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特点、趋势变化,为彝族学生贫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2010、2014和2019年凉山州参与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项目中,选取7、9、12和14岁年龄组彝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WHO贫血诊断标准,了解调查对象血红蛋白水平、贫血患病率及贫血程度,分析7~14岁彝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结果 2010、2014和2019年彝族中小学生总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2.58±11.04)g/L、(138.13±11.64)g/L和(132.23±12.79)g/L。各年度男生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女生,消瘦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各年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010年5.65%,2014年1.89%,2019年5.42%,中度贫血检出率各年分别为2010年0.94%、2014年0.73%和2019年4.29%,贫血程度以轻度贫血为主,中度贫血比例近年来有较大上升,没有重度贫血。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贫血率分别为2010年6.6%、2014年2.6%和2019年9.7%。2010年彝族女生贫血率显著高于男生。2014、2019年彝族男女生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人群贫血患病率有所改善,7、9岁是人群中的薄弱环节,贫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不同营养状况群体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彝族中小学生的贫血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改善,应高度重视对彝族学生的贫血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贫血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了解闵行区6~13岁在校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特征,为制定在校学生贫血预防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4年连续2a对闵行区6~13岁所有在校学生共71 743名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其中男生38 469名,女生33 274名.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资料分析.结果 男生2次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32.4±11.3)(132.6±12.2) g/L,女生2次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31.6±11.0)(131.4±11.8) g/L,男生2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贫血现患率为5.0%,发病率为5.8%,现患贫血中1a后81.3%恢复正常,人群持续贫血率为0.9%.女生贫血患病率高于男生(P<0.01);女生贫血发病风险是男生的1.20倍;持续贫血风险男女生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贫血患病率和发病风险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6岁组是发病及持续性贫血风险最高的年龄组;女生6岁组,12岁组是贫血患病风险、发病风险及持续性贫血风险最高的年龄组.现患贫血中轻度占81.1%,中度占18.8%,重度占0.1%;16.9%轻度贫血转化为持续贫血,26.6%中重度贫血转化为持续贫血;新发贫血中79.3%为轻度,20.6%为中度,0.1%为重度.男、女生轻度与中重度贫血中持续贫血率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连续性血红蛋白监测,并针对不同年龄开展健康教育,同时需重点关注持续性贫血学生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上海南汇区2001年中小学生贫血情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为了解南汇区学生贫血情况,为今后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可靠依据,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笔者于2001年对南汇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调查,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整群抽取南汇区周浦、康桥地区非监测点校中小学生8219人,其中男生4132人,女生4087人;监测点校学生1959人,其中男生1031人,女生928人。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仪器为上海欣益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5020血红蛋白仪(仪器编号9701E046)和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及标准液。以7~13岁学生血红蛋白低于120g/L,14岁以上男生低于130g/L,女生低于120g/L为贫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岛中,小学生血红蛋白及贫血状况。方法:对海岛2022名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男生血红蛋白均值为125.61g/L,女生为121.23g/L,男女生有差异显著性;女生贫血患病率29.35%,明显高于男生贫血患病率23.10%,城,乡学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0.24%和22.28%,两者有差异显著性,结论:提示在中小学生中尤其是城镇学生应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平衡膳食结构,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分析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体能相关因素的关联,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多种防治途径.方法 资料来自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选取3 633名7,9,12,14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采用HemoCue法诊断贫血.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4%.其中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7,9,12,14岁组分别为11.4%,10.0%,6.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48,28.08,P值均<0.05).50 m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成绩优秀组贫血患病率最低.耐力跑成绩良好、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 m跑、耐力跑成绩均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农村、女生贫血患病率依旧较高,体能成绩与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有关联.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铁强化酱油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全国27省寄宿制中学学生3029名,其中男生1576名,女生1453名,进行12个月的铁强化酱油补充膳食;干预前、后分别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分析干预前后寄宿制学校学生血红蛋白和贫血患病率的差异。结果通过12个月铁强化酱油干预,寄宿制学校学生血红蛋白浓度由142.1g/L增加到146.5g/L,其中男生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增加6.7g/L,女生血红蛋白浓度增加1.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贫血患病率(2.8%)较干预前(6.9%)显著降低(P0.001);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分别降至1.1%和4.7%。结论铁强化酱油可以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学生的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14 933名7~18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评价学生体质水平.结果 体质指标特征根λ>1的4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6.7%,确定为综合评价公因子,分别为体质综合因子(46.76%)、皮脂因子(17.08%)、体能因子(7.09%)和心血管功能因子(5.68%).体质综合因子得分随年龄呈增长趋势,且男生高于女生(P<0.01),12岁后差距进一步扩大;皮脂和体能因子得分均为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1),皮脂因子得分从11岁开始呈现明显的性别剪刀差;体质城乡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学生皮脂因子水平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男生体能因子略优于城市男生(P值均<0.01).结论 因子分析法能够综合评价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在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时应综合考虑性别、年龄和城乡特点.  相似文献   

8.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现状,为制定学生贫血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7,9,12和14岁学生共2 912名,采用改良叠氮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通过学生体检获得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值等数据.结果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中位数为133g/L,贫血患病率为7.0% (95% CI=6.1% ~ 7.9%),男生为6.4%(95%CI=5.5%~7.3%),女生为7.7%(95% CI=6.7%~8.7%).在总人群、男生和女生中,年龄和BMI均对血红蛋白浓度起正向作用(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和12岁组患贫血的风险是14岁组的1.761 (95% CI=1.114~2.782)和1.857倍(95%CI=1.218~2.831).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贫血仍处于“轻度”流行水平,应加强低年龄和青春期学生贫血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特征,为制定预防贫血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9学年上海市高桥社区外来务工子弟小学1~4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6月和2020年6月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值检测。结果:共检测学生730人,其中男生417人(57.12%)、女生313人(42.88%)。男生两次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28.95±13.72)g/L和(133.07±13.32)g/L,女生分别为(126.25±12.33)g/L和(128.87±12.84)g/L,男生两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9和4.33,P值均<0.05)。7岁组、8岁组、9岁组和10岁组学生第二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2、3.34、5.53和3.11,P值均<0.05)。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轻度消瘦组、中重度消瘦组学生血红蛋白均值第二次均高于第一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2.94、7.08、2.26和2.20,P值均<0.05)。研究对象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分别为13.32%、61.48%和6.44%。女生贫血发病率和人群持续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5,4.35,P值均<0.05);各年龄组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91、7.62和12.78,P值均<0.05);不同营养状况学生贫血发病率、恢复率和人群持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65、5.11和37.26,P值均<0.05)。结论:应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弟小学学生的贫血检测工作,干预措施重点实施对象为女生、低年级、消瘦和持续贫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剑河县高中学生贫血状况和血红蛋白(Hb)含量,为今后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剑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体检的民族高中2 142名学生Hb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2 142名学生,贫血率为7.70%,均为轻度贫血;Hb含量为(140.34±9.35)g/L。贫血率1 363名男生为7.92%,779名女生为7.32%(P>0.05);Hb含量男生为(143.17±9.14)g/L,女生为(125.00±12.19)g/L(P<0.01)。1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贫血率逐渐降低、Hb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结论]剑河县民族高中学生贫血状况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5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和贫血程度,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技术规范(试行)》,对韶关市区、南雄市共12所监测学校7、9、12、14、17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共检测1999名在校学生,其中城市学生1000人,农村学生999人。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8.0%)低于乡村学生(17.7%),城市女生贫血患病率(10.0%)高于男生(6.0%)(P<0.05),乡村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程度构成以边缘为主(80.9%),轻度次之(19.1%)。结论该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不容忽视,仍需加强健康教育与防治。  相似文献   

12.
1992年5~10月对三个少数民族县(市)中小学生13918名进行了贫血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州中小学生血红蛋白均值男生为111.9~133.58g/L,女生为110.5~120.3g/L;汉族、土家族、苗族学生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19.9g/L、122.0g/L、121.7g/L;中小学生总贫血率为43.24%,男生为36.09%、女生为51.46%;城市、农村学生贫血率各为41.49%、50.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高中学生血红蛋白(Hb)含量及贫血状况,为制定中学生贫血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新洲区高中二年级7 751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统一抽取学生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测定Hb值。结果共检出贫血学生1 544名,检出率为19.92%,其中男生贫血检出率为19.71%,女生为2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学校内男女生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二男生总体血红蛋白含量为(146.53±20.14)g/L,女生总体血红蛋白含量为(135.53±19.6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学校内男女生间Hb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洲区高中学生贫血检出率较高,贫血仍然是高中学生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应引起教育卫生等部门、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区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止中小学生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94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红蛋白、血浆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维生素A、维生素D、锌和总蛋白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贫血检出率为9.28%(18/194)。其中,小学阶段研究对象贫血检出率为3.57%(3/84),中学阶段研究对象贫血检出率为13.64%(15/110);女生贫血检出率为8.25%(8/97),男生贫血检出率为10.31%(10/97)。小学阶段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血浆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维生素A、维生素D、锌及总蛋白水平分别为(134.00±7.55)g/L,(76.04±37.69)ng/mL,(3.80±0.85)mg/L,(0.53±0.11)umol/L,(15.06±5.38)ng/mL,(0.84±0.09)ug/mL及(73.09±3.67)g/L;中学阶段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血浆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维生素A、维生素D、锌及总蛋白水平分别为(137.08±14.08)g/L,(83.63±66.75)ng/mL,(3.90±1.54)mg/L,(0.58±0.13)umol/L,(15.30±4.58)ng/mL,(0.82±0.10)ug/mL及(72.67±3.70)g/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学阶段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水平与锌的水平呈负相关,与总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中学组阶段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浆铁蛋白、维生素D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重庆市某区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较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中小学生的营养监测以及微量元素补充,建议中小学校上午或下午加餐,加强中小学生营养。此外,锌、总蛋白、血浆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受体与中小学生贫血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考虑在未来相关研究中纳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贫血状况,我们于1998年7月对区内城乡10所学校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城乡各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和1所高中共12172名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1.2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以XH-l型血红蛋白仪测定Hb值。并在测定前对所有参加测定的人员按体质调研方案细则要求进行统一的严格培训。13诊断标准:以WHO1972年诊断贫血的标准为依据。即7-14岁儿童<120g/L,14岁以上男生<130g/L,女生<120g/L即诊断为贫血。2结果与分析2.1城乡学生贫血患病率:口172名学…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精神,作者对我区2所小学学生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为目前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l对象与方法1.l对象:白山小学7-13岁学生1677人,其中男生856人,女生821人;西民主小学7-13岁学生549人,男生307人,女生287人。12方法:采用氰化高铁法,721分光光度计比色,用配制Hb标准液核准。贫血诊断标准:正常120glL,轻度贫血叨~120g/L,中度贫血60~90g/L,重度贫血<60g/L。2结果白山小学贫血总患病率为7.93%,西民主小学贫血总患病率为25.76%,两个学校患病率之间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14年7~14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7~14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流行状况。方法 基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库,抽取检测了血红蛋白的7、9、12和14岁共71 1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1年WHO贫血诊断标准,了解研究对象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患病率,分析我国7~14岁学生贫血流行现状。结果 2014年我国7、9、12和14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9.25±11.37)g/L、(131.04±11.08)g/L、(135.02±12.12)g/L和(138.47±13.97)g/L,贫血检出率分别为9.0%、6.5%、8.6%和7.7%,其中男生为(135.49±13.33)g/L,女生为(131.38±11.67)g/L。总体贫血患病率为7.9%,其中女生(9.7%)显著高于男生(6.2%)(P<0.01);乡村学生(8.8%)显著高于城市(7.1%)(P<0.001)。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3.19±12.56)g/L、(133.28±12.76)g/L、(134.24±12.73)g/L和(133.79±12.16)g/L;贫血率分别为8.8%、8.3%、6.7%和5.9%,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我国7~14岁学生贫血检出率仍较高,且在不同性别、城乡、年龄以及营养状况人群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4年兰州市中小学生营养和贫血现状,分析学生贫血发生规律。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统一工具和规范对兰州市4200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的测量,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中小学生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依次为14.0%、9.5%和4.2%;贫血总检出率为6.9%,城市(9.7%)高于乡村(4.2%)(χ~2=16.41,P<0.001);男生超重检出率(11.9%)与肥胖检出率(5.4%)均高于女生(超重检出率为7.1%,肥胖检出率为3.0%),存在性别间差异(χ_(超重)~2=20.06,P<0.001;χ_(肥胖)~2=15.83,P<0.001)。2014年兰州市城市男生贫血患病率比2010年升高了1.2%,其余城乡学生均下降。结论兰州城市学生营养过剩情况比乡村严重,城市男生贫血状况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重庆市武隆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现状及其体质发育影响因素,为防治学生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21年抽取重庆市武隆区城区小学和初中各1所,农村小学和初中各3所,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抽取每个年级,至少含40人,共检测1 615名中小学生身体体质指标和血红蛋白含量。运用SPSS 22.0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检测1 615名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0.12%(325/1 615),其中边缘性和轻度分别为14.80%、5.33%,无中重度贫血;男生和女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9.44%、20.83%,城市和农村学生贫血患病率分别19.87%、2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86、0.026,P均>0.05);不同营养状况学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15,P=0.378);低年级贫血患病率最高,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3,P=0.002)。血红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和掌握珲春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方法]2009年8月,在珲春市抽取部分城乡中小学校,抽取部分7、9、12、14、17岁男、女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检测男生3 900人,贫血患病率为16.44%,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患病率分别为18.71%、13.33%(P〈0.01);检测女生3 900人,贫血患病率为25.33%,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患病率分别为27.11%、22.91%(P〈0.01)。贫血患病率,城区、乡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男生、女生各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生(2 354人)、朝鲜族男生(1 546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53%、16.30%(P〉0.05);汉族女生(2 215人)、朝鲜族女生(1 685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5.64%、24.93%(P〉0.01)。[结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乡镇,汉族与朝鲜族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