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市未婚非医学类女大学生避孕现状,为改进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态、普及安全避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2225名非医学类未婚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避孕知识认知情况方面,能够认知科学避孕方式的占比33.0%,高年级或重点高校大学生认知率高于低年级或普通高校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前性行为的认知及避孕相关态度和行为方面,高年级学生对于主动了解避孕知识的兴趣、婚前性行为接受度、性行为发生率及意外怀孕率都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普通高校的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重点高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女大学生安全避孕及生殖健康状态不太乐观,学校、家庭及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避孕知识的教育,普及生殖及避孕知识,降低意外怀孕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口市本科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知识现状。方法 2013—2014年,对海口市"重点综合类、师范类、医学类"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3456人,获得有效问卷3318份,有效率为96.0%,其中男性占35.5%(1178/3318),女性占64.5%(2140/3318)。不同类型大学生对生殖健康及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于男性、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医学专业高于非医学专业、有恋爱经验高于无恋爱经验。71.0%的学生认为"贞操"对男女双方都很重要,但高于60%的学生认为在双方有感情、或准备结婚的情况下可发生婚前性行为。90.9%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识,但只有18.0%的学生了解避孕知识。仅有8.3%的学生知道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及5.9%的学生知道紧急避孕方式。93.2%大学生认为需要了解性知识,但有65.6%的学生在校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结论海口市本科院校学生对生殖健康与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较低,对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知识都有需求,生殖健康与避孕节育教育需尽快在学校开展,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性观念,培养健康良好的性心理。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高校学生性行为及避孕节育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高校学生的性行为避孕节育知识、服务利用及需求情况,为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和避孕节育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7所不同类型高校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109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对避孕节育知识掌握程度较低,有86.8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必要了解相关知识,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困难是没有好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学校不重视。②在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52.95%采取了避孕措施,26.14%表示发生过意外妊娠,避孕节育服务的利用较低。③90.15%认为有必要在大学开展避孕节育与性健康教育,希望通过科普读物、网络、专题讲座、课程教育等形式获得性生理和性心理、避孕知识、性伦理道德、性传播疾病以及紧急避孕和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等知识。结论:亟待提高高校学生性健康及避孕相关知识,并提供适宜的避孕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专题讲座对大学生避孕节育知、信、行的影响,为在高校开展适宜的避孕节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调查问卷,在开展避孕节育专题讲座前和讲座后半年共2次调查大学生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对干预前后的数据做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大学生对女性最容易妊娠的时间、紧急避孕不能代替常规避孕和紧急避孕方法的认知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干预,选择避孕药具时最优先考虑避孕效果的比例升高,而反对西方流行的"性解放"观念、反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干预,大学生发生性交行为时每次都采取了避孕措施,性交中采用避孕套作为避孕措施的比例升高,半年内发生过意外妊娠的比例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专题讲座提高了大学生对避孕节育的认知,增强了其安全性行为的意识,同时也导致大学生性的态度更加开放,提示在大学生中采用自愿参与的专题讲座能在一定程度改善大学生的避孕节育知识和行为,但是性教育中应强化性道德和性节制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避孕节育知识、服务利用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对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服务利用及需求情况,对开展高质量的生殖健康教育和避孕节育服务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对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南京市8所不同类型高校的10 94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有87.9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必要了解相关知识,学生认为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困难是没有好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学校不重视;在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48.32%的人未采取避孕措施,避孕节育服务的利用较低;有91.93%的人认为有必要在大学开展避孕节育与生殖健康教育.结论 应采用好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开展学校生殖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方便的避孕节育服务.  相似文献   

6.
刘彩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582-2583
目的:调查分析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切实可行的性健康教育模式奠定基础。方法:2011年10月,对该市2所大学的1 297名在校本科女生进行了生殖健康避孕知识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女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的获取途径,对避孕知识教育的意见以及易于接受的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教育途径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通过学校获取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的仅有8.93%,与网络和电视/报纸/杂志途径相比,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还是支持避孕知识的教育,与"无所谓"者相比,比例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还是羞于正面接受生殖健康与避孕知识教育的,希望能够通过含蓄的方式了解。与专家咨询相比,其他各项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为在校女大学生开展必要的生殖健康避孕知识教育,满足其避孕节育的实际需求,有效降低女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为正确开展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方法整群抽取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二年级女生,对2 228名学生就避孕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在如果有性生活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避孕知识、避孕的方法、紧急避孕措施、终止妊娠的方法、怀孕的症状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2 P=0.015;χ2=46.586P=0.000;χ2=17.892 P=0.000;χ2=16.350 P=0.000;χ2=13.567 P=0.001;χ2=6.017 P=0.049),文科女大学生总体认知度较差;一二年级女生除了在紧急避孕措施知识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5,P=0.005)外,其余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差异小,且认知度不高。结论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不高,不同专业的女大学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同,亟待加强高校女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避孕知识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及学生对避孕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 126名高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方面,82.76%可以接受非婚性行为,13.36%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发生第1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9.25岁;有性行为的学生中,16.67%的男生曾使性伴侣发生意外妊娠,6.06%的女生发生过意外妊娠;(2)大学生避孕知识方面,仅有58.78%每次性行为均采取避孕措施,21.85%能准确选出所列的紧急避孕方法;(3)高校学生缺乏全面、正规的性及避孕方面健康教育,但对该方面的教育有强烈的需求,89.7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并希望通过系列讲座等正规途径获取性及避孕知识。结论高校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普遍持较宽容态度,学生避孕知识较贫乏,对该方面教育需求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大学本科生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紧急避孕节育的利用和需求情况,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法对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有89.3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有73.1%的大学生对西方流行的"性解放"观念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有55.10%的学生认为选择避孕药具应最先考虑效果。结论高校应开设避孕节育教育和服务,教学内容为性行为相关的生理与心理,及避孕节育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宁市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情况,为在高校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更有力的科学理论根据。方法参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计的妇女避孕调查表,采用随机方法对南宁市女大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采用SPSS 16.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有效问卷1 033份。在校女大学生的避孕知识知晓率低;27.49%的女大学生有过性行为,避孕套是主要的避孕方法;被调查的大学生中,133名有意外妊娠史;有人工流产史的女大学生中,72.72%接受过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PAC);PAC对人工流产术后高效避孕的落实等作用重大。结论在校女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不高,性行为发生率随年龄增大、所在年级增高而增高;男方不愿意使用避孕用品等是导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在校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高;PAC服务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