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比活度^125I-血管活性肠钛(VIP)的制备及其与人SGC7901胃腺癌细胞受体外结合特性。方法 ^125I-VIP采用氯胺-T法标记,Sephadex G-50柱层析分离纯化,硅胶60F254薄板层析检测。^125I-VIP与SGC7901细胞进行体外时间-温度给合实验、可逆结合实验,饱和结合实验和竞争结合实验、通过^125I-VIP比活度为18.2TBq/mmol,放射化学纯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γ干扰素(IFN)对胃癌细胞(SGC7901)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的影响及与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协同抗肿瘤的机制,以125ITNFm为配体,用放射受体分析法研究γIFN对SGC7901细胞TNF受体表达及与TNFm内化和降解的影响。并用MTT法研究γIFN与TNFm协同抗肿瘤作用。结果:γIFN使SGC7901细胞TNF受体的数量由056×10-11nmol/细胞增至094×10-11nmol/细胞,而对受体的亲和力无影响(Kd为278×10-11和264×10-10mol/L,t=12,P>05);γIFN可明显增加TNFm内化和降解的绝对数量,而对其比率无影响。γIFN使TNFm对SGC7901细胞的最大杀伤率达到96%(t=52,P<001)。提示:γIFN通过上调TNF受体而加强TNFm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扇贝提取物对荷瘤小鼠放射损伤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用^192Ir核素照射联合扇贝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了解扇贝提取物对放射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用2L615皮下荷瘤小鼠模型作照射,^192Ir核素照射联合扇贝提取物组实验期间每天均以一定量的扇贝提取物灌胃,接种瘤株后第14天,^192Ir核素照射,共3次,末次照射后的次日,进行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指标测定。结果 荷瘤鼠因^192Ir核素照射而下降的免疫指标明显回升,包括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丝裂原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强度,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脾脏重量;并且,因照射而下降的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高,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192Ir核素照射联合扇贝提取物可有效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活性,对放射损伤具有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作用,观察了不同剂量的rhG-CSF对6.5Gy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予受照小鼠每日rhG-CSF1.25、2.50及5.00μg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明显加快,以5.00μg剂量组效果为最佳,照射后10d骨髓及脾脏CFU-GM,暴增型红系祖细胞集落(BFU-E)及混合型祖细胞集落(CFU-Mix)含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胃腺癌细胞凋亡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能否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运用透射电镜技术了解凋亡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DNA,周期变化DNA片段改变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电镜下可见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核碎裂及凋亡小体形成,DNA梯状电泳带出现DNA周期分析显示在整个细胞周期峰群前端存在一个凋亡峰,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研究IL-1β、TNFα和G-CSF等细胞因子对裂变中子和γ射线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几种细胞因子对受照小鼠存活率的影响,计数受照小鼠脾脏CFU-S,进行骨髓红系、粒系及混合系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测部分动物的血清GM-CSF水平及脾脏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IL-1β和TNFα能明显提高8.5Gyγ射线照射小鼠的30天存活率,二者复合应用有加强作用;裂变中子照射时防护效价下降,复合应用亦无加强作用。G-CSF也能提高中子照射小鼠的30天存活率。3种细胞因子单独或复合应用对受照小鼠的造血和免疫系统,特别是粒系造血有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结论IL-1β、TNFα单独或复合应用对γ射线照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裂变中子照射时的防护效价降低,且无复合应用的加强作用。G-CSF对中子照射小鼠有辐射保护作用。这些细胞因子的辐射防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小鼠造血和免疫系统损伤和促进其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7.
RSPCM对受不同剂量照射小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造血生长因子对受照射小鼠的防治作用。方法用RSP-CM和LP3-CM来源的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经照射的ICR小鼠。通过观察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天数、保护系数及部分动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培养,研究GM-CSF对受照射小鼠重建造血的疗效及量效、时效关系。结果RSP-CM能显著提高7.5Gy照射小鼠的存活率,而LP3-CM效果不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rhCuZnSOD)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γ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了rhCuZnSOD和聚乙二醇修饰的rhCuZnSOD(PEG-rhCuZnSOD)对小鼠骨髓造血粒-巨系祖细胞克隆产生率(CFU-GM)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小鼠整体照射,静脉给药,以上两种酶(25`0~300mg/kg)均能非常显著地提高CFU-GM的数量。其中以照射前后联合给药效果最好。而单纯照射前给药,rhCuZnSOD仅在照前1小时给药效果较好;PEG-rhCuZnSOD则在照前3小时或照前1小时给药都有较好的效果。体外实验,小鼠离体细胞照射并给药,未见rhCuZn-SOD对CFU-GM的影响。结论:以上两种酶对小鼠骨髓CFU-GM有良好的辐射防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机体防御系统作用的间接途径实现的。PEG-rhCuZnSOD的生物半衰期较长,可增加给药时机,因而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屏蔽全骨盆后6.5Gy^60Coγ射线照射狗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rhG-CSF可使急性放射病狗造血恢复明显提前,恢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屏蔽全骨盆后6.5Gy60Coγ射线照射狗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rhG-CSF可使急性放射病狗造血恢复明显提前,恢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1.
利用^125I标记的G-CSF(^125I-G-CSF)检测小鼠骨髓细胞表面G-CSF受体表达,发现^125I-G-CSF与其受体的结合在37℃,60分钟内完成,3×10^6骨髓细胞表面的最大结合量(Bmax)为15.1pmol,解离常数(Kd)78.6pmol,推算细胞表面G-CSF受体数为3100个左右;小剂量辐射(50-250mGy)照射小鼠后48小时,检测骨髓细胞表面G-CSF受体数,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机体长期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了二次照射小鼠模型,即首次γ线照射后给予不同剂量的rhG-CFS治疗,待外周血细胞恢复正常后(照后45d),给予等剂量第二次照射,照后不再接受任何治疗,观察前后两次照射后外周血细胞的恢复和活存率的改变。结果发现首次照射后各治疗组小鼠外周血WBC、RBC及血小板恢复时间提前,恢复速度加快,RBC及血小板谷值升高。第二次照射后尽管各观察组小鼠外周血WBC、RBC及血小板的恢复均较缓慢,但原rhG-CSF治疗组小鼠外周血恢复速度仍明显快于对照组,恢复时间也明显提前,其中以2.5及5.0μg剂量组效果最佳,1.25、2.5和5.0μg组小鼠30d活存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40.5%和44.2%,后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表明rhG-CSF不仅能促进受照小鼠近期造血功能的恢复,而且照后早期给药对照射小鼠长期造血功能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X射线对同步化HeLaS3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对同步化HeLaS3 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分子调控机理和临床肿瘤放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胸苷(TdR) 双阻断法和流式细胞术(FCM) 检测了HeLaS3 细胞同步化后分别于其细胞周期各时相进行75 m Gy 和2-0 Gy X 射线照射以及于G2+ M 期进行0-025~2-0 Gy 照射后其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 2-0 Gy 照射时细胞无论处于G0/G1 、S期还是G2 + M 期,从释放点后9~15 小时内均发生明显的S期延迟和G2 阻滞,但其中以G2 期照射者阻滞最显著;于G0/G1 和G2 + M 期进行75 m Gy 照射,分别在9 和12 h 时发生一过性的明显的G2 阻滞,至11 和15h 时完全从这一阻滞中脱离,甚至促进了其细胞周期的进程;而在S期进行75 m Gy 照射时,并没有发生这种阻滞,反而加速了其细胞周期由G2 + M→G0/G1 的移行,其中尤以9h 时最为显著。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表明,于G2 + M 期进行0-025 ~2-0 Gy 照射后,在释放点后11 h 时均发生G0/G1 期细胞数减少,G2 阻滞,且有剂量依赖性,而S期细胞数的变化在0-025 ~0-1 Gy 和0-5 ~2-0 G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犬放射损伤时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含量的改变,并与丙二醛(MDA)比较,探讨测定8-表氧-PGF2α对了解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价值以及SOD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60Coγ射线照射18只成年杂种犬,实验分低剂量SOD组,高剂量SOD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吸收剂量率为0.6Gy/d,共5天,计3.0Gy,测定照射前,照射过程中及照射后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PCNA基因反义RNA表达质粒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效应,用DNA重组法将人PCNA基因反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DOR-neo中,构建成PCN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DR-PCNA,用Lipofect AMIN^TM介导转梁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并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经G418筛选获得的转染细胞系SGC/PCNA与亲本细胞相比,其生长速度减慢,RNA、蛋白质生物合成受到抑制,S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骨髓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HSC)损伤所致的造血抑制是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实验旨在观察人基因工程重组超氧化物歧化酶(rhSOD)对HSC有无辐射防护作用以及化学修饰对rhSOD抗辐射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用照射小鼠的外源性脾结节(CFU-S)形成法。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rhSOD和PEG-SOD均能明显提高CFU-S形成数,其中rhSOD在照射前1小时给药效果好,而PEG-SOD在照射前2~3小时给药作用更为明显。结论:rhSOD具有对骨髓造血于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化学修饰后SOD的血浆半衰期延长而使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观察犬放射损伤时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含量的改变,并与丙二醛(MDA)比较,探讨测定8-表氧-PGF2α对了解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价值以及SOD对其的影响。方法用60Coγ射线照射18只成年杂种犬,实验分低剂量SOD组,高剂量SOD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吸收剂量率为0.6Gy/d,共5天,计3.0Gy。测定照射前、照射过程中及照射后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氧-PGF2α及MDA含量。结果在60Coγ射线照射期间,犬血浆8-表氧-PGF2α含量显著升高,结束照射后逐渐下降,但红细胞膜含量增加幅度更大,并于照射结束后第2天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SOD对其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血浆与红细胞膜MDA含量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8-表氧-PGF2α可作为观察放射损伤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一个新的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基因体外转染胃癌SGG-7901细胞系后建立的裸鼠侵袭模型中的Ⅳ型胶原和Ⅳ型胶原酶改变的情况。方法:用TIMP-2基因体外转染的胃癌SGG-7901细胞系建立裸鼠肿瘤侵袭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对侵袭部位的组织Ⅳ型胶原和Ⅳ型胶原酶前体(MT-MMP)的改变作了研究。结果:正常肾脏组织Ⅳ型胶原酶反应阳性率为39.64%,在种植肿瘤中阳性率为69.14%,两者有显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低剂量γ射线预照射同源但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小鼠乳癌细胞SK-1和SX-9,观察其对随后较大剂量照射所引起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结果,具有辐射抗性的SR-1细胞经5mGy或1cGy低剂量顶照射后,能显著降低随后3Gy照射诱发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而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缺陷的电离辐射敏感细胞SX-9,经相同处理后,并不减轻随后的较大剂量照射所诱发的基因突变率.表明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的细胞,对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能力差.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低剂量γ射线预照射同源但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小鼠乳癌细胞SR-1和SX-9,观察其对随后较大剂量照射所引起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结果,具有辐射抗性的SR-1细胞经5mGy或1cGy低剂量预照射后,能显著降低后3Gy照射诱发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而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缺陷的电离辐射敏感细胞SX-9,经相同处理后,并不减轻随后的较大剂量照射所诱发的基因突变率。表明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