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侧入路在Pipki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5月至2008年1月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治疗的13例Pipkin骨折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9~59岁,平均34.5岁.Pipkin分型: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2例.股骨头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髋臼骨折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从骨折愈合情况、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以及Thompson-Epstein评分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48.5个月(13~105个月)随访.X线片及CT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随访期间无感染、内固定失效、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1例Ⅲ型骨折患者股骨颈骨折属于头下型,术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于30个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Ⅳ型骨折患者由于关节面软骨碎块多且小而无法固定,术中予清除,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应用非甾体类药物控制症状.Brooker异位骨化分级: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Thompson-Epstein评分: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结论 髋关节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固定髋臼后壁骨折及股骨头骨折,且疗效满意,是治疗Pipkin骨折的较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5月采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60岁,平均40.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按照Pipkin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28 h,平均7.2 h;入院后急诊(<6 h)行髋关节复位,复位成功后3~7 d,平均4.3 d进行手术,采用改良Hueter入路,从髋关节前方暴露股骨头骨折并予以Herbert螺钉加压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97.5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30.2 mL。术中复位及固定顺利,骨折达到解剖复位。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4.3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0周,平均16.3周。无切口感染、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优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应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可充分暴露并固定股骨头骨折,具有解剖层次清晰、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 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3例Pipkin 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41.6岁(28~57岁);Pipkin Ⅰ型8例,Pipkin Ⅱ型5例。病人经DAA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收集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术后X线片、CT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arris评分、Thompson-Epstein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13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103.7 min(86~116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6.3 mL(70~100 mL),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12~18个月)。未发生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末次随访时病人VAS评分、Harris评分为(0.15±0.38)分、(95.00±7.15)分,均较术前[(5.38±1.19)分、(17.00±4.7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病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3~8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发生,1例病人发生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Thompson-Epstein评价结果,优11例、良2例。结论 DAA入路联合髋关节正前方辅助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 Ⅰ、Ⅱ型股骨头骨折,软组织损伤小,骨折部位显露清楚,可吸收螺钉固定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Pipkin 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6年5月采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60岁,平均40.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按照Pipkin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28 h,平均7.2 h;入院后急诊(6 h)行髋关节复位,复位成功后3~7 d,平均4.3 d进行手术,采用改良Hueter入路,从髋关节前方暴露股骨头骨折并予以Herbert螺钉加压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97.5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30.2 mL。术中复位及固定顺利,骨折达到解剖复位。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4.3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0周,平均16.3周。无切口感染、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优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应用改良Hueter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可充分暴露并固定股骨头骨折,具有解剖层次清晰、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1月15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患者,先后行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定期复查,观察疗效。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22~45岁,平均42岁。根据Thompson-Epstein分型,入选病例均为Ⅴ型髋关节后脱位,即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股骨头骨折Pipkin分类,Ⅰ型7例,Ⅱ型6例,Ⅳ型2例。结果 15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依据Thompson-Epstein评分标准对所有患髋进行功能评定,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尽早复位髋关节,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髋关节功能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经大转子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Pipkin I、II型股骨头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大转子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Pipkin I、II型股骨头骨折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41.54±2.51)岁(26~56岁);Pipkin I型17例,Pipkin II型11例,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股骨头坏死及异位骨化发生例数,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影像学评分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结果]1例女性及1例男性患者因失访从研究中剔除,剩余26例平均随访时间(35.42±1.63)个月(13~7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35±0.45)h(0.85~1.84 h),平均术中出血量(237.41±35.25)ml(194~279 ml),截止末次随访,未出现异位骨化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脱位及坐骨神经症状。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4.43±2.19)分,优良率为88.41%;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15.34±1.21)分,优良率为92.3%;Thompson-Epstein评价结果显示,优良率达88.47%(10例优,13例良,3例一般)。[结论]经大转子截骨入路对Pipkin I、II型股骨头骨折进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Herbert螺钉治疗Pipkin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Herbert螺钉内同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3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5.5岁;左侧8例,右侧15例。均为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其中PipkinⅠ型股骨头骨折5例,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18例。入院后至手术时间6~72 h,平均32 h。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测量按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HHS)量表对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与健侧对比。结果:23例均获随访,时间20~48个月,平均30个月,按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优12例,良6例,中4例,差1例。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HHS)量表评分:末次随访患侧评分66~95分,平均(87.80±8.46)分;健侧评分72~98分,平均(90.10±6.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P=0.302)。术后无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4例术后3年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术后1年即出现髋关节行走后疼痛,外伤后螺钉松动移位,出现较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均行全髋关节置换处理。结论: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效果显著,是一种可靠的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但此类骨折术后可能会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注意观察,做好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髋关节直接前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12诊治的9例股骨头骨折,急诊在静脉全身麻醉下手法复位髋关节脱位,并进行患肢牵引固定。采用直接前入路显露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顺Huter间隙进入,T形切开关节囊,外旋髋关节以显露股骨头骨折块,复位骨折块后置入Herbert钉埋头固定。结果 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2例术后出现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经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术后6个月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未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采用Thompson-Epstein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髋关节直接前入路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可进行微创操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的优点,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Pipkin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4例Pipkin骨折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8~52岁,平均33.5岁.均为车祸伤.按Pipkin分型: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及Ⅳ型各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4 h~8周.手术采用后外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改良髋外后侧入路或联合入路,股骨头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缝线内固定:Ⅲ型骨折采用钛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Ⅳ型骨折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个月.1例Ⅲ型骨折复位固定1年后患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按D'Aubigue-Postel评分法,获优5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78.6%.结论 Pipkin骨折患者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有效的内固定系统及正确的术后处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及获得满意髋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体会. 方法 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7例.股骨头骨折按照Pipkin's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1例.股骨头骨折块最小2.0 cm×2.0 cm×2.5 cm,最大4.5 cm×3.5 cm×4.0 cm.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 h~12d.Ⅰ型2例和Ⅱ型3例经Smith-Peterson入路,Ⅲ型1例和Ⅳ型1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以直径4.5 mm,长度35~55mm的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股骨头骨折块.结果 本组7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31.7(14 ~57)个月.按Thompson-Epstein临床和影像学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1.4%.1例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年后出现股骨头坏死,伤后2.5年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余均完全愈合. 结论 可吸收钉治疗股骨头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取材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樊政炎  罗政强 《骨科》2017,8(3):223-226,243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髋关节前方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城市人民医院骨科自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应用改良髋关节前方入路治疗的12例股骨头骨折病人,其中PipkinⅠ型5例、Ⅱ型7例,收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以及病人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病人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为52.0~85.5 min,平均为67.3 min;术中出血量为150.0~380.0 ml,平均为262.0 ml;住院时间为8~20 d,平均为13 d;随访时间为18~54个月,平均为24个月.所有病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2~17周,平均为15周,无股骨头坏死、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其中1例PipkinⅡ型病人因骨折粉碎较重合并软骨面损伤出现一定程度的创伤性关节炎.根据髋关节Harris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 改良髋关节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小,对股骨头的血供破坏少,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适用于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  相似文献   

12.
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及可吸收螺钉在股骨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3年6月收治7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按Pipkin法分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3例。采用髋关节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股骨头骨折均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Ⅲ型股骨颈骨折采用钛质空心螺钉固定,Ⅳ型髋臼后壁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7例患者获2~4年(平均3.2年)随访。术后1年,按Brumback和Kenzora股骨头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差1例。其中1例差者为Ⅳ型骨折,最终因股骨头的软骨下骨塌陷、疼痛进行性加重而于术后14个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股骨头骨折可选择手术治疗,Kocher-Langenbeck入路有显露好、复位方便的优点,可吸收螺钉是股骨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改良Smith-Peterson(S-P)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并随访的42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资料,其中前方组(采用改良S-P入路)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9.3±9.4)岁,5例Ⅰ型骨折行骨块切除,3例Ⅰ型和15例Ⅱ型骨折行内固定;外侧组(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31.4±10.0)岁,3例Ⅰ型骨折行骨块切除,4例Ⅰ型和12例Ⅱ型骨折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时间、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比较髋关节复位时间(6 h、6~12 h、12 h)及手术时机(≤24 h、24 h)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0.29±6.95)个月。前方组手术时间(61.96±12.22)min、术中出血量(46.09±18.03)ml优于外侧组手术时间(74.74±10.06)min、术中出血量(72.11±19.88)ml(P0.05);前方组骨折愈合时间(12.22±1.70)周,术后疗效评定,优8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8.3%,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8.69%(2/23)、异位骨化发生率13.04%(3/23);外侧组骨折愈合时间(12.42±1.95)周,术后疗效评定,优6例,良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68.4%,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10.53%(2/19)、异位骨化发生率5.26%(1/19)。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疗效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脱位复位时间6 h与6~12 h患者疗效均明显优于12 h复位者,而复位时间6 h和6~12 h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24 h与24 h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伤后髋关节脱位应尽早(6 h)闭合复位,若条件限制也应在12 h内完成复位。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手术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最终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但前者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效果。方法髋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26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股骨头骨折均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Ⅲ型合并股骨颈骨折者采用钛质空心螺钉固定,Ⅳ型合并髋臼骨折者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5~48个月。按D′Aubigue-Postel评分法:优10例,良13例,中1例,差2例(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髋周异位骨化)。未出现可吸收螺钉断裂及异物反应现象,无深部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采用髋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及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国产可吸收钉在治疗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在治疗髋臼后壁、股骨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 76例髋臼后壁骨折 ,按Epstein分型 :Ⅱ型 34例 ,Ⅲ型 30例 ,Ⅳ型 8例 ,Ⅴ型 4例 ;32例股骨头骨折 ,按Pipkin分型 :Ⅰ型 1 8例 ,Ⅱ型 4例 ,Ⅲ型 3例 ,Ⅳ型 7例。分别取髋关节后侧切口入路或前外侧入路 ,采用可吸收钉固定 ,定期行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髋臼骨折 76例 ,平均随访 5个月 ,根据Charn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 ,优良率为 94 7% ;股骨头骨折 32例 ,平均随访时间 2 3个月 ,优良率为87 5 %。结论 国产可吸收钉治疗髋部骨折固定可靠 ,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 ,最大限度的恢复了髋关节功能 ,较应用于四肢其它骨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3例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6(25&#177;4.1)个月。按Thompson-Epstein评分法评定疗效:优8例,良4例,中1例。未出现可吸收螺钉断裂及异物反应现象,无深部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pkinⅡ型股骨头骨折效果显著,该方法手术简单,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12例。根据Pipkin分型,型2例,型5例,型3例,型2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9个月。根据Thompson Epstein评价系统,优4例,良3例,可3例,差2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应力争早期解剖复位、固定,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联合直接后方入路(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DPA)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DAA联合DPA入路治疗18例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43.2岁;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13例股骨头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下方,5例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上方;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采用DAA入路处理股骨头骨折,采用DPA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情况;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75~205 min,平均133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平均371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3例患者伤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均于术后6~12周恢复。股骨头骨折均获得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示髋臼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2例,总体满意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DAA联合DPA入路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中能直视下复位、固定股骨头及髋臼后部骨折,可有效保护旋股内侧动脉、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重要结构,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股骨头骨折治疗中手术入路选择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6~46岁。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2例。左侧5例,右侧7例。1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新鲜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按Pipkin分类:Ⅰ型5例,Ⅱ型4例,Ⅳ型3例。结果术后切口Ⅰ期愈合。12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6个月。无关节积液、滑膜炎、退钉等现象。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5周。髋关节功能按Brumback评价标准:优9例,良3例。结论 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满意,避免了二次手术。3种手术入路方式各有优点,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Pipkin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4例Pipkin骨折患者中,PipkinⅠ型6例,Ⅱ型8例。随机分别采用前侧有限Smith-Petersen入路与后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各7例。结果两种入路螺钉内固定方法均取得良好疗效。前侧有限Smith-Petersen入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90±30)min、(100±50)mL;后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125±30)min、(200±45)mL。结论Ⅰ型、Ⅱ型Pipkin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前侧手术入路较后侧入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