在阳虚质病例组、非阳虚质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C基因与KOA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且可能与阳虚质高发KOA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基因rs3736228位点多态性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KOA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对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3种高发体质的KOA患者进行LRP5基因多态性检测,同时随机选取54例健康非血缘关系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本次研究共检测出LRP5基因rs3736228位点三种基因型,分别为CC、TT、CT。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病例组、阳虚质病例组、阴虚质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P5基因rs373622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KO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关节软骨Sox9、Col2al基因在阳虚质与平和质两者之间的表达水平,探讨膝骨性关节炎中Sox9、Col2al与中医体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方法:2012年10月20日至2014年12月27日,对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同时调查、收集非膝骨性关节炎正常人群的一般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体质KOA患者软骨的病理改变,采取免疫组化及Real-Time RT-PCR的方法检测Sox9基因、Col2al在阳虚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细胞m RNA及蛋白水平中的表达。结果: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不同体质的KOA患者中,阳虚质KOA患者中软骨内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聚集成团或者局部退化消失,Sox9在软骨细胞核中表达,Col2al在细胞外基质中表达,在阳虚质KOA、阳虚质非KOA患者软骨细胞内呈现高表达状态,在平和质KOA相对阳虚体质表达比较低,两者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体质危险因素主要为阳虚质。在分子表达水平Sox9及Col2al均呈现高表达,其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内在相关性,说明体质因素是诱发膝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因人的体质是相对恒定的,某一疾病的诱发是具有时间性的,故阳虚质是膝骨性关节炎中诱导Sox9及Col2al高表达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临床证型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KOA患者1 591例,调查并统计所有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临床证型分布情况,并对2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 591例KOA患者平和质461例(男/女=198/263);偏颇体质1 130例(男/女=130/1 000);平和质和偏颇体质患者的男女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130例偏颇体质KOA患者中单纯偏颇体质患者625例(55.31%),兼夹偏颇体质患者505例(44.69%),均以为阳虚质、阴虚质及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1 591例KOA患者中风寒湿痹型410例(25.77%),肝肾亏虚型1 042例(65.49%),痰瘀互阻型139例(8.74%),肝肾亏虚型明显高于风寒湿痹型及痰瘀互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风寒湿痹型明显高于痰瘀互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亏虚型以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及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风寒湿痹型以平和质、阳虚质及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痰瘀互阻型以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血瘀质为主要体质类型。结论:KOA患者中男性以平和质为主,女性以偏颇体质为主,中医体质与临床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以1∶1病例对照设计,选取64例UC患者作为UC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UC的相关性。结果:2组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体质间的中医体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UC组平和质患者评分较对照组低,其它体质患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和质相比,偏颇体质者UC患病率明显增加(P 0.05)。其中尤以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与UC的患病率密切相关,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普遍能够增加UC发病率,其中尤以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与UC发病率密切相关,是引发UC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偏颇体质,有望降低UC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选取97例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中老年女性KOA患者,评定其中医体质类型、体质积分、病程、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及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及中医体质类型、体质积分与WOMAC骨关节炎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的97例患者中,平和质23例,其余74例均为偏颇体质,其中阳虚质(31例)、血瘀质(12例)、气虚质(10例)所占比例较高,阴虚质(7例)、气郁质(5例)、痰湿质(4例)、特禀质(3例)、湿热质(2例)所占比例较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阳虚质与BMI呈负相关(r=-0.298,P=0.001)、气郁质与病程呈正相关(r=0.150,P=0.041),气郁质患者的体质积分与其病程呈正相关(r=0.714,P=0.042)。结论:中老年女性KO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等偏颇体质为主,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偏颇体质和情志的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膝骨性关节炎(KOA)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该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的整群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及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筛查新疆阿勒泰地区KOA人群并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结果:该类患病人群中,各年龄阶段中医体质分型不同;居于前几位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别是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男女患病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不同;病程长短不同,中医体质分型不同。结论:新疆阿勒泰地区KOA的中医体质分型与年龄、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患者人群的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新中医》2017,(12)
目的:观察温州市103例卵巢早衰(POF)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比较不同中医体质类型POF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3例POF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统计各中医体质类型例数及比例,记录不同中医体质类型POF患者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_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03例POF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共95例,占92.23%。阴虚质(29.13%)气郁质(19.42%)气虚质(15.53%)阳虚质(14.56%)湿热质(6.80%)痰湿质(3.88%)血瘀质(2.91%)。阴虚质组、气郁质组、阳虚质组及气虚质组的E_2、FSH及LH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体质类型POF患者E_2水平两两比较,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P0.05)。4种不同体质类型POF患者LH水平两两比较,阴虚质气郁质(P0.05),阴虚质气虚质(P0.05);阴虚质与阳虚质、气郁质与阳虚质、气郁质与气虚质、阳虚质与气虚质的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体质类型POF患者FSH水平两两比较,阴虚质气郁质(P0.05),阴虚质阳虚质(P0.05),阴虚质气虚质(P0.05),气郁质阳虚质(P0.05);气郁质与气虚质、阳虚质与气虚质POF患者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市103例POF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为主,其次为气郁质、气虚质及阳虚质。阴虚体质患者的E_2水平下降程度及FSH水平的上升程度较气郁质、阳虚质及气虚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杨秋丽 《新中医》2016,48(4):119-12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方法:将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72例为对照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结果:观察组中医体质类型中以阳虚质、血瘀质占比最多,分别为17.5%、38.3%;对照组以平和质居多。2组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体质阳虚质、血瘀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存在体质偏颇,其发生与血瘀质、阳虚质存在密切的关系,为危险体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泥城社区133例失眠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分析。方法:应用王琦[1]中医体质学9种分类法,收集失眠症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52例无失眠病史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体质类型辨识、分析两组人员在体质上的不同。结果:失眠患者与正常睡眠质量者中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平和质与偏颇质的睡眠质量各维度得分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失眠症患者中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出现频数较大,分别为29.41%、16.08%、15.69%,而无失眠病史的正常人体质类型多为平和质、阳虚质。结论:失眠症患者在中医体质类型中的分布与正常睡眠质量者有所不同,且多为兼夹体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中医体质类型,分析支气管哮喘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20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比例较高者为特禀质60例(占29.3%),阳虚质42例(占20.5%),痰湿质35例(占17.1%),气虚质24例(占11.7%);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成正相关性(P0.05,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特禀质、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有着更广泛的分布,并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分析体质检测对临床运用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横断面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对120例SPID患者和我院同期109名健康体检者女性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结果:两组偏颇体质各占68.3%和73.6%;偏颇体质按最高值统计,排前三位的SPID组气郁质28例(23.3%)、阳虚质20例(16.7%)、气虚、湿热质各10例(8.3%),对照组阳虚质26例(23.9%)气郁质13例(11.9%)湿热质11例(10.1%);按转化分值达到偏颇体质统计,两组阳虚质均居最高,SPID阳虚质50例(41.7%),对照组阳虚质44例(40.4%);两组气郁质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兼夹体质均出现较高比率,2种兼夹以上者SPID组58例(48.3%),对照组61例(56%),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但SPID组复杂性有更高的趋势。结论:盆腔炎患者中医体质检测中以阳虚质、气郁质最为多见,且夹杂其他体质类型,可为中医辩证类型提供佐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年人心肺耐力分布特点,为中医调整体质偏颇改善人群心肺耐力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40~60岁体检者303例,对其进行心肺耐力检测,并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中医体质。分析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有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9种体质,除平和质之外其他8种都为偏颇体质)中年人群心肺耐力水平(分为极弱组、弱组、一般组、良好组、优秀组五组)的分布特点。结果:九种中医体质的心肺耐力水平分布类型有显著差异(P=0.0020.01),平和质极弱、弱、一般、良好、优秀各组分别占29.69%,27.03%,32.76%,32.14%,57.14%。以性别分层,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心肺耐力分布特点,男性9组间有一定差异性但不显著(P=0.05)。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阳虚质(25.00%)、气虚质(12.27%)、湿热质(9.55%)。以性别分层,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心肺耐力分布特点,女性9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阳虚质(32.53%)、气虚质(10.84%)、阴虚质(10.84%)。阳虚质和气虚质普遍见于中年男女。其中阳虚质比例(32.53%)甚至超过平和质(26.51%)。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年人心肺耐力分布存在差异,其中阳虚质和气虚质更容易出现在低心肺耐力水平人群,阳虚中年女性低心肺耐力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心力衰竭常见并发症角度探索心衰患者人群中医体质分布倾向,从而为中医从病因学角度切入心衰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选取有效病例305例,采用王琦教授等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根据"体质九分法"判定的主要体质类型分类对305例心衰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别进行并发症亚组、并发症个数分组两个维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心衰人群体质分布情况;对并发症亚组之间进行中医体质特点的比较,并对慢性心衰中医体质类型与并发症的相关性以进行研究。结果①心衰患者人群中,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分布较多,且与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慢性肺病等并发症的体质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并发症个数与中医体质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③观察组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痰湿质分布较多,对照组瘀血质、痰湿质分布较多。结论心衰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多见,与健康人群相比气虚质、阳虚质较多见是其重要特质。气虚质、阳虚质与心衰病发病有关,针对气虚质、阳虚质进行调控,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心衰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中医药》2017,(6):1-6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中医体质分布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152例、正常对照组62例,比较其中医体质分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MCI常见中医体质及其相关的Hcy异常升高在MCI发病中的影响。结果:(1)两组间平和质、偏颇体质及其体质类型构成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2)两组间的血清Hcy水平及Hcy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Hcy水平正常者的体质构成比没有差异(P0.05);两组Hcy异常升高者的体质构成比存在差异(P0.05);(4)logistics回归分析: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三种体质发生MCI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此三种体质及Hcy异常升高与罹患MCI有相关性(P0.05),平和质和气虚质与发生MCI呈负相关。结论:平和质、气虚质可能是MCI的保护体质;MCI患者的Hcy水平及Hcy异常升高率均比正常人群高;MCI人群中痰湿质、瘀血质、阳虚质三种体质的Hcy异常升高率高于其他体质人群,为MCI易感体质;痰湿质、瘀血质、阳虚质以及Hcy异常升高是导致M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5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就体质类型与性别、诱发因素、年龄、病程、文化水平以及职业分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体质类型最常见为阳虚质、气郁质,其次为痰湿质、湿热质;男性患者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气郁质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因素以饮食不节最常见,多数以进食生冷水果及饮品诱发;其次为受凉因素;阳虚质患者多因进食生冷、受凉而诱发,女性患者月经来潮亦为常见诱发因素;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病程、文化水平以及职业分布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BS-D与中医体质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及湿热质4种体质类型中,余下5种体质类型分布较少;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因素是性别和诱发因素,而与年龄、病程、文化水平及职业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其与一般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山东省内3家医院的尘肺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尘肺病患者(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与一般人群(对照组)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中构成比高的前3种体质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构成比低的3种体质依次为血瘀质、平和质和湿热质。对照组中构成比高的前3种体质依次为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构成比低的3种体质依次是特禀质、血瘀质和气郁质。从个别体质上看,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布差异较大的体质有气虚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平和质(对照组高于病例组)、阳虚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和湿热质(对照组高于病例组)。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气虚质和阳虚质可能是尘肺病患者的主要体质。因兼见气郁、阴虚、痰湿等体质,故治疗尘肺病应以补气温阳、疏肝理气、养阴生津、化痰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34例高脂血症体检者,运用SPSS 17.0软件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血脂、血尿酸水平等。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医体质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湿质人群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P<0.01)及阳虚质(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0.01)及气虚质(P<0.05)。(3)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依次为痰湿质(48.6%)、阴虚质(44.4%)、气虚质(43.5%)及湿热质(37.0%)。(4)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的血尿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湿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及阳虚质(P<0.01),气虚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0.05)及阳虚质(P<0.01),湿热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阳虚质(P<0.05)。结论:痰湿质人群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及湿热质血脂异常人群易合并高尿酸血症;痰湿质、气虚质及湿热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