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LARG)与开腹胃癌根治术(ORG)治疗进展期胃癌(AG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该院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AG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ARG组(n=32)和ORG组(n=28),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ARG组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ORG组短(P<0.05),手术时间较ORG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ORG组少(P<0.05);LARG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9.38%)低于ORG组(32.14%)(P<0.05),术后1、3和7 d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ORG组(P<0.05);LARG组术后3和7 d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ORG组(P<0.05),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高于ORG组(P<0.05);LARG组并发症发生率(3.12%)低于ORG组(21.43%)(P<0.05)。结论LARG治疗AGC效果确切,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免疫功能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收治的75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男40例,女35例,年龄(57.13±6.32)岁,年龄范围为43~71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7)与开腹组(n=38)。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首次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表面抗原分化簇4(CD4+)、表面抗原分化簇8(CD8+)、CD4+/CD8+]及应激状态[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0±1.31)d]、首次饮食时间[(3.08±1.18)d]及住院时间[(9.86±2.38)d]均短于开腹组[(3.24±1.67)d、(4.12±1.35)d、(12.24±3.09)d];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CD4+[(28.22±4.49)%]、CD8+[(26.18±2.67)%]、CD4+/CD8+(1.08±0.10)均高于开腹组[(24.01±3.69)%、(24.17±2.46)%、(1.01±0.09)];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内皮素[(0.77±0.36)ng/L]、IL-6[(37.18±23.25)μg/L]均较术前[(1.35±1.10)ng/L、(58.32±20.08)μg/L]降低,开腹组内皮素[(2.25±1.88)ng/L]较术前[(1.45±1.12)ng/L]升高,IL-6[(53.16±24.37)μg/L]较术前[(63.45±20.42)μg/L]降低,且腹腔镜组内皮素、IL-6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LRG)与开腹胃癌根治术(ORG)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5年3月~2010年12月进行的85例LRG与同期ORG85例,比较LRG与ORG在手术中、手术后恢复、术后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LRG组和ORG组手术时间分别(275.5±57.3)和(221.9±39.2)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LRG组和ORG组分别为(179.76±56.23)和(204.12±86.53)mL,差异有显著性(P <0.05);LRG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4.3±9.9)枚,ORG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2.3±9.1)枚,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恢复情况LRG组和ORG组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3.7±1.6)和(5.1±1.5)d,差异有显著性(P<0.05);LRG组和ORG组止痛剂使用分别为(1.2±1.1)和(2.9±1.8)次,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最高体温LRG组与ORG组中分别是(38.1±0.5)和(38.5±0.5)℃,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LRG组中与ORG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8.2%和9.4%,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RG组随访6年,LRG组随访存活49例,1、3及5年生存率为89.3%、76.1%和62.1%;ORG组随访存活50例,1、3及5年生存率为90.2%、75.4%和56.6%.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RG是安全可行的,且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淋巴结清扫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别测定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直肠癌患者Th1/Th2平衡偏移情况及CD4+CD45R细胞的比例变化,以比较两种术式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 检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7 d的外周血中CD4+IFN-γ+T和CD4+IL-4+T细胞比率及IFN-γ和IL-4血清浓度,同时检测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在不同手术影响下的比例变化.结果 开腹组术后2、7 d的Th1细胞[(4.51±1.52)%,(7.26±2.59)%]与术前[(12.06±1.82)%]相比明显减少(P均<0.05),Th2细胞[(6.70±2.41)%,(6.70±2.41)%]与术前[(4.47±1.90)%]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2、7 d的IFN-γ[(57.15±23.64)ng/L,(72.70±27.31)ng/L]与术前(123.47±32.52)ng/L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而术后2、7 d的IL-4[(55.55±7.29)ng/L,(57.56±7.13)ng/L]与术前[(41.87±5.83)ng/L]相比明显升高(P均<0.05);腹腔镜组Th1细胞、Th2细胞、IFN-γ和IL-4手术前后数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7 d开腹组CD4+CD45RA+T细胞(35.11±7.82)与术前(31.11±6.72)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CD4+CD45R O+T细胞(61.21±9.13)较术前(68.11±11.42)减少(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平衡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5例,分别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分析手术前后血清IL-6、CRP、CD3+、CD4+/CD8+的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的数目与开腹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恢复期间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1 d两组IL-6、ClIP升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12 d两组IL-6、CRP下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CD3+、CD4+/CD8+下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12 d两组CD3+、CD4+/CD8+回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损伤小,患者恢复快,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的优势.方法:将2006年1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术前判断可行根治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于术前1 d、术后第2天、术后第6天和术后第12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58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60例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6 d CD4+/CD8+及NK细胞活性可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需术后12d才能恢复接近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机体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恢复均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95-296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38.1±40.6min多于对照组199.4±3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比较,术中出血量少、微创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及传统开腹宫颈癌根治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早期(Ⅰ_(a2)~Ⅱ_(a1)期)宫颈癌患者60例,开腹组、腹腔镜组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5天及术后28天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T淋巴细胞活化功能,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天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较术前1天下降(P0.05),术后5天各指标较术后1天有所升高,腹腔镜组下降程度小于开腹组(P0.05),且恢复快;②术后1天两组患者外周血人白细胞抗原(HLA)-DR+CD3~+数量较术前下降,HLA-DR+CD8~+较术前升高,腹腔镜组变化程度小,在术后5天恢复快。结论腹腔镜组术后免疫功能变化幅度小,恢复快,对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轻,可能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靖边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胃癌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便、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免疫功能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淋巴结清扫数目大致相同,而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更早,止痛剂使用次数更少,1周后腹腔镜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活性及IgG免疫球蛋白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的近期影响更小,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Bismuth-Ⅰ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行开腹(24例)及腹腔镜(10例)手术治疗的34例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行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79.50±98.05)ml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80±2.49)d,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61.25±97.33)ml和(16.25±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1、3和5天的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102.20±45.49)、(83.57±30.66)和(45.09±18.41)mmol/L;开腹组术后第1、3和5天TBIL分别为(148.17±62.78)、(121.60±43.35)和(80.59±43.89)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腔镜组术后淋巴结检出数(9.79±3.05)枚、术后并发症1例、切缘阳性数0例;开腹组术后淋巴结检出数(9.30±3.06)枚,术后并发症3例,切缘阳性数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和随访期间预后等方面与开腹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效果相似,且更具微创优势。因此,腹腔镜下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和ES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126例研究对象,患者病变直径≥2 cm时,手术时间均长于病变直径2 cm(P0.05)。在不同病变直径中,ESD组患者手术时间均长于EMR组,病变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组(P0.05)。在病变直径≥2 cm时,EMR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低于病变直径2 cm(P0.05)。术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ESD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低于EMR组,CD3~+和CD4~+水平高于EMR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穿孔、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EMR组(P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显著,对机体应激反应较小,术后复发率低,但出血率较EMR组高,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用于全子宫切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行子宫全切除的患者182例。其中,行LTH患者97例,行LAVH患者8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疤痕长度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同时检测两组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LTH组术中出血量和疤痕长度分别为(104.33±40.20)ml和(2.03±0.84)cm,明显低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和LAV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镇痛比例及住院费用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术后CRP和IL-6分别为(26.43±6.11)mg/L和(40.04±11.03)ng/ml,明显低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为(44.20±12.29)ng/ml,明显高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9%,明显低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H用于子宫切除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分别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链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对内镜图像清晰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7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分为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西甲硅油600 mg+NaHCO_3 2 g),B组为糜蛋白酶组(西甲硅油600 mg+糜蛋白酶200 u+NaHCO_3 2 g),C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西甲硅油600 mg+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NaHCO_3 2 g),D组为链蛋白酶组(西甲硅油600 mg+链蛋白酶20 000 u+NaHCO_3 2 g)。各组将相应药物稀释在100 ml生理盐水中,均嘱患者在行胃镜检查前30 min口服该稀释溶液。所有入组患者的胃镜检查都由同一位高年资内镜医师完成,每位患者的内镜图片清晰度分别由另两位高年资内镜医师进行评估,这3名医师均对患者分组不知情。每组分别选取诊断为慢性胃炎的54名患者(共216名)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图像清晰度评分总分、内镜操作时胃腔冲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结果 A、B、C和D 4组图像清晰度评分的总分分别为(32.19±3.06)、(36.64±3.18)、(39.03±3.69)和(39.89±3.35)分,A组评分最低(P0.05),B组其次(P0.05),C、D组总分较高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中需要再冲洗的时间分别为(42.00±21.67)、(17.78±13.39)、(12.32±11.08)和(11.98±10.04)s。A组胃镜再冲洗时间最长(P0.05),而B、C、D组耗时相近(P0.05)。各组胃镜检查结束后(患者清醒后)的不适反应总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西甲硅油分别联合糜蛋白酶、N-乙酰半胱氨酸和链蛋白酶均能安全有效地提高内镜图像的清晰度,缩短再冲洗的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中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链蛋白酶组的效果最佳,且两者效果相似,说明西甲硅油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或链蛋白酶使用时均能更有效地提高胃镜图像的清晰度,缩短再冲洗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当临床上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和链蛋白酶受限时,也可考虑使用糜蛋白酶提高内镜图像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肺保护通气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两组患者术中均行单腔气管导管辅以二氧化碳CO2人工气胸,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通气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气管插管后10 min(T_1);单肺通气1 h(T_2);手术结束时(T_3);术后24 h(T_4)]的肺功能指标、炎症反应、血气分析。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肺部并发症分为复发组(n=24)和非复发组(n=74),分析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T_1时刻的吸气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之间对照组患者Pplat、Ppeak和Raw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之间对照组患者IL-6、IL-8和Sicam-1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之间对照组患者PaO_2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有部分患者存在多个肺部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8.36%和30.61%患者合并各类肺部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吸烟、手术时间、根治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管浸润、微血管浸润和术后辅助化疗与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肺保护通气能够缓解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中气道阻力、压力和炎症反应,增大氧饱和度,应加强对高危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监控,进行针对性预防,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IN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静脉诱导、静-吸复合维持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接受INB。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疼痛得分(VAS)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其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和脉搏氧饱和度(Sp O2),免疫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中T细胞亚群CD4+、CD4+/CD8+含量。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患者VAS得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毕时对照组患者SBP和HR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B可以更好地控制胸腔镜患者术后的心血管反应,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乙醇法监测经尿道1470 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汽化术中灌注液的吸收,评价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5月-2016年12月该科应用147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32例,术中使用含有1.0%乙醇等渗盐水作为灌注液,监测患者呼出气乙醇浓度,计算灌注液吸收量。结果 32例手术均获成功,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前列腺增生,手术时间平均(57.6±32.9)min,灌注液使用量平均(21.5±9.9)L,5例监测到灌注液吸收,平均吸收量(156.8±111.7)ml,术中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无乙醇中毒症状,无大出血、包膜穿孔、心肺功能衰竭发生。32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患者排尿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尿道狭窄、尿失禁及二次出血发生。结论经尿道1470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汽化术中灌注液吸收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牙线牵引辅助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7年6月湖北省肿瘤医院内镜科采用ESD治疗的57例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牙线牵引组(n=28)和常规组(n=29),对比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黏膜下补充注射量及补充注射次数、完整切除率、R0切除率、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57例均成功施行ESD治疗。牵引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黏膜下补充注射量及补充注射次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55.11±10.44)vs(74.72±14.47)min;(5.80±1.80)vs(10.00±5.70)ml;(1.10±0.90)vs(1.70±0.90)次],两组间在平均手术时间(P=0.000)、黏膜下补充注射量(P=0.001)、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P=0.022)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牵引组及对照组完整切除率及R0切除率均为100.0%。并发症方面牵引组无出血及穿孔发生,常规组发生1例(3.4%)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6.9%)术中穿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病例均无复发。结论牙线牵引辅助技术能显著缩短直肠ESD操作时间,减少术中黏膜下补充注射量及次数,并能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下胸腔内清理治疗非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非结核性脓胸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胸腔内清理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TLC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T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白细胞计数(WBC)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PO_2(80.30±9.26)mm Hg、PCO_2(45.53±4.27)mm Hg及WBC(8.85±3.62)g/L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O_2(70.33±8.75)mm Hg、PCO_2(51.61±5.40)mm Hg及WBC(10.81±4.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腔内清理治疗非结核性脓胸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